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匯率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對比,來衡量目前的通貨膨脹水平。
依據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公開型通貨膨脹和隱蔽性(或抑制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和惡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原因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和混合型通貨膨脹;
依據採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來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財政型通貨膨脹、信用型通貨膨脹和外匯收支型通貨膨脹。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
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在實際應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率, 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的。具體而言,衡量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主要有三個:生產者價格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和零售物價指數。
❷ 通貨膨脹對外匯匯率有什麼影響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其實,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沒影響:通貨膨脹在封閉經濟體或者,管制嚴格的經濟體中,對外匯匯率沒有影響。比如,中國現在有明顯的通貨膨脹問題,但因為中國管制匯率,所以外匯市場並不受本幣在國內情況的影響。中國外匯水平完全有國家通過市場買賣進行操控。
貨幣貶值(匯率下降):這個是很多經濟學家都推到出來的。在完全開放經濟中,通貨膨脹意味著本幣貶值,而本幣貶值的話,匯率自然會下降。很多中小型開放經濟體都會存在這種問題。一旦本國通貨膨脹嚴重,外匯匯率也會跟著降低。
貨幣升值(匯率上升):這個是比較詭異的情況。但確實在2000-2012年之間,發生在全球最大最主要的貨幣 —— 美元。盡管美國是開放市場經濟,但因為美元同時還是世界主要流通貨幣,海量商品、金融產品都用美元作為計價單位。因此,當美聯儲超發貨幣的時候,美元的流通性增加,從而美元的價值增加,貨幣反而會升值。當然,這種反常情況在金融危機後期,美國QE3之後就消失了。一種說發是,美元超發帶來的貨幣貶值效應,最終超過了美元流通性增強的效應。所以在2012年以後,美國每次QE都會造成美元的貶值。
❸ 這是93年至94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1993=5.7619 ,1994=8.6187 ,人民幣為何突貶值
當時中國採取的是聯系匯率,也就是說當時的匯率是我國自己確定的一個固定匯率,與美元掛勾,然後就不變了。因為93、94年期間國內通脹非常厲害,經濟出現較大的停滯。為了擴大對外貿易,政府採取了一步到位的人民幣貶值措施,形成了上述現象。現在看來,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策,不然就沒有後面的高速發展,也不會為現在的人民幣升值留出空間。祝你進步。
❹ 為什麼在94到95年中美的匯率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下,匯率變動直接與基礎貨幣的投放相連接。 目前的匯率形成機制是由企業結售匯、銀行外匯結算頭寸限額和中央銀行市場干預三位一體構成的。94年後,對於經常項目的管制逐步放鬆,並將於96年底前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的可兌換。同時對於企業實行了強制結售匯制,企業持有的外匯資產的比例下降;商業銀行由於受到外匯結售匯頭寸限額的限制和企業結售匯的影響,減少了外匯資金來源。由於企業與商業銀行缺乏在外匯資產上的調節能力,而中央銀行為了將匯率穩定在目標水平上,當外匯供大於求時,就必須以托盤性買入美元方式投放基礎貨幣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穩定匯率。目前,中央銀行實際上採用了釘住名義匯率的政策,為了實現這一政策,央行頻繁干預外匯市場;而這一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為了防止匯率波動對外貿的沖擊和穩定物價。94年的外匯改革是宏觀經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消除了多重匯率的弊端,推動了我國出口連續兩年的高速增長,促進了金融和物價的穩定。但是,94年以來,隨著經濟中許多條件的變化,匯率政策的效果也開始有所不同。在這些變化的條件中,重要的有:①經濟開放程度和對外依存度的提高;②人民幣可兌換性在逐步提高;③國內外利率差別加大;④國外資本流入增多。由於上述條件的變化,使得目前以釘住名義匯率的政策,越來越難以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二 、釘住匯率制與國際收支平衡1、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目前,釘住名義匯率的首要政策目標是保證出口能力。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確定為8.7元。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干預的直接目的是將匯率穩定在這一水平上下。94年以來,中央銀行外匯占款大幅度增加的主要效果是穩定了名義匯率。 但是,決定出口能力的不是名義匯率,而是實際有效匯率。實際匯率的貶值將改變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的增加,而實際匯率的升值將導致出口能力的下降。 所謂實際匯率是指扣除國內外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匯率水平;而有效匯率是指將出口的不同地區和結算幣種加權平均後的匯率水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我國95年底的名義有效匯率基本保持在94年底的水平上,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近5.5%,1994年初匯率並軌以來的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30%以上。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下,影響我國實際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進出口的變動;2資本凈流入;3、國內出口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特別是工資性支出變化的因素;4進出口稅率;5國內外通貨膨脹的相對變化。人民銀行在外匯市場的干預,基本上保證了名義匯率的穩定;但是,人民銀行無法直接控制上述影響實際匯率的其它因素的變動。94年以來,國外資本流入,出口部門工資過快的增長,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和國內較高通脹水平,都形成了推動實際匯率的上升的壓力。在實際匯率上升的條件下,從今年起,進出口形勢,從總量和結構上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從總量上看,對外貿易由較大順差轉為基本平衡;從結構上看,一般貿易出口下降,外商投資企業的加工貿易出口增加。上述進出口形勢的變化,對國際收支帶來的重要影響是:首先,由於貿易收支在國際收支中比例的下降,將使資本帳戶對國際收支和匯率的影響加大;其次,一般貿易下降說明國內可貿易品部門的相對萎縮;第三,加工貿易比例擴大,將使價格轉移的可能性增加,資本管制難度增大。 94年以來,人民銀行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是收回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同時,中央銀行還採取了辦理特種存款,發行中央銀行融資券。在外資引進方面,開始有選擇的引入項目投資,並加強了資本項下的管制;在外債管理方面,95年開始不再增加境外中長期商業貸款,而以外匯儲備轉存款的政策替代,並提前償還部分利息較高的國外借款。上述措施,緩解了由於國際收支盈餘給貨幣供給帶來的壓力。94年以來,我國採取收回再貸款作為主要的中和操作手段是由我國目前的金融結構所決定的。目前的存款准備金水平較高,不適宜再提高准備金率;由於財政性分權的現實,將財政性存款集中轉存中央銀行的可能性也比較小。中央銀行雖然可以通過央行融資券來對沖外匯占款,但也受到財務成本上的限制。中央銀行以收回再貸款作為主要的中和手段的原因是,1再貸款在中央銀行資產中比例較高; 2 相對於財政借透支和政策性貸款,再貸款的可調控性強,彈性較大。但是,除了再貸款這一政策工具本身的特點不適宜作為中和政策手段外,中和政策能否有效主要要取決於財政政策能否相應的調整。
❺ 93-94年為什麼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升幅這么大
因為那時候是中國通貨膨脹的高企時期,而美國正在進入經濟旺盛時期,美元又作為國際通用的貨幣,隨著美國經濟的走好美元也幅度的走強,而通貨膨脹高企的中國只能兌換美元處於貶值狀態,所以匯率就高.升幅也大.
❻ 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
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1,外幣實際匯率下降,刺激本國進口,使本國貨幣貶值。
以上是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但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會讓該國的央行制定嚴厲的貨幣政策,通常的表現形式為高利率。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下,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而存在利差則會吸引資本大量湧入,從而推高本國匯率。
其實這說到底就是貿易帳和資本帳的問題,若資本流入大於貿易逆差,則貨幣依然可以穩定升值,正如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一樣。反觀日本,這個國家是最能證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來的通貨緊縮,理應使日元強勢。然而實際匯率的低迷而帶來順差的好處因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資金結構性外流,從而使日元長期處於低位。通貨膨脹只有引起實際匯率變化才會影響凈出口.不能想當然認為只要有通貨膨脹就會使變貿易比價線朝有利的方向變動,從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匯率下.
國內價格水平增高,一般情況是凈出口會減少而不是增加.直觀的解釋是,國內的錢買不到國內的東西,由於匯率還沒有變,買國外的東西更劃算.理論證明用IS-LM-BP模型的凈出口函數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種情況則剛好相反. 若兩國生產率增長存在差異,通貨膨脹國的通漲原因是由於貿易部門的生產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會的工資水平普遍提升,進而引起全社會價格水平的增高,那麼通漲國由於貿易品的生產率的增長快於國內價格水平增長而引起競爭力依然是增強,凈出口反而會增加.理論上可以用弱購買力評價來解釋.
浮動匯率下,如果資本不可流動,為保持經常項目的平衡,在物價水平升高時要提高名義匯率.根據平價公式,名義利率要調整為E=P/Pf,名義利率的提高正好和價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進口無影響.這也就是經常項目差額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資本有限流動,通貨膨脹引起實際利率降低,進而資本流出.此時出口做何變動就要考慮經濟的初始情況是存在逆差還是順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貶值壓力再加上現在的雙重貶值壓力,匯率貶值很可能會超過價格上漲,出口增加.初始順差存在升值壓力現在資本流出,壓力緩解,匯率貶值不一定超過價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如果資本無限制流動,如果貨幣財政政策不動作,那麼只有狂貶值一條路可以走.注意這里都只是被動的分析通貨膨脹的影響 ,而對貨幣財政手段都按兵不動,形象的說,把其他的門都關閉了,讓通貨膨脹只沖著出口來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慮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事實上在匯率劇烈變動之前就會運用貨幣和財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則對於金融體制不健全的國家來說後果就嚴重了.
總而言之,通貨膨脹對於出口的促進作用並不是很明顯的,它要求特定的條件,而且即使達到條件了,也難有起用的機會(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經濟手段的約束).
引發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國內的一些政策鼓勵了出口(如出口補貼,稅收傾斜),或者國外的需求增加(消費者改變了偏好,企業轉型留下市場空間等),或者是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了(如規模經濟降低了成本,技術進步提高了質量,,等).
在匯率變化之前,一國的高通脹會造成高進口,而不是樓主所說的高出口:從微觀決策主題來看,一國的高通脹相對於別國而言意味著商品更為昂貴,本國進口商更願意進口,外國出口商也更願意向該國出口商品。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該國貨幣貶值到均衡水平為止(不考慮人為設置的關稅或其它貿易壁壘的存在的影響)。或者說,通脹造成了凈進口的上升,在外匯市場上對外幣的需求增加,本幣趨於貶值。一言蔽之,通脹造成本幣貶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❼ 93年至94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993=5.7619 ,1994=8.6187 ,請問這期間民幣是多短時間內貶值的
可以說是一天之內,也可以說是是循序漸進的貶值結果。1994年1月1日匯率並軌,將市場匯率與官方結算匯率並軌為統一匯率,並以市場匯率為基礎。1993=5.7619 ,是1994年1月1日之前的官方結算匯率,而1993年底市場匯率就達到了8.6以上了。
❽ 匯率上升怎樣影響通貨膨脹的
匯率上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1)匯率上升,本幣貶值。
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在匯率的表示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稱為間接標價法,這種表示方法下外匯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一般所說的匯率是指單位外幣兌換人民幣。
(2)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同樣外幣購買的本幣數增加,出口獲得的外匯兌換本幣數增加,促進出口。相對地,進口成本的增加,抑制進口。一方面引起國際收支有順差,外匯儲備的增加,儲備所需要的本幣發行增多,另一方面出口的增加減少了國內的商品供應量,本幣發行的增加和國內商品供應的減少均引起了物價的上漲,引起通貨膨脹。
匯率變動(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貨幣對外價值的上下波動,包括貨幣貶值和貨幣升值。匯率是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被轉換成其他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是指匯率發生變化,或某貨幣相對於另一個貨幣價值的改變。引起匯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如貿易、通貨膨脹等。
貨幣貶值是指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下降,或稱該國貨幣匯率下跌。匯率下跌的程度用貨幣貶值幅度來表示。
貨幣升值是指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上升,或稱該國貨幣匯率上漲。匯率上漲的程度用貨幣升值幅度來表示。
匯率的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❾ 匯率、央行發鈔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樣有說到了通脹和匯率的關系,他們之間也不能用單純的誰決定誰來定論!
假如一國有自由發鈔權,又要保持匯率的穩定,那麼就得限制資本流動,反之,選擇了匯率穩定,同時容許資本流動,政府就不得自由發鈔。顯然,對中國而言,不可能限制資本流動,因為我們不能閉關鎖國。要穩定匯率,唯一的辦法是限制政府的發鈔權。由是帶來的困難是,由於中國持續外貿順差,外匯供大於求,本幣必有升值的壓力,為了減壓,央行只好被動的發行本幣,這樣做,通脹在所難免。為了控制通脹,政府別無選擇,必須回過頭來壓流通行,麻煩在於,壓流通性雖可治通脹,但同時會推高幣值,匯率又不穩定。
這也是治理經濟,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困難所在!
適度保持通脹的好處在於,國內的物價上漲,可增加生產成本,出口會下降,貿易順差會減輕,本幣升值的壓力減輕,利於匯率穩定,也利於解決國際上的貿易摩擦!
❿ 你必須知道匯率跳貶的影響有多大
假設一種貨幣跳貶幅度是10%(為了敘述方便)。
第一,本國用本幣表示的資產總額,如果換做用美元或黃金計價,立即損失10%,這包括房子、股票等。
第二,用本幣表示的黃金價格,立即跳漲10%;個人持有的外匯資產也一樣。按本幣計算,個人如果持有的黃金和外匯資產,無論數量還是相對社會平均水平,立即上升10%;
第三,對外依存度很高的商品,特別是農產品,也必定跳漲大約10%。
如果委內瑞拉這樣的國家就很糟糕,連衛生紙都要依靠進口,幾乎就是物價全面上漲。如果一個國家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很高,也會形成物價的全面上漲,因為能源是最基礎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決定社會的總體價格水平。
第四,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如果將大部分出口收入以外匯的形式保存在國外,當本幣跳貶的之後,就會取得一大塊以本幣表示的收益,這塊收益可能相當於正常經營很長時間的利潤。
第五,對於那些必須儲備大量本幣的企業怎麼辦哪?難道只能看電影?也不是,可以在本國黃金期貨市場建立多單,當跳貶發生時,黃金期貨多單就可以取得跳貶的收益,也可以做到不受損失,當然,具體建立多少多單,單位的會計會根據本單位正常的本幣資金流量算的很准。
第六,進口企業怎麼辦?不用怎麼辦,因為沒有損失。如果手持外匯額度,甚至會因此得益,但業務量會受到影響。
第七,如果一個國家生活必需品對外依存度高特別是能源、農產品對外依存度高,會出現物價全面上漲的現象,央行只能走向收縮的道路,對於資產價格,自然是大大的不利。
第八,本幣跳貶,意味著本國人對進口商品和進口服務的消費能力銳減,也意味著到境外去消費的能力下降。將打擊包括出境游、主要經營進口商品或服務的企業、境外購買資產、境外養老、出國留學等產業。
如果一個國家的匯率連續貶值,意味著貨幣快速向紙張轉化,財富管理或理財基本可以休息了。因為財富必須用貨幣作為載體,當貨幣不再承載財富之後,財富管理和理財行業就失去了基礎,或許不是萎縮,而是可以直接消失了。當然,這是非常極端的情況。
短期對出口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基於本幣貶值以後,外商會加強議價,所以,對出口的推動作用未必有很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