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巴菲特談證券公司

巴菲特談證券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19 09:35:35

A. 巴菲特談股票:誰知道巴菲特說的哪些行業開始時投資大,經營時投資小

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成本和費用的問題,在我們分析各個公司財報時,誰的成本和費用低,利潤高,我認為就符合老巴的這項條件。

開始時投資大,這是普遍問題(舉個例子,剛搬新居的小兩口生活就是前期投入大),經營時投資小這是個別現象也可稱為好公司的特性。

B. 巴菲特是如何選股的

談投資不談巴菲特 ,如同談足球不談貝利,談籃球不談喬丹;尤其是談價值投資, 巴菲特不能不談,不能不多談,不能不深談。 投資一定要講巴菲特,學投資一定要學巴菲特,巴菲特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在美國《財富》雜志1999年年底評出的「20世紀八大投資大師」中名列榜首,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投資者」,他創造了三個投資方面的世界之最: 一是收益率最高:從1965~2006年,他管理的伯克希爾公司投資收益率是3?611倍,是同期美國股市標准普爾指數漲幅的55倍以上。 二是賺錢最多:2006年巴菲特以519億美元名列《福布斯》全球第二大富翁。 三是捐錢最多:2006年巴菲特把個人財富的85%捐給了慈善基金會。 小學畢業也能學巴菲特 其實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一點也不復雜。越是真理越簡單,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學習。 一不需要高智商。巴菲特說:「投資並非智力競賽,智商高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低的人。」 一不需要高智商,二不需要高等數學,三不需要高學歷,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小學畢業的普通投資者都能學習掌握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 投資更成功,生活更快樂 我很喜歡榮毅仁先生的座右銘,就是他父親榮德生先生所撰的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我想深思其上聯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選股理念:巴菲特確定選股目標同樣是「發上等願」,只選擇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最優秀上市公司股票;巴菲特並不奢望市場經常會有最好的投資機會,只求「結中等緣」,耐心等待市場普遍不看好這家公司股票而低估其股價時大量買入;巴菲特選股之認真慎重可謂「享下等福」,他認真分析公司多年經營歷史,慎重預測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即使是最差的情況下也能確保合理的贏利,而不是只想著獲得暴利而過度冒險導致徹底失敗。 我想深思其下聯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選股操作:巴菲特選股時對贏利能力的要求是「擇高處立」,贏利能力不高根本不選;巴菲特只選擇那些業務過去具有長期持續穩定性的公司,只喜歡非常穩定不太容易發生變化的行業和公司,可謂是「就平處坐」;巴菲特喜歡那些未來具有長期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幾乎可以確定未來肯定會發展得更好,而且業務增長的空間很寬廣,企業的銷售收入和贏利水平將會持續「向寬處行」。 尤其是「享下等福」意味著不貪,這是投資人在選股時的第一大戒律,也是人生幸福的第一大戒律。巴菲特選股時只是追求合理的報酬卻並不奢望暴利。巴菲特一生投資追求的並非大富大貴而是他投資過程中用智慧證明自身價值的快樂,而這種工作態度卻正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所在。事實上,古往今來所有成就傑出的人士,無一不是追求最大程度地把事情做到最好,而同時最大程度地遠離貪婪和享受。越是不貪和無私卻越是富貴逼人,越是貪婪和自私卻越是越貪越窮。

C. 證券業有哪些知名人物啊,要國內外的。

名人很多啊,比如: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王亞偉、巴曙松、葉檀、左小蕾、郎咸平、郭樹清等等,這個太多了

D. 巴菲特投資銀行類股票時他是如何分析其公司經營業績的

沃倫·巴菲特談富國銀行

作為富國銀行最大的股東,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沃倫·巴菲特對這家舊金山的銀行了解得很透徹,他在富國銀行被Norwest收購前就已經投資富國銀行了,現任富國銀行董事長迪克·科瓦舍維奇(Dick Kovacevich)是當時Norwest的CEO。作為富國銀行專題報道的一部分,《財富》總編輯亞當·拉什斯基在3月26日和巴菲特進行了詳細的電話交流。

富國銀行的獨特之處在哪裡?

巴菲特:很難想像像富國銀行這樣一家大型企業還可以保持其獨特之處,人們會認為當富國銀行增長到一定的規模時,就會變得和其他銀行一樣。然而,富國銀行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盡管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他們從沒有因為其他銀行都在做某件事就覺得自己也應該跟風,往往就是大家在說「別人都在做,我們為什麼不做呢」時,銀行開始陷入困境。

所有聰明的分析師都認為,沒有哪一家大型銀行可以靠現行的模式存活下來,富國銀行也難以倖免。針對這樣的分析,你有何意見?

巴菲特:大約在20年前,他們就說過同樣的話。其實,只要不做蠢事,銀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行業。銀行業能以極低的成本得到資金,無須去做蠢事(就能賺錢)。然而,銀行業周期性地做蠢事,且一窩蜂地做蠢事,如20世紀80年代的國際貸款。如果你的資金成本不到1%-1.5%,你就不必像火箭工程師那樣聰明,照樣可以賺錢。我知道富國銀行的商業模式運作良好,比其他銀行好了一大截。富國銀行的資金來源比其他銀行更低廉,這就好像在所有的大型汽車保險供應商中,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是一家低成本供應商一樣。假如你是低成本供應商,不管是供應銅還是提供金融服務,你都佔有很大的優勢。

此外,他們在資產規模方面很明智,沒有介入會帶來麻煩的領域。現在,即使你收取20%的房貸首付,但如果其他人做了足夠多的蠢事,房價下跌還是會連累你。富國銀行沒有介入有選擇權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等瘋狂的項目,這些項目將會面對很多信貸損失。但在收購美聯銀行(Wachovia)兩個季度後,他們將會有400億美元的資產減記前收益。

富國銀行也沒有什麼定時炸彈,富國銀行會有一些虧損,這是毫無疑問的,且虧損會高於正常值。現在如果富國銀行的資金成本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將會有100億美元的差額。不過他們有秘訣達成低成本的存款和來自顧客的副業收入的雙增長。

以保險收益為例,2008年保險收益呈兩位數增長。

巴菲特:我認為,大多數批評富國銀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富國銀行有保險業務,僅保險業務就價值數十億美元。富國銀行抵押貸款業務的數量也十分可觀。批評意見可以適用於其他銀行,可以適用於花旗,可以適用於美國銀行(BofA),但不適用於富國銀行。

我們擁有四家銀行的股份——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SB)、富國銀行(Wells)、M&T銀行(M&T)、太陽信託銀行(SunTrust)。我不知道太陽信託銀行怎樣,因為南佛羅里達州將最遲復甦,但他們已經把貸款集中度降了下來。其他三家銀行今年會很糟糕,但它們復甦後將大大提升盈利的能力。存款正在不斷流入,利差很大,商業前景很好。

迪克·科瓦舍維奇特別交代,要我問問您對有形普通股權益(tantible common equity)的看法。

巴菲特:我關注的是盈利能力。可口可樂沒有有形普通股權益,但可口可樂有巨大的盈利能力。至於富國銀行,它的顧客是無法被搶走的,顧客每個季度都在增長,顧客就是富國銀行的搖錢樹。富國銀行不是依靠做蠢事來掙錢的,它掙錢的法門是極好的資產利差。

順便說一下,富國銀行不會借錢給伯克希爾,富國銀行對國家信貸也不感興趣,對所有的利差小的東西都不感興趣。我們在六、七年前對菲諾瓦公司(Finova)進行了巨額投資,這筆投資是和盧卡帝亞(Leucadia)合夥進行的,原來的波士頓第一國家銀行(First National of Boston)牽頭了融資活動,投資者們願意出資5億美元或2億美元不等。富國銀行卻毫無興趣,他們認為盈利的空間太小。富國銀行是正確的,這個交易只有大約20個基點的利潤,而其他機構有6或8個基點的利潤就願意發放任何信貸。

回到有形普通股權益……

巴菲特:你不能從有形普通股權益上掙錢,得依靠客戶的存款和這些存款的利差掙錢。在諸如TARP(troubled asset relieve program,美國政府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這些事情上,大家都把這點混淆了。他們問:「那麼,這50億美元或100億美元投在什麼地方?」銀行不是靠這種方式盈利的,銀行依靠他們現有的8,000億美元的存款基礎來掙錢。我可以保證,富國銀行的存款基礎成本大大低於美聯銀行,它們所提供的貸款也不同。

富國銀行需要解決很多美聯銀行帶來的問題,他們已經將那些有選擇權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optioan ARMs)分門別類,也許最後他們還將虧損30億美元或40億美元,沒有人知道准確的數字。但我認為加利福尼亞的住宅房地產市場已不再繼續惡化,房價還未開始上漲,但已經不再下跌,且成交量不錯。所以,我認為富國銀行能夠像他們預估的那樣解決有選擇權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問題。

為什麼銀行會在一夜間倒閉?

什麼行業才算是高風險?航運?地產?工業?其實,除非這些行業的公司造假或有人虧空公款,一般來說,公司很少會突然倒閉。相反,大眾認為最穩健的銀行,卻會因業務的突發事件而一夜間清盤,遠的如巴林銀行因一位職員的投機失敗而「關門大吉」;近的如曾經擁有超過1,000億英鎊資產(相當於兩家恆生銀行)的英國北石銀行(North Rock),因為周轉不靈而被迫國有化,相信最終,北石銀行股東的投資亦將所剩無幾。

銀行業高杠桿的運作特性

為什麼公認為最穩健的行業會突然變得如此脆弱?一般商業常識告訴我們,一家公司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出資或向外界融資。財務學上,我們可以把總資產與股東資金之比稱為杠桿比率,這個比率反映出公司以多少股東資金去營運全部資產,比率越高,表明資產中靠借貸的比例越高,亦即表明所承擔的風險越高。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企業的杠桿比率少於3倍。目前市場認為高風險的內地房產股介於2-3倍,銀行則普遍介於15-18倍。

單憑這些比率,讀者可能仍不明了個中底蘊。筆者以匯豐為例,它的股東資金大約有1,200億(美元,下同),而放賬及投資等總資產則達23,500億,杠桿比率大約是18.4倍。讀者可能以為擁有龐大資產就一定穩如泰山。但從理論上講,如果匯豐虧損了23,500億資產中的6%,即約1,400億,那麼匯豐的股東資金(即之前提及的1,200億)便會消耗殆盡(由於負債並沒有減少),銀行亦會倒閉。當然,筆者無意在此危言聳聽,指匯豐會倒閉,眾所周知,匯豐在風險管理上一向勝於同儕。

筆者只想指出,銀行業在高杠桿比率模式下運作,一點出錯的空間都沒有。情況就如同期指買賣,稍有不慎,大部分本金(在銀行即是股東資金)便會輸掉。北石銀行之所以出事,與其高達30倍的杠桿比率實在不無關系(即30元資產中有29元是借來的),以它當時的高杠桿比率,任何突如其來的沖擊都足以把它拖垮。

美國次按所引發的信貸收縮還未顯現

明白了銀行的高杠桿運作特性後,讀者便知道,鬧得滿城風雨的美國次按風暴有多嚴重。表面上,銀行只需為手上的次按或其相關投資作撥備便能了事,但實際上,銀行面對龐大撥備時,只有三條路可行,一是以更少的股東資金(由於撥備減少了股東資金)去營運相同金額的資產。換句話說,銀行就需承擔更大的風險;如果銀行不欲或無力承擔更多的風險,它便只有選擇減少借貸(即減少資產)或向股東籌集資金。理論上講,若每家受次按波及的銀行都能向股東集資,情況也能得以控制,但實際上大部分中小型銀行都未能成功集資,它們可做的往往是縮減借貸。在這種負杠桿效應下,銀行每損失1元的股東資金,便需要將資產大幅縮減,以匯豐18倍杠桿為例(即每1元股東資金營運18元資產),銀行每損失1元的股東資金,它便需要減少18元的資產。

據《經濟學人》的估計,次按至少有2,000億-3,000億美元的壞賬。就以2,500億及17倍杠桿比率計算,整個銀行體系便需減少42,000億美元(佔美國GDP約兩成半)的貸款及投資,那麼,整個美國經濟的信貸便會急速收縮。情況有如在期貨買賣中,買入的投資者在期貨價格下跌時被迫收保證金一樣,如果投資者不能付出額外的保證金,他們的部分倉位便會被迫平掉以減少投資額。有見及此,那些外資銀行現在正引入各主權基金成為股東,以增加股本(即保證金)來維持資產數目。不過,由於有越來越多與次按相關的衍生工具曝光,這些主權基金的資金實在如泥牛入海。

讀者或許會質疑,次按出事至今,世界各銀行已作出高額的撥備;然而,實際的經濟狀況不如筆者所說般嚴峻?其實,那些收縮了的貸款和投資還未反映在現實世界中。如果你從事債券買賣行業,在過去幾個月,相信已對信貸緊縮(Credit Crunch)的情況有深刻的體會。整體而言,信貸緊縮正在蔓延,原本只是次按及其相關產品的信貸受到限制,現在連正常的房貸及其他貨幣市場的投資工具亦受到牽連,可見次按的影響正逐漸浮現在現實生活中。

損失的是股東而非存戶

不過,讀者不需神經過敏,擔心自己的存款會受到波及。其實,香港大部分銀行作風保守,相對於國際和中國內地的銀行,香港的銀行坐擁大量儲備,就算計入次按所帶來的影響,財政仍然穩健有餘。至於那些飽受次按蹂躪的外資大行,讀者亦不必過慮,只要還有投資者願意入股,銀行便可通過新股來「填數」。只是如此一來,那些銀行的股東權益便會被大幅沖淡,股價亦可能受到影響。

E. 巴菲特談到合理的買入價格沒說的太清楚,什麼才是合理的價格誰領悟他的意思,請指教。

巴菲特提到過,以低廉的價格買入普通企業,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企業。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可以借鑒其另外兩句話:「永遠不要戀上你的股票。」「沒有任何股票值得以任何價格擁有。」

也就是,任何企業、股票的購買都必須建立在其內在價值之上,不論企業多麼優秀,以超越內在價值的價格購買,必然無法獲得滿意的收益。其實,這也是價值投資的一個重要問題,必須注意安全邊際。

F. 巴菲特股東大會召開在即,往年他都給出過哪些投資秘訣

投資秘籍倒沒發現,但是我建議可以去看這幾本書,如:《聰明的投資者》 《怎樣選擇成長股》 《證券分析》 《傑克·韋爾奇自傳》。巴菲特談到海外收購時說,他從未因為一家公司在海外而放棄任何機會,只是他不走運,而且我沒有關注太多的非美國公司,幾乎所有想在美國出售公司的創始人和家庭都知道伯克希爾,其中許多人傾向於出售給伯克希爾,而且外國公司之間的聯系並不那麼緊密,巴菲特在美國以外對我們一無所知。

我對這種好運感到有些失望,但我們將繼續努力開拓海外機會,巴菲特對金融危機期間的投資進行了回顧和反思,該公司在金融危機期間過早使用了其大部分現金,所以在金融危機的頭幾個月,他們急忙進行干預, 從我們現在知道的情況來看,我們最好保留所有資金,直到金融危機真正觸底,時序預測可能會大大改善。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還有其他想法可以在下方評論。

G. 2021年巴菲特股東大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是全球投資者必須要關注的一場重要會議,對於今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巴菲特也是釋放出了很多消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巴菲特對於數字貨幣的看法。

而對於大多人最為關注的就是巴菲特對於比特幣的看法,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明確表示,比特幣它是非常不看好的,他認為這是純粹的投機產品,因為它不代表任何實物資產,對於巴菲特來說,他是不會花費一分錢來投入到比特幣等這樣的虛擬貨幣上面的,因為對於他來說它是不存在任何價值的。

H. 讀巴菲特談投資一書的讀後感是什麼

我去年高考失利出來打工,也體會了很多。但是為了所謂的理想放棄學業是不現實的!首先,他人成功不可復制,每個人的機遇都是不同的;其次,成功沒你想的那麼簡答,巴菲特告訴你他10就去參觀股票交易所,但是會告訴你是他身為國會議員的老爸帶他去的嗎?比爾蓋茨大學肄業去創業,但是沒有告訴你他最開初的一系列訂單都是依靠父母關系賣出去的吧!最後,只有自己的實力提升了,才有資格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剛剛出來打工,我老爸只對我說了一句「先就業,再擇業」。我們年紀相仿,但是沒有強健的翅膀就想搏擊長空的雄鷹,是飛不起來的!

I. 巴菲特和索羅斯這樣的大人物 買賣股票也和散戶一樣委託證券公司嗎

應該不會,一般買都不是2級市場。比如說通過大宗交易,戰略協議,股份轉讓等等。。。。但是有點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他們賣是通過2級市場來的,一拋就幾十萬手,坑爹吧!~

J. 利弗莫爾是港股券商嗎

1、利弗莫爾不是港股券商。利弗莫爾一般指傑西·利弗莫爾,是美國著名的投機之王,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易員,名列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是投機者的偶像。

愛德溫·勒菲佛所著的《股票作手回憶錄》是利弗莫爾的精彩投資生涯。

2、談到資本作手,在過去100年中,華爾街惟一無可迴避的人物,只有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這位被稱為「百年美股第一人」的資本市場傳奇人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種神秘現象固然有其個人魅力原因,但他在股市上的智勇過人,確非當今很多浪得虛名之輩所堪比。

3、從財富角度來看,利弗莫爾並不比他之前的傑·古爾德擁有更多金錢;

從口碑來說,他也不見得比後來的巴菲特更能流芳百世,但從「職業交易成就」來比照,傑·古爾德、占姆士·吉恩和約翰·雅各布無人能出其右;

同期伯納德·巴魯克、老肯尼迪和江恩亦無法與其匹敵;當今大小股神更無此殊榮。

4、利弗莫爾是華爾街上最大的個人投資者,至死都是獨立操作、一個人判斷、一個人交易。他從來不看小道消息、內幕或與人聯手坐莊。

他的操作手法被後人延伸、繁衍出當代各類股票技術法則流派。無論大小投資者均能從其操作理念和手法中,學習如何趨利避害,正確把握自我。

(10)巴菲特談證券公司擴展閱讀:

美國股市首位做空者:

利弗莫爾是美國股市歷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做空者。

在1906至1907年的流動性偏緊帶來的股票大跌中,利弗莫爾在空頭市場中大獲全勝。當時他注意到一則消息:北方太平洋和北方鐵路發行新股,但股東可以分期付款。

華爾街首次出現這樣的消息,利弗莫爾判斷市面資金緊張。而幾天後,另外一家大公司聖保羅公司宣布發行新股,但規定繳款期在上面兩家公司之前,利弗莫爾確信存在錢緊問題,於是果斷大量下空單。

而自1907年9月下旬開始,貨幣市場更加緊張。10月初,利弗莫爾得知貨幣經紀人都開始囤積資金,沒人願意出借資金,預測股票即將崩盤。

當年10月24日,美國貨幣市場凍結,然而當時沒有中央銀行出面借款,股市就此崩潰,這次崩盤為利弗莫爾帶來了100萬美元收益。

此後,利弗莫爾成功預測了1929年的市場崩潰,做空了整個股市,獲得了1億美元的收益。

閱讀全文

與巴菲特談證券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公司渠道合作協議範本 瀏覽:404
浙商證券傭金萬分之8 瀏覽:836
今日美棉期貨價 瀏覽:148
中行visa英鎊匯率查詢 瀏覽:413
羅斯公司理財自學 瀏覽:977
2014上市公司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公司 瀏覽:495
10月7日日本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920
銀行理財資金對接信託 瀏覽:219
傭金寶創業板深圳 瀏覽:150
小蟻幣目前價格 瀏覽:741
人民幣兌換烏吉亞匯率 瀏覽:380
2017熊貓普制金幣價格 瀏覽:802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
調研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586
股指期貨操盤手大賽 瀏覽:190
對公外匯拓戶 瀏覽:239
廣發證券草根 瀏覽:49
銀行外匯英文單詞 瀏覽:398
長江小金屬網釩價格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