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金證券qq客服 如何才能買150170
分級B?有A股賬戶有錢就可以買了,沒啥問題啊
㈡ 騰訊上賣廣告的國京證券怎麼變成國金了
目前開通創業板規定需要到營業部簽署風險協議書的,不能網上開。所以異地開戶的話還是有一點不方便,如果有些業務需要到營業部現場辦理的話。
㈢ 騰訊證券裡面投資情緒指數在什麼地方
同問,我也找這個指數呢,想做一個反向的參考,但是騰訊個傻X,不知道固定的位置放在哪裡了,抑或就沒有這個東西,指不定的什麼時候會冒出來這種指標的鏈接
㈣ 國金證券qq客服你好:我是國金證券網上開戶的客戶,為什麼我帳戶的錢不能一次性轉出,每次只能轉20
你參加自動理財了吧。我也用的傭金寶。
理財裡面做下購買設置,把觸發金額調高,第二天就可以取了。
㈤ 富途證券和國京證券哪個好
1、富途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為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持牌法團,香港交易所參與者。自2000年香港第一次出現證券網上交易以來,網上交易已經存在了好長時間。然而十多年過去了,香港的網路證券經紀服務依然缺乏真正讓人滿意的創新和進步。富途的誕生,正源於我們重塑香港網路證券經紀服務的願景和信心。
2、國京(香港)證券與期貨有限公司是獲得香港證監會發牌的持牌法團,持有經營證券交易、期貨交易的受規管業務牌照。證券業務覆蓋港股、美股等主流證券市場;外盤期貨業務覆蓋CME、CBOT、NYBOT、LME交易所
小結:兩個證券公司都屬於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持牌法團,不同的是富途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業務范圍是證券經濟服務主要港股,而國京(香港)證券與期貨有限公司持有經營證券交易、期貨交易的受規管業務,主要業務覆蓋港股,美股等主流證券市場;外盤期貨業務覆蓋CME、CBOT、NYBOT、LME交易所,不管是規模還是業務范圍、實力方面等國京證券會較好一些。
㈥ 國金證券與騰訊推出的「傭金寶」是什麼傭金寶怎麼開戶
國金網上開戶系統,費用是所有券商最低的,很劃算。
登錄他的官網就可以直接辦,也可以手機開戶
㈦ 那些APP支持購買港股
沒達到50萬要求可以在香港開個港股賬戶,如果在內地,可以選擇一些信譽比較好的中資券商,像是國信證券,國都證券(香港)這些,特別是國都香港,他們以互聯網模式成立了國都快易品牌,把傭金直降到跟A股標准一樣,真的又可靠又便宜了
㈧ 如何評價騰訊和國金證券合作推出的傭金寶
1.這種類似的事情,行業內至少三年前就有成熟的想法,光我本人寫方案就寫了好幾個,可最後沒有一個能落實的。為啥?監管不允許啊。證券公司婆婆多,話語權低;不像銀行敢和監管說道理,券商見了監管就只能聽著。網上開戶+低價營銷這種事情,以前分分鍾鍾被監管撲滅。
國金證券這次的「傭金寶」,和網路創新關系不大,就是借著互聯網金融這個政策春風,做了業內一直想做的事情。他們用見證開戶的通道,基於網點全國化的優勢,曲線實現網上開戶;實際上類似的行為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多券商都有類似業務。國金大腿抱的好啊,這才是重點!!!!!!!!
!!!!!(請允許我用這么多感嘆號)~~~~~
2.目前來看網上開戶很難用,主要原因還是監管。網上開戶並沒有放開牌照,本次實現網上開戶,用的是目前「視頻見證開戶」這個政策通道;這種開戶方式才剛剛進行了一年,監管對這種方式仍有一定顧慮,要求較多。故而很多使用了國金或者其他券商網上開戶的投資者,都表示不好用,流程復雜。
按照要求,整個開戶流程需要驗證身份信息(含身份證)--->工作人員視頻見證--->發放數字證書--->客戶填寫開戶申請--->業務復核(後台)-->賬戶開立(後台)-->電話回訪(後台),一共7個步驟;其中要和視頻驗證人員、數字證書管理人員、開戶復核人員、電話回訪人員;共四個人發生業務關系。全部流程走下來,大約1小時左右;業務流程相當復雜,而這上面的每一步都是監管要求必不可少的。說的這里,吐個槽。媽蛋這種網上開戶搞還不如不搞,本來互聯網化主打的就是降低人力成本,伺服器開著客戶自己就搞定了。現在這種方式要給這個業務配3-4個人,比以前一人開戶一人復核的制度還要復雜。這根本就是個營銷渠道好吧,哪有什麼創新,哪有什麼效率;算什麼互聯網金融!!摔!!~~~
此外,由於相關業務要求,對於pc開戶端要求配置攝像頭、麥克風等視屏音頻輸入輸出設備。且券商運營系統目前被恆生和金證壟斷,前端開戶既要符合監管要求,同時需要和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對接,造成實際上券商可選擇的軟體供應商極少;目前大多僅支持ie版本開戶。以上這些原因都給券商網上開戶帶來了不便利的感覺。
PS:手機開戶比網上開戶好用,智能機有輸入設備確定、平台單一的優勢。
3.萬二傭金有一定噱頭成分。我國證券行業經紀業務收費還相當的原始,對客戶僅僅收取一個傭金。其實這個傭金裡麵包含了客戶咨詢服務費用、通道費和交易所收取的相關費用。目前交易所收取的相關費用大概在萬分之1.5左右(不同券商不同);算上券商的運營成本,大多數券商的成本線在萬二以上。故而在我國目前咨詢服務費用收取乏力的情況下,單純的將傭金打在萬二的位置上,是乏利可圖的。所以在所有券商無資金要求的互聯網低價營銷方案中,傭金萬二甚至更低的費用,均指通道費用;就是將傭金和咨詢費、規費分離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下,投資者支付給券商萬二的通道費,同時繳納給交易所+登記公司萬1.5的規費;實際支付的傭金相當於現行標準的萬3.5;這也是目前一線城市的主流傭金標准。
這種收費模式,對沿海券商來說影響並不大,對內地券商影響較大。在內地不少地方,券商的區域營銷限制讓不少營業部仍然具有區域壟斷優勢,不少地區的平均傭金依然高於千分之一;這種營銷策略對內地營業部是個沖擊。至於北上廣,5年前就萬三開戶了好嘛!!~~~
對於券商整體而言,在未來兩年需要培養客戶支付資訊費用的習慣,這是一個難點。投資顧問業務也已經做了很多年,但目前仍然是目標10%的高富帥,收費塊八毛的窮屌絲。我不看好這種轉型能夠成功,我們的同胞從來沒有為資訊付費的習慣,無論是那種;所以我一直對他們說,沒有服務就是最好的服務!!!!
按照這個思路,在兩年內應該可以看到券商傭金年費998,充兩年1998送半年的營銷活動;這是我在上一輪牛市做的方案。至於服務什麼的,過去十年券商都沒收上錢,沒動力做;未來可能性更小,還是老老實實走回忽悠的老路吧。
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
㈨ 國金證券qq號
就是個企業QQ,你登陸他官網點在線咨詢就行
㈩ 騰訊的大股東是哪國人
國際傳媒大鱷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騰訊最大股東原來不是馬化騰,而是南非企業 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全資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占騰訊50%股權 作為騰訊最主要的創辦人,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普通網民中的知名度卻著實一般,其它11位創辦人股東在媒體上的公開露面就更為鮮見。或許正是馬化騰及其團隊的低調,造就了騰訊對媒體的低調,也讓人們忽略了這些站在「企鵝」標識背後的IT超級玩家們的創業路徑。 騰訊的招股上市,使得這家誕生於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資本路徑第一次完整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騰訊方面出具的資料表明,騰訊控股的前身——騰訊計算機於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人民幣,兩名出資人黃惠卿和趙永林分別持有60%和40%的股權。經過歷次股權轉讓,騰訊控股的5位主要創辦人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和陳一丹共同全資擁有騰訊計算機至今。 1999年,由於政策的限制,外國投資企業不能在中國投資電訊增值服務,而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和香港盈科有意投資騰訊,騰訊5位主要創辦人於當年底成立騰訊控股作為騰訊各公司的控股公司。由此引入的兩筆風險投資共220萬美元,IDG和盈科分別持有騰訊控股總股本的20%,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正是這22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為騰訊日後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礎。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以110萬美元的投資,在不到一年中即獲得1000餘萬美元的回報已經堪稱奇跡,但事實證明盈科還是低估了騰訊的成長潛力。 起源於南非的MIH絕非等閑之輩,其在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主營業務是互動電視和收費電視,年營業額約2.5億美元,市值40多億美元,是個實實在在的傳媒巨頭。其對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關注與理解,更加彰顯了來者的不凡。 MIH從盈科手中購得20%騰訊股權的同時,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的股份。但是顯然,一旦看清了騰訊的成長潛力,MIH不甘僅僅成為一個參股投資的角色。 此後的2002年6月,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將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讓給MIH,騰訊的股權結構由此變為創業者佔46.3%、MIH佔46.5%、IDG佔7.2%。 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經營管理的界定上,MIH與騰訊創業團隊顯然經過一番良好的協商,在MIH短暫控股時期,騰訊控股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等主要創辦人負責,MIH方面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並不負責騰訊控股的具體事務。 直到2003年8月,騰訊創業團隊才將IDG所持剩餘股權悉數購回,並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經過股權結構的重新調整,最終完成了上市前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的股權結構。 風險資金和技術支持的作用 實際上,騰訊控股上述歷次股權的變動與風險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同步進行,事實表明,騰訊今天的成長除了公司不斷將保留盈利轉為追加投資之外,風險資金的追加孵化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騰訊控股正式招股之前,此前媒體的報道中曾經存在偏差,一度認為MIH自進入之初所持騰訊控股的股權即與騰訊創業團隊相當,從而忽略了MIH一度占據股權優勢的一面。在事實經由騰訊控股的招股章程披露之後,就會引出一個疑問:在曾經占據股權優勢的背景之下,MIH為何放棄絕對控股而接受與騰訊創業團隊各佔50%的股權安排?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盡管MIH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但對於騰訊控股而言,一旦沒有馬化騰及其他主要創辦人的進一步努力,公司的運營和進一步發展就會失去方向,「甚至對公司的運營和財務狀況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而引起記者注意的是,在目前騰訊控股的公司架構中,與騰訊控股尚無直接股權牽連的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及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的運作將對騰訊控股的業務運營產生極為關鍵的技術支持和溝通橋梁作用。 前述已經提及,騰訊計算機乃為騰訊控股的最早雛形,目前的股權結構為5位騰訊主要創辦人全資擁有,而騰訊藉以發家的QQ即時通訊軟體即為該公司開發。世紀凱旋科技於今年初成立,其股東與騰訊計算機同出一轍。 在騰訊控股招股章程的「風險因素」中,幾乎所有的條款均提到這兩家公司在公司運營中的作用。盡管騰訊控股在招股章程中詳細提到關於騰訊計算機和世紀凱旋的盈利分配方式、注冊資本架構等一攬子合約。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仍然不會影響騰訊的主要創辦人在騰訊控股未來走向上繼續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