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貸款買房,被銀行要求再購買理財產品,可以選擇不買嗎
在銀行貸款時,如果遇到銀行要求購買理財產品才可以進行貸款,甚至放款,這種行為屬於違法,已經違背了消費者自由消費意願,屬於違規違法行為,貸款用戶完全可以根據個人想法來決定是否購買理財產品,而不能因為用戶需要貸款就強行將理財產品附加在貸款上,用戶可以選擇不進行購買,如果銀行繼續進行刁難,可以對銀行進行投訴,要求銀監會部門對銀行這種行為進行查處,並給出一個滿意答復。
三、如果銀行對其行為拒不改正,可以向銀監會進行投訴
如果銀行對客戶拒絕購買理財產品行為表示不同意,甚至強行將理財產品是否購買與房屋貸款掛鉤,認為理財產品購買是房屋貸款必要條件,那麼這種行為完全違反了法律法規,也違反了銀行業業內操作流程,針對這種情況客戶可以向銀監會進行投訴,由銀監會對這件事情進行查處並進行處理。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貸款買房是用戶所要去銀行進行的一種業務辦理,銀行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客戶完善資料走貸款流程,而不能將理財產品的銷售同房屋貸款進行業務掛鉤,業客戶完全可以根據個人對理財產品的青睞性決定是否購買。
㈡ 辦理房貸銀行說必須要買理財產品
辦房貸銀行要求買理財就一定能批過嗎?
有的客戶在辦理房貸的時候可能會遇上銀行要求購買理財產品的情況,而並不是客戶購買了理財產品就一定能順利通過銀行審批、成功辦下房貸。
雖說買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對辦理房貸有幫助,但房貸能否審批通過主要還是得看客戶的個人信用是否良好;以及是否擁有穩定合法的經濟收入來源、是否具備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銀行要求客戶購買的理財產品只是搭售而已,主要是為了完成網點的業務量。而且客戶如果不想購買是可以直接拒絕的。
銀監會其實有明確規定:「七不準」里就包括有不準借貸搭售,也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能在發放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資的時候強制捆綁、搭售理財、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除此之外還包括不準以貸轉存、不準存貸掛鉤、不準以貸收費、不準浮利分費、不準一浮到頂、不準轉嫁成本)。
㈢ 銀行辦理房屋貸款必須先購買理財產品
肯定違規,換家銀行吧。
㈣ 購房去銀行貸款為什麼一定要購買理財產品
為了掙錢。不買的話辦理不了。
貸款辦理條件: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65周歲的中國公民;
2、有正當且有穩定經濟收入的良好職業,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3、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及不良信用記錄;
4、貸款用途明確,符合國家規定,且可提供相關證明;
5、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㈤ 銀行貸款必須買理財產品合理嗎
辦理銀行貸款一般不要求買理財產品,這種要求肯定是不合適的,可以投訴到當地銀保監局。
㈥ 房貸辦好開始扣了,銀行還要讓買基金和理財是什麼原因
這個是他們的業務任務,並不能強制你購買,除非你自己對這個感興趣,或者辦理這些業務任務能讓你的房貸更優惠才考慮辦理
㈦ 辦理首套房貸必須購買理財產品是否正確
這個要看各銀行的最新政策,最好是親臨銀行問一下,不過要看你的開發商是指定哪家銀行辦房貸的,一般首套房都有折扣優惠,我的貸款材料去年11月就交上去了,可是現在還沒放款,銀行卻通知要我買理財產品了,隨著銀行最近額度吃緊,發現房貸申請越來越難了。四大國有銀行目前基本首套都要首付四成,利率9.8-9.9折,先購買5萬以上的理財產品會更容易些。
㈧ 現在銀行房貸都要叫人購買理財產品才批嗎
不一定
這是各銀行的自行規定
有的銀行是直接再上浮利率
有的是要求購買理財產品
㈨ 貸款買房,被銀行要求再購買理財產品,這是否合理
買房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希望自己有一個遮蔽風雨的地方,能夠給家人帶來無盡的溫暖。現在的房價讓人望洋興嘆,很多人都只能選擇貸款買房。但是,在貸款買房的時候,被銀行要求再購買理財產品,這是不合理的現象。
一、貸款和理財不相沖突貸款買房是絕大多數人買房的捷徑,如果讓要自己全款買房,可能是一輩子都不能實現的願望。在現實生活中,理財產品是針對個人有閑錢的情況下購買的,貸款是自己錢不夠向銀行貸款,它們兩者在貸款買房上面是沒有任何的沖突,並不是彼此的必要條件。
銀行是大家信賴的機構,不能辜負了大家的信任。大家辦理業務是日常需求,作為銀行應該認真負責,不能強行要求對方購買自己的理財產品,這是不符合規定。貸款買房明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要讓更多的人買房變成艱難的事情,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㈩ 向銀行辦理房貸,已經等了快兩個月了,現在銀行要求購買25萬元的理財產品,年利率5%,這種理財產品有風險
正常,現在銀根緊縮,你不買就不給你放款。不過,你仔細的咨詢一下,有些是在多少天之內可以退得,如果你的貸款在這個期間下來了,就把買的理財產品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