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長期持有 並且不斷加倉 不就像定投一樣了嗎
股票長期持有 並且不斷加倉,從投入的原理來看,這種投入方法和定投的出發邏輯差不多,不過,從股票的市場本質來講,它和基金定投也不太一樣,基金一般是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基金的持倉是多元化的,這種多元化的持倉就決定了基金的風險是要偏低,因為它分散了持有單一投資品種的風險,而且在選擇基金的持倉股方面,是由基金經理來選擇,基金經理會選擇比較靠譜的股票投資標的,所以基金在分散降低了股市風險的同時,對於持有者來說,也省去了選擇股票的時間,當個人持有股票的時候,自己要充分考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否則,如果基本面出現問題,不斷加倉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因為股票跌起來,它可以沒有底、甚至跌到退市,所以個人持有股票,也應該研究選擇股票投資標的,並且盡量分散投資,不要壓注在一隻股票。
㈡ 600860京城股份被st了港股為什麼要加倉
600860京城股份被St了,港股還加倉,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被St的股票,不可能很快退市,還是有漲有跌,只是漲跌有了限制。
普通股票漲停和跌停最高是10%,而st股票漲停和跌停最高是5%。
港股加倉也是可以的。
㈢ 股票突然變成st沒開通st還能加倉嗎
個股前面加上st,說明該股票連續兩年的利潤都是大幅下跌的,有退市風險,一定要謹慎。
㈣ sT海潤增持1億元股票能漲嗎
sT海潤增持1億元股票能漲
起碼會打開跌停
有人接盤不會跌太快了
㈤ 最近股市裡ST題材為什麼會成為熱點ST明明是個不好的概念
「保殼摘帽」預期逐步明朗 ST股步入炒作高峰
12月14日,A股市場仍無大的起色,不過ST板塊卻強勢崛起,多隻ST股奪下漲停,業內人士指出,隨著2017年即將收官,ST股的「保殼」、「摘帽」大計也基本明朗化,不過普通投資者參與這一概念的炒作仍然存在諸多風險。
ST板塊迎來年底炒作高峰
先看盤面,12月14日,滬深兩市主要股指均以綠盤報收,不過ST板塊卻迸發出強大的上漲勢頭,*ST眾和、*ST河化、ST雲維、*ST金宇、ST南化、*ST昌魚、*ST三維、*ST東數、*ST東海A漲停;另外,多隻ST股盤中觸及漲停。整個ST板塊,除去停牌股,只有*ST德力、*ST 中富等7隻個股下跌,其餘46隻ST股均以紅盤報收,ST板塊全天整體上漲1.88%。
「在12月中旬這個時點上,ST板塊往往會有一波行情。」漲聲表示,從歷史經驗看,ST板塊的炒作高峰往往集中在三個時段,一是每年12月份,這個時段通常是ST公司動用各種手段「保殼」、「摘帽」的時間窗口,ST公司能否「保殼」、「摘帽」在此期間將逐漸明朗化。二是每年三四月份上市公司年報密集發布期間,ST股的最終命運將在這一階段完全清晰。三是每年的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達到「摘帽」條件的ST股將在這一時段密集「脫帽摘星」。
12月14日漲停的ST股大多已經具備了「摘帽」的條件或者「摘帽」預期較為明朗化,比如*ST河化在12月份連續獲得政府巨額補貼、控股股東贈送現金以及轉讓應收賬款等利好,非但「保殼」已基本無憂,「摘帽」的可能性也隨之大幅提升。而*ST東海A、ST南化等股也基本解除了暫停上市的風險。
機構投資者提前潛伏「摘帽」題材股
盡管「戴帽加星」的ST板塊,一向都是垃圾股的代名詞,除了期盼獲取暴利的游資外,很少有諸如基金這樣的主流機構參與交易,但是公開信息顯示,已有相當部分機構投資者已經在ST板塊潛伏下來,布局其在歲末年初的這波機會。
據漲聲APP統計,結合上市公司三季報以及基金公司三季報披露的信息可以發現,截止三季度末,滬深兩市已有17家ST公司在報告期內獲得公募基金、陽光該私募基金、券商、QFII、保險、社保以及匯金證金等機構投資者持有,機構投資者持有相關ST公司的股票總量接近3.35億股,其中*ST弘高、ST紫學、*ST華澤等8隻ST股在三季度獲得機構投資者不同程度的凈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機構投資者不斷加碼,部分ST股已成為相關機構的重倉對象,比如湖南國企創新私募投資基金便持有*ST華菱3.04億股,占*ST華菱總股本的10.08%。而中信證券則持有*ST中絨4866.67.萬股,占其總股本的2.7%。
而在機構投資者持有的ST股中,有多隻ST股已經初步具備「摘帽」的預期,比如已經發布2017年年報預喜公告、「摘帽」預期明確的*ST三泰,其十大流通股東中便有泰達宏利價值成長定向增發312號資產管理計劃、國華人壽保險萬能三號等多個機構投資者的身影。
炒作「摘帽」題材股仍需謹慎
漲聲APP認為,在IPO常態化的背景下,市場上的殼資源價格確實在下降,但這並不否認部分ST個股年底具備摘帽的可能性,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優質資產注入,抑或是業績的鳳凰涅槃等因素,都可能使得公司基本面否極泰來。ST「摘帽」概念股也因此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明顯的超額收益。但是從歷史上看,很多「摘帽」股的炒作持續性不佳,這是因為部分ST股由於僅依靠變賣資產或政府補助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因此仍存在主營業務不突出、經營資金匱乏、盈利能力不強等風險因素,公司內在價值並未出現根本性扭轉,因此原則上不建議投資者在「摘帽」形勢明朗後長時間持有依靠非經常性收益脫困的ST股,相對而言,積極按照市場需求進行主營轉型或被借殼上市的「摘帽」股,其中長期投資價值更為明顯。
漲聲APP指出,每年年底市場都會炒作一些「摘帽」概念股,投資者當前可選擇受政策扶持、價格不高、盤子不大且「摘帽」前景明確的ST股,並對其進行組合投資,投入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可將資金平均分配,選擇價格較低的3至5隻個股。但需要強調指出的是,今年市場生態發生改變,監管層正在打擊年末突擊調節利潤的行為,滬深交易所近期頻頻就相關事項問詢上市公司,包括資產出售的交易動機、會計處理的合規性等,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監管。這也意味著今年市場對於ST股摘帽行情預期在降低,投資者如果要把握摘帽題材,一方面找會計指標改善持續性較強的摘帽標的,比如重點關注通過借殼上市、或資產置換,新增贏利點實現扭虧的標的;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市場的綜合環境來考慮。
㈥ st能山,二股東為何在利好前低價出售股票懇請請各位大神指點
二股東這次減持1000多萬股均價是2.39元!2012年9 月28日二股東減持800多萬股均價2,4元!減持的關鍵問題,是有 貓膩的 1:不是在市場逢高賣出贏利減持的是有意集中競價低價轉讓給 個人大股東接盤的!F10里,個人大股東持股數量大增,就說明問 題了! 2:看來ST能山要摘帽,股價還要上漲,二股東單位贏利是集體的! 都轉讓給個人大股東贏利是個人的! 3:減持公告一是應付監管,二是恐嚇股民大股東不看好ST能山 都減持了,誘導股民趕快減持
㈦ 「國家隊」三季度持股曝光 證金匯金重倉增持了哪些股
據「東方財富」資訊,截至目前已有694家公司三季報亮相,「國家隊」最新持股情況隨之曝光。據統計,目前共有289隻個股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出現「國家隊」身影,占已公布三季報公司的比例達42%。
持股量環比變動顯示,「國家隊」三季度新進8股,增持19股,減持27股,另有235隻股持股量保持不變。總體上看,在大盤窄幅震盪的三季度「國家隊」持股較為穩定。
與二季度末相比,「國家隊」三季度新進8隻個股,分別為山東威達、拓日新能、*ST 藍豐、萬安科技、通裕重工、陝西黑貓、新城控股、新澳股份。
三季度「國家隊」持股量最多的是通裕重工(持有3338萬股),持股量最少的是萬安科技(持有86萬股),其餘幾只個股「國家隊」持股量均在100萬股至500萬股之間。 「國家隊」三季度共對19隻個股在持有基礎上進行了增倉操作,以增持幅度統計,中恆集團、天馬股份增持比例超過100%,首開股份、國葯一致、風華高科增持幅度超過50%以上。
三季報顯示,以證金、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持有小商品城、廣匯能源、建投能源、華北制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濱化股份等個股數量較為居前,均在3000萬股以上。另外,「國家隊」持有日出東方、科大訊飛、歌爾股份、友阿股份、興發集團、杭氧股份、宋城演藝和上海梅林等個股數量也相對較多,均在1000萬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小商品城、建投能源、廣匯能源這三隻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同時出現證金與匯金的身影。
㈧ 被st的股票,可以增持發行股票嗎
都ST了,你覺得會有人玩嗎?除非被借殼或者是收購
㈨ st股停牌後評級為增持,什麼意思
st股票雖然業績差,但不妨礙莊家炒作。只要停牌期間有利好消息放出,或者停牌2800點,復牌3000點,復牌之後上漲是大概率
㈩ 大股東增持之後為什麼股價還跌有些減持之後股價卻漲了
我們在一般把大股東增持稱為利好,把大股東減持當作是利空,但是在實際炒股中我們發現後,增持的個股不一定上漲反而還會出現下跌的可能,而減持個股反而繼續走出上漲趨勢,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呢,下面我來具體解釋下這個問題。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增持和減持,如果有其他觀點的也可以在評論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