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如何服务乡村振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组织资金的功能。金融能够聚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投入到农业农村领域,是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重要力量。
二是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发挥金融在信息获取、识别、筛选、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能以资金为引导,带动各类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最急需的领域和项目。
三是金融交易的功能。利用金融提供的融资和交易结算服务,能有效提升交易发生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加快双向流动。四是风险管理的功能。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能够对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等进行有效的分散、转移和对冲。
围绕发挥好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四大功能”,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的规律、趋势和特征,选好立足点,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一是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服务的基本着力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金融机构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主体,休闲农业、定制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新载体为重点,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二是把支持脱贫攻坚作为服务的优先任务。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金融机构要把金融扶贫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和重中之重,思想认识再提高,工作责任再压实,信贷投放力度再加大,业务创新再精准,支持保障再强化,服务能力再提升,工作作风再加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金融力量。
三是把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没有小农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金融机构要以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为重点,通过直接发放农户贷款、打造产业链服务模式等,支持小农户发展订单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帮助小农户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升对接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贰』 如何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金融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因此,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金融机构应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开发符合人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回归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需要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项目。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普惠性。
三、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金融创新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关键。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同时,要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金融创新的风险外溢,确保金融创新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金融稳定是金融服务人民性的基础。金融机构应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要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总之,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需要金融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以实现金融与人民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