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證券投資者法律關系

證券投資者法律關系

發布時間:2021-06-26 14:36:21

A. 證券交易的有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第二章 證券發行
第三章 證券交易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證券上市
第三節 持續信息公開
第四節 禁止的交易行為
第四章 上市公司的收購
第五章 證券交易所
第六章 證券公司
第七章 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第八章 證券服務機構
第九章 證券業協會
第十章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
第十二章 附 則

B. 證券公司的法律地 位 與關系

一、證券經營機構的概念與分類

(一)證券經營機構的概念
所謂證券經營機構,又稱證券商,是指依法經國家證券主管機關批准設立的從事證券經營業務的組織 。它是證券市場溝通交易的中間環節 ,證券的發行、承銷、交易一般都要通過證券經營機構來完成。
證券經營機構在不同國家的證券市場上有不同的名稱 。在證券發行市場上,日本稱為證券公司、美國稱為投資銀行;在證券流通市場上,西方國家稱為證券經紀人。我國的證券經營機構主要指證券公司及其他機構。
證券公司是我國證券經營機構的主要表現形式。所謂證券公司,根據《證券法》第一百一十八條的規定,是指依照公司法規定經國家證券主管機關批准設立的從事證券經營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我國的證券公司可分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經紀類證券公司兩大類。

(二)證券經營機構的分類
證券經營機構可以不同的標准進行不同的分類,常見的分類形式有以下幾種:
(1)、以經營的業務的范圍為標准,證券經營機構可分為: 承銷類證券經營機構、自營類證券經營機構、經紀類證券經營機構和綜合類證券經營機構;
(2)、以組織形式為標准,證券經營機構可分為: 證券公司、證券交易營業部、證券交易代辦點等;
(3)、以行業性質為標准,證券經營機構又可分為: 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另外,證券經紀業務可能對其他行業開放,例如IT行業。中國證監會目前已給信達、華融兩大資產管理公司發放了證券承銷資格證書,允許其從事證券承銷業務。

二、證券經營機構的經營范圍

根據各國法律的有關規定,證券經營機構的業務范圍必須依法向證券主管機關申請批准,並不得超越審批范圍經營。在我國,根據《證券法》和《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證券公司的經營范圍可分為以下幾類;
(1)、證券的承銷業務, 即在發行市場上包銷、代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
(2)、證券自營業務, 即作為交易者進入交易市場參與證券的買賣;
(3)、證券交易代理業務, 即充當交易雙方的經紀人,代理投資者買賣證券;
(4)、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含財務顧問);
(5)、證券代保管、簽證業務;
(6)、代理證券的還本付息、分紅派息業務;
(7)、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在以上各項業務中,證券承銷、自營和經紀業務是主要的業務。

三、證券經營機構的法律地位

證券經營機構的法律地位,是指證券經營機構的性質及其與發行人、一般投資者、證券交易所之間的關系。
證券經營機構是經營證券業務、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它是證券發行、交易的中間商,本身也是證券的法人投資者。它與證券發行人、一般投資者、證券交易所之間的關系如下:

(一)證券經營機構與證券發行者的關系
二者均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在證券發行中,二者可同屬一方當事人,針對另一方當事人——證券投資者。但二者也有諸多區別:
(1)、在證券發行方面, 發行人是證券發行主體,證券經營機構是證券承銷主體。二者為證券承銷協議的雙方當事人,共同面對另一方當事人——投資者。
發行人
↑↓ —— 投資者
承銷商

(2)、在證券交易市場上, 證券經營機構可自營或代理證券業務;而發行人作為公司時,可以買賣證券,但不得買賣本公司證券。
(3)、在承銷結束後, 證券經營機構可持有發行人發行的證券,此時,證券經營機構是發行人的股東或債權人。
(4)、證券發行人只受證券主管機關約束; 而證券經營機構受證券主管機關(包括證交所)與證券業協會的雙重約束。

(二)證券經營機構與一般投資者的關系
證券經營機構作為代理商,與一般投資者是委託與被委託的關系;證券經營機構作為自營商,從事證券買賣業務時,也是證券的投資者,但它與一般投資者有著顯著的區別:
(1)、取得證券的方式不盡相同。 對於公開發行的證券,一般投資者只能在證券發行和交易市場上認購,而證券經營機構卻可以通過代銷或包銷證券直接從發行者手中購得證券或認購剩餘的證券;
(2)、在證券交易市場上, 證券經營機構可以親自出席證券交易所,直接從事證券交易,而一般投資者只能委託證券經營機構代理其買賣證券;
(3)、在交易中所受限制的程度不同。 證券經營機構因資金雄厚,獲取內幕信息機會較多,容易產生違規行為,因而對其監管也較嚴格,而一般投資主體則受限較多。

(三)證券經營機構與證券交易所的關系
從證券市場的角度看,二者都是證券交易的服務與中介機構。它們的相互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性質不同:證券經營機構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而證券交易所有會員制證交所和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之分,會員制證交所是非營利的團體法人;
(2)、二者雖然都是證券市場的主體, 但證交所不是證券發行與交易的主體,它不從事證券經營業務,只是為證券交易提供場所與服務的機構;
(3)、二者相互依存。 證券經營機構必須成為證交所的正式會員,才能進入證交所參與證券交易,否則即屬違法;而證交所必須擁有達到一定數量的會員,否則不符合開業條件,而且,以證券公司為主體的會員大會是證券交易所的最高權力機構。
(4)、二者同受證監會的監管。 證券經營機構除接受證監會的監管以外,還必須接受證交所的會員監管和證券業協會的行業監管。而證券交易所只接受證監會的管理與監督,其他任何組織均無權干涉證券交易所的活動。

C. 《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是什麼關系

《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是法律補充關系,即《證券投資基金法》未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開或者非公開募集資金設立證券投資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託管人託管,為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進行證券投資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未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3)證券投資者法律關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為了規范證券投資基金活動,保護投資人及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證券投資基金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股票、公司債券、存托憑證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的發行和交易,適用本法;本法未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D. 投資者與證券公司,或者說與證券業有關的法律案件,由哪及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有三類:(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刑事訴訟: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有三類:1、危害國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案件;3、外國人犯罪的案件
不能籠統的說某種法律關系又那級法院管轄,而是看案件的具體情況,如果不涉及以上這些,那麼還是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涉及地域管轄的,還要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基本原則和特殊規定。如原告就被告,特殊地域管轄等

E. 關於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目前已頒布的關於基金的法規有兩部:
一是1997年11月14日國務院批准頒布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二是2000年10月1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

F. 陽光私募基金的法律關系

陽光私募基金主要涉及五方當事人:
一是委託人,即信託計劃的合格投資者;
二是受託人,即信託公司;
三是投資顧問,即投資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其餘兩方分別是負責資金託管的託管銀行和負責證券託管的證券公司。
陽光私募基金運作中主要涉及三層法律關系:
第一層法律關系,存在於投資者與信託公司之間基於信託合同而產生的信託關系。
在信託法律關系中,投資者是委託人,信託公司是受託人。一般情況下,信託合同中,通常會約定投資者是一般受益人,而投資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是特定受益人,特定受益人有權根據信託合同獲得超額業績提成。
投資者與信託公司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按雙方簽訂的信託計劃合同約定執行。同時,由受益人組成的受益人大會,行使對受託人監督的職能,以確保陽光私募基金的運作符合投資者的利益。
第二層法律關系,存在於投資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與信託公司之間的投資顧問關系。
在這種法律關系中,投資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接受信託公司的聘任,向信託公司提供證券組合、交易建議書、公司研究報告、宏觀經濟分析報告、證券市場分析報告、投資策略報告、信託產品投資運行情況報告及風險控制與凈值管理報告或根據信託公司要求提交其他報告或服務等。
第三層法律關系,存在於信託公司、銀行以及證券公司之間的三方託管關系。
信託公司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募集的資金交由銀行託管,而投資的證券則由證券公司託管。同時,託管人對信託公司有監督權,當信託公司違反法律法規、保管協議操作時,有權通知信託公司糾正,當出現重大違法違規或發生嚴重影響信託財產安全的事件時,託管人應及時報告銀監會。
但是,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投資者與投資顧問、證券公司及銀行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

G. 證券投資基金反映的關系是投資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間的一種什麼關系

證券投資基金反映的關系是投資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間的一種信託關系。

信託托關系實際上是信託法律關系。它由三個要素構成:

(1)主體,指信託法律關系中權利義務的承擔者,包括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

(2)客體,指信託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即藉以產生信託關系的資財;

(3)內容,即信託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具體的權利義務由信託法規定。

在證券投資中,投資者把錢委託給基金管理人進行打理,基金管理人對資金進行管理和處分,所以證券投資基金反映的關系是投資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間的一種信託關系。

(7)證券投資者法律關系擴展閱讀:

信託關系本質

信託關系是特定當事人之間的一種不對等的法律關系,通常產生在締約雙方當事人的談判優勢不平等時,一方因知識或專業方面的原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必須信賴於另一方。

信託法上的受託人與委託人的關系是信託關系的最典型形態,但是現在信託的適用范圍要廣泛得多,已經被廣泛地運用於公司法,合夥法甚至銀行法等商業領域。

信託關系可以由當事人之間的合同所創設,特別是在一方當事人認為對方在特定領域更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時,可以通過合同明確創設雙方之間信義關系,然而在實踐中這種方式是很少見。信託關系也可以基於法律的默示而產生。法律默視的信託包括結果信託和推定信託兩種。

按照學者們的一般理解,由合同所創設的信義關系暗含了雙方當事人之間交易能力,地位與勢力相對平等和均衡;而基於法律而產生的信義關系,是指在當事人之間的地位與實力具有明顯不對等性時,法律給予某一方以特殊的保護或救濟。

此時單靠受益人自己的力量難以對受信人的行為實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受益人通常需求助於法律的特殊保護。因為受信人處於一種優勢地位,擁有對他人財產的支配與控制權,而且受信人的行為將對受益人(或委託人本人)產生拘束力。

然而,受信人如何行使權利,委託人或受益人則並不能夠完全控制或嚴密地監督,他們只有信任受信人,相信他們會以善意及適當的注意之方式為自己的最佳利益行為。

H. 證券法律關系中民事責任性質原則

找度娘吧

閱讀全文

與證券投資者法律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
小米貸款人工認證不過 瀏覽:436
寧波銀行嘉興分行理財好嗎 瀏覽:83
支付寶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麼 瀏覽:553
廣州騰信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1
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股東 瀏覽:79
恆升集團董事長是誰 瀏覽:118
上海發貴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8
河南農信貸款 瀏覽:936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
建行理財子基金運營崗 瀏覽:507
理財通余額怎樣增加貨幣基金 瀏覽:645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倉位 瀏覽:683
我國綠色金融資金缺口大 瀏覽:553
杠桿租金回報率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