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學物理實驗中的問題(簡直覺得我們的教科書是白痴。。。)如何計算B類不確定度!!!!!!!!!!!!
那是你沒有明白B類指的是什麼東西。
B類其實指的就是A類以外的任何估計方法,根據是任何其他信息的不確定度估計。這信息可能來自過去的測量經驗,來自校準證書,來自生產廠的技術說明書,來自計算,來自出版物的信息,根據常識等等。
所以根本就不會有普適的公式什麼的,說明書上和老師告訴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B. 光杠桿鏡尺法
原理如圖:如圖所示的架子上面懸掛有一帶有重物的鋼絲,一號是固定在鋼絲上面的一個小塊,2號是一個平面鏡,平面鏡下端支放在承物台上。平面鏡通過一個固定在其上面的支架(細線)和小塊連接著,支架和小塊之間不固定。3號就是鋼絲,四號是豎直放置的直尺。尺子前面的是一台望遠鏡。調整望遠鏡的焦距,使望遠鏡中心線對准平面鏡中心,使實驗員通過望遠鏡看到尺子上面的一個刻度。然後通過在鋼絲下端加上重物,使得鋼絲產生形變。這個微小形變通過連接在鏡子上面的連桿反映到試驗者觀察到的尺子刻度變化上面來。然後量出平面鏡和尺子的距離,量出平面鏡支架的長度,然後通過讀出的刻度變化值,按照相似三角形原理算出鋼絲形變!
C. 除了利用光杠桿原理還有沒有別的方法求得長度的變化量
不
D. 如何推倒空心圓柱的相對不確定度傳遞公式測了內外徑和高度。求解🙏🏻
楊氏模量的相對不確定度的傳遞公式就是各個測量量的相對不確定度的平方和。
其中d,d,r,l,y,分別為鋼絲直徑,光杠桿前後腳距離,反射鏡至標尺距離,鋼絲長度,標尺讀數。
A類不確定度Ua=標准差S。
測量次數n=5,平均值x=(1+2+3+4+5)/5=3。
方差D(x)=(1/n)∑(xi-x)²。
=(1/5)[(1-3)²+(2-3)²+(3-3)²+(4-3)²+(5-3)²]。
=2。
Ua =S=√D(x)=√2=1.4142。
在進行工程試驗不確定度的評價中,由於工程試驗的函數關系式往往是非線性的,在進行不確定度分量合成時,靈敏系數的求取顯得較為復雜。靈敏系數的求取有一些捷徑可尋,掌握這些方法,即可較為簡便地進行靈敏系數的計算。
(4)光杠桿分度值怎麼求擴展閱讀:
物理學中經常求算以減小誤差的方法。
相對不確定度
指合成標准不確定度的相對值,記為Ur。Ur=u/y。u是標准不確定度,y可以是測量值,或測量結果的算數平均值,或公認標准值,或理論值。
標准不確定度是用標准偏差表示的測量不確定度。
E. 為什麼在調節光杠桿光路時要求 n 1 和 n 2 是望遠鏡附近的標尺讀數
線脹系數測定裝置升溫不能過快,最高溫度不能超過100 C. 粗調節望遠鏡標尺裝置,使之與光杠桿等高,可採取估望遠鏡鏡身描準的方法,再調節光杠桿鏡面垂直,使望遠鏡鏡身和標尺在平面鏡子中的虛像在一條直線上.
F. 用拉伸法測量金屬絲的楊氏彈性模量時怎麼求鏡尺距離,金屬絲長度,光杠桿常數的標准誤差
UL=L的儀器誤差
UD=D的儀器誤差
Ub=b的儀器誤差
G. 光杠桿放大倍數怎麼計算啊 要考試了 跪求
光杠桿放大倍數計算:
1、tan2a=2a=C/D,a=C/2D
2、tana=a=L/b-
3、b是光杠桿後足往前足連線版的垂直距離,成為權光杠桿常數,聯立1、2可以求得L=bC/2D=WC注(W=b/2D)
4、用手按壓桌面能使桌面發生形變,設計實驗進行檢驗:(採用的就是放大法) 用手輕按壓桌面時,由於堅硬物體的微小彈性形變不容易觀察到,因此,可以用顯示微小形變的裝置,將微小形變「放大」到可以直接觀察出來。
(7)光杠桿分度值怎麼求擴展閱讀
光杠桿測量原理即光杠桿鏡尺測量微伸量原理:
1、拉伸測量楊氏模量原理:本實驗採用光杠桿放進行測量彈性楊氏模量反映材料形變與內應力關系物理量實驗表明彈性范圍內應力(單位橫截面積垂直作用力與橫截面積比)與線應變(物體相伸)比規律。
2、驗採用光杠桿放大法進行測量。彈性楊氏模量是反映材料形變與內應力關系的物理量,實驗表明,在彈性范圍內,正應力單位橫截面積上垂直作用力與橫截面積之比。
H. 跪求華東理工大學 大學物理實驗的預習報告或者實驗報告的答案!!!
1.[單選題] 分光計讀數裝置中設置雙游標的目的是消除偏心誤差,該誤差屬於_______誤差,它是由於刻度盤刻度和游標刻度__________
A.隨機,不平行
B.系統,不平行
C.隨機,不共面
D.系統,不共心
我的答案:D
1.[單選題]
下圖中角游標的讀數為
A.116°12′
B.116°42′
C.114°42′
D.114°12′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在用最小偏向角法測量折射率時,測量最小偏向角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1)轉動望遠鏡對准入射光,測出入射方位角
(2)在望遠鏡中看到待測譜線折返點時,擰緊游標盤的緊固螺絲,固定游標盤
(3)轉動望遠鏡,使待測譜線和准線重合,測量出射方位角
(4)轉動游標盤連同載物台,改變入射角
A.(1),(2),(3),(4)
B.(1),(4),(2),(3)
C.(2),(3),(4),(1)
D.(4),(2),(3),(1)
我的答案:D
1.[多選題] 楊氏模量是材料的物性參數,與哪些因素有關?
A.材料的結構
B.材料的化學成分
C.實驗溫度
D.材料的幾何參數
1.[單選題]
根據誤差等作用原理,確定實驗中需要測量的各物理量使用的量具,選擇不正確的是
A.鋼絲長度:米尺
B.鏡尺距:米尺
C.光杠桿常數:米尺
D.鋼絲直徑:螺旋測微器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拉伸法測量金屬絲的楊氏模量中,鋼絲的形變數是測量的核心問題,用什麼物理實驗方法進行轉換測量
A.比較法
B.拉伸法
C.放大法
D.逐差法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在實驗測量中,如果需要增大光學放大法的放大倍數,可以
A.增大鏡尺距離,減小光杠桿常數
B.減小鏡尺距離,增大光杠桿常數
C.減小鏡尺距離,增大鋼絲長度
D.減小鏡尺距離,減小鋼絲長度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叉絲位於望遠鏡的目鏡套筒上,為了調整叉絲清晰,應進行的操作是
A.調節望遠鏡的調焦手輪
B.調節物鏡所成標尺像與叉絲的距離
C.旋轉目鏡鏡頭
D.改變物鏡與叉絲相對距離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望遠鏡調節的基本原則:將光杠桿、反射鏡中的標尺像、望遠鏡軸線調成三點一線, 「先粗調,後細調」。粗調包含的操作可分為4步:
(1) 調節光杠桿傾斜螺絲,直到眼睛通過望遠鏡準星(外部)位置,能看到光杠桿鏡面中的反射鏡;
(2) 調節望遠鏡高低傾斜螺絲,直到眼睛通過望遠鏡準星(外部)位置,能看到光杠桿鏡面;
(3) 調節反射鏡傾斜螺絲,直到眼睛通過望遠鏡準星(外部)位置,能看到鏡中的標尺像;
(4) 移動望遠鏡裝置,使其正對光杠桿鏡面;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1)、(2)、(4)、(3)
B.(4)、(1)、(2)、(3)
C.(2)、(1)、(4)、(3)
D.(4)、(2)、(1)、(3)
1.[單選題]
在本實驗系統中,望遠鏡視差產生的原因是:
A.標尺像通過望遠鏡目鏡所成的像與叉絲不共面
B.人眼與目鏡不共面
C.人眼與標尺像不共面
D.叉絲通過目鏡成的像不在明視距離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消除望遠鏡視差的方法是調節
A.調節望遠鏡的目鏡,使得叉絲清晰
B.調節望遠鏡的目鏡,使得標尺像清晰
C.調節望遠鏡的調焦手輪,直到眼睛上下運動時,標尺像與叉絲沒有相對位移
D.調節望遠鏡的調焦手輪,使得標尺像清晰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直接測量量中,鏡尺距離D是指 B
A.望遠鏡目鏡到標尺的距離
B.光杠桿平面鏡鏡面到標尺的距離
C.望遠鏡物鏡到標尺的距離
D.光杠桿平面鏡鏡面到望遠鏡物鏡的距離
1.[單選題] 在用拉伸法測定金屬絲的楊氏模量實驗中,通常需在鋼絲上預加10kg負荷,目的是
A.拉直金屬絲,避免將拉直過程當為伸長量進行測量
B.減小初讀數,消除零誤差
C.消除摩擦力的影響
D.使系統穩定,金屬絲鉛直
我的答案:A
3.1.3
1.[單選題] 如何較好地消除接觸電阻對測量值的影響?
A.使用四端輸入法
B.觸點處保持良好的清潔
C.減小觸點的接觸面積
D.採用相同的材料導線
我的答案:A
1.[多選題]
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由於電表內阻的存在,會產生系統誤差。
B.在平衡電橋實驗中,為了比較迅速調節到平衡點使檢流計指零,可採取反向區逐次逼近法進行操作。
C.在自組電橋實驗中,比較臂電阻帶來隨機誤差,可以通過交換法來進行修正。
D.一個未知阻值的電阻,用箱式電橋測量前應先估測電阻的阻值。
我的答案:ABD
1.[單選題]
惠斯通電橋測量原理屬於什麼實驗方法?
A.參量轉換測量法
B.交換法
C.比較法
D.補償法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在電橋測量電阻中,電橋是如何達到平衡的?
A.調節可變電阻Rs大小,使檢流計電流為零。
B.調節電源電壓
C.調節比例臂大小
D.調節可變電阻Rs大小,使檢流計上電流為某一定值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惠斯通電橋測量電阻時,比例臂選取的原則是:
A.使測量值有好的重復性
B.使測量值的精度最高
C.使電橋能較快地達到平衡
D.使檢流計有大的量值
我的答案:B
I. 光杠桿放大倍數與望遠鏡放大倍數有關嗎
透鏡光焦度=物光焦度+像光焦度(n/s+n'/s'=1/f)
而光焦度就是指透鏡(或物.像)焦距的倒數乘以折射率(空氣是1)
放大倍數=相距÷物距
望遠鏡的成像實際上是一個多次成像的問題,多次成像就是把第一次物鏡成的像變成第二次目鏡的"物",多次成像的放大率就是把目鏡.物鏡的放大率乘起來就可以了,對於非無窮遠成像,通過上邊的公式就可以把放大率求出來
若望遠鏡物鏡對無窮遠的物體成像(如天文望遠鏡)放大率實際上就是兩個透鏡的焦距之比(物/目),通過上邊的公式也可以求出來,而目.物透鏡之間距離也固定為焦距之和,如果想觀察近一些的物體,可以算出來,只需要把目,物鏡距離拉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