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好的人去炒股是不是股神一般的存在
讓我看到的話,我覺得數學好的人去炒股和平常人是差不多的體驗,因為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幫助。
㈡ 股票中的數學
手續費一共0.2%+0.35%=0.55%
買進,15.10*2000=30200元
所以手續費=30200*0.55%=166.1元
所以一共支出30200+166.1=30366.10元
賣出,18.86*2000=37720元
所以手續費=37720*0.55%=207.46元
所以收入37720-207.46=37512.54元
所以一共賺了37512.54-30366.10=7146.44元
㈢ 數學股票高手進
(1.68-0.16)÷0.16=9.5
㈣ 炒股票常用到的數學知識有哪些
加減乘除。。。要是深入研究的話還有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一些知識
㈤ 數學股票題
你這里有2個未知的,第一個是買入價位必須比6.88元低,第二是價位低時買入多少股,設定第一個低價位為X元,第二個買入數量為Y股,列如下公式:
9元*2000股+X元*Y股=6.88元*(2000+Y)
如果在6.8元買入,則需要9*2000+6.8*Y=6.88*(2000+Y),Y為53000股
所以買入價格越低,買入數量越少,但是你要看這只股票的走向是否會快速回彈來確定是否加倉,不然就早點割肉了
㈥ 學習股票相關的知識需不需要很強的數學能力
無論是樓上說的技術分析流派,還是研究企業業績的價值投資流派,數學能力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要求並不高,基本的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過關就足夠了。
研究K線的技術分析,是以股票價格為研究對象的,根據歷史價格來預判接下來的走勢。是做短線炒股的人很喜歡的辦法。雖然可能可以短時間內賺大錢,但是成功率低的可憐。
你如果追求穩健的話,建議研究價值投資。以企業的業績、企業的財務報表、企業的運營模式、發展前景等為研究對象。選中那些業績出色的股票,長期持股,雖然沒有短時間暴富的可能,但這樣獲利幾率會更大。巴菲特基本就是靠這個,用時間來戰勝所有短線技術流派的。
㈦ 數學算股票收益
設定25元/股為上周五的收盤價,按每股股價計算:
周一的收盤價:1.02*25=25.5元/股;
周二的收盤價:1.025*25.5=26.1375元/股;
周三的收盤價:0.9985*26.1375=26.098元/股;
周四的收盤價:0.9975*26.098=26.033元/股;
周五的在跌幅-1.5%時賣出價:0.9985*26.033=25.994元/股;
每股實際收入:25.994*0.9955=25.877元/股,收益為:(25.877-25)*1000=877.03元。
㈧ 數學關於股票漲跌題
這貨不是A股,沒有漲跌幅限制啊
賣出付1.5% 還是1.5‰的手續費? 1.5%也太黑了,哪家證券公司我告他去。1%的交易稅太離譜了,不帶這樣的。姑且算1.5‰、1‰吧
買入成本25*1000*(1+1.5‰)
經過一番折騰 周四收盤價=25+4+4.5-1.5-2.5=29.5
這個「在星期5前全部賣出」實在詭異,姑且認為是按周五收盤價賣出股票吧,那麼
周五賣出股票收獲現金=(29.5-6)*1000*(1-1.5‰-1‰)
整宗交易盈虧=周五收獲現金-買入成本(懶,自己算吧)
二樓,我也聽說抄外匯比較過癮,不過據我目測,忽略嚇人的傭金和手續費不計,股民A每股也賠了一塊五,您這收益300是怎麼算出來的,友好的表示下疑惑
㈨ 數學中的股市預測是什麼理論
一,股票和數學的關系:
和數學有關系但並不是絕對服從關系
首先,技術指標的編寫,需要數學
其次,在做基本面分析,然後進行股票估值時 需要用數學知識建立模型,然後計算出其理論價值,作為投資的參考。
最後,在計算一些常用的漲跌幅等一般應用上需要數學知識 之所以說不是絕對服從數學,是因為,任何即使指標,股票估價模型都不可能准確計算出股票的自身價值,因為未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這些不確定因素不能在模型中現,所以股票投資不要迷信數學等理論股票模型的結果,要根據經驗,和很多方面的知識去判斷,股票是否有價值去買
㈩ 數學題 股票方面的
賣出價:27+4+4,51-1-2.5+6+2=40元
買入成本:1000*27*0.15%=40.5 由於春蘭公司是上證所的股票,加過戶費1元,總計41。5
賣出手續費:1000*40*(0,15%+0,1%)=100 +1元 總計101
盈利;1000*(40-27)-41,5-101=1285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