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員工自身實踐理財產品

銀行員工自身實踐理財產品

發布時間:2021-09-17 09:39:55

⑴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從來不買理財產品看完終於明白其中

說起理財,這可是一門學問,我們一般不了解理財的人,通常會把錢存到銀行,余額寶或者微信中。而對於銀行里的員工來說,多少會了解一些理財知識,那麼,他們會把錢存在哪裡呢?雖然他們的老東家是銀行,但許多銀行員工通常都不會把錢存在銀行,他們銀行卡里的活期余額普遍都很少,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銀行的利息實在是太低了,活期利率一般只有0.3%或者0.35%,定期存一年利率也只在1.5%到2.0%之間不等。而相較而言,余額寶的利息會大的多,收益利率基本上在4%左右。

而且使用也方便,所以大部分銀行員工平日都讓顧客把錢存銀行,但他們自己通常還是會存在余額寶中。另外,雖然他們不把錢存在自家銀行,但往往會買自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起步價是五萬,可以說是很高了,但畢竟能對自己的產品知根知底。

也可以避開自己銀行各種推銷套路,也可以說是穩賺了,所以銀行員工如果有五萬以上的閑錢,他們大部分還是願意買自家的理財產品。除此之外,他們還會買基金和股票,但炒股的少,買基金的會多一點,來做一些長期定投,博取一些長期收益。

⑵ 銀行員工會買自己的理財產品嗎

在我看來銀行員工大概率不會買自己的理財產品,具體原因以下分析。

一:自己家的理財產品是什麼“德行”,銀行員工非常的清楚。

說到銀行的理財產品,那可是真正的套路之王,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來源以及它的種類實在是太繁多了,一般不懂的人根本弄不清它的廬山真面目。舉個例子銀行有的時候為了拉攏某個大的保險公司,它會用賣理財產品的幌子向存錢的人推薦保險,所以很多不知情的老人很容易會在銀行員工的忽悠下買成時間特別長,收益特別低的“理財保險”,更誇張的是這種“理財保險”中途還不能取出來,一旦取出就要面臨違約以及扣本金的損失。此外還有一些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推出的,這種理財產品的穩定性特別的低,再加上銀行的騷操作又多,說不準哪一天這個理財產品就被銀行自己玩沒了,所以對這門清的銀行員工,他們怎麼可能會買自家的理財產品?

四:杯水車薪的工資,買了也白買。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銀行的工作是穩定,舒服以及工資又高的鐵飯碗。可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大多數銀行小職工的工資並不高,一年亂七八糟的全部都加起來也就7萬到10萬的樣子,再加上在銀行工作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這點微薄的工資只夠家庭開銷的,想要存下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別說去買理財產品了。

⑶ 為什麼有些銀行職員自己從來不買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也不是最保險、收益最穩定的投資理財方式,買不買的無所謂,題目中提到銀行職員從來不買銀行理財產品有些絕對化了,不可能沒人買的,至於銀行員工為何不買,有很多種原因。

第四,銀行內部規定禁止員工購買。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禁止員工購買,主要是擔心客戶不滿意,一期理財一共發行總金額有限,預計會出現火爆的銷售市場,員工購買佔去一定份額,客戶還買什麼了。

總的來說,員工不買理財產品無非就是想買又沒錢買,或者嫌預期收益低,還有更好的理財方式。再說銀行理財產品又不是什麼非買不可的、必定賺錢的東西。

⑷ 銀行在職員工賣理財產品 銀行是否有責任

銀行在職員工賣出的理財產品,如果是有銀行公章的,表明是銀行發行或代銷的,那麼銀行是負有責任的。但這種責任並非承擔理財產品損失的責任,具體還要看合同條款。
如果是銀行在職員工私下接洽的理財產品,銀行會表明是員工的個人行為,與單位無關。此時,投資人是否可以舉證比如簽署地點在銀行內受到誤導等,這種情況下銀行的責任關系就比較難以明確了。

⑸ 銀行員工以銀行名義辦理的個人理財產品,銀行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經驗之談!
銀行正規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提示,在手續上都有詳盡的法律說明,人行和銀監會也規定,任何理財產品不得有100%安全的承諾,所以你說的賠償這種情況是不存在。
至於理財產品出現大額虧損,一般都是私募產品,即從法理上說是銀行員工個人行為(雖然,就是銀行營業部或大客戶室推薦的,但你沒辦法!因為一般只要出事,相關經辦員工就會主動辭職或調職,讓你無從追究),與銀行無關,即便是起訴,除非有100%的錄音錄像等證明,否則很難勝訴!!

⑹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隨著我們收入的不斷提高,現在理財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想理財的人雖然多,但是真正精通或者甚至是略懂的人卻沒多少。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選擇把錢交給銀行,覺得銀行比較穩定,總不會賠錢的。

2.有時候銀行可能會把代理銷售的產品當成銀行自己開發的產品來銷售。在這種情況下,購買這種理財產品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購買的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那麼多,所以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以免踩進了陷阱。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騙人的。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里,這樣如果將來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希望大家都可以理財掙大錢,不要被套路!

⑺ 為什麼銀行員工從不買自己推銷的理財產品

推銷的一般是收益率風險不太吸引人的
否則也無需推銷
所以銀行員工不會買自己推銷的商品

⑻ 銀行員工私賣理財產品構成刑事犯罪嗎

有可能構成職務侵佔或者挪用資金罪
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一般是指銀行員工未經本行、上級行審批或授權,未向監管機構備案,沒有遵從正規的銷售流程和相關規定,私下向客戶出售所謂的「理財產品」的行為。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第一是飛單。飛單並不是法律概念,在銀行業,飛單是指未經上級行授權或批准,員工藉助銀行平台,擅自銷售第三方發行的金融產品,第三方與銀行之間不存在委託銷售合約關系。應當注意到,員工擅自銷售的第三方金融產品是真實的金融產品,僅是沒有通過銀行官方銷售。2012年底,華夏銀行某支行濮某私自銷售「中鼎」系列產品即是典型的飛單事件。
第二是私售銀行停售的理財產品。銀行或第三方曾經發行並銷售過某理財產品,後來停止銷售。個別員工藉助銀行平台,假冒銀行名義,向客戶出售已經停售的理財產品,沒有將募集到的資金劃入銀行專戶,而是將資金出借給用資人使用。這種私售,可能是私售本行停售的理財產品,也可能是私售第三方停售的理財產品。
第三是私售虛假理財產品。銀行員工編造銀行或第三方發行的理財產品,製作虛假理財產品協議書等文件,偽造銀行印章或盜蓋銀行真實印章,誘騙客戶購買虛假理財產品,將募集的資金出借給用資人使用。員工私售虛假理財產品,一般具有詐騙客戶資金性質。

⑼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閱讀全文

與銀行員工自身實踐理財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