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錄入匯率產生的匯差分錄
把匯差部分放入財條費用——匯兌損益
如果計算的匯率大於結匯時的匯率時所產生的匯差部分放入借方財務費的做正數
如果計算的匯率小於結匯時的匯率時所產生的匯差部分放入借方財務費的做負數
這樣就好了
2. 外購固定資產入賬時匯率差異怎麼處理。
收貨當月
借:固定資產 1000*6.2938
貸:應付賬款 -美元 1000*6.2938
下月收到發票,匯兌差額借記或貸記財務費用-匯兌差異科目
借:應付賬款-美元 1000*6.2938
財務費用-匯兌差異(即期匯率大於6.2938)
貸 銀行存款 1000*即期匯率
記財務費用-匯兌差異(即期匯率小於6.2938)
3. 匯率差價怎麼做分錄
把匯差部分放入財條費用——匯兌損益
如果計算的匯率大於結匯時的匯率時,所產生的匯差部分放入借方財務費的做正數。
如果計算的匯率小於結匯時的匯率時,所產生的匯差部分放入借方財務費的做負數。
4. 請教高手:存貨的進料及領料之間的匯率差如何處理
謝謝newcat。 其實存貨在領用時還會產生匯率差。沿用你的例子,發票錄入的時的匯率是8,此時存貨的原材料 賬面價值就是$4000/¥32000,如果下個月全部領用,當期匯率是6,那麼就產生該材料賬面余額 美金數為零,人民幣數為¥32000-$4000*6=¥8000。 公司材料的領用用的是標准成本,不過我覺得這個應該不是由於移動平均價或標准成本而產生 的,而是由於進庫和出庫時匯率不同而產生的,而且這個匯率差所造成的影響額不知如何才能計 算得出來? Thanks again. 查看原帖>>
5. 匯率是怎樣形成的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5)使用匯率是產生分差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6. 收到外幣投資如何做賬務處理,結匯的匯率差異如何處理!多謝大家了!
按照收到投資當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成人民幣,不會產生匯兌差額。
借 銀行存款 (外幣*投資當日即期匯率)
貸 實收資本
7. 匯率差怎麼計算
國復際外匯市場上,匯率制的價格共有 5 位數字表示,匯率價格的最後一位數的變動,我們用點表示,如美元兌日元 由117.51 上升到117.52中的 0.01 、歐元兌美元由1.3235下降到1.3234中的 0.0001,都稱作為一個點,這是匯率變動的最小基本單位。
在外匯交易中,會看到一個兩邊的報價,由買價與賣價組成。買價與賣價的差別為點差,銀行和交易商通過買賣的點差獲利。當我們做外匯買賣時,銀行及時報價的買賣間點差直接影響我們匯民的收入。
前不久,晨報曾經刊登過美元直接買入日元,還是買入港幣再買入日元。通過我們的計算得證:美元買入港幣再買入日元好。
那麼從整個銀行報價來看不是所有的幣種都是這樣,比如:美元買入澳元,10000美元÷0.5226=19135.09澳元,美元買入港幣再買入澳元,10000美元 × 7.7955÷4.0765=19123.02澳元,前者比後者多12.07個澳元;如果摺合成美元買入澳元的價位,即12.07澳元 ×0.5226=6.31美元,這樣就多了6.31美元。
注意:用銀行的賣出價減買入價再除以買入價,就是交銀行的手續費。
8. u8中因為匯率差產生了應收余額怎麼處理
進行匯兌損益處理 應收里有 自己找下位置
9. 由於匯率變動導致資本金不等怎麼做賬務處理
由於匯率變動導致資本金不等,不等的差額計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匯兌損益分類
(一)按業務歸屬劃分
企業經營期間正常發生的匯兌損益,根據產生的業務,一般,可劃分為四種:
1、交易損益
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2、兌換損益
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一種外幣與另一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3、調整損益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4、換算損益
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 「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企業除了上述四種正常經營期間內發生的一般外幣業務匯兌損益以外,還有非正常經營期間發生的匯兌損益和經營期間特殊外幣業務發生的匯兌益。包括企業開辦期間收到外幣性投資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的匯兌損益;企業籌建期間由於外幣收付業務產生的匯兌損益;企業清算期間由於企業各項資產及外幣性長短期債權、債務的調整和結算處理而產生的匯兌損益;企業經營期間發生的特殊外幣業務,如外幣性長期投資、外幣性長期負債、外幣性的風險規避措施等經濟業務也都會產生匯兌損益。
一般認為,只要匯率發生變動,就應在期末確認其匯兌損益實現,而不管其實實際的業務是否已經發生。也有人認為,本期匯兌損益的確認,應以實現為准,即以實際的外幣買入賣出已經發生,外幣性的債權、債務在本期已經結算,以此作為確認匯兌損益的依據,未實現的匯兌損益要遞延到以後會計期間,即當實際業務發生或已經結算完成後,才能作為已實現匯兌損益,計入該期的損益表。
(二)按本期實現與否劃分
匯兌損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實現,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已實現的匯兌損益
已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在本期內已經全部完成所產生的匯兌損益。
2、未實現的匯兌損益
未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尚未完成。
10. 合並報表因為匯率時間導致差異怎麼處理
ifrs合並報表實收資本按平均匯率
IFRS國際會計准則中的功能貨幣再衡量的部份,收入科目采 用平均匯率的條款,如果每一筆交易憑證都已經以功能貨幣 的匯率同步記帳,就不再涉及以功能貨幣的平均匯率再衡量 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在期末結帳之前,如何設定功能貨幣的平均匯率?如果不是採用平均匯率,而是採用即時匯率,這和 IFRS國際會計准則中的條款內容是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