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穩步推進金融改革與發展,著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廣州和深圳作為區域金融中心,需進一步壯大,構建規范高效的金融市場,推動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同時,需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培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省屬金融控股公司。
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至關重要。廣東各地各部門應密切關注風險高發領域和關鍵環節,防止地方債務風險,處理互聯網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活動。落實市縣兩級防控風險責任,市級政府需承擔省政府委託的金融監管職責,縣級政府則應負責規范民間融資的監管。
強化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完善監管機構與制度,形成上下聯動的金融監管網路。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主動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派出機構的工作。
加強金融人才培養和引進,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推動金融科技的應用,促進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加強金融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金融犯罪行為,保護投資者權益。
深化金融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與合作,提升廣東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營造公平、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場環境,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和資金入駐,促進廣東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
加強金融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金融改革與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推動金融科技創新,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促進金融行業轉型升級。
強化金融消費者教育,提高公眾金融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構建和諧穩定的金融生態環境。
『貳』 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工作應該遵循什麼
1. 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工作應緊密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優化資金分配,重點資助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等領域。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和時間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
2. 風險防範:金融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在新形勢下,金融工作必須增強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確保金融系統的穩健運行。加強金融監管,規範金融市場秩序,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加強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從源頭上遏制風險。
3. 市場化:金融市場是資源配置和經濟調節的重要手段。金融工作應遵循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金融產品定價,如利率、匯率等方面,要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提高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效率。同時,政府需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
4. 創新驅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需求,推動金融創新和轉型升級。金融機構應積極採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鼓勵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和韌性。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應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風險、市場化和創新驅動的原則。推動金融改革和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質量,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