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匯率產生的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❷ 匯率是怎麼產生的
原因:
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
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回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
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是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其標價方法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
(2)匯率怎樣形成的擴展閱讀
一國外匯行市的升降,對進出口貿易和經濟結構、生產布局等會產生影響。匯答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義大利里拉匯率採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採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
❸ 匯率是怎樣形成的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3)匯率怎樣形成的擴展閱讀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❹ 匯率是怎樣形成的
請參考http://www.peopledaily.co.jp/GB/jinji/222/3786/4259/20010227/404614.html
❺ 匯率形成的基本過程
匯率是各國為了進行貿易而形成的貨幣兌換率,這是因為各國貨幣不同,代表的價值不同其形成過程是伴隨著金屬貨幣逐漸被紙幣代替而形成的。
匯率形成的經濟學解釋
對於匯率的形成經濟學家們給出了很多的解釋。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是從生產率上來解釋的,比如甲國只生產小麥,乙國只生產棉花,若生產小麥的生產率是棉花的兩倍,那麼可以用兩個單位的小麥換一個單位的棉花,再假若一個單位的甲元換一個單位小麥,一個單位的乙元換以單位的棉花,那麼甲元和乙元的匯率就是兩個甲元換一個乙元。當然現實中就不會這么簡單了,它會是兩國之間一些列產品的綜合反映,而且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有那麼容易的自由商品兌換。比如在甲國,只生產蘋果和梨子,蘋果是一甲元一個,梨子是三甲元一個,在乙國梨子是一乙元一個,蘋果是兩乙元一個。那麼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子摺合4甲元,摺合3乙元,那麼甲元和乙元的匯率就是4:3。當有更多的商品的時候,可以以此類推。當然甲乙兩國之間的蘋果和梨子的價格是基於各國各自在這兩種商品的生產率上決定的。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匯率是一國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比價關系。最典型的就是巴拉薩—薩
繆爾森假說,它把「實際匯率」定義為可貿易品價格與非貿易品價格之比,具體內容可用如下公式來說明:
Q(實際匯率)=E(名義匯率)P*/P
(P*為國外的價格,P為國內價格)…………(1)
按購買力平價:E(名義匯率)=Pt/Pt*
……………………………………(2)
P(總價格)=αPt+(1-α)Pn
(α為貿易品比重,Pt為非貿易品價格,Pn為貿易品價格)………(3)
P*=αPt*+(1-α)Pn*………………………………………………………(4)
將(2)(3)(4)式帶入(1)式得:
Q(實際匯率)=[α+(1-α)Pn*/Pt*]/[α+(1-α)Pn/Pt]………………(5)
從最後得出的公式(5)可看出這個基於購買力平價得出的理論表明匯率是同時由國內和國外的可貿易品於不可貿易品的比價關系來定的。另外還有很多的方法在這里就不一一解釋。
可是在現實中幾乎沒有人(除了經濟學家)會從這一面來解釋匯率的形成機制。首先來舉一個例子以說明第一個原因,比如拿香蕉向別人換梨子的時候先去考慮香蕉和梨子的生產率差別從而決定兌換的比例嗎,當讓不是,肯定是先考慮二者各自的價格,然後根據二者的價格來決定兌換比例,那香蕉和梨子各自的價格又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是市場,人們通過市場來喊價,最後決定商品的價格。同樣貨幣也是如此,各個交易商通過在外匯交易市場上來喊價,最後決定各個貨幣之間的比價。但這並不是在此否定傳統經濟學的解釋是錯誤的,一個維護經濟學理論的意淫方式就是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喊價方式是基於生產率來進行的,因為不可能在香蕉生產率很高,也就是產量很大的時候還把他的價格定的很高。其二,在現實中有太多的人為因素的影響,現實世界裡有交易費用,購買力平價並不成立,再加上貿易保護,一些政治因素的影響,都使得嚴格的經濟學理論僅僅是理論,它可以作為一種超現實的思考方法。
❻ 人民幣匯率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決定的
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
1、 一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商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
2、 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的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如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3、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4、 利率水平的差異。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6)匯率怎樣形成的擴展閱讀
1、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開拓國際市場。我國大力鼓勵本國企業"走出去",許多大企業也開始實施國際化的經營戰略,人民幣升值使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國外的資源,使人民幣海外購買力增強,降低了海外並購的成本。
2、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企業技術提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出口企業要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對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需 求將不斷擴大。
3、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發展。人民幣升值可以最有效率地對出口企業進行洗牌,把製造業中那些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出局,有利於改變過去資源過度向製造業集中的局面,引導更多資源轉向服務業,從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良性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對內升值有利於壓低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控制通貨膨脹,調控房地產價格,促進股市制度性下跌,降低股市圈錢功能,使優質上市公司受到損失,損害本國實體經濟,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加大經濟衰退風險。
5、對外升值有利於推高本國外向型製造業企業出口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因自主科技水平不足,又失去一定價格優勢,而競爭力大幅下降,使國家出口減少,經濟增長乏力。同時,降低進口產品價格,令外國企業在具有技術優勢的同時,又獲得了成本優勢,而加大對中國的出口,通過對中國的貿易,使本國經濟獲得復甦。
6、降低本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有利於留學生定居國外,到外國學習先進理念,和舒適生活,促進中國人才的全球擴散,傳播中國文化。
7、有利於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對即將破產企業或業務進行收購,促進中國的對外投資,幫助世界各國經濟復甦,體現了中國的良好風范。
❼ 最開始各國匯率是怎麼產生的
答:
最開始一個國家的貨幣(紙幣)的相對價值是由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來決定的,我們稱為金本位體制。
二戰以後,美元和黃金強制掛鉤,其它貨幣也和美元掛鉤(實際上都是和黃金掛鉤了),這形成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即以美元為主體的全球貨幣體系。
1970年代以後,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體制,一開始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是根據國際貿易的需求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價格上變動的。後來大家認為這樣也不符合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採用購買力平價來確定貨幣的匯率,當然購買力平價理論只能從理論上來闡述貨幣應有的匯率,市場匯率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後購買力平價理論被新古典貿易理論所代替(貿易、利率差、央行票據量綜合評判)所代替。
❽ 匯率是怎麼形成的
產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
資料: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