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理財誇大其詞

銀行理財誇大其詞

發布時間:2022-01-06 05:33:46

1.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說高額利息 誤導欺騙人們 人們投訴為什麼銀監局不管哪

你買的是理財產品,不是存款,合同也是理財產品的合同,不是存款合同。

2. 有人真正的買過哈爾濱銀行或者中國工商銀行等推出的理財產品嗎真的能達到他們所說的收益嗎

請問您是想做短期理財還是想做長期理財主要考慮為子女留下一筆財富呢?

3. 銀行理財產品存在欺詐客戶打贏官司有多少

法院只會看你和銀行簽的合約,合約上一定沒有近似的說明,您只能通過媒體宣傳為自己維權!

4. 在銀行賣理財保險,招攬老頭老太太買,這算是缺德敗壞嗎

看你怎麼做的了?比如你給人講得很清楚,別人還願意買,那就不算什麼,假如你明知道是不好的,你還推薦給別人,然後還沒有給人家說清楚講明那你就喝算是缺德敗壞,道德敗壞,一般理財產品保險的話,不能賣給老年人的,因為她們都那麼大年齡了,是吧?保險怎麼說呢?我覺得不太適合,哦,理財如果差不多的話,還可以的

5. 銀行裡面的理財有沒有風險呢

理財非存款,屬於投資型的產品,按國家要求不允許保本保息,這個在理財購買前的協議內都有說明,且由購買人評測合格後簽名確認。這個風險也有隻是偏小一些,利息也不是很高。

6. 銀行理財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銀行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差不多。很多人之所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因為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穩賺不賠,收益又比存定期高,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就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但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銀行保本是在持有到期的前提下,才會保證本金不損失。若提前贖回,本金也是有損失風險的。但往往在銷售過程中,很多的銷售人員都會誇大其詞、弱化風險,強化收益。但投資怎麼會沒有風險呢?只是風險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


誤區二∶ 購買之後就開始計息了。比如這次國慶黃金周,就有很多的銀行推出了"國慶專屬"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點的就會被秒殺,很多人就認為是當天購買後就開始計算利息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每一個產品都是有一個認購期限的,有的認購期限長達20天,在此期間你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後,賬戶上的款項將會凍結,不會有利息,要到認購期結束後才會有利息。打個比方,某銀行推出了一款銀行理財產品,認購期是10月1日至10月10日,假設你是在10月2日購買的理財產品,那麼在10月2日至10月10日期間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是沒有利息的。


誤區三∶很多人喜歡把預期收益當實際收益。銀行為了吸引客戶,往往會把預期收益提的很高來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而最低收益一帶而過。但不是所有的預期收益都能達到的,預期收益只是銀行依據當前的市場環境或者往期歷史業績估算出來的一個收益,並不是投資者最終所獲得的收益,不是一定能實現的。


誤區四∶ 隨波逐流、跟風。往往看到一個產品銷售火爆,聽到別人說好就認為自己也應該買一份。但其實賣的好的,並不一定適合你。在同一資金門檻上,投資者最先注意到的,肯定是收益最高的,然後才是風險。很多的投資者容易被高收益誘惑而忽視了風險。


銀行理財誤區有哪些?小編就說到這里了,更多關於銀行理財的基礎知識,技巧方法,注意事項,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及時關注。總的來說,小編提醒大家,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7. 在民生銀行理財會被騙嗎

不知道你說的這個騙是指的什麼
銀行一般會代賣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中有銀行自己的出的理財產品、保險產品、信託產品。
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投資方向,以及合同中寫明的詳細條款。
許多人所說的被騙,一個是業務人員誇大其詞,另一個就是客戶沒有詳細的閱讀所簽訂的合約,而只是聽業務人員的一面之詞。
當然作為銷售人員,一般都只是說優點而盡量的美化缺點,所以是否會被騙還是得看自己了.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誇大其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指標雲帶怎麼使用 瀏覽:970
建行的外匯有杠桿嘛 瀏覽:568
貸款的每期14 瀏覽:116
美元的匯率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72
管理外匯的銀行卡 瀏覽:944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微信 瀏覽:595
現貨黃金怎樣才會爆倉 瀏覽:916
融資租賃踩雷 瀏覽:188
外匯年檢不合格 瀏覽:530
金元期貨評級 瀏覽:945
倫敦金交易 瀏覽:498
貸款終審找人 瀏覽:412
山煤集團宮來喜2017 瀏覽:901
交通銀行同業理財產品 瀏覽:240
股東會監事會董事會 瀏覽:576
如何為高端客戶配置貴金屬資產 瀏覽:756
農行的理財產品 瀏覽:447
銀行貸款金額怎麼說 瀏覽:338
招商安慶基金理財 瀏覽:553
地震對期貨的影響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