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中考杠桿經典題目

中考杠桿經典題目

發布時間:2021-04-11 23:46:42

A. 初中物理簡單杠桿題目(要解析)

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即A點
(阻力)
手向上支撐的力F看作動力,其作用點在手掌處設為B點
(動力)
支點只能是在腳尖處,設為O點
由杠桿原理:
G
x
OA
=
F
x
OB
F=
G
x
OA
÷OB
=
600x1.5÷0.9
=1000N

B. 初三杠桿類型題與解題技巧

杠桿這種東西
沒有什麼太大的解題技巧
需要多做題目
這個地方題目還好:
http://cooco.net.cn/

C. 初三物理有關杠桿的題目!

重力為490N。拉力最大為200N。490/200=2.45,此時只能取3.取2的話,繩子會斷。取3,每段繩子上的力小於200,於是判斷出繩子段數為3.

D. 有關幾道初三物理杠桿的題目

機械效率=G/Fn是對的,但你要注意Fn=G+G',其中G是重物的重力,G'是動滑輪的重力,這樣一來,機械效率=G/(G+G')。甲的機械效率為G1/(G1+G'),乙的機械效率為G2/(G2+G'),G2大於G1,乙的機械效率大(可以代入數值一試)。
這樣看來,不考慮摩擦的情況下,這種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的股數沒有關系,重物越沉,機械效率越高。

E. 初三中考杠桿問題

這題是說的微微抬離地面,也就是說力臂是水平的。如果抬A端,則B點是支點,設桿的重心到B端的距離是L1 到A端的距離是 L2,則第一次抬A,F1L=GL1 抬B時,F2L=GL2,再兩式相加得 F1L+F2L=G L1+GL2 即(F1+F2)L=G(L1+L2)=GL 所以G=F1+F2

F. 初三杠桿作圖的各地中考題 附答案 謝謝

杠桿畫圖題一共就三類:
其一,已知力畫力臂,相信你沒問題了吧。
其二,已知力臂畫力,主要注意兩點,第一點力的作用點一定在杠桿上,第二點動力和阻力使杠桿的轉動效果相反,理解這兩個要點就沒問題了。
其三,畫最小動力,此類題主要是找到最大力臂,也就是支點到離支點最遠的杠桿上的點的距離,即可完成。
因此,不一定要做很多題,就把你手頭的類型題做熟練就可以了。

G. 找幾道有關物理合力(初中)的經典的題。

先看方法
解初中力學題常用的幾種思維方法
【假設法】
假設法,是以科學的事實為基礎,對物理模型、物理條件、物理命題等進行合理的假設,然後根據物理規律進行分析、討論、判斷和計算,得出正確結論;或在研究某些物理量、物理狀態、物理過程的變化時,也可先提出一個假設,接著由假設進行推理論證,進而找出其變化規律。假設法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常用方法。
如果題中給予的物理情景應用初中所學的規律無法求出物理量時,可以運用假設法思想重新創設一個新的合理的物理情景,使物理情景明朗化、具體化,迅速得到正確的答案。
假設法適用於難度較大的選擇題、作圖題或計算題的求解,同時假設法也是求解判斷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1. 如圖1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A所受的摩擦力為________N。

圖1
解析:由圖可知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時,F只作用在B上,木塊B肯定受到力的作用,而木塊A受力情況卻不清楚,與A接觸的物體只有B,所以我們可以假設A受到B對它的摩擦力,然後再分析、推理:如果A受到B對它的摩擦力,同時又沒有其他物體對它有力的作用,那麼A就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這與題設A、B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不相符,故A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估計法】
估計法是根據題目給定的條件或數量關系,不精確計算,而經分析、推理或進行簡單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種解題方法。它的最大優點是,在解析帶有一定計算因素的選擇、填空題時,往往不需要精確計算,只要對數據進行粗略的估計或模糊計算,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筆者總結解決估算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從信息中排除干擾信息。有些估算題往往文句簡潔,顯性已知條件少或已知條件比較隱蔽,乍一看題,好像缺條件,只有認真審題,仔細推敲,才能挖掘出隱蔽的已知條件。從題設條件出發,運用有關數學工具,並藉助於物理常數及日常生活常識,進而得到滿足實際需要的結果。
例2. 圖2為某舉重運動員在0.5s內由支撐到起立將杠鈴舉起過程中拍攝的兩張照片,杠鈴的質量為100kg,則杠桿重為________N。已知照片中杠鈴的實際直徑是40cm,根據照片可算出該運動員在上述過程中對杠鈴做功的平均功率約為__________W。(g取10N/kg)

圖2
解析:本題創設生活情景,給出了一個想像的空間,要求我們挖掘出隱含在圖片中人的高度和杠鈴直徑的比例關系,才可以得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果直接告知幾個長度數據考查人做功的大小,就顯得枯燥無味。(平均功率在1100W~1300W之間均算正確)

【極端法】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對一個物理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索性退或進到一個特殊位置,使問題變得簡單;或當一個物理量或物理過程發生變化時,我們可以把問題推上極端,通過對極端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一般情況下的結果。因為同一個問題在特殊情況下的結論往往與一般條件下的結論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使抽象復雜的問題變得直觀淺顯,這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叫極端法。
例3. 如圖3所示,有一個輕質杠桿,掛有數目不等的鉤碼恰好平衡,若將兩側鉤碼都向支點移近相同的距離 ,則( )
A. 杠桿不平衡,A端下沉
B. 杠桿不平衡,B端下沉
C. 杠桿仍能平衡
D. 無法確定

圖3
解析:此題的常規解法是:先判斷兩邊力的大小,然後列出兩邊鉤碼都向支點移近相同的距離l時的力與力臂的乘積,再比較其大小就可判斷出正確的結論。但這樣做運算較繁。
若我們用「極端法」來解此題就快捷多了。取l就是右邊鉤碼的力臂,所以當它向支點移動距離l時則右端力臂為零,力與力臂的乘積當然也為零,而左端力與力臂的乘積顯然不為零,故左端下沉,應選A。

【分析和綜合法】
運用物理知識解答物理題目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思維過程,它是分析、比較、綜合、演繹等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而分析和綜合法是解答物理習題、提高我們素質的基本方法。分析法是「逆流而上」,從所求量出發,根據一系列的公式、定律,最終和已知量聯系起來,即所求量完全可用已知量來表示(思路通了,便可著手計算)。綜合法是「順流而下」,從題目的已知量出發,根據一系列公式、定律,遞推有關物理量,最終得出所求量為止。
例4. 功率相等的甲、乙兩汽車,分別做勻速直線運動,在相等時間內甲、乙通過的距離之比為3:2,則它們發動機牽引力的大小之比及所做的功之比分別為:
A. 2:3 3:2 B. 2:3 1:1
C. 1:1 2:3 D. 3:2 2:3
解析:分析法:由問題逆向推理,要求功之比,根據W=Pt或W=Fs,要從題目中找到功率、時間關系或力、距離的關系。若要求發動機牽引力的大小之比,因為已經有了發動機做功之比,根據 ,則只要找到距離之比就能解題了。具體來說,根據 , ,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 2:3。選項B正確。
綜合法:根據已知條件: , ,就可求 ,再結合 ,就可求 了,最後得答案B。

【控制變數法】
所謂「控制變數法」就是當研究幾個物理量間的關系時,先研究其中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而讓其它物理量相同或保持不變。換一種角度說,就是研究物理量 之間的關系時,保持x不變,研究y與z之間的關系。它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課本在研究電流與電壓之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保持電壓不變。
例5. 某同學使用的水和酒精( )做「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規律」的實驗,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液體 液體的深度(cm) 液體內部的壓強(Pa)
1 水 10 0.98×103
2 水 20 1.96×103
3 水 30 2.94×103
4 酒精 10 0.78×103
5 酒精 20 1.56×103
6 酒精 30 2.34×103
(1)分析表中1、2、3(或4、5、6)次的實驗的數據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比表中1、4(或2、5;3、6)兩次實驗的數據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題研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從實驗提供的數據,根據控制變數法:1、2、3(或4、5、6)次相比,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濃度成正比的關系;1與4(或2與5;3與6)相比,當液體的深度相同時,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系。

H. 初中杠桿題目

先看1,2,4磚塊, 把2磚看作一個杠桿,支點在4 的邊緣上。設露出的邊緣部分為 X;。1磚作用在2磚上的力等於G/2,力臂為X,2磚受到的重力等於G,力臂為(L/2-X)。 (G/2) X = G ×(L /2 - Χ) X = L/3 把4磚看作一個杠桿,支點在6的邊緣上,設4的邊緣到6的邊緣(支點)為y。 把1和2看成一個整體,作用在4的邊緣上的力等於(G/2 + G ),力臂為y,4磚受到的重力為G,力臂為(L/2 - y ) (G/2 + G )× y= G ×(L/2 - y ) Y = L/5 ∴ S = L + 2(X+Y) = 31L/15

I. 給我一些有關杠桿的題目

1、在杠桿兩端分別縣掛質量相等的實心鐵塊和鉛塊,杠桿平衡,現將杠桿與掛著的鐵塊和鉛塊同時浸入水中,則( )。
A. 杠桿仍平衡 B. 杠桿失去平衡,懸掛鐵塊的一端下沉
C. 杠桿失去平衡,懸掛鉛塊的一端下沉 D. 無法判斷
2、
一輕質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質量不同的實心鐵球(左邊的小),恰好保持水平,若將兩鐵塊同時浸沒水中後,則杠桿(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無法確定

3、杠桿兩邊掛有等體積的鐵球和銅球,水平平衡後,浸沒水中,杠桿掛哪個球的一端下沉?
4、 杠桿兩邊掛有等體積的鐵球和鋁球,浸沒水中杠桿平衡,將他們提出水面,杠桿掛哪個球的一端下沉?
答案;1、既然知道浮力小,前面的就不說了。假設兩端原來平衡比如都是100N,現在從下面推兩個球,第一個力大50N,第二個力小10N,那麼結合起來,第一個往下的力共50N,第二個90N,肯定第二個下沉。所以浮力小的下沉,這樣明白了不?
2、.設兩球M,m,桿長L,l,由條件ML=ml。
兩個體積:M/p,m/p,受到的浮力各是PgM/p,Pgm/p,其中P水的密度,p鐵的密度。
現在兩側同樣滿足(PgM/p)*L=(Pgm/p)*l
所以總的合力滿足平衡(Mg-PgM/p)*L=(mg-Pgm/p)*l ,C 3、因為;鐵的重力為G,銅的重力為G',則由杠桿平衡原理得GL=G'L'.
又因為他們體積相等,所以他們在受的浮力F也相等,且ρ鐵<ρ銅,所以G〈G'、L〉L'.故(G-F)*L<(G'-F)*L'.所以銅的一邊先下沉.

4、因為G鐵>G'銅.在水中平衡,同理(G-F)*L=(G'-F)*L',(G-F)>(G'-F),所以
L<L'.所以FL<FL',所以GL-FL=G'L'-FL',故GL>G'L',所以是鐵的一邊下沉.

J. 中考物理杠桿專題復習易錯分析,題文如下

你想要讓別人給你畫出所有情況的 力臂?


你確定?


把這個杠桿從豎直一直拉到水平,這其間有無數根杠桿,你讓別人怎麼幫你?


這個題很簡單! 我告訴你, 因為動力臂始終不變 ,而阻力臂最開始是小於動力臂的,在轉動過程中,阻力臂不變斷變長,所以,根據 F1 X L1 = F2 X L2 可知,剛開始時是省力的,接著人用力越來越大,最後變為費力的了!


給你畫個圖吧!

我只給你畫一次 動力臂和阻力臂, 剩下的你自己想想,再看看書上的定義吧!

不學習 是永遠不會的!

祝學習進步!

閱讀全文

與中考杠桿經典題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最大的區別是 瀏覽:580
經常項目外匯收入代碼 瀏覽:87
地方金融局金融服務企業 瀏覽:189
300026紅日葯業股票 瀏覽:959
恆生期貨模擬交易系統 瀏覽:420
客戶交易美元賬戶國際原油 瀏覽:828
股東鎖定期幾年 瀏覽:446
南京地方法人金融機構 瀏覽:377
融資平台自查工作 瀏覽:114
兗州總工會信託理財 瀏覽:153
常用指標最佳組合 瀏覽:555
股指期貨什麼時候賣 瀏覽:263
外匯券有什麼作用 瀏覽:977
樓迎軍期貨 瀏覽:415
瀘州市興瀘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683
矮將軍指標 瀏覽:980
2004年馬幣匯率 瀏覽:675
高收益基金信託公司 瀏覽:183
公司理財的基本環節 瀏覽:801
2017年5月純鹼價格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