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證券市場周刊與證券市場紅周刊一樣嗎 是同一家媒體的不同名字,還是只兩家媒體啊
不一樣。是同一家媒體的不同刊物。
兩家均隸屬於財訊傳媒集團( SEEC Media Group Ltd. )。財訊傳媒成立於1998年,是中國最具全球視野和國際影響力的主流媒體運營商,是香港上市公司(聯交所股票代碼: HK0205 )。集團多年來成功經營平面及互動媒體,旗下擁有《新旅行》、《財經》、《證券市場周刊》、《新地產》、《成功營銷》、《美好家園》、《中國汽車畫報》、《證券市場紅周刊》、《體育畫報》、《電腦時空》、《秀》、《他生活》、《信息方略》、《視覺》、《動感駕馭》、《timeout消費導刊》北京、上海中英文版等二十餘種刊物,以及財經網、支點網等網路媒體。
B. 去證券市場紅周刊 工作 怎麼樣
看看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如果這個崗位適合你並得心應手,你不妨試試看去嘗試嘗試,或許這份工作非常適合你並成為你喜歡的職業,祝你好運!
C. 誰了解證券市場紅周刊,怎麼樣
我看過,本人認為還可以。因為裡面的內容有對政策的了解,有對企業前景的觀望,有對經濟發展的看法,還有很多散戶寫的文章。你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開闊你的眼界,增加你的知識面。不過你要學會分析,取長補短,學為中用。他推薦的股票不一定都好,但可以參考。主意還是自己拿。
D. 證券市場周刊和證券市場紅周刊區別和優劣,側重點和價值是什麼,哪個更好沒看過的就甭亂說了
早期剛有資本市場刊類雜志的只有名為《證券市場周刊》一本刊,主要內容是緊貼二級市場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內在的價值,同時因為具備信息披露資質,那很多上市企業都會刊登企業的新聞和解讀宣傳稿和新聞稿.此刊發揮了資本市場監測和監督職能,2007年《證券市場周刊》一刊分為兩刊,紅刊繼承服務,藍刊繼承頭銜,在內容上兩刊有區別,藍周刊注重宏觀經濟解析、政策解讀,後來就專注於上市公司的新聞直到現在紅藍兩個有服務上的重疊,但是寫作方面,服務內容方面兩刊還是有很多區別,例如水晶球的活動是藍周刊辦的,那上市路演宣傳片紅刊在業內做的相對比較專業,所以從IPO企業那可以了解到幾乎很多科創版企業的視頻宣傳片都是紅周刊做的.
E. 跟《證券市場紅周刊》合作可靠嗎
證券市場紅周刊》創刊於1992年3月,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聯辦)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惟一刊物,是中國證券界權威的刊物;其發行量曾為每周100萬份,居全國周刊類之首(國家統計局1999年、2000年全國媒體調查結果)在同類證券周刊中擁有超過60%的市場佔有率。 ★ 《證券市場紅周刊》在中國資本市場擁有最大的話語權,無論是股改、IPO和投資者關系維護方面都不乏經典案例。受眾群體包括基金、券商、銀行、保險、QFII、財務公司、股份制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等機構投資者以及職業投資人,具有其他同類媒體不可比擬的媒介優勢,影響到證券市場中的新股上市、上市公司市場表現等諸多方面。 《證券市場紅周刊》秉承「實用高於一切」的理念,奉行「影響機構投資者,服務職業投資人」路線。 每期頭條文章和各欄目深入報道性文章,多次引發傳媒界思考,深受投資人好評。國內各大門戶網站、財經網站爭相轉載。
F. 證券市場紅周刊怎麼樣啊
挺好的雜志社,存在的時間也很長了,他們新出的電子雜志也很不錯,應該很好賣!
G. 有人已經訂閱了2019年的證券市場周刊嗎
應該有吧,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笨鳥先飛,一般現在先預訂好像都是有優惠的,雜志雲有訂,你要訂嗎?
H. 股市因為造假的原因導致退市如何維權
有一種觀點認為,股市投資應該風險自擔,如果不幸買到退市股,也應該自己承擔風險。從理論上講這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退市股還有一個雞肋的整理期可以讓投資者退出。但是,如果讓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在退市整理期退出,這顯然不公平,因為但凡進入整理期能正常交易的,基本股價就是停牌前的零頭,你讓投資者在這個位置割肉出局,和搶劫差不多。況且,很多退市股是因為財務造假被處罰,或者被強制退市的,怎麼可能一退了之?
其實,應該有一個公司退市就啟動追溯賠償的機制。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是因為造假被強制退市的,中小投資者的賠償權還算是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賠償程序也相對簡便易行,基本都是保薦機構出錢賠償。如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被強制退市以後,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就出資5.5億元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主動承擔賠付責任。但這樣的懲戒其實遠遠不夠,因為對於這樣的違法行為,只有60萬頂格罰款,保薦機構的賠付也是取了一個股價的中間數,大多數投資者還是虧損的,對於違法事實確鑿的上市公司,不應只有幾十萬的罰款、賠付,還應該加倍處罰補償投資者,二級市場操作都可以數十億地罰款,造假上市只是如此輕罰,顯然不公。
此外,對於不是被強制退市但投資者又無法左右的退市股,也應有一套簡便易行的賠償機制。因為一家公司走到退市邊緣,基本都不是正常經營產生的結果,要麼財務弄虛作假,要麼經營出了大問題。特別是像碳烯退這樣的公司,停牌幾年搞重組,大家希望都很大,結果還是被退市,且有污點,難道中小投資者就該在其1元以下的價格賣出自認倒霉?當然,對於這種污點公司,投資者也可以維權起訴,但這個過程卻不是一般中小投資者可以運作的,取證、起訴等過程非常復雜,耗時耗力。況且,由於不是造假退市,理論上講保薦機構沒有多少責任,則公司自己賠錢,而公司自己有錢賠嗎?幾乎沒有。
因此,很有必要改革現有的退市制度,要麼加大保薦機構的責任,一旦保薦的公司退市,無論任何情況,都應承責啟動賠償,退市公司還將面對巨額罰款,這部分錢可以用於賠償投資者,多餘的進入投資者保護基金。沒錢的就保薦機構承擔,投資者保護基金也應相應啟動簡便易行的先行賠付。在這個基礎上取消退市整理期,公司一旦認定退市就直接退,而且不允許恢復上市,這樣才能讓整個市場有畏懼之心。要不然,60萬罰款加上「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理會讓很多劣質上市公司不拿退市當回事,要圈要騙的錢一分不少,搞砸了一退了之,又不還錢又不擔責,何樂而不為?
I. 《證券市場周刊》是不是叫我們炒股的呀我想買一本來研究研究一下啊。
通過紙質媒體的平均銷量推斷,這么Low的小讀本,全年能賣出去千基數的量就不錯了,怎麼夠活呢?叫你炒股他有什麼好處?
就是收上市公司廣告費的同時,再收點韭菜智商稅而已
J. 有沒有人用過或知道證券市場紅周刊現在對紅周刊的評價怎麼樣
聽說過證券市場周刊,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