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比牛市還牛」 A股保險指數飆漲47%創10年新高
今年來,A股保險指數大漲47%,不僅超越2015年牛市的盛況,還站上十年來的最高點,以至於有業內人士發出「比牛市還牛」的驚呼。歷史上,保險股走勢一直是「慢慢漲,急急跌」,為何今年畫風突轉?本專題從保險業半年成績單的視角,剖析A股上市保險公司和保險行業的表現。
截至昨日收盤,保險板塊總市值2.3萬億元,保險板塊市盈率22.7,市凈率2.6,A股6家上市保險公司中,中國平安成為首家總市值突破萬億的公司。險指數本年漲幅達47.55%。
「過去8年,我一直在推薦保險股,但總被嘲笑跑輸市場,今年終於揚眉吐氣了。」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
「今年保險是大金融邏輯最強的子板塊。按跌入即買入操作沒有任何毛病。」華泰金融沈娟團隊表示。
早在今年初,國內券商分析師和海外知名投行就密集向機構投資者推薦保險股。保險股凌厲上攻,與機構投資者的熱情參與分不開。近日披露的基金半年報顯示,二季度基金增持比例最大的行業為非銀金融,其中加倉集中在保險領域。
一位保險資管公司權益投資部門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盡管保險股已漲很多,但從長期投資的邏輯來看,估值仍不高。主流券商分析師對保險股仍給出持有或買入的建議。
五大邏輯支撐大漲
多位長期觀察保險股走勢的業內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上半年保險股上漲,主要由五大邏輯支撐:保險市場需求旺盛、保險公司內含價值增長快速、利潤結構調整向好、准備金補提的不利影響見底,以及嚴監管環境下保險投資趨於穩健。
上半年,保險業保費同比增長15%,增速有所下滑,但上市公司的表現要遠好於行業平均。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的增速均超平均,同比分別增加32.91%、24.1%、18.3%,新華保險仍是唯一一家上半年原保費負增長的上市險企,同比下降13.8%。
新華保險的業績同比下降,但股價卻創新高,成為分析師口中彈性最佳、推薦最多的保險股。其原因主要是市場認可新華保險的轉型升級,轉型後公司健康險佔比達40%,為內含價值增長持續提供了基礎。
「理財保單新業務價值率一般在20%~30%,而重疾險一般在80%以上。保險公司通過調整業務結構來增加業務價值,效果可見一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保障型產品大發展,帶來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的提升。「預計今年保險板塊新業務價值增速35%~45%。」華泰證券沈娟團隊稱。
產品結構優化對保險公司內在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理財型險種的減少,讓保險公司對利差的依賴縮小,轉向費差和死差,將使三差的利潤貢獻更加均衡。
中信證券邵子欽團隊表示,向保障轉型,是提升內含價值可靠性和盈利確定性增長的基礎。「因為當下能夠找到最可持續的利潤來源就是純保障型保單下的死差。以平安為例,存量業務的利潤結構中,長期保障型保單佔比高達69%,折算成死差預計貢獻在60%左右,是可以確定兌現的利潤。」
多家券商認為,長端利率的准備金在移動平均線平滑中釋放利潤,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體現出來。
2016年,上市保險公司因為750日移動平均國債到期收益率的下行而大量補提准備金,消耗掉百億利潤。今年,隨著長端利率的企穩回升,多家券商預計保險公司准備金補提的壓力在2017年二三季度進入尾聲,2018年可能釋放准備金,將對同比利潤產生正面的影響。
去年以來,保險投資成為監管從嚴的重要領域,監管要求保險資金回歸本源,強化資產負債聯動,令保險投資的風險偏好明顯降低。一位保險資管人士坦言,今年業績壓力相比去年較好,主要是因為保險資金偏愛的白馬股今年取得了不錯的回報。
下半年干擾因素隱現
受監管政策影響,去年4月以後,萬能險保費收入明顯下降,壽險行業規模保費的增速下滑明顯。
今年上半年,壽險業規模保費呈負增長,險企、尤其是中小險企日子並不好過。雖然保險市場業務高度集中在大公司,上市公司的保費表現尚可,但下半年即將出台的134號文,對銷售端的影響有多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今年10月1日,《中國保監會關於規范人身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134號文)將正式實施,要求兩全險和年金險5年內不得返還,且對每年返還的金額作了限制,還要求萬能險不得以附加險方式存在,保險產品不得以理財名義銷售。目前各大公司熱銷的快速返還型產品都需要根據新規自查和整改,10月1日後的新產品在銷售端的接受度如何,都值得關注。
長江證券首席非銀分析師周晶晶認為,下半年有公司新單保費增速可能出現負增長,這或將成為股價的干擾因素之一。但也要看到,犧牲規模換來的是業務價值的增長和利潤的改善,因此短期干擾並不改變長期趨勢。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未來750日移動平均國債到期收益率繼續下行的概率不大,但是如果長端利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可能令保險公司存量資產的損失吃掉新增利潤,而到期資產再投資風險也會增加。
平安證券繳文超認為,保險利率快速上行或下降風險、市場波動的風險、債券投資信用風險、以及政策趨緊超預期風險需要密切關注。
對於這些觀點,你怎麼看?
留言說說~
喜歡我就關注我喲!
『貳』 中泰證券上市影子股有哪些
中泰證券報送的IPO申報稿在證監會官網進行了預披露,至此,24家上市券商有望增加新成員,同時擬上市券商數量增至10家。而近期,擬上市券商的影子股又掀起了一波「小高潮」。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券商股上市,券商「影子股」也頗受市場關注。
泰證券IPO申請受理之後,10家擬上市券商共涉及券商「影子股」21隻。截至4月5日,3月份以來10家擬上市券商「影子股」平均漲幅高達19.15%,並且21隻「影子股」全部上漲。
其中,參股華安證券的上市公司嘉化能源(原華芳紡織),3月份以來漲幅最好,為28.18%(均為後復權,下同)。其次是參股天風證券的上市公司京山輕機,3月份以來漲幅達28.05%。排名第三的是參股東莞證券的上市公司財信發展,3月份以來漲幅為26.64%。就算是排名末位的參股財通證券的上市公司蘇泊爾,3月份以來的漲幅也達9.19%。看來,這個春天券商「影子股」正在全面起舞。
同時,參股中泰證券的影子股有山東鋼鐵、魯銀投資。其中,山東鋼鐵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萊蕪鋼鐵集團持有中泰證券28.80億股,占總股本的45.91%,為其控股股東。截至4月5日,山東鋼鐵、魯銀投資3月份以來的漲幅分別為9.76%、14.99%,表現也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泰證券准備上市之路的同時,公司內部也在進行擴容。昨日更是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出一則招聘啟事,招聘人數多達369人,其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濟南四大地區招聘投行崗位就多達100人。
此外,中泰證券為原來的齊魯證券,在去年下半年更名,公司行業地位一直排名較前。據中泰證券介紹,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3.01億元,實現凈利潤60.73億元遠超眾多上市券商;在全國125家券商中,營業收入排名第12位;代理買賣業務凈收入排名第11位;資產管理業務規模2253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規模1057億元,行業排名第8位。新三板推薦掛牌企業161家,累計掛牌260家,行業排名第2位。累計為234家企業提供新三板做市服務,做市企業數量行業排名第2位。
與此同時,在去年年底天風證券獲得IPO受理之後,其影子股的表現一直不俗,也是擬上市券商中平均漲幅最高的,為23.06%。其中,參股天風證券的影子股有人福醫葯、道博股份、三特索道、京山輕機,分別持有天風證券5.23億股、4908.27萬股、2580.94萬股、1057.61萬股,3月份以來的漲幅分別為20.22%、22.9%、21.06%、28.05%。此外,天風證券內部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骨幹通過三家合夥制企業,合計持有該公司5.36%的股權,類似於在啟動IPO之前已實施了內部股權激勵。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對待影子股不能盲從。平安證券分析師繳文超認為,新股上市所帶來的沖擊並不能為參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帶來持續性的增長,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與主營業務增長沒有聯動影響,因此投資者需注意對上市券商的影子股沖擊可能只是一時效應,對於長期股價的影響仍有待觀察。另外,年初,寶碩股份擬通過資產重組注入華創證券。對此,繳文超表示,華聲股份、寶碩股份、哈投股份(3月份以來漲幅分別為36.21%、36.87%、16.67%)等擬收購證券公司的券商影子股,其旗下證券公司在納入上市公司體內補充資本後,2016年業績預計優於行業,同時證券業務與上市公司體內原有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有利於整體公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