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民幣匯率法案的影響
隨著美國國會11月2日中期選舉臨近,在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高漲的氛圍中,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也很有意思的成為兩黨唯一的政策共同點。國會議員們和一些經濟學家給出的邏輯是,由於人民幣被人為低估,使中國出口商品獲得了不公平的比較優勢,從而擴大了美中貿易逆差,並最終搶走了美國的就業崗位。這種老調重彈在選民中還頗有市場,為保住席位,兩黨議員紛紛發難人民幣;而這也成為奧巴馬政府轉移選民對其經濟政策尤其就業問題上的無能的重要工具。
『貳』 人民幣匯率貶值啥意思
指單位人民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人民幣價格下降。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將促使大量對賭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資本在短期內流出中國,進一步加劇國際資本流出,進而會造成國內企業融資成本抬高,讓中小企業融資局面進一步雪上加霜。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未來人民幣匯率進入貶值周期,將會使出口企業身上的壓力得到緩解:出口產品價格具有優勢,競爭力也增強,所以利潤率也會上升;此外,人民幣貶值將推高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刺激國內消費。
(2)人民幣匯率貿易保護主義擴展閱讀:
人民幣貶值是相對而言,以人民幣對美元為例,100美元現在能兌換667元人民幣,如果人民幣貶值的話,則是100美元可兌換的人民幣變多。
人民幣匯率短期內將會繼續貶值,而從長期來看,將會很長時間都處於雙向波動區間。這與中國經濟整體改革進程想掛鉤的,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改革進程中,也就是大家經常提及的經濟新常態,如果迅速結束貶值而再次進入單邊升值預期,將會使熱錢重新來到中國境內,落後產能也將再次東山再起;
『叄』 運用經濟的相關知識說出為什麼有很多國家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的不斷發展和擴大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發展貿易保護主義對本國經濟有一定好處 但如果所有國家都採取貿易保護政策 就會導致貿易萎縮 最後還是會害到自己國家
『肆』 中美貿易順差與人民幣匯率關系的實證分析
如此的問題還真是難度大,好像是篇學術論文呀!近年來,當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後,美國政治利益集團直接將目標鎖定於人民幣匯率,多次要求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2005年4月,美國參議院以67票對33票的表決結果啟動一項立法程序,聲稱如果中國6個月內不調整人民幣匯率,將對中國產品徵收27.5%的懲罰性進口稅。2005年7月21日,中央銀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盯住美元。匯率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人民幣升值以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但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自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中美貿易順差仍不斷增長。由這種現象似乎可以推出一個結論,人民幣升值對縮小中美貿易順差並無功效。遺憾的是,這種推論並不為美國當局所接受,而我們卻面臨著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尷尬局面,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經濟泡沫不斷膨脹,情況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非常相似。長此以往,人民幣的雙向走勢必將放大中國經濟體系的脆弱性。因此有必要採用實證研究方法,檢驗匯率與中美貿易順差的關系,釐清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真正原因和實質。
協整分析與格蘭傑因果檢驗
(一)方法選擇和數據說明
在傳統的多元回歸分析中,非平穩的序列由於帶有趨勢項會產生所謂的「偽回歸」問題。相比之下,協整分析可以有效避免「偽回歸」問題,且建立在協整分析基礎之上的格蘭傑因果檢驗,對於變數間因果關系的判斷更為全面和准確。鑒於此,本文採用協整分析方法和格蘭傑因果檢驗對這一主題進行研究。具體分析步驟如下: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格蘭傑檢驗。文中出現的COFB表示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月度值;EXRA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綜合匯率對貿易影響的時效性,本文選取每月第一個工作日匯率作為當月匯率。
(二)計量分析及結果
1.樣本數據的單位根檢驗。單位根檢驗,又稱對時間序列數據平穩性的檢驗, 主要檢驗樣本序列的平穩性和單整階數,為協整檢驗做准備。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原時間序列數據和一階差分後的序列即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不平穩的,而二階差分後的序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穩的。故原時間序列是二階單整的,它們之間可能存在協整關系。
2.樣本數據的協整檢驗。單位根檢驗表明,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都是二階單整的,它們可能存在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由於D(COFB,2)-I(2),D(EXRA,2)-I(2),故協整回歸模型為:
D(COFB,2)= α+βD(EXRA,2)+ε
用最小二乘法估計各參數得方程:
D(COFB,2) = -1.026596+41.45292*D(EXRA,2)
(-0.257916) (0.225316)
R2=0.001877F=0.050767DW=3.312722
由以上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它們之間並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更不可能存在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與中美兩國的政策預期相差甚遠,也與傳統經濟理論相差甚遠。所以,美國政府和民眾都不應該期望通過匯率調控來改善貿易狀況,而應該秉承貿易自由化思想的精髓,摒棄通過製造貿易摩擦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錯誤做法,理性看待貿易逆差。否則,任何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同時損傷兩國人民福利。因為兩個基本點,從根本上決定了現在甚至未來一段時間內中美貿易順差存在的必然性:
其一,中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存在較大差異。美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從低端製造業轉向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而中國目前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的國家。再加上美國的經濟結構是以家庭消費為主導,中國又是勞動密集型消費品出口大國,近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進口玩具和體育用品供應地,並取代日本成為美國進口電子消費品的最大來源地。這種格局未來幾年不會變。
其二,亞洲地區產業梯度和供應鏈的變化,使中國成為亞洲對美出口的主要原產地。因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存在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日本、韓國等國的企業不斷增加對華投資,加工貿易逐漸成為中國大陸的主要貿易方式。隨之,中國大陸對韓日的貿易逆差開始擴大,對美歐的貿易順差開始增長。因此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亞洲其他經濟體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替代。
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分析
本文實證研究結果也證明匯率和貿易順差並不存在因果關系,但是為什麼面對貿易逆差擴大這一問題時,美國當局就直接將目標鎖定於人民幣匯率呢?本文認為其深層原因是從經濟安全、政治安全的角度,讓中國分擔美元的貶值成本,防範中國經濟崛起,但這深層原因一直被掩蓋在一表層借口之下:減少美中貿易逆差,其實質就是貿易保護主義。這一點可從二戰後美國對外經貿政策的變化軌跡中得到佐證。因篇幅有限,本文僅對表層借口和實質進行分析。
貿易逆差在美國對外經濟政策中一直具有指標性意義。1971年美國出現了自1893年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20.24億美元,當年8月尼克松政府立即宣布加征10%的進口附加稅。同年12月根據「史密森協議」,十國集團分別調整了對美元匯率,其中日美順差最多,貨幣升值幅度也最大,由1美元兌360日元上升為308日元。但這些舉措未能阻止美國貿易逆差的增加,1972年增至64.4億美元,當年2月美國再次宣布美元貶值,日元升值為1美元兌256日元。1984年美日貿易逆差激增至368億美元。自此美日貿易濃煙四起,日元升值壓力不斷加劇,至「盧浮宮協議」簽訂時升值到1∶150。日本卻以此為轉折點進入泡沫經濟時代。
與當年的美日貿易情形極其相似,如今美國製造業和紡織業等利益集團認為,美中貿易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低估人民幣匯率,要求美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製造貿易爭端就是美國當局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統計,從1980年到2006年10月,美國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111起,且主要集中在中國入世以後。僅入世後美國就根據421條款對華實施保障措施調查案6起。另外,2007年3月30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的銅版紙徵收反補貼稅,標志著美國對華反補貼稅政策已發生重大轉變。無疑,中國成了美國低迷經濟的替罪羊,他們以美中貿易逆差為借口,以製造各種經濟摩擦為手段,通過各種途徑向中國政府施加升值壓力,其實質即是純粹的貿易保護主義。
『伍』 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產品不能出口,訂單的違約賠付,生產的停頓,給我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肆虐,我國要積極行動應對挑戰,同時捕捉有利的契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客觀分析形勢,冷靜深刻反思
面對金融危機下風起雲涌的貿易保護主義,我們應平穩心態、正確評估、理智應對。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給我國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我們應及時遏制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的蔓延,但也不必高估已經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規模。就美國推出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而言,現實很多所謂的美國貨,實際上是擁有「中國」等國家的「多重血統」,這無疑會成為美國實施刺激經濟案的一大阻礙,其影響及威脅就會大打折扣。
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給我國實體經濟造成損害的同時,對我國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鍾,這就給了我們一次深刻反思的機會。我國經濟不堪一擊,主要原因是我國長期以來外貿依存度過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分配結構不合理,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造成的。面對暴露的問題,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應該趁勢行動起來。重建我國的經濟體系、金融體系和成熟市場,才會轉危為安。
我國還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經過幾十年全球化進程,國際產業分工已明晰,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仍依賴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這種剛性需求不會因為危機和貿易保護而銳減。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以WTO為契機,利用國際化趨勢建立國際貿易規則。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僱傭本國工的風險導致我國部分海外就業人員失業,也使他們認識到海外就業的風險,導致人員的迴流。這些都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才能保證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目前,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前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有可能減緩,我國應積極努力,並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恢復多哈談判,澄清和改進多邊規則,提倡適度貿易保護和雙贏,促進國際經濟秩序的和諧發展。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世界經濟的復甦有賴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當前,中國製造在全球地位顯著,中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地整合升級,中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行動將影響世界。為此,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這場戰斗中,中國應立場堅定,積極推進貿易自由化,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訪歐取得豐碩成果。即是為促進全球貿易自由發展、抵制新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樹立了正面而積極的形象。同時,中國還應適時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只有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才能攜手推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
(三)政企共同攜手,努力度過難關
1、企業主動迎戰貿易保護。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使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原本高發的貿易摩擦愈加頻繁,造成國內企業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貿易摩擦更是關乎企業的生命。在這場應對金融危機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的戰斗中,企業應深入了解WTO規則和貿易救濟調查知識,利用法律武器自保並適當出擊。企業是迎戰貿易保護的主力軍,還要學會藉助行業協會壯大力量。今年3月,為了應對巴西鞋類反傾銷案,福建省首次嘗試由行業組織牽頭、25家涉案企業抱團進行無損害抗辯,使應訴成效大增。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眾家聯手對外,才會有更大的機會獲勝,才有希望維護出口利益。
作為市場主體,企業應強化行業自律,有序出口,調整產業結構,並努力提升產品競爭力。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使各國設置越來越多的的貿易壁壘,中國要想破「壁」,必須依靠高質量的產品。不久前,濰坊美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0噸熟制雞肉麵食運往德國漢堡,成為6年來中國第二批出口歐盟的深加工、高附加值雞肉產品。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該批產品能順利出口並有較高的聲譽,靠的就是過硬的產品質量。高質量的產品才能打造產品的競爭力,才是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常青樹,這就需要企業加強人才培養、技術儲備並不斷推進科技創新。
2、政府配合發揮積極作用。經濟危機下,我國不少出口企業經營困難,由於經濟實力的限制,往往只好放棄應訴,這就需要政府發揮更大作用。政府除了在國際上繼續呼籲自由貿易、積極擴大進口之外,更應為企業做好預警信息通報、出口風險發布、企業應訴的宣傳培訓和法律咨詢等工作。 對於美國等對華貿易歧視性做法,我國應首先通過政府間的對話機制加大對外磋商力度,努力化解各種外部矛盾和沖突,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時,中國的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和公平貿易局應積極行動起來,對美國等貿易刺激計劃中違背世貿組織的違規行為,我國應堅持不卑不亢的原則,給予適當反擊,但要利用WTO法律體系給予合法報復。例如,在美國參議院通過的(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中,727條款對中國的禽肉進口繼續採取歧視性做法,該條款規定「根據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撥款,不得用於制訂或執行任何允許美國進口中國禽肉產品的規則」。美國的這一做法違反了世貿成員間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對此,中國絕對不應禮讓,應在適當時機給以回擊。4月17日。我國政府通過常駐WTO代表團致函美方,就涉及限制進口我國禽肉產品的美國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727條款提起了WTO爭端解決項下的磋商請求。
此外,政府還應致力於改善出口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建立中小貸款公司,完善金融體系建設,提高出口退稅率,穩定人民幣匯率、加工貿易政策和海外在華投資政策等。基層政府部門應著力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減免對企業的收費,為來料加工貿易保證金提供反擔保,改進政府服務,增強企業信心並改善民生,防範社會問題。整個中國的對外貿易應借勢實現轉型升級,化危為機。
(三)開放市場深化改革,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佐利克稱,在全球經濟出現放緩,且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不可能在幾年內達成一致的情形下,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正在不斷升溫。今年前半年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將是一段極其艱難的時期;如果金融市場的信貸流量得不到恢復,那麼則有可能會出現多重收縮。他指出,刺激中國經濟增長將幫助提振全球經濟增長。
多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我國將繼續保持市場開放,並不斷深化經濟改革。我國應調整對外貿易過於集中的模式,在鞏固已有市場的基礎上,把市場多元化提到戰略高度,作為宏觀指導和調控對外貿易的一項重要原則。對於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應在穩定出口的同時,加大拉動內需和開放國內市場的力度,積極擴大投資,鼓勵進口,解決收入分配懸殊問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我國還要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取消部分產品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鼓勵國外企業來華參展,通過減免攤位費的方式鼓勵其參加廣交會等展會,提高其產品在華認知度;落實對最不發達國家的零關稅待遇措施,將給予最不發達國家95%的產品零關稅待遇。
總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受國際經濟的影響很大,不可測因素很多,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波及我國經濟的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戰斗中,我國要始終把提高經濟實力放在首位,只有經濟實力增強,我國的政治、外交、軍事力量才能增強,抗風險的能力才能提高,我國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為全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作出貢獻。
『陸』 不明白,人民幣匯率波動有啥影響,為啥央媽要保匯率
匯率變動是雙向的,本幣匯率下降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匯率上升,會導致其他國家的國際收支逆差,經濟增長減緩,由此招致其他國家的抵制和報復,掀起貨幣貶值和貿易保護主義。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只有在適度的范圍內才可能產生正面效應。如果一國貨幣貶值幅度過大,反而會使投資者失去信心,從而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引發貨幣危機。
匯率變動對各國經濟的影響程度:
第一,進出口佔GNP的比重越大,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越大。
第二,貨幣可自由兌換性越強,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率越高,則匯率變動對該國的影響越大。
第三,一國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程度越深,匯率變動則對該國的影響也就越大。
第四,一國家經濟越發達,各種市場機制就會越完善,同時投機的渠道就會越廣泛,因而匯率變動對該國經濟的影響就越大。
匯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杠桿,其變動會對國家經濟產生諸多重要的影響。
『柒』 運用經濟的相關知識說出為什麼有很多國家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大神們幫幫忙
全球危機中為何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不管是產出的波動大於消費的波動,還是消費的波動大於產出的波動,在經濟的周期波動中,貿易,特別是凈出口始終是周期調整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平滑通道。因此,自由貿易制度應當是世界各國堅決予以捍衛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發展剛好處在起飛階段、且內需不足的國家來說,中國比任何國家更加需要貿易的自由化。中國絕不可以貿然放棄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而是應當從現有的稟賦條件出發,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通過積極增加出口的政策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華民 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從靜態的角度來看,貿易可以增進國民福利,從動態的角度來看,貿易可以帶來「干中學」效應。如果再進一步將貿易的作用置於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之中,那麼我們還可以發現,對於那些處在工業化發展早期、內部需求嚴重不足的國家來說,貿易成了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發動機,正因為如此,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中,那些處在工業化發展早期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以便藉助於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來獲得經濟增長的動力。 最近的研究文獻則表明,貿易還具有反周期的作用。對此我們大致可以區別以下兩種情況來加以討論: 一種情況是國內產出(GDP)波動的幅度要大於消費(居民消費支出)波動的幅度。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或者是因為投資的調整成本較低;或者是因為工資率過於穩定。對於一個處在經濟擴張時期的國家來說,由於經濟增長依靠的是外延型的投資,而不是結構調整,因此其總量調整中的重置成本與沉澱成本就相對較低,所以它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反應就快。而工資率過於穩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又是因為存在過多的存量失業人口所造成的,由於存在過多的失業人口,必然會對工資率的上漲構成巨大的壓力,這樣就難免會發生經濟增長、但工資率卻不能伴隨經濟增長而上漲的情況。 當國內產出的波動大於消費波動時,一個國家的凈出口(出口減掉進口後的余額)就能夠起到反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機理可以簡單描述如下:當經濟繁榮時,國內有投資機會,於是理性的做法當然是從國際借入資本,增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從而導致內部需求的增加與出口的減少,這時國際收支的平衡是依靠資本項目下的順差來對沖經常項目下的逆差的;當經濟衰退時,國內沒有投資機會,這時的理性做法當然是歸還外債,為此就需要增加出口來獲得償還外債的外匯,結果為了償還外債而造成的資本項目下的國際收支逆差便可通過經常項目下的順差來加以平衡。從上述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由出口變化而造成的凈出口調整對於平衡由於經濟周期波動所帶來的國際收支的失衡有著非常明顯的調節作用。 另一種情況是國內產出的波動幅度要小於消費波動的幅度。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可以分別從投資和消費兩個角度來加以分析:從投資角度來看,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入較為發達的階段時,由於存在較高的投資調整成本(包括重置成本和沉澱成本),從而使得投資調整的波動幅度較小,因為投資調整的波動幅度較小,所以國內產出的波動幅度也就會隨之變小;再從消費支出角度來看,由於經濟發展和存量失業的消失,工資率就會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趨勢,當人們的工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上,就會產生儲蓄和投資,從而形成所謂的資產性收入。不僅如此,在工資率足夠高的情況下,還會發生收入與閑暇的替代效應,即當工資水平很高時,人們會用閑暇(減少勞動供給)來替代就業,以便使得包括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在內的總消費水平達到最大化。由此造成的後果是,人們的消費支出將會隨著經濟的周期波動而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即在經濟繁榮時減少勞動供給去享受閑暇,而在經濟衰退時增加勞動供給,以便保證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於下降。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們就可以來討論消費支出波動幅度大於投資波動幅度情況下的貿易調整:當經濟處在繁榮時期,因為投資調整有較高的重置和沉澱成本,從而導致所謂的調整粘性,所以使得投資調整的幅度較小。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繁榮,工資就會趨於上漲,於是人們的理性行為就是用閑暇來替代就業。此外,也正是由於經濟繁榮,資產價格也會因此而趨於上漲,伴隨著資產價格上漲而來的將是人們資產性收入的增加,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財富效應」。在工資和資產價格同時出現上漲的情況下,人們的消費支出水平當然也會趨於增加,但是當投資、也就是生產的調整因為存在粘性而趕不上消費支出的增加時,出口就會下降、進口就會增加,於是兩者相減之後的凈出口就會趨於下降;反之,當經濟出現衰退時,隨著失業的增加和工資水平的逐漸下調,以及資產價格的下降,人們就會通過增加勞動供給、減少閑暇和消費支出來平滑其消費水平,結果就會出現進口減少和出口增加的現象,兩者相減之後,就會造成凈出口增加的趨勢。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基於消費平滑的凈出口的變化具有反周期的性質。 毫無疑問,不管是產出的波動大於消費的波動,還是消費的波動大於產出的波動,在經濟的周期波動中,貿易,特別是凈出口始終是周期調整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平滑通道。因此,自由貿易制度應當是世界各國堅決予以捍衛的,假如世界各國都選擇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自由貿易不復存在,那麼所有的國家最終都將因為不能平滑經濟周期波動所造成的沖擊而蒙受巨大的福利損失。根據有關的統計資料,1929年發生在美國華(0.325,0.00,0.00%)爾街的金融危機最終之所以會迅速地演變成為一場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就是因為相關國家紛紛採取了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從而使得全球貿易額減少了將近70%以上,貿易所具有的平滑周期波動的功能遭到了徹底的破壞。有鑒於此,在世界已經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的今天,只有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才能防止這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成為類似於1929-1933年的大蕭條。 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人均GDP剛剛過3000美元,因而尚處在經濟起飛階段,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徵就是內需不足,其原因就如我們在前文中已經分析過的那樣,是因為大量的存量失業壓制了工資率的上漲。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發展剛好處在起飛階段、並且缺乏內部需求的國家來說,其產出的波動幅度一定要大於消費支出的波動幅度,因此,與那些消費支出波動幅度要大於產出波動幅度的國家來說,中國為了維持現有的產出水平,就更加需要依靠貿易來加以平滑,因此,中國比任何國家更加需要貿易的自由化。在危機發生後,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都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都認為中國的出口沒有希望了,應當將政策的重心轉移到內部需求上來,這樣的看法究竟正確不正確呢?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樣的政策取向可能會冒很大的風險,這是因為:第一,考慮到中國目前的就業狀況與工資水平,要想在短期內有效地提高人們的消費支出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二,中國目前大量出口的商品大都具有以下兩個特徵:一是與出口目標地國家的產品並不具有替代性,很多產品甚至還是具有互補性的,因而中國的出口並不會構成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沖擊;二是中國出口的大部分商品屬於價格彈性較大的商品,只要價格合適,仍然可以獲得規模可觀的國際市場。既然如此,中國就絕不可以貿然放棄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而是應當從中國現有的稟賦條件出發,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通過積極增加出口的政策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捌』 下面文字中~為什麼會給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怎麼理解
給你解釋通俗點吧:(個人看法)
1."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中
"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就是說出口量大於進口量,中國政府獲得了更多的外幣.從而外匯在國民經濟總量中占的比例上升.這樣一來人民幣升值,但是政府手中的外匯卻並不升值,外匯儲備會一直拖累人民幣的升值.
2."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中
"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順差很大說明外國更希望於用貨品換取更多人民幣,以期升值,也就是人民幣被低估,會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3.這樣一來政府要想繼續人民幣升值就會付出更多的資金來挽回這一政策所帶來的損失.也就是增加了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成本和難度
4."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很簡單,也是政府慣用的手段,拉動國內消費以期增加通貨膨脹.為政府本身的的費用減輕壓力
寫了這么多,給我額外加點分兒吧,西西^-^
『玖』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政府在推進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面的積極態度,但是在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卻有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另一種聲音,說什麼「在人民幣匯率水平問題上,由於中國政府操控了人民幣匯率,使人民幣匯率水平被嚴重低估,從而使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取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從而造成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使美國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說,美國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較高,貿易逆差持續增加另有原因,但美國政治家們往往擅長於找一個替罪羊來轉移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曾經充當過這個替罪羊角色,現在輪到中國人了。
蒙代爾先生警告中國說,日本曾因迫於美國壓力,日元一路升值,與此同時,日本經濟長期陷於緩慢增長的狀態。我們感謝蒙代爾先生的忠告,但也不能簡單盲從。對於任何聲音,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我們都要獨立思考,決不能簡單盲從。
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問題上,來自美國的聲音也不小。據說中國人民幣目前的匯率水平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官方操控,如果官方徹底放開外匯市場,那麼自由外匯市場將會把人民幣匯率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這個合理的水平將使中國和美國的外貿大體保持平衡。
這個說法從表面看來似乎並無多大不妥,這個說法迄今為止一直牢牢吸引著中國人的眼球。但是往深里看我們會發現,這種說法埋藏著一種罪惡的企圖,其實還是那個老故事。狼外婆去找小兔子,告訴小兔子,外面的空氣多麼多麼新鮮,草兒多麼多麼鮮嫩可口,要想呼吸到新鮮空氣,吃到鮮嫩可口的草兒,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開門。於是,墨西哥開門了,馬來西亞開門了,泰國開門了,後來就發生了慘不忍睹的事情。
關於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環境與時機選擇。盡管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地區的影響
力有所上升,但是,相對於美元、日元、歐元等國際貨幣而言,人民幣仍然屬於「邊
緣」貨幣,其匯率制度調整必須考慮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目前,世界經濟險象環生
,國際金融市場風雲激盪,主要國際貨幣之間出現嚴重的「價值錯位」,大幅度的調
整不可避免。外在環境變化為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和新的均衡水平的確定增加了很大的
難度。因此,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必須充分考慮國際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三種主要
貨幣匯率波動的趨勢,在特定的全球金融市場條件下進行。
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必須在實現國內目標與區域性目標之間有所權衡。事實上,
亞洲危機期間人民幣不貶值的堅定政策立場已經奠定了人民幣作為亞洲區域主導貨幣
之一的地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評估報告中指出,近年來中國
的匯率政策在為中國及地區服務方面有很好的表現。因此,未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
整可以以國內政策目標為主,但要兼顧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前景,適當考慮人民幣作
為區域主導貨幣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及匯率水平的調整要突破傳統的基於貿易平衡的考慮,適
當增加國際資本流動對於匯率影響權重,以國際收支總量及結構性目標為主導。
人民幣匯率調整要充分考慮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後可能出現的變化
,根據開放經濟的總體特徵及我國經濟的自身特色,把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及匯率
水平的確定與經濟結構的變動聯系起來,增大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范圍和作用力度
。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最終選擇取決於決策部門對於「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
動——匯率穩定性」這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中不同解的偏好及目標權衡。筆者認
為,對於日趨呈現內需導向特徵的大國經濟而言,獨立貨幣政策毫無疑問是我們的首
要選擇,資本流動的自由度在未來5年內將有顯著上升,那麼,最後的結果將是人民
幣匯率波動性的上升,最終落實到匯率制度上的結果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擁
有一個具有成分彈性的浮動匯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