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支付寶如何認購新基金
這個很好買,支付寶在新基金發行後,其基金管理中會有說明,直接購買就可以了。
B. 對於投資人來說,支付寶裡面有很多理財服務專區,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在裡面找到穩健型的理財產品
沒有更好的,只有按照專家來說,百分制八以上就是高風險投資了,超過二十就是有詐騙的風險了,再合理投資收益的利率選擇吧
C. 支付寶中理財、基金中的資金屬於夫妻共用。二人中都可憑支付密碼操作使用嗎
在支付寶中只要能登陸,有支付密碼都能操作使用。
D. 支付寶里的理財基金收益怎麼計算
支付寶里基金累計收益是指資金通過轉入余額寶累計獲得的收益總和。該數據會每日更新。支付寶基金持有收益是指當前持有份額產生的累計收益。
轉入余額寶的資金在第二個交易日由基金公司進行份額確認,對已確認的份額,基金公司產生收益的當天收益在次日下午15點之前在余額寶中顯示。
(4)支付寶新出的理財經理共同管理基金擴展閱讀:
市場上的理財基金基本都是以最早發行理財基金匯添富模式為主,通常理財基金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低門檻:理財基金與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比較具有明顯的低門檻特徵,銀行理財產品購買一般有5萬的申購限額,低於5萬一般購買不到。而理財基金則是1000元就可以購買。這一點是吸引小金額的普通投資者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
零費用:理財基金是沒有認申購和贖回手續費用的。但會收取少量的管理費、託管費和銷售服務費。根據媒體統計,貨幣基金的年費用率在0.43%左右,理財基金的平均年費用率0.36%左右。因此總體來說購買短期理財基金費用還是非常低廉的。
天天可買:銀行理財產品是一期一期的,買賣時間有限制,而理財基金的買賣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匯添富的只要基金打開申購了,在任意一個交易日都可以購買;另一種是華安模式,類似銀行理財產品,定期開放申購和贖回。目前市場上的理財基金絕大多數都以匯添富模式為主。
E. 支付寶基金靠譜嗎會不會賠錢
靠譜。不一定來賠錢。
我們在支付源寶里購買的都是投資基金,主要包括(風險從低到高)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其中要說的是余額寶,它屬於貨幣基金,即使它收益較為穩定,但仍然不是利息。收益多少是要看其投資標的收益,以及基金經理的操作管理水平。
如果擔心的是資金進出的安全性,那麼大可不必擔心,這跟銀行買基金是一樣的,買入基金資金就進入了基金公司,然後基金公司進行投資,資金進出只能以原賬戶進出。
F. 支付寶呼籲給績優基金經理更長時間運作,運作過後會有什麼改變
支付寶·理財智庫發布“致投資者的一封信”,支付寶呼籲給績優基金經理更長時間運作。信中是怎麼寫的?
一、信中是怎麼寫的?
信中提到,在當前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更應該相信專業的力量,給投資經驗豐富、能力全面、回撤控制能力強的績優基金經理更長的時間進行專業的運作,用時間換取投資增值。增配新基金也是應對市場波動的一個方法。新基沒有持倉的負擔,手握大把現金,面對波動反而可以擇機進行建倉,市場的回調恰恰為新基建倉提供了好機會。
G. 請問支付寶: 假設在支付寶里買個基金,那麼有這樣的圖,昨日收益,持有收益,累計收益, 這3項主要看
昨日收益是昨天的漲跌幅度,看他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基金的波動性是很大的,短期內上漲或者下跌都很正常。
持有收益和累計收益是差不多的。
持有收益是你目前買這個基金的錢,現在賺了多少錢,或者賠了多少錢?
但是呢,你之前可能賣出或者買入這個基金,那麼所有的收益加起來是累計收益。
如果你買主動型基金的話,主要還是看它的基金經理。
雖然說歷史數據僅供參考。但是,如果歷史數據是非常不錯的,同時呢,它的投研團隊又沒有什麼太大變化,那麼未來的表現也不會有多大的波動。
如果覺得有用,就點贊關注支持一下吧!
關於理財有更多問題呢,可以給我發信息。
H. 就說說支付寶里的理財基金來說,一般是真是假
支付寶里的理財基金。都是真的,支付寶這類的有軟體。對基金的審核是非內常嚴格的。如果出現違規操作,容是會被支付寶剔除出去的。除非您所問的理財基金是,支付寶以外的三方軟體,通過支付寶來交錢的。這樣的話,支付寶無法負責。
I. 支付寶主動管理型基金和微信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都是一個人嗎
你好,如果是同一個基金產品,那麼在支付寶和微信上的基金經理都是同一個人。
J. 用支付寶理財的同時,先看看信託和私募基金有什麼區別
一、投資者人數的限制:
私募基金:契約型基金投資者人數不超過200人,有限合夥型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型基金均為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型基金為2人以上且不超過200人
信託:100萬-300萬的投資人數不超過50人,300萬以上的投資人數不限制。
二、管理人資質
私募基金從13年開始爆發式增長,高峰時期私募基金管理人總數3萬多家,經過幾輪新規,目前中基協(監管主體)備案的管理人總數不到2萬家,總體管理規模超過12萬億,18年中的數據,沒有信託行業的剛性兌付潛規則,有不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倒閉。
信託管理規模從本世紀初開始增長,當前銀監會(監管對象)備案的信託公司共計68家,截止2017年末,管理規模超過21萬億,長期維持剛性兌付的潛規則,2018年開始打破。
三、資產選擇:
越優質的管理人總是選擇最優質的資產,盡管資金成本很低,但是不會出現倒閉的情形,例如:銀行、信託、保險等,私募基金選擇的資產相對前三種相對low一些,且資金成本高一些,體現在給到客戶的收益高一些,當然風險高。
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監管時代來臨,願好的理財師常隨,順祝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