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理財,基金,信託有何不同
建議:
『貳』 信託和基金的對比有什麼差別
信託和基金是獨立但有交集的兩個概念。信託是一種法律安排,在這種法律安排下,你(委託人)把財產所有權交給別人(受託人),他運營這個財產,並把運營收益交給你指定的人(受益人)。至於受託人如何運營,取決於信託所依據的法律,以及信託法律文件里的約定。而基金是一種投資安排,也就是說一群人(可以是少數幾個人,也可以是不特定公眾)把錢以一定形式放在一起,按照一定方式去投資並享受收益。這里的「一定形式」有多種選擇,可能是公司,可能是合夥企業,也有可能是信託。
1.公司、合夥、信託都可以是基金的法律結構形式; 2.信託關系不只是體現在信託式基金中,家族信託、基金會、銀行理財、資管計劃都可以是信託關系的具體體現; 3.信託和基金兩者概念關系用韋恩圖顯示是雙環交叉部分重疊; 4.信託關系移轉的是財產所有權,與行為委託關系迥異,不可混淆; 5.信託是英美法系概念,中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繼受該制度存在體系性邏輯障礙,作為大陸法系邏輯思維最牛逼的德國也沒有好轍,傾向於以讓與擔保作為功能替代性制度; 6.國內出兩部法律、進而多個部委規定的原因在於權力爭奪,你懂的。 現在大資管統一監管絕對是正確方向,但是落實到什麼程度只能拭目以待時間檢驗了。
從實質上看,基金也是一種信託,有託管行, 不過相對來說,基金更加規范些,信託則存在較多的漏洞,因為信託項目資金的運用很多不是信託公司能夠控制的,而基金由於只能將錢投資於金融市場,相對來說可控性較強,貪污挪用的風險基本沒有。當然現在有很多信託項目銀行提供了擔保,這種項目實際上也是很安全的, 此外,基金每天公布凈值,信息透明,而信託一般不公布凈值,一般會承諾一個收益率。
『叄』 銀行理財產品與信託基金的區別有哪些
簡單來說,理財產品是一般金融機構推出的,像銀行理財產品,它會用買理財的錢投資相關的標的物,比如外匯理財,信託理財。基金則是基金公司推出的,用投資者的錢籌集起來投資證券,股票型基金則是大部分投資股票,也有債券型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因為銀行理財涉及面廣,投資收益不好確定,然而根據現在的經濟情況來看,買基金比較合適一些。
『肆』 銀行理財和信託理財的區別
期限不同。銀行理財產品不超過1年,多數以1-3個月為主。信託產品以中長期為主,1年期,2年期,3年期比較常見。
認購起點不同。銀行理財一般5萬元起步,適合大多數投資者。信託產品有合格投資者要求,最低起點100萬。
收益率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高,一般和貨幣基金收益率看齊。信託產品收益率相對較高。
風險水平不同。由於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和收益率設定,風險一般偏低。信託產品資金投向廣泛,風險相對較高。
『伍』 信託和銀行理財的區別是什麼
1、發行主體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是由銀行發行,信託理財產品是由信託公司發行。信託公司一般不會直接面對普通客戶。它不像銀行理財產品那樣可以在銀行遍布全國各地,因此在發行信託產品時有時候需要藉助銀行、保險、理財公司進行發售。
2、投資方向不同。銀行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認購資金一般會投入銀行自己的資金池。發行產品的銀行會利用這個資金池在銀行間市場進行票據、債券、貨幣基金等投資。整個資金池的收益再分攤到之前發行的各款理財產品中。本金及收益的兌付來自整個資金池的本金及收益。信託理財產品的種類較多,不同產品的投資方向也不盡相同,主要有房地產,基建,股權,債權等。信託產品的本金安全和預期收益依靠抵押物及公司擔保提供。
3、投資門檻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多為5-10萬,每款信託產品具有200人的投資人數上限,因此投資的門檻多定在100萬。而且300萬以下額度的投資名額一般只有50個。
4、預期收益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多在3%-5%之間,而且經過連續降息降准後收益率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信託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大部分在8%-12%,相比銀行理財優勢很大。
5、投資期限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從30天-180天不等,很少有超過一年。而信託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較長,一般為一年至兩年。
以上就是關於信託和銀行理財的區別是什麼的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信託和銀行理財的區別是什麼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陸』 銀行理財和信託的區別是什麼
信託品種在產品設計上非常多樣,各自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各個信託品種在風險和收版益潛力方面權可能會有很大的分別。
信託也屬於理財,理財是一個大的概括,如基金、保險都可以是理財產品。購買信託產品建議到當地信託公司購買,或者在網站選擇比較專業的第三方代銷機構。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 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
2. 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股票、基金、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其不同需求及投資偏好選擇不同理財工具。
3. 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4. 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柒』 全面比較信託產品和銀行理財,保險,股票,基金的區別
銀行產品
銀行產品產品一般大家都懂得,投資一般瞄準的是企業的融資和現金類資產。
信託
信託產品即所謂的『影子銀行』,也就是資金需求方繞開銀行直接向投資者借錢 –
資金多數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某項目(例如拆遷)或者某企業的資金需求(例如新生產線)。
期限一般為一到三年為主,中途進入後無法退出。最低起點為100萬,門檻還是相對較高,不適合平民投資者。
股票
股票的特點就是風險高,收益高。並且投資期限不確定,你可以持著這只股票到N年。股市有什麼風險點呢?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股市最大的風險是『你不知其中的風險』,多數人買賣是因為其他人在買賣,或者基於所謂的消息,而這種跟風的投資,最終總以虧損結束;由於股市的資金門檻低,參與人數多,加上各種媒體不停的炒作,對投資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影響和壓力。
基金
基金分為很多種,股票型基金主要是投資股票、債券基金買債券、貨幣型基金主要用於存款獲取利息。其風險看種類的選擇各不相同,風險依次來看是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風險點在於缺少系統科學的投資計劃,隨意地跟風買賣(炒基金)是基金投資者面臨的最大風險;基金本身的風險和這一點比起來其實要小得多;銷售機構重推銷,輕服務的現狀加劇了投資者跟風買賣的行為。
p2p投資
主要的形式就是「投標」,是最近兩年才興起的互聯網式的理財產品,平台充當中介作用
『捌』 信託和銀行理財的區別在哪兒
信託品種在產品設計上非常多樣,各自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各個信託內品種在風險和收益潛力方容面可能會有很大的分別。
信託也屬於理財,理財是一個大的概括,如基金、保險都可以是理財產品。購買信託產品建議到當地信託公司購買,或者在網站選擇比較專業的第三方代銷機構。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 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
2. 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股票、基金、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其不同需求及投資偏好選擇不同理財工具。
3. 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4. 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玖』 銀行理財跟信託理財有什麼區別
信託理財產品是指信託公司為投資者提供的一種低風險、收益穩定的金融理財產品,是在版"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權"的宗旨下,受託人根據融資方的資金需求設立的特定用途的資金募集行為,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按約定的收益分配期限獲取回報的一種金融理財產品。
(1)資金門檻較其他理財產品高。信託資金門檻為100萬。
(2)所有權與利益權相分離。即受託人享有信託財產的所有權,而受益人享有受託人經營信託財產所產生的利益。
(3)信託財產的獨立性。信託一經有效成立,信託財產即從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的自有財產中分離出來,而成為一獨立運作的財產。
(4)信託管理的連續性。信託一經設立,信託人除事先保留撤消權外不得廢止、撤銷信託;受託人接受信託後,不得隨意辭任;信託的存續不因受託人一方的更迭而中斷。
(5)信託有一定的避稅功能。由於信託收益否有交所得稅,國家沒明確規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避稅的效果。
(6)信託資金運用靈活。信託資金可以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三大市場,可以股權、貸款等多種方式進行靈活運作,這是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
『拾』 銀行理財和信託理財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銀行理財指銀行主導的且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代銷的其它金融機構、投資公司的產品不在此范圍。
信託產品指由信託公司研發、設計並作為受託人的產品。
比較而言,銀行理財和信託理財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一、相同點
1、兩者都是國家銀監會直接監管的金融機構,具有較高的社會公信力。
2、兩者均不能在合同中承諾保本、保收益,這是銀監會的規定。凡是跟客戶說這種字眼的,都是口頭的,不能在合同中體現,誰敢誰違規,合同無效。
3、銀行理財資金和信託資金池產品,均沒有明確資金用途,均由發行方主動管理,均由發行方以自身的信譽對兌付做背書。
二、不同點
1、銀行理財資金池很大一部分是對接信託產品,信託資管規模有1/3來自銀行理財資金。銀行理財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
2、信託理財具有銀行理財不具備的債務隔離功能。
根據《信託法》: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被抵債、破產、清算和分割,是從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的財產 中獨立出來的一筆財產。
因此,信託資產 在發達國家通常被作為財富管理和財富傳 承工具。而銀行理財資產、基金、不動產等等一旦發生債務糾紛、法律訴訟糾紛、 離婚等等均要被凍結或者用來抵債、清算、分割等。
3、銀行理財的主要優勢是期限的便利性,尤其是短期方面,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但這一優勢正在被信託產品滲透,認購者可以自行訂購7天、14天、30天、60天、90天、180 天、270天、360天,收益均高於同期銀行。
4、兩者的專業化程度不同。銀行核心業務是存款貸款利差;銀行很少主動研發理財產品,基本是用理財產品對接信託、城投債、企業債等,從而賺取利差。
信託公司則是專業的財富管理公司,每一筆投資業務都要獨立完成盡職調查,研發和設計產品,因此,在投資專業上比銀行更勝一籌。
5、銀行理財比較大眾化,門檻通常為5萬;信託的門檻較高,一般而言,一百萬起步。
6、信託理財受益高於銀行理財,信託理財受益在10%左右,而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收益4-5%。
7、銀行理財可以公開宣傳,而信託則不可以。在我國相關法規和政策不允許公開宣傳推廣信託,如公開活動、qq、簡訊等全面被禁止。
關於銀行理財,可以參考辨險識財APP,查看上面的理財產品報告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