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銀行已否認270億理財產品爆倉嗎
2018年7月24日,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散布關於「上海銀行270億理財基金,100萬起購,血本無歸」的信息,並被廣泛傳播。
對此,上海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該信息為謠言。
關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託管銀行應承擔的法律義務,中銀協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指出,銀行託管私募基金權責清晰,依法依約不承擔共同受託責任。
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銀行」,成立於1995年12月29日,總行位於上海,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
上海銀行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寧波、南京、杭州、蘇州、無錫、紹興、南通、常州、鹽城等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形成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重點城市的布局框架;發起設立四家村鎮銀行、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上海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獲准籌建消費金融公司,並與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500多家境內外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貳』 上海銀行如何回應270億理財爆倉
2018年7月24日,一條驚悚的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傳播——「上海銀行270億理財基金,100萬起購,血本無歸」,與這則消息一起傳播的還有大批維權投資者身著統一服裝,聚集在上海銀行浦東分行門口圍堵的圖片和視頻。
據說投資意隆財富的都是高凈值客戶,最少100萬起投,有爆料稱,實控人跑路前一天還在進款,一個客戶買了5000萬理財產品。現在等著他們的只有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此次無法兌付的4家私募為上海意隆、上海西尚、上海郁泰投資和易財行財富,它們背後的股東同屬於一家公司—上海阜興集團。
「阜興系」私募東窗事發始於6月底。6月25日開始,相關公司私募產品出現陸續違約、無法兌付,「阜興集團旗下意隆財富要出大事」的消息在私募圈逐步發酵。
6月27日,阜興旗下意隆財富發布聲明,表示本月25日,意隆財富多個私募基金產品的相對方阜興集團實際控制人朱一棟失聯跑路。
上海阜興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其董事長、法人為朱一棟。朱一棟1982年出生於江蘇鹽城阜寧,2005年畢業於加拿大約克大學,被稱為「阜寧首富」,坊間傳言,其出手闊綽。其父朱冠成為上市公司大連電瓷實控人,目前該公司市值約為21億元。
『叄』 銀行理財基金靠譜嗎
銀行理來財基金有不少是不靠譜的,目自前有不少理財跑路了關張了,所以如果不是知名度極其高的安全理財產品,還是不要參與,畢竟是自己的血汗錢,無論如何小心總是對的,不要忘記我們只是要賺點小利息,而某些理財產品是盯著我們的本錢來的。
『肆』 我從銀行買了7天理財這種基金,不知風險大嗎
基金就會有風險,沒有保底一說了,這個保底的政策國家已經通知銀行取消了,去年取消的,所以真的有可能賠錢,建議以後從支付寶買貨幣基金,大約每月1%~3%的收益,這個可以保證一定不賠錢的。其他基金就未必了,會大賺大賠的,我的新能源汽車基金收益率是105%,而銀行ETF基金和白酒ETF基金,我現在還是賠的。
『伍』 我想買一千萬的銀行理財基金,請問收益和風險怎麼樣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銀行里推出各種理財產品,由於銀行自帶「安全」光環,這讓不少人對這些產品深信不疑,但話又說回來,購買理財產品本身就是一種投資行為,既然是投資就肯定會有風險,這就好像在醫院你也可能打到假疫苗一樣,那麼,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在哪呢?
風險一:代銷or自發
銀行理財產品的來源無外乎分為兩類:代理銷售和自己發行。單純說這兩類理財產品本身,風險無非就是收益多少的問題,但如果是前者,銀行作為渠道商,一旦產品出現問題,銀行是不會為此負責的,而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並從中獲得高額的傭金提成的現象,行話叫「飛單」,這是個人行為,所以不要以為是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銀行就要為你兜底。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如何辨別自發和代銷理財產品,首先要看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銀行自發理財產品說明書上的登記編碼一般是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或15位編碼,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登記編碼,如果沒有則不是銀行自發產品,其次要看理財產品的管理人是否是銀行,觀察理財產品的發行方是否是銀行,有無銀行公章等等。
風險二:保本or非保本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和非保本兩種類型,按照收益還可以細分為這三大類:
保證收益類:保證本金和收益;
保本浮動收益類:保證本金但不保證收益;
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既不保證本金也不保證收益。
別高興,保本型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也沒有那麼美好,資管新規出來,銀行理財逐漸要打破剛兌,往凈值化的方向發展,最後產品賺多少虧多少還是由投資人承擔,防範這類風險就需要投資人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看清楚自己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了解清楚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屬於哪一種類型。
風險三:預期收益率or實際收益率
這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預期收益率是一個理論上的預估值,實際收益率是要通過實際到手有多少錢來計算,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標明的預期收益率不符合投資人的期望的話,投資人就會覺得被坑了,所以,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要詳細了解是否還有其他費用,並通過結合預期收益率、手續費率、託管費率等,大致判斷出自己的實際收益率,再去考慮是否要選擇該理財產品,這樣就能避免因為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的不一致產生收益損失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看起來帶著銀行的光環,但其實只要是投資理財,都不能只看錶面的光鮮,這就像投資P2P不能只看標簽一樣,我們更應該做的就
『陸』 我弟弟一個月攢下7500,我弟弟為什麼每年在銀行的理財基金高達12萬我這個當姐姐的還沒贊的多
這說明弟弟是用錢在生錢,這是理財的好頭腦,你的向弟弟多學習一下,會把錢理好,相信過日子也是一個好男人,必定會把家搭理好。事業也會管理好的一個人。
『柒』 銀行宣布破產之後,能過銀行購買的理財基金還在嗎
銀行並不發行基金,它所銷售的基金都是有基金公司發行,銀行起到承銷/代銷的作用。如果我們只是在銀行這個平台上購買基金,那麼即使銀行倒閉,我們購買的基金還是可以通過相關的憑證直接到基金公司進行贖回。只要基金公司沒有倒閉,那麼我們的錢都是安全的。雖然這個資金並不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但是除開投資風險外,其他的風險並沒有那麼高。購買基金並非只有投資者和管理者兩個對象,實際上還有第三個就是託管方,一般託管方為銀行。那麼如果託管的銀行倒閉了怎麼辦?
基金
『捌』 理財為何爆倉
7月24日,網上有傳言稱上海銀行浦東分行(張楊路營業部)270億理財基金爆倉引投資者圍堵,並配有現場圖片及視頻。隨後又有消息稱,上海銀行這一270億理財基金,起購點為100萬元。對此,上海銀行方面表示,今日發現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散布關於「上海銀行270億理財基金,100萬起購,血本無歸」的信息,並被廣泛傳播,該信息為謠言,嚴重損害了其聲譽。上海銀行已向公安機關正式報案,並將追究謠言散布者的法律責任。對於上述產品類型,上海銀行稱,該謠言所涉「理財基金」非其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非其代為銷售的理財產品,而是阜興集團旗下三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上海銀行只是上海多家託管銀行之一。上海銀行還表示,前期,投資者已通過多種方式向監管機構、公安機關、行業協會等表達維權訴求。
但《基金法》並未規定銀行共同受託責任。商業銀行作為託管機構依法不承擔「保全基金財產」連帶責任。
來自鳳凰網
『玖』 被中國民生銀行的理財的忽悠買理財,回來才知道是基金,不懂害人啊,現在擔心的不得了
如果是債券基金,風險較小,一過了三個月,你就立即贖回吧,銀行的人就是為銷售基金的提成。
『拾』 上海銀行承認270億理財產品爆倉嗎
2018年7月24日,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散布關於「上海銀行270億理財基金,100萬起購,血本無歸」的信息,並被廣泛傳播。
對此,上海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該信息為謠言。
上海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前期,投資者已通過多種方式向監管機構、公安機關、行業協會等表達維權訴求。近日,投資者提出託管銀行應履行『召開持有人大會』、『開展資產保全』等超出託管銀行法定職責范圍的訴求,我行已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投資者進行解釋。」
關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託管銀行應承擔的法律義務,中銀協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指出,銀行託管私募基金權責清晰,依法依約不承擔共同受託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