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改對發電企業有什麼好處
電改主要是為了節省電力傳輸成本以及提高電力傳輸的穩定性。
「對於發電企業和用電大戶,他們將是新電改最直接的受益者,特別是那些與能源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區域性電力平台等都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1、電力市場化改革是大勢所趨,對於集團公司而言,改革帶來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當前電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可能還會更多一些。對此,我們必須早做准備,積極應對,研究制定對策措施,在改革中搶佔先機,推動集團公司在改革大潮中穩步前行。
2、當前國家關於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還在修訂完善中,未來可能還要出台更為詳細的實施細則。我們要密切關注改革動向,緊密聯合其他發電集團,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委反映發電企業的改革訴求,努力爭取有利於發電側的相關政策。
建議國家加強對電能直接交易的監管。在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開展直接交易時,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確保雙方能夠自主談判協商確定電量和電價,減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行為,特別是要杜絕地方政府搞優惠電量強制攤派行為。同時建議國家設定直接交易電量價格的浮動范圍,避免產生惡性競爭。
3、建議國家加大對清潔能源的扶持力度。由於風電、太陽能發電、氣電等清潔能源成本高、電價高,並不適宜參與電能直接交易,將在未來的電力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建議國家提前考慮和安排可再生能源的電量消納問題,一方面繼續實施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保障政策,另一方面出台相關政策,鼓勵電力用戶使用一定比例的清潔能源電量。
建議國家在單獨核定輸配電價後再將售電側放開。如前所述,在當前電力運行模式下放開售電側毫無意義,建議國家在核定輸配電價後再將售電側放開,並且建議電網企業逐步退出售電業務,僅收取「過網費」,這樣才能在售電側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建議國家核定合理的輸配電價。
4、建議國家不要採取平均銷售電價扣除平均上網電價的簡單方式核定輸配電價,而應委託第三方對電網企業的投資和成本進行核算,按照覆蓋成本、微利的原則,核定合理的輸配電價,給予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時更大的議價空間。
建議電力調度和交易機構採用中央垂直管理模式。如果將來改革要求電力調度和交易機構獨立於電網企業,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對各區域的調度和交易機構採取中央垂直管理模式,避免其成為地方政府利益調配的載體。
㈡ 什麼是電力市場交易
電力市場交易分為電力批發交易和電力零售交易。電力批發交易是指發電企業與售電公司或電力大用戶之間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的電力交易活動的總稱。現階段,是指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大用戶等市場主體通過雙邊協商、集中競爭等方式開展的中長期電量交易。電力零售交易是指售電公司與中小型終端電力用戶(下稱「一般用戶」)開展的電力交易活動的總稱。
㈢ 新電改方案的主要內容
由國家發改委綜合改革司等部門牽頭編制的新電改正式上報。依據上報的電改方案,將不會拆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電網企業,而是將其公用事業化,電網企業只能用過網費來維持運轉而不能再「吃差價」來盈利。
能源局牽頭制定的新電改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新方案以電網逐步退出售電和大用戶直購競價上網為主線,以及電網的財務和調度兩者擇其一獨立。
在大用戶直購電改革方面,建立多買多賣的電力市場,用電企業和發電企業繞過電網自主交易,並擁有自主選擇權。核心是電價的市場化,其最終目的都是打破電網公司在電力交易中對發電公司的單一買家地位和對電力用戶的單一賣家地位,實現電力交易市場化,逐步形成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輸配電價由政府制定的價格機制。
新電改方案從售電側改革起步是折中的結果,在此前的課題申報階段,有關部門的改革思路不一致,如果電網只保留輸配權,發電方和用電方直接交易,電價完全市場化,多年來一貫形成的國家定價局面將被改變。最後意見統一後確定先放開售電價交易。在剔除電網的過網費,電力完全市場交易後,發電企業只要成本能覆蓋,電價的下調是可以預見的,具體來說,購電價有下降空間,而售電則不好說。
2015年10月19日,媒體記者從相關職能部門獲悉,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區域綜合試點方案將在近期落地,而貴州、雲南兩地有望成為國內首輪獲批的省份。與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不同,貴州和雲南的綜合試點為國內首輪,而且內容涵蓋輸配電價、電力交易、售電側和跨省跨區電力交易。
有關專家認為,雲南、貴州兩地電力富餘需外送,綜合改革意願強烈。從國家層面考慮,雲、貴電源結構豐富,競價上網、電力交易、跨區配置等試點更具試點意義,改革阻力也相對較小。
實際上,此輪綜合試點呼聲已久,此前各省區角逐頗為激烈,雲南、貴州也被認為是「實力選手」。按照新一輪電改積極穩妥、分布有序推進的原則,輸配電價改革先後確定深圳、蒙西、湖北、安徽、寧夏、雲南、貴州等七個省區進行試點。
㈣ 新電改對上市公司有什好處
「對於發電企業和用電大戶,他們將是新電改最直接的受益者,特別是那些與能源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區域性電力平台等都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1、電力市場化改革是大勢所趨,對於集團公司而言,改革帶來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當前電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可能還會更多一些。對此,我們必須早做准備,積極應對,研究制定對策措施,在改革中搶佔先機,推動集團公司在改革大潮中穩步前行。
2、當前國家關於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還在修訂完善中,未來可能還要出台更為詳細的實施細則。我們要密切關注改革動向,緊密聯合其他發電集團,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委反映發電企業的改革訴求,努力爭取有利於發電側的相關政策。
建議國家加強對電能直接交易的監管。在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開展直接交易時,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確保雙方能夠自主談判協商確定電量和電價,減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行為,特別是要杜絕地方政府搞優惠電量強制攤派行為。同時建議國家設定直接交易電量價格的浮動范圍,避免產生惡性競爭。
3、建議國家加大對清潔能源的扶持力度。由於風電、太陽能發電、氣電等清潔能源成本高、電價高,並不適宜參與電能直接交易,將在未來的電力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建議國家提前考慮和安排可再生能源的電量消納問題,一方面繼續實施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保障政策,另一方面出台相關政策,鼓勵電力用戶使用一定比例的清潔能源電量。
建議國家在單獨核定輸配電價後再將售電側放開。如前所述,在當前電力運行模式下放開售電側毫無意義,建議國家在核定輸配電價後再將售電側放開,並且建議電網企業逐步退出售電業務,僅收取「過網費」,這樣才能在售電側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建議國家核定合理的輸配電價。
4、建議國家不要採取平均銷售電價扣除平均上網電價的簡單方式核定輸配電價,而應委託第三方對電網企業的投資和成本進行核算,按照覆蓋成本、微利的原則,核定合理的輸配電價,給予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時更大的議價空間。
建議電力調度和交易機構採用中央垂直管理模式。如果將來改革要求電力調度和交易機構獨立於電網企業,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對各區域的調度和交易機構採取中央垂直管理模式,避免其成為地方政府利益調配的載體。
㈤ 新電改背景下發電廠怎麼
新電改對發電廠其實沒有什麼影響的。主要對針對電老虎有影響的。激活一些售電公司。
國家發改委醞釀10月底前在全國所有地區開展輸配電價測算,明年擇機出台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核定辦法》將,明確准許總收入和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核定的具體意見。
電力體制改革是市場主體的利益再分配,涉及國家能源管理部門、發電企業、電網企業、電力用戶等。新電改選擇「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並未對輸配電領域進行拆分,電力調度機構未獨立;側重於對輸配電壟斷環節的監管,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管制,並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
從改革方案的設計看,最大亮點是改變電網盈利模式,電網重新定位為公共服務機構;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後,未來供用電模式將大幅改變;發電企業也將改變指令性、計劃式的生產模式,向市場尋找生存空間,市場競爭形成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國內電價水準下降的預期加大。
新電改方案提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電力技術特性定位電網企業功能。改變電網企業集電力輸送、電力統購統銷、調度交易為一體的狀況,電網企業主要從事電網投資運行、電力傳輸配送,負責電網系統安全,保障電網公平無歧視開放,按國家規定履行電力普遍服務義務。
按照電改思路,售電主體可以採取多種方式通過電力市場購電,包括向發電企業購電、通過集中競價購電、向其他售電商購電等。鼓勵售電主體創新服務,向用戶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節能和用能咨詢等增值服務。具體可查看《2015-2020年中國售電公司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
未來,售電機構既可以來自於發電企業、電網公司,也可以是獨立的民營企業。他們的利潤來源,可以來自於批發和零售電量的差價、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等。有測算顯示,專業化的能源服務公司通過用戶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帶來2分錢的利潤空間。
隨著改革的演進,電網不再是唯一的售電主體。國家將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在滿足一定的技術、安全、環保、節能和社會責任要求下,培育多元化售電主體,激發電力市場活力。
電力行業發展呈現上升態勢,在政策繼續力挺下,未來能源互聯網、電力設備、儲能市場、節能減排產業將有巨大發展機遇,正泰電器、林洋電子、特變電工與南都電源等將獲利好。
㈥ 結合我國新一輪電改談談中國電力市場水平結構模式
「交易機構相對獨立」:
第一,「相對獨立」起碼要是一種「獨立」,是應與「完全獨立」相對應、相對比的,它應更接近「完全獨立」而不應接近「不獨立」「假獨立」;
第二,這種「獨立」是相比於目前狀態的獨立、是相比於作為電網企業內設機構的獨立,因此從電網企業中走出來是基本要求;
第三,相對獨立的「交易機構」依然要是一個交易機構,它的房屋、設備甚至人員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會與電網企業有一定糾葛,但其基本職能、機構、編制、財務等在第一時間應是完整而獨立的;
第四,相對獨立的「交易機構」只有依託公權力才可能實現與電網企業之間的獨立,政府應通過法規規章等正式形式為交易機構賦權,明確其行業公共機構的屬性,並擁有幹部人事管理權;
第五、保證交易機構的完整性,順利完成此項改革任務,使其盡快發揮作用,關鍵就在於「整建制劃撥」5字,即將電網企業現有的三級交易機構直接整體獨立出來。
——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電網企業在內部所推行的調度/交易分開,本身早有棄車保帥的思想准備與組織准備,交易機構整建制劃撥是它們能夠承受並且有把握實施的;反之,如果在人家都不怕你來拿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如果還畏縮不前,就實在沒有一點兒改革的樣子、政府的樣子啦!
總之,在電網企業保留了獨買獨賣業務結構的情況下,所謂「交易機構相對獨立」的風險很大,如果把握不好就會失去其獨立性,反而成為公權私用固化壟斷集團利益的幫手。
㈦ 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和電改試點的區別
中國新一輪電力改革綜合試點的范圍正在不斷擴大。繼貴州、雲南之後,山西省將成為下一個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
3月1日,發改委網站公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於同意山西省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的復函》,表示同意山西省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
發改委要求山西省根據《山西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實施方案》,制定輸配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交易機構組建、售電側改革等專項試點方案,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
與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不同,電改綜合試點涵蓋范圍更大,涉及輸配電價、電力交易、售電側和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復函同意貴州省、雲南省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成為全國首批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之一。
與貴州、雲南一樣,山西省也是中國的能源大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作為中國煤炭大省,山西省目前正陷入產能過剩的泥潭中。「一煤獨大」的畸重型產業結構,限制了煤電鋁等資源優勢(2088.661, 8.45, 0.41%)的發揮,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亟需通過改革激活省內和省外市場,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山西省公開的電力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電力裝機6305萬千瓦,居全國第八位。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1113.5萬千瓦,佔全省總裝機容量的17%。全社會發電量2643億千瓦時,居全國第六位,外送電量820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三位。這些電力資源為山西實施電力體制綜合改革奠定了基礎。
作為電改綜合試點,山西省明確電改的首要重點和路徑是理順電價機制。要按照「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分電壓等級核定輸配電價。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分步實現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格由市場形成。妥善解決電價交叉補貼,配套改革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
第二大重點是拓展省內和省外兩大市場。省內,進一步激活用電市場,提高電力消納能力,在現有大用戶直接交易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參與電力直接交易的市場主體范圍和交易規模;省外,向國家爭取外送通道建設和電量配額政策,完善省際溝通合作機制,推進跨省跨區電力交易,融入全國電力市場體系,不斷擴大晉電外送規模。
第三重點是實現三個規范,即規范交易機構的運營,完善其市場功能;規范市場化售電業務,明確售電主體范圍和准入標准;規范自備電廠管理,將自備電廠納入統籌規劃,實現與公用電廠公平參與優選等。
對於電改的目標,山西省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15-2017年,目標是電力行業市場化體系的初步構建,提出到2017年,電力直接交易量達到全社會用電量30%。
在第一階段內,要完成電力市場框架方案設計,輸配電價核定,基本實現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由市場形成,完成相對獨立交易機構的組建和交易平台的建設與運行、完善電力直接交易機制等內容。
第二階段則為三年或更長時間。目標是電力市場化體系全面建成。電力市場化定價機制基本完善;形成健全的電力市場監管規則體系;工商業領域電力直接交易全面放開;形成發電側、售電側主體多元、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等內容。
㈧ 什麼是電力交易中心
國家電網公司三級電力交易中心於2006年10月全部完成組建,是國家電網公司歸口負責電力市場建設、電力交易組織和電力市場服務等工作的職能部門。
電力交易中心主要職責,統計分配電力電量,統計發供電企業需求量,聯系發電企業與用電企業直接交易分配交易地區及交易電量。
(8)新電改電力交易所擴展閱讀:
隨著三峽電站的建成發電,跨省、跨區域的電力交易將發揮越來越大的效益,區域電力市場研究也受到了更多關注。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能源結構有較大差別,其電力工業的發展水平、電源結構、電力需求水平也有較大差別。
因此,區域電力市場的建設應因地制宜,採用符合實際情況的市場組織模式和價格機制。
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區域電力市場的基本模式是區域統一市場和區域共同市場區域共同市場的基本特點是保留省級電力市場,省級電力市場的市場主體進行跨省電力/電量交易。在區域統一市場模式中,取消省級電力市場,各省發電企業在區域統一平台上競價。
區域統一市場可以實現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但是我國當前的電力體制以省為實體,除了東北地區外,其他大部分地區採用區域統一市場模式還存在較大困難,預計初期將以區域共同市場的形式展開工作。
㈨ 發電公司,售電公司,電力用戶,國家電網,電力調度中心,電力交易中心這六個名詞什麼關系
內容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華中電力市場改革的階段性目標,在描述市場基本競爭態勢的基礎上,分析了市場化改革對華中區域發電企業的利益調整,以及發電企業所面臨的機遇和巨大挑戰。提出了發電企業為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應採取的精細化管理、電力營銷等積極措施。
為了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電力體制,2002年國務院出台《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明確了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在初步實現廠網分開和電力企業重組後,全面推進區域電力市場建設,實現發電企業競價上網,成為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點。2005年4月,東北區域電力市場正式啟動月度市場模擬競價,拉開了我國區域電力市場建設的序幕。2005年7月和11月,華東區域電力市場和南方電力市場相繼啟動模擬運行。今年3月,華中電監局公布了華中電力市場建設方案徵求意見稿,華中電力市場改革開始啟動。
一、華中電力市場改革的主要內容和階段性目標
華中電力市場建設分三個階段目標組織實施。第一階段,建立區域統一的電能交易平台,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區域內參與競爭的發電企業電量競爭上網;第二階段,逐步擴大參與競爭的發電企業范圍,增加電能交易品種,完善市場功能;第三階段,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電價改革的逐步到位,在售電環節引入競爭機制,所有具備條件的發電企業和用戶直接參與市場競爭,並適時開展電能金融合同交易,最終形成政府監管下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電力市場。
二、華中電力市場的基本競爭態勢
(一)華中電力市場供求總趨勢
根據華中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結合當前華中電網用電增長實際,按照中負荷水平預計,2006年華中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增長9%,達4895億千瓦時,其中統調電量3752億千瓦時;至2010年,華中地區全社會用電量達6584億千瓦時,平均年增長7.6%,統調電量5263億千瓦時,平均年增長8.8%。從電力供給方面看,2005年底華中電網統調發電裝機容量8233萬千瓦,其中水電3450萬千瓦,占統調裝機容量的41.9%,火電4783萬千瓦,占統調裝機容量的58.1%。「十一五」期間,華中電網將逐年投產發電裝機容量共7173萬千瓦,其中水電2730萬千瓦,抽水蓄能320萬千瓦,火電4123萬千瓦。06年預計新投產2105萬千瓦,07年1918萬千瓦,大量新建機組的投產,將大為緩解電力供需形勢,供過於求的局面目前已初現端倪。
(二)發電側競價機制及競爭態勢
華中電力市場競爭機組執行兩部制上網電價,容量電價由電力監管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水、火電實際情況制定和調整,電量電價由市場競爭決定。售電方在年度、月度和日前交易中的中標電量按實際報價結算。隨著市場環境由政府核定電價向兩步制競價上網轉變,發電企業也必須從「以量取勝」,轉變為以更低的可變成本在市場上贏得競爭力。依據2005底裝機情況,華中電網競價電廠(機組)容量合計4912萬千瓦,佔全部統調發電裝機容量的59.7%。其中,競價水電廠總容量1249萬千瓦;競價火電機組總容量3663萬千瓦。湖北電網統調發電裝機容量為2422萬千瓦,其中參與市場競爭的水電裝機容量249萬千瓦;火電機組容量706萬千瓦;競價電廠(機組)容量合計955萬千瓦,佔全省統調裝機容量的39.4%,整個華中電力市場發電側初步呈現有限制的中等程度競爭態勢與格局。
(三)發電側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和策略
電力市場改革形成的競爭態勢將不可避免地提高發電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發電企業必須以電網供需形勢為導向,對用電側的用電需求和發電側的供應能力進行深入分析,尤其是要把握峰谷時段和豐枯季節電網供需形勢的變化。根據年度市場、月度市場、日前市場、發電權轉讓市場和雙邊市場等不同市場的特點,合理分配進入不同市場的電量比例。在不掌握競爭對手准確成本數據的情況下,通過政府核定電價和社會平均成本推測競爭對手的成本,在全面效益評估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形成科學合理的競爭策略。
三、華中電力市場改革對域內發電企業的利益調整
(一)兩步制競價模式對水電比較有利
根據《上網電價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容量電價以區域電力市場內參與競爭的各類發電機組平均投資成本為基礎制定,容量電價=K×(折舊費+財務費用)/(可用容量×年可用小時數)。2005年底華中電網內競價機組平均造價為4904元/千瓦,其中水電平均造價7666元/千瓦,火電平均造價3956元/千瓦,那麼即使考慮水電、火電折舊年限的差異,水電的容量電價亦高於火電容量電價。即便是相同的容量電價標准,由於水電可用小時與利用小時的比值大於火電,按實際上網電量將容量電價折算為上網電價,水電將從容量電費中獲得更多的補償,電量價格競爭時,有更多的報價策略可供選擇。
除此之外,水電上網電價和運營成本方面都明顯低於火電,亦使水電在競價上網時具有較大優勢。目前華中電網內水電總體上網電價低於火電,以電廠所在省市的平均利用小時所得的發電量為權重,加權平均上網電價是332.8元/MWH,其中水電288.8元/MWH,火電344.5元/MWH。盡管水電的建設成本高於火電,但運營成本卻遠低於火電企業。當前,水電平均運營成本為40—90元/MWH,而火電則高達200元/MWH左右。因此,對大多數水電企業來說,競價不會影響其水能資源的充分利用。但是,清江隔河岩和高壩洲電站,以及在建的水布埡水電站,由於承擔了較多的防洪、通航等社會功能,總體造價偏高。三大水庫總庫容90多億m3,防洪庫容10多億m3;水道航運升船機投資20多億元,雖然將基本不通航的清江變成270KM的黃金水道,使300t的船舶可從長江直達恩施,但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這類非經營性資產若不能從容量電價中得到合理補償,勢必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競價上網後湖北發電企業市場份額縮小
華中電網六省(市)經濟發展水平和電源分布結構不平衡,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在傳統計劃分電模式下,發電資源不易轉化為有效的實際電能。華中電力市場運作後,由於價格規律的作用,省間電能的流量、流向將發生變化,形成不同省間電力資源的競爭,不可避免地帶來各省(市)電量平衡的變化和省內利益的調整。電能資源的流向主要是從上網電價較低、銷售電價較低的省份流向銷售電價高、購電電價承受能力強、購電報價高的省份。湖北競價發電企業平均上網電價為352.67元/MWH,僅略低於江西平均上網電價355.01元/MWH,遠高於華中地區平均上網電價332.82元/MWH和重慶平均上網電價303.68元/MWH,即使考慮電網公司對跨省電能交易的輸電費,湖北發電企業的市場份額也會被省外電廠擠占。
(三)成本較低的發電企業將獲得競爭盈餘
各競爭主體的中標狀況與電力需求形勢、參與競價機組的報價策略、競價機組最高發電利用小時數的限制、輸電價格機制、輸電網路阻塞等各種因素密切相關。在供略大於求的華中電力市場,機組利用率整體回落,市場邊際電價將有所降低,成本相對較高的電廠成為市場的邊際電廠,電量分配將更多的流向低電價、低成本機組。市場採用實際報價結算,除邊際電廠外,各發電企業為獲得較高的利潤,具有提高報價的趨勢,成本較低的企業將獲得競價盈餘。假如各競價機組電量電價按照核定電價扣除同一容量電價後報價參與競爭,由於歷史原因單位裝機造價高,核定電價亦較高的鄂州電廠將成為邊際電廠,在競爭中將處於不利地位。但是,鄂州電廠煤耗和標煤單價均略低於省內同類型機組,可變成本相對較低,若市場合理劃分火電機組容量電價,解決電力市場改革中的擱淺成本問題,避免能耗低、環境污染較小的發電企業市場份額被擠占,則鄂州電廠的市場競爭力將大大提高。
(四)大機組難以得到競爭效益
華中電力市場建設初期,競價主體限定為裝機容量在100MW及以上的統調水電廠和單機容量在100MW及以上常規統調火電機組,其它機組仍處於計劃分電模式。競價上網只是大容量機組之間的直接競爭,而大小機組之間還未形成競爭。這可能導致高效率大容量機組負荷率低甚至作為備用的局面,機組產生的消耗遠遠超過設計合理能耗,而高耗能小機組利用小時數偏高,擁有大容量機組的發電企業反而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達不到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由於市場規則限制了參與競爭的范圍,無論技術經濟性能還是環保效益都佔有明顯優勢的大機組不能憑借自身優勢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小機組不能被擠出市場,大大減緩了發電企業優勝劣汰的進程。目前電力供需矛盾緩和甚至部分地區裝機出現一定富餘,正是電源結構調整的大好良機,應盡早關停效率低、污染嚴重的小火電機組,騰出競價空間,為高效大容量機組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總體上說,華中電力市場實行兩步制電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發電側的競爭壓力,避免發電企業之間過大的利益調整。在市場初期,雖然湖北省能源集團主要發電企業單位裝機造價偏高,導致折舊和財務費用較高,發電成本不具有競爭優勢,但是若能爭取到合理的容量電價補償沉澱成本,則仍可憑借較低的可變成本保持應得的市場份額。不過,隨著市場的穩定運行和逐步開放,容量電價將逐步市場化,市場主體間的競爭將越演越烈,湖北省能源集團必須抓住市場初期的緩沖機會調整資產結構,通過多種融資渠道降低財務成本,為全電量單一制競價創造有利條件。
㈩ 新電改電力企業營銷部的去留
老夫斷言,這次電力改革後,電價一定會上漲,很多私人公司參與市場競爭,必須優質服務才行,而優質服務必須建立再良好的營銷戰略基礎上,不盈利還服務個雞八!用戶設備故障,目前配電網是撥95598免費服務的,小到空氣開關大到變壓器和電纜設施全免費,民用電5毛6一度。當民營配電網和售電網進入市場,一定會抬高運營成本服務成本而提高電價的,如同國際油價下跌,而油並沒降多少一樣。 豬鑼們天天盯著電力工人的錢包,好象跟電力人員深仇大恨似的,煙草壟斷沒人放屁,水廠停水沒人放屁,燃氣管道故障停運,沒人放屁!停電了,從公務員到拾荒者都叫囂這為啥停電,實話好象電力公司故意搞破壞停電似的,記住,將來用誰的電,就找誰服務,私營老闆會比現在電力公司服務的更好,因為私營老闆會猛收服務費的!等民營售電了,現在的電力部門優質服務會成為記憶,到時候喊爺爺也沒人免費服務,全有嘗服務了,這才是國際接軌的目的目標!歐洲人工作有小費的!
不改革說電力壟斷,改革了嫌電價上漲,民粹主義,有不要錢讓你白用電的事嗎?難怪二戰時漢奸比侵略者多,都想佔便宜!勞資等著民營老闆賣電,5元一度也不奇怪,不服自己發電撒!改革就是收拾天下叼民的,豬被宰了還喜歡的冒泡!喊電力壟斷的都想不掏錢白用電的自私鬼,改革後電費必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