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股票很多情況下是普漲或普跌
市場上的大部分股票,都是有主力資金控制操作的,也就是有庄股,庄操作一隻股票的漲跌,是需要根據指數的漲跌和市場的人氣而決定的。
如果大盤指數向好,庄只要稍微用一點點資金對敲一下,股價就很容易拉上去,然後在高位派發!
如果指數向壞,市場人氣不好,所有的散戶,還沒等莊家派發之前,就先出了,那麼庄又怎麼能啦的上去呢!即使要拉上去,那可是要自己花真金白銀的吃掉拋盤和浮籌,這樣是要付出大成本和大代價的,是很不劃算的,所以拉不上去,也就要跟著跌了!
所以也就出現了,樓主所說的,股票都是普漲普跌的,羊群效應,也就不無道理了!
㈡ 在什麼情況下股票會下跌30-40%
通常情況下,股票有漲跌停製度,普通股票漲跌停是10%,而特殊處理的股票即ST股則是漲跌限制5%。有一些股票在上市首日會沒有漲跌停限制。
單只股票能下跌30%~40%可能的原因是:
1、(退市股票恢復上市的情況)公司經營狀況依然不被人看好。
2、新股上市由於發行價過高。
3、整體股市處於低迷期。
下列幾種情況下,股票不受漲跌幅度限制:
1、新股上市首日(價格不得高於發行價格的144%且不得低於發行價格的64%)
2、股改股票(S開頭,但不是ST)完成股改,復牌首日
3、增發股票上市當天
4、股改後的股票,達不到預計指標,追送股票上市當天
5、某些重大資產重組股票比如合並之類的復牌當天
6、退市股票恢復上市日
㈢ 為什麼現在股票一直跌
因為資金面長期失衡,所以長期震盪走低. 7月10日大盤沖擊30日線失敗後下挫,11、14日連續兩個交易日空多雙方激烈爭奪5日線,而30日線已經下降到2908了再次對大盤形成了壓制,上周的行情特點是市場反復靠一直無法兌現的謠言來救市,先是國家有七大救市措施出台,在沒有兌現的情況下大盤破位又出了個國家平準基金已經獲准入市救市,第二天平準基金的發起人就辟謠沒有這事...,如果一個股市的行情全靠謠言來維持震盪減緩下跌趨勢,沒有真正的實質性的措施出台,那這次反彈的目的就要多思考了,機構的目的是什麼,頻繁的製造謠言來拉高股市,最新的資金統計結果已經出來了,在這次紅紅火火的抄底行動中基金、保險和QDF2均是凈流出,在上周行情比較被投資者看好的情況下,這些主力資金的凈流出接近50億,完全在意料之中,又是個借謠言拉高出貨。而市場頻繁傳出利好謠言的真正目的也很清楚了。「拉高出貨」。既然機構在眾人期盼紅七月的情況下,在半年報做業績的情況下都保持了凈流出,雖然大盤做得比較好看,但是從機構的意圖看仍然沒有改變的跡象,長期目標仍然是降低倉位迴避大小非和宏觀政策的壓力。 這波反彈如果後市在30日線再次結束沒政策護盤的情況下破2500就是很輕松的了,下個支持位也是象徵性的2000點。大盤謹慎看好的情況下是突破並站穩30日線2908點,還有看高3195點60日線的機會。 因為資金面緊張導致的現在下降趨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樂觀,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但是已經讓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吃不消了(在主力開始出貨前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共只有3萬億,但是大小非足夠消滅它們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就算在奧運前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奧運期間採用橫盤運行或者小幅度反彈的走勢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該謹慎對待,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當然如果有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帶來抄底資金抄底,帶來的反彈相對規模較大當然最好,對散戶來說機會難得。嚴格控制倉位是我現在唯一要說的,逢反彈減倉是嚴謹的。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如果政府願意出台實質性的解決大小非的政策,那產生的行情就是大行情,就不是現在這種小打小鬧了,不過個人覺得不是太現實,近20萬億的資金本來政府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政府會願意自己來掏錢?? (對熊市操作的一些反思)首先在熊市中震盪逐漸走低是長期趨勢,利好消息只是催生反彈的一個條件而已,但是當利好消息的刺激逐漸淡化後,反彈就會結束了(而反彈高度取決於利好的大小程度),因為利好而被暫時改變的下跌趨勢將繼續下去,股市回歸其自然的規律。而在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被解決前(大小非),股市都不可能扭轉過來,不可能產生反轉。而在連續下跌的這個趨勢中兩千多支股中處於上漲趨勢的能達到100支就不錯了,也就是說在大盤下跌時買到下跌股的概率是95%甚至以上,做為投資來說既然知道這么低的概率選到游資狙擊的股票,那還不如不去冒這個險。而選擇操作超跌反彈是在這個趨勢中講究安全系數投資者的很好的投資策略,因為在超跌後產生反彈是肯定的,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只是反彈的規模大小而已(要根據是否有利好消息和利好消息的大小來具體分析反彈高度),而在這個反彈過程中一般以普漲為主,在這個反彈普漲過程中處於下跌的股又處於10%以下,也就是說,你隨便買支股票上漲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在下跌過程介入股票的概率,雖然股票不能夠把這種概率做為抄股的標准但是作為對安全要求很高的投資者來說,趨勢投資是在熊市中最安全的一種投資策略。對股票把握不好的股友又想在熊市介入股票,那選擇這種策略是比較安全的。但要記住,只有超跌才能夠去抄一個短線,而一般的跌幅一般選擇觀望,中間的紅盤可能都是套人的陷阱,當天一個反彈,第二天直接低開低走把抄底的人全部套了,所以熊市中你如果無法把握哪裡是底的情況下,最好是做趨勢,降低風險(個人觀點謹慎採納)。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在大盤沒有選擇方向前,嚴格控制倉位會讓你風險降到最低的。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㈣ 軟體服務類股票今天為什麼普跌
今天是創業板普跌,帶動中小半下跌。而軟體服務類股票大多數都是這兩個板塊的。因為這段時間創業板瘋漲,所以證監會說要打擊股價操縱,於是今天就暴跌了。
歡迎關注我公眾號jingji-xinli
㈤ 股票普漲普跌的原因
普漲普跌是中國股市大起大落之根源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 董登新(教授)
從上證綜指來看,中國股市總給人一種「長不大」的感覺,因為它總是「大起大落」,與之相關聯的便是整個股價的「普漲普跌」。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是:每逢牛市,所有股票普漲,尤其是垃圾股更會雞犬升天;每逢熊市,所有股票普跌,哪怕是績優股也會隨大流。
2001年5月11日,上證綜指收市2155.40點,這與後來的歷史最高點2245點僅一步之遙。在當天交易的1091隻股票中,最高股價為華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價為馬鋼股份3.94元。其中,2/3的股票價格集中窩在10——20元這區區10元的區間內,或者說,有86.7%的股價密集地分布在10——30元之間。由於股市的瘋狂炒作,所有股票普漲、瘋漲,不論垃圾與否,除了馬鋼股份,4元以下的股票就沒了蹤影,然而,除了華工科技(現在股價為5元),50元以上的股票也不存在。這便是中國大牛市的股價分布結構:普漲!瘋漲!你漲、我也漲!平均主義大鍋飯!
表一: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股價分布結構(2001年5月11日收盤價)
價格(元)
合計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
佔比(%)
100
1.8
7.7
66.6
20.1
2.8
0.01
資料來源:董登新論文《中國股市與國際股市的差距比較》,原載《經濟研究參考》。
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創下1997年初以來的最低點(998.23點),收於1034.38點。在當天交易的1343隻股票中,30元以上股票僅1隻,1元以下股票僅2隻。其中,71.33%的股票價格集中在3——10元的狹窄區間,或者說,有90.96%的股票價格集中壓縮在2——10元的區間。與2001年大牛市相反,此時所有股票普跌,高價股不見了蹤影,而低價股卻誰也不願望跌到1元之下,除了2隻准退市股(現已退市)。於是,便出現了類似於牛市的現象:平均主義大鍋飯!你跌、我也跌!大家一起殺跌!但再怎麼垃圾,我也決不願淪為「角股」甚至「分股」。
表二: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股份分布結構比較
價格分布
2005年6月6日收盤價
2006年8月7日收盤價
(元/股)
股票只數
比例(%)
股票只數
比例(%)
50元以上
0
0
0
0
30元以上
1
0.07
6
0.50
20——30
9
0.67
10
0.83
10——20
45
3.35
102
8.42
5——10
364
27.1
377
31.13
3——5
594
44.23
490
40.46
2——3
263
19.58
193
15.94
1——2
65
4.84
33
2.73
1元以下
2
0.15
0
0
合計
1343
100
1211
100.00
資料來源:董登新論文《大陸股市與香港股市股價結構比較》,網上可搜索。
由此可見,無論在牛市,抑或是在熊市,大陸股市價格分布總是高度密集、拉不開差距。隨著股市的大起大落,股價重心作同步上下移動,基本特徵是普漲普跌。在股價分布上,表現出了高度的平均主義「大鍋飯」:你漲我也漲,你跌我也跌,大家五十步笑百步。因此,平均主義與大鍋飯的股價分布,也是投資不足、投機有餘的基本特徵之一。
股票價格是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外在體現。在一般情況下,股票價格應該圍繞股票投資價值正常波動。但在市場機制不健全、供求關系扭曲以及投資非理性的情況下,股票價格常會嚴重偏離其投資價值。
一直以來,大陸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多介於20—60倍之間,而香港主板平均市盈率則大多介於10——20倍之間。由此可見,大陸A股總體市盈率水平遠高於香港主板市場。但自2005年夏季以來,大陸股市市盈率逐步跌至20倍左右。例如2006年8月7日,上交所A股市盈率為19.14倍,深交所A股市盈率為22.78倍,香港主板市盈率則為13.48倍,兩者似乎相差並不懸殊。然而,再看兩地市場行市之反差。2006年8月7日,上證綜指僅為1547.44點,只相當於上次大牛市2245.43點的69%;而恆生指數收於16953.55點,約為上次大牛市最高點18301.69點的93%。也就是說,香港主板市盈率是強市場行市下的市盈率,它竟低於我國弱市場行市下的市盈率。從這一意義上講,我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即便在大熊市依然是不算低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垃圾股甚至超級垃圾股均不肯成為「角股」或「分股」。因此,低價股(主要是垃圾股)整體價格居高不下,是造成大陸股市平均市盈率偏高的最根本原因。
試想:如果有大批垃圾股敢於跌入「角股」或「分股」的行列,則大陸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一定會大打折扣。
㈥ 股票問題,誰能告訴我為什麼最近銀行股普跌
從消息面講
降息短期對銀行利空 長期是利好,所以短期普跌
從大盤講 還在築底 因銀行對指數影響大 做空銀行還有中石油 有利控制指數砸盤。期指套利,
砸盤的目的 是讓資金更好地吃貨 也就是 誘空。。。為下波牛市做准備 ! 不一定會在今年
從銀行股本身講
即使未來有行情,銀行 因為其 盤子太大的問題 漲幅 也不會 太可觀! 還不如券商股有前途。
端午後,行情再起!賭一賭!拭目以待!
㈦ 股票普跌獨它漲啥原因
股票不好操作就是這個原因,詳細的就需要問內幕工作人員了
㈧ 中國股市是怎樣做到指數上漲,個股普跌的
近幾年,A股市場確實分化漲跌結構行情明顯,也就是大家所謂的「二八行情」,一部分公司股票能一漲再漲,但很多個股卻沒有好表現的情況。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題主疑問,大多數的散戶朋友都疑問。而這種局面,不僅僅A股市場存在,世界趨向於成熟的股票市場都存在,指數有所上行,但大多數個股呈現著普跌。
在這里,我們就先要了解A股上證指數或者深證成指的編算方式了。在大家印象里,特別是老股民,總認為指數如果漲了,那麼對應的個股就一定能漲,就算是不大漲,也能跟著後面「喝湯」。如果從2015年以前看,確實如此,整個市場呈現的是普漲普跌的狀態,但到了2016年之後,就呈現著分化漲跌了。筆者分享一個不錯的股票杠桿平台,曜鑫科技,實盤交易,無資金門檻。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指數的編算方式。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雖然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納入了采樣范圍,但並不是以平均值作為權重計量,而是以誰的市值大,權重的影響佔比就高。比如,現在市場權重佔比最大的行業是銀行、釀酒、醫葯、證券以及元器件,如果這五個行業有所表現,其他板塊就算是不漲不跌,也能促使指數有明顯的上漲,就是因為這五個行業的佔比權重比較大,影響指數發展頗深。相反,權重影響最小的呢?公共交通、酒店餐飲、水務、日用化工等,這幾個行業的總市值加起來還沒有市場體量的百分之一,影響自然是小。
近些年,隨著好公司逐漸突圍,權重股逐漸受到青睞,這就區別於最開始的市場。前二十年,好公司與不好的公司,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線,沒有區分,再加上本身上市公司就比較少,也就有著通漲同跌的情況。而現在呢?好公司得到市場的認可,市值越來越大,自然影響指數的權重也就越來越大。
所以,分化漲跌的存在,權重影響的比例不同,也就造成了當前指數有所建樹,但很多的個股仍舊呈現著下跌之態。
㈨ 今天股市大跌是為什麼
上證指數周三(8月1日)高開後迅速破4500點關口創下新高,隨後保持平穩震盪,但午後風雲突變,連續跌破4400、4300整數關,跌幅接近4%,直至10日均線上方才止跌企穩。盤面上,在指標股帶頭殺跌下,各板塊幾乎全盤皆綠,50多隻個股跌停,呈現普跌局面。分析師表示,股指見4500整數關後有回抽確認要求,加上外圍股市今日全線暴跌,使得前期獲利盤趁機集中釋放。 周三收盤,上證指數跌168.64點,跌幅3.77%,收報4302.39點,最高觸及4502.30點,成為有史以來首次突破4500點,最低報4284.87點,全天振幅為4.86%;深成指跌404.36點,跌幅2.66%,收報14795.20點,盤中創15420.11點新高,最低跌破15000點至14603.56點,全天振幅為5.37%。兩市今日總計成交2697.96億元,較上日的2366.39億元顯著放大。 ◎ 今日股市主要有以下利多因素提振: 1. A股新增開戶數繼續大幅回升,意味市場人氣及資金供應向好; 2. 央行發布報告,明確表示支持資本市場並購重組。 新增開戶數方面,中登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30日新增A股開戶數超過16萬;從上周一開始,日新增開戶數已經連續6個交易日保持在10萬戶以上;截止2007年7月30日,滬深兩市賬戶總數達到10962.69萬戶。 央行政策面支持方面,央行上海總部在昨天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鼓勵上市公司通過換股合並、資產置換、定向增發、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首度鮮明地表達了對資本市場並購重組的支持。 ◎ 今日股市主要有以下利空因素打壓: 1. 香港及其它亞太股市全線大跌,對A股投資者心理影響負面。 外圍股市方面,受美國次級抵押債務危機擴大影響,香港恆生指數在中國A股市場收盤前的跌幅達975.15點,百分比跌幅為4.21%,創出自2003年以來本輪牛市的最大單日跌幅。紅籌指數跌234.12點,跌幅5.22%,報4248.87點;國企指數跌778.51點,跌幅5.83%,報12585.45點。 亞太股市全線大跌,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亞太指數(MSCI Asia Pacific Index)一度重挫2.6%,報15190點,創自6月27日以來最低點位。 分析人士表示,受A、H股連動效應影響,尤其是H股暴跌不可避免地對A股產生沖擊,部分獲利豐厚的A股投資者利用此機會趁機套現。 ◎ 今日主要有以下個股和板塊值得關註: 1. 行業板塊滿盤皆綠,但金融、地產跌幅相對較小,表現出一定抗跌性。 鑫網通達信行情系統顯示,所有板塊全部下跌,跌幅介於2%至9%之間,金融、地產板塊位於跌幅榜末5位,分別下跌2.91%和2.69%;基金、社保重倉板塊下跌3%以上,上日資金流入明顯的鋼鐵、電力、有色金屬和環保等防禦性板塊跌幅居前,其中環保板塊以9.68%的跌幅居跌幅榜首位。 兩市總計1364隻股票下跌,只有159隻上漲,除ST股以外的跌停A股達50多隻,一改近期無個股跌停的局面,只有上工申貝、開開實業等10多隻A股漲停。 ◎ 技術分析及後市展望: 就滬指而言,該指數今日創4500點新高後,收出接近光頭光腳的長陰線,成交額同步放大。分析人士認為,自7月20日從3900點附近反彈以來,滬指短短8個交易日內已上漲15%,短線獲利回吐壓力顯而易見;加上4300、前期高點4330和4400等心理關口的突破均十分輕松,4500點關口恐將不可避免遭遇較大阻力;因此,綜合上述兩方面來看,滬指上摸4500點後大幅回抽在意料之中。 展望後市,分析師表示,滬指今日跌破5日均線後,在10日均線正上方企穩,這顯示了10日均線在短線上的支撐作用,因此預計該指數短線將出現反彈;但從中線來看,4500點阻力的可能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震盪來予以化解。 就深成指而言,該指數今日收中長陰,收於5日均線正下方,指數最低下探14603.56點,顯示前期高點14576提供了一定支撐。分析師表示,由於深成指自7月20日以來累積了20%的漲幅,因此短、中期獲利回吐壓力也較大,後市面臨回調風險。 整體而言,分析師表示,兩市短線可望超跌反彈,中線有進一步釋放獲利盤的要求,但市場總體人氣仍然樂觀,及時的調整有利於大盤未來走出更穩固的行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