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行理財有哪些套路
銀行理財分很多類型。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配置活期存款,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理財產品,基金定投等。
②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③ 現在理財騙局套路太深 遇到這幾種情況要警惕
首先需要明確自身理財需求,只有知道自己的投資目的、風險偏好、投資預期才能更好的明確理財需求。
其次需要了解理財產品特點比如投資時機、獲利方式、影響因素等。這樣才能根據個人需求及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最重要要選擇可靠的理財平台,謹防上當受騙。
推薦可以了解下農行的理財業務,農行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推出了不同的理財方式。並且目前已經可以通過個人網銀、掌上銀行操作理財業務,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管理資金。
五萬元以下的資金,推薦辦理農行儲蓄方式的理財,比如:定期存款、定活兩便、通知存款等。詳情可點擊鏈接:存款介紹。網頁鏈接
或者可以考慮下農行的貴金屬業務,比如存金通。
存金通業務指客戶通過我行借記卡開立貴金屬賬戶,按照我行實時貴金屬報價購買「傳世之寶」貴金屬投資產品,購買數量實時計入客戶貴金屬賬戶。投資黃金,也是使資產得以保值的一種方式。詳情可點擊鏈接:貴金屬業務介紹網頁鏈接
若是金額在五萬元以上,那麼又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購買農行的理財產品。一般保本保收益的理財風險較低,可看下本利豐系列。若是想要收益略高,可看下安心得利。或者最近比較受歡迎的「周四我最賺」。
或者直接簽約自動理財業務,自動理財是指客戶通過與銀行的一次性簽約,系統按照約定周期和扣款規則對我行開放式理財產品實現定期申購的功能。
更多理財業務介紹可點擊鏈接:網頁鏈接
④ 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套路
如果你想買銀行理財,首先得搞清楚你買的是不是銀行理財。我想題主要買的應該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而非銀行代銷的。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數不勝數,基本上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沒什麼風險,但代銷的可不一定。代銷的產品有信託,保險,基金等等多種,一定要問清楚。一定要向理財經理表明你只想買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代銷的一律不考慮。這是其一。
其二,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被假冒的理財經理騙到銀行大廳里買所謂銀行理財,其實跟銀行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最後損失了找銀行,銀行必然不會承認的,現在銀行也很注意這一點了,營業廳里看到可疑認識,員工會報警,所以現在這種情況少一些,但還是要提防。
其三,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也有很多種,有隨時可以購買和贖回的開放式理財產品(類似開放式基金),相應的,也有類似定期存款的封閉式理財,只能到期取出。一般來說,封閉式的收益會稍微高一點。另一方面,你去買理財的時候,理財經理會說這款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動收益或者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這幾種理財收益一般來說逐漸增加。但在理財經理銷售的時候,他們一般會向你推薦收益高的,也就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你也可以放心買,因為雖然說明書上寫的是非保本,但幾乎都最終按宣傳的收益給你。這就是剛性兌付。雖然業內人士一再建議取消剛性兌付,但現在銀行競爭這么激烈,銀行又特別注重社會影響,所以剛兌目前來看還會持續。
目前來看購買銀行理財還是最穩健的選擇,基本上等於定期存款,而且收益高一些。
⑤ 如何做到在銀行買理財時不被理財經理「套路」
銀行理財,因為有銀行信用為背景,安全性高,且收益處於中高水平,所以一直受到大眾喜愛。但是,近期媒體不斷曝光的巨額銀行理財「蘿卜章」,「飛單」理財事件,猶如橫空驚雷,擊碎了投資人的財富夢想,教訓深刻,損失慘重。看來理財之路並非太平,如何小心不掉坑?如何謹防觸雷?引來成了無數投資人「圍觀」!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人人理財,追求屬於自己的財富夢想,值得提倡。但是,摒棄貪欲,做一個理性投資者才是正道,切勿因小失大被「套路」。
⑥ 在銀行辦理理財業務時,有哪些必須警惕的套路
首先,「理財變保險」恐怕是最高發的一種套路。
銀行通常會和其他金融機構有合作,代銷它們的產品。這屬於銀行的中間業務,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
而在這些代銷產品中,要數保險產品最多。並且對於銀行工作人員來說,銷售保險產品能拿到的提成也是最多的。
所以為了業績和工資,很多工作人員會可了勁兒地向你推銷保險。
最後,如果你被銀行理財的銷售套路坑了,有什麼辦法可以挽回呢?
如果銀行確實存在著銷售誤導,可以到銀保監會去舉報,要求銀行賠償損失。
若無結果,還可以委託律師介入處理,向法院提起訴訟。
但在實際操作中,是不是存在誤導並不好判定。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最開始就避免誤導。
⑦ 銀行理財產品的套路有哪些 這些套路不得不防
銀行的理財不論什麼都會告訴你風險很小,記住只要不說是保本理財風險和理財公司是一樣的。而且利率會低於理財公司。唯一區別公司會跑路銀行大而不倒。
⑧ 投資理財陷阱什麼套路
投資復理財套路有很多,制一不留神就可能上當被騙,為了規避風險我在投資前都會先做好調查,有沒有風險准備金,有沒有存管銀行,資金去向是怎樣,投資團隊是否優秀,百姓口碑如何等都是需要考察的東西(最後Q了介貸wang),廢話不多說,投資理財主要有以下幾個陷阱:
陷阱一:
一味追求高收益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保值、增值為目的;如果想通過理財迅速發財,那是很容易忽視風險,成為被套的對象的。
陷阱二:
實際收益不等於預期年化收益
很多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但是會標最高預期收益率進行宣傳,誤導用戶進行購買。比如最高可能是9%,直接對外宣傳可以獲得9%的收益,而實際用戶卻無法獲得。所以,大家在關注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了解這款產品的屬性,如果看著高息就往裡跳,時間成本可能就會很高,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陷阱三:
不注意分散風險
風險一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分散投資,可以用一句俗語概括,「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產品中,極易變成家庭理財悲劇,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另一方面是,風險和收益要平衡。用一句圈內老話來概括一下,「高收益一定高風險,高風險不一定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