1、在股市中,使用杠桿有如下方法:
(1)杠桿不宜過高。配資公司提供的最高杠桿基本上是10倍,但是據不完全統計,在配資客中能夠長久配資並且持續盈利的客戶杠桿基本上是2-4倍。不光是說杠桿越低,風險越小,更多的風險是體驗在人為的操控不當之中,5倍的杠桿一開始維持率就是16.67%,重倉操作下股票下跌則退無可退,只能忍痛割愛,接受次日的平倉;若是杠桿低一點操作,那麼則有升降餘地,不至於落得那麼容易平倉割肉;
(2)用多少,借多少。很多資金量大的客戶一來就是一筆借滿,圖個方便。但是結果看中的股票走勢不好,資金便是浪費了!所以要做到物盡其用的地步就是要用多少,借多少。
(3)分多筆借。建議資金量大的客戶能夠分多筆借款來借,並且按月和按天混搭著來借,如此可以有效地降低資金成本,又能有效地控制賬戶情況;適時的還款來提高維持率可以把按天借的資金還掉,如此也是降低了成本。
2、在股市中,使用杠桿股票後,影響保證金的因素很多,這是因為在交易過程中由於各種有價證券的性質不同,面額不等,供給與需求不同,所以,客戶在交納保證金時也要隨因素的變動而變動。杠桿股票可分為三種類型:
(1)採用現金保證金交易購買的股票。
(2)採用權益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
(3)採用法定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
2. 最好的股票杠桿倍數是多少
適合自己就好。
一般來說,風險比較低的、保守型的,就操作1-2倍即可。但是那樣可能和券商融資又沒什麼差別了,所以2-4倍,甚至6倍也是能夠接受的。而6-10倍,要非常有把握再做。
每一筆操作都明白為什麼買,為什麼賣,把握上漲概率有多少,杠桿就是做確定的事情,搏一搏的話千萬不要滿倉干,小資金去嘗試就可以了,選那種沒門檻的,好比倍盈。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看你自己最風險的承受能力有多少。
3. 為什麼企業的負債被稱做財務杠桿
負債經營的兩面性表明其給企業帶來巨大潛在利益的同時也會增加提高風險程度,因此,企業應內當容認識到負債經營對企業的影響是雙重的,有利也有弊,企業要想通過負債經營來實現較高收益應當在潛在利益和風險之間做出適當的權衡。避免負債過多或過少,以免增加財務風險或因資金緊張面臨破產的窘境。舉債投資是負債經營的一個重要工具,企業要想通過舉債投資獲得高收益,就要合理運用,嚴格遵循借貸的兩大基本原則:一是保證期望報酬率高於貸款利率,二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證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償還本金和利息,為了做到這兩點就要深入分析財務杠桿的內涵和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所謂杠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起到四兩撥千斤的驚人效果,正如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經典描述:「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這句話深刻的描述了杠桿的核心作用,即以小搏大。如果將這句話來描述財務杠桿的作用,可以說:「借給我足夠的金錢,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財富。」雖然這樣的描述有點誇張,但是卻生動的刻畫了負債經營這一財務杠桿的潛在作用。企業在負債經營的過程中,普通股每股的收益變動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當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時就表現為財務杠桿的調節作用。
4. 高杠桿的雙重作用
高杠桿對股票投資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短期內能把股指和股價急速炒上去,也能讓股指和股價暴跌。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長期實踐表明,大起大伏的股市行情是不可持續的,只是在特定時期和特別環境下的短期現象。 資金的高杠桿在短期內快速推高股價和指數的同時,也隱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在高杠桿不能持續的情況下,稍有風吹草動,高杠桿的資金就會迅速從股市撤退,從而引起股價和指數的急劇下跌。因此,股市的火爆行情,有時與股市的暴跌甚至崩盤如影相隨。藉助於高杠桿來投資股市的交易模式和行情走勢很難具有持續性。更何況,各路加杠桿或拆借入市的資金中難免有違規或打政策「擦邊球」的情況存在,一旦強化監管,這類資金將不計代價撤離股市,加劇股市的大起大伏。
企業高負債風險
多家大型企業因負債率高企、無力償還債務或資金周轉出現問題而出現債務危機,陷入破產重整的境地。這些企業當然大多與產能過剩行業調整有關,但更應該注意的是,這些企業無不背負巨額銀行貸款,靠高負債、高杠桿實現企業大規模擴張,在經濟增速放緩與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下,這種高負債模式的風險逐漸暴露。這也正是當前中國經濟金融領域隱藏的高風險之一。相關數據早已發出警示,這種高杠桿的擴張已經到了不可持續的程度。標准普爾此前曾發布報告稱,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企業借款14.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企業的13.1萬億美元,比標普此前預期提前1年成為全球第一。靠高杠桿度日的企業隱藏著諸多風險,比如,容易誘發債務風險傳遞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抬升社會債務融資成本,造成相關銀行不良資產激增等。形成企業高負債的原因很多,比如前期經濟刺激留下的後遺症,產能過剩行業佔用大量資源,國有企業部門財務軟約束,金融領域融資結構失衡等。
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2013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把「著力防控債務風險」列入2014年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靜態看,地方政府負有償還和擔保責任的債務總額為17.9萬億元,對於這一規模,各方基本認同風險可控。然而,動態看,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依然較大,其中的隱憂始終令人擔心。有研究認為,2014-2015兩年地方政府需新增5.1萬億元債務彌補相關現金流缺口,加上這兩年到期債務約4.7萬億元,這意味著,未來兩年地方政府仍需騰挪9.8萬億元資金。在地方政府融資機制沒有建立與完善的當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來源與償還存在明顯的「三個依賴」,即舉債主體依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資金來源依賴銀行貸款為主,償債資金依賴土地出讓收入。這樣的依賴路徑顯然不可持續。 首先,投資銀行等機構自有資金有限,主要靠貨幣市場上的大宗借款來放大資產倍數;
其次,這些機構投資的衍生產品具有高杠桿屬性,保證金交易制度使衍生產品投資的杠桿效應倍數放大;
最後,無節制地開發過度打包的基礎產品,導致產品的風險程度不透明,鏈條層次過長使得高杠桿運作的風險放大,不易被投資者察覺,加劇高杠桿產品風險的蔓延。
5. 期貨是保證金交易的,已經有杠桿了。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用上了配資,保證金+配資這樣做豈不是雙重杠桿
交易的生存法則是什麼?第一時間無條件止損,並要始終堅持而不心存僥幸。 保證金杠桿的效應使得價格波動被人為放大,並且合約到期的限制使得持倉不能一直保留:當持倉的方向與市場運動背道而馳時,時間的代價將變得越來越昂貴;在交易不利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採取正確的行動,那麼時常會面臨這樣的情景: (1)投入的保證金剛好被擊穿: (2 )賬面羸利可能全部喪失。 (3)因反趨勢全部資本金面臨災難的結局。 由此可見,要想生存就必須學會止損。止損應在交易方案產生之時就當考慮和設置,在交易之中按某種方式全程跟蹤和推進。止損的寬窄與個人情況有關,但主要是與市場正常波動的幅度相匹配,有時亦附加一定的時間條件。作為中長線交易者,止損的大小以能夠承受曰常的價格波動為宜,避免頻繁地觸動止損,從而保證在決策正確的前提下操作計劃能夠有效進行。
6. 在香港合法的外匯杠桿是多少
香港證監會SFC規定其監管下的外匯平台最大杠桿倍數不得超過20倍,因此自稱香港外匯平台,杠桿倍數還超過20倍的,均可視為假平台。
外匯是保證金交易,因此在保證金交易中,靈活、恰當使用杠桿顯得格外重要。
杠桿越大,交易中佔用你的保證金就越少,你可以擁有更多的倉位去進行交易;
杠桿越大,你的盈利率也會被放大,通過交易可以賺到更多;
而杠桿的劣勢在於:
杠桿越大,交易中你的倉位比例就會越大,同等倉位的情況下,杠桿比例越大的賬戶越容易爆倉;
杠桿越大,你的虧損率也會被放大,通過交易可能導致賬戶虧損更多。
綜上,杠桿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杠桿可以幫助你在交易中從容獲勝,不能善加利用,杠桿則會將投資者陷入絕境。在杠桿類交易中,投資者一定要選擇適中的杠桿比例,在交易中學會控制自己的倉位比例,設置好止盈止損,這樣才能夠把杠桿作用最大化。
7. 什麼是雙重杠桿率
雙重杠桿比率(DLR)是指長期投資金額占凈值的比率,金管會以此觀察一家金控公司轉投資的負債比率是否偏高.
一般國際信評機構也會以雙重杠桿作為評等參考,通常訂為120%左右,金管會今年放寬金控轉投資限制後,也同步要求金控的雙重杠桿比率不能超過125%,以免過度負債投資.
舉例來說,凈值100億元的金控公司,長期投資金額最好是控制125億元以下,財務才會健全.
金管會還規定,符合雙重杠桿比率低於115%等條件的金控,顯示其財務健全,申請轉投資時,可以適用自動核准制,申請案送達主管機關的次日起就自動核准.
8. 如何運用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又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負債經營,是指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企業合理、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可以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提高企業的自有資金利潤率。自2009年以來,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外匯儲備過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境內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同時,在全球范圍,隨著主要經濟體逐漸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生產資料的價格不斷上漲,這必將向消費領域傳遞,通脹預期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就成為現實。 作為企業籌措資金的重要手段,貸款的成本將會隨著貸款利率的上漲而增加。為了維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應合理利用財務杠桿,來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負債籌資就是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向銀行借款、融資租賃等方式籌集資金。企業採用借入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到期要歸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相比權益籌資要承擔較大風險,但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資本總額及其結構既定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就會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反之,則會大幅減少普通股盈餘。這就是負債籌資的財務杠桿效應。 這種杠桿作用來自於企業的籌資,與投資活動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後者不會因為杠桿作用而發生改變。
隨著企業經營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的財務杠桿水平也應進行動態變化。實際上,在新形勢下,對企業持續發展有促進作用的財務杠桿,有可能轉化為對企業發展起阻礙作用。同樣,原來對企業發展起不利影響的財務杠桿,也有可能轉化為對企業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因素。現實經濟環境的多變及財務杠桿的雙重作用,要求企業應保持一個有彈性的、具備較強調整能力的資本結構,以保持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為此,企業決策者應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科學預測未來可能影響財務杠桿效益的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相應的對策。
從企業外部環境來說,由於影響財務杠桿效用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的債務利息費用在企業利潤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因此,在企業負債融資時,金融市場利率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債務利息費用,它的變化勢必會對企業財務杠桿水平的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企業應認真關注並科學預測通貨膨脹的速度及金融市場利率的變化,判斷近期國家會不會對銀行的存款利息率進行調整,並根據預測對財務杠桿的利用水平進行及時的調整。
從企業內部環境來說,正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企業,可以利用財務杠桿來擴大企業規模,打造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以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具體做法是,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和部分固定資產由長期資金融通,另一部分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全部短期流動資產由短期資金融通。這種籌資組合資金成本低,利息支出少,可以增加企業收益。反之,如果企業的總資產期望收益率小於負債期望收益率,則應削減債務資本,或者增加權益資本的融資能力。
其次,盡量採取增加企業資本結構彈性的融資措施,如發行企業債券融資、合資合作經營、股權出讓、產權交易、引進風險投資等方式。目前企業財務杠桿發揮正效應的企業,可利用期權性質的融資工具,如可轉換債券。當企業發展狀況良好,市場價格超過轉換價格時,投資者會選擇將債權轉變為股權。這樣,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的比例就會縮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就會下降,使企業將更多的資金投放到效益良好的投資項目上,爭取更多的投資回報率,從而促進企業經營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但必須注意的是,擬發行可轉換債券的企業要使其發行規模與本企業的資本結構優化相適應,債券內部各種條款的設計要與企業的資本結構相匹配。
第三,由於在向銀行借貸時,一般需要企業用一定數量的資產作為抵押,所以企業應考慮自身的發展策略,有選擇性地增加可作為舉債抵押的資產的規模,如土地、房屋、建築物等企業的不動產。這樣既可以滿足企業進一步擴張的需要,而且在未來一旦需要增加債務資本時,企業還可利用此前儲備的固定資產向銀行舉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