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银行利润分配的顺序
公司利润是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分配按如下:
1补亏,但不得超过规定期限
2缴纳所得税
3弥补在税前利润补亏后仍存在的亏损
4提取法定公积金
5提取任意公积金
6向股东分配利润
⑵ 商业银行会计利润的形成及利润分配的过程
一、先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三、结转投资收益等: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或借贷相反;
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
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五、计算并计提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分录略
⑶ 我国商业银行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
分配顺序如下:
一、首先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其营业成本与 营业外支出中无法列支的各种支出项目。包括商业银行被没收的财物,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 金和罚款,以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因少交或 迟交准备金的加息。
二、弥补银行以前年度亏损,商业银行以前发生的年度亏损在5年以内不能弥补的部分,不得再用商业银行的税前利润弥补,只能在商业银行的所得税后利润弥补。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中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公积金)。
四、提取公益金。公益金是指商业银行用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资金,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商业银行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并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这些只是基本的纲要,可以延伸出很多细化的概念,这些其实可以总结出来的,当然,书中也会有。财经类的知识不是一两本书可以总结完的,需要牵涉到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你需要不少的金融经济类的参考书。
⑷ 利润分配银行一笔出去,资产负债表怎么编制
利润分配的前期工作已经做完后,已经做了会计分录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从银行支出的时候就是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⑸ 银行的利润分配方案要报银监审批吗
一般要报审批的。
1.本次分红自然人股东以转增股本的方式分红~分红比例为所持股份的1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扣除20%个人所得税,,
2.法人股东以转增股本与现金分红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分红比例为按照所持股份的8%转增股本~按照所持股份2%进行现金分红。
以上分配方案妥否,请批示。
⑹ 银行内部怎么开展联动营销利益分配
商业银行在实施联动营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恰当评估营销效益。对营销成果的评估要充分考虑到静态的、动态的,定量的、定性的等多种因素。二是要充分考虑参与联动营销相关方的切身利益,从制度上调动各方积极性。合理解决内部转移价格和合理分配各方利益,是联动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三是要建立分部门、分产品核算体系。要对营销利益进行内部分成核算,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分部门、分产品核算体系,切实解决内部核算操作上的难题。四是要完善考核制度,有效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准确评价客户经理的业绩,探索以利润为核心的个人考核奖励模式,实现人员的分类管理,才能有效地调动联动营销队伍的积极性。
⑺ 如何分析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根据有关规定,股份制企业中的各上市公司必须公告其年度报告,其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公告内容。
一、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填列
1."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销售商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
2."营业成本"指企业已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3."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应由主营业务负担的各项销售费用。如广告费。
4."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5."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般财务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及金融机构手续费。
6."进货费用"指商业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应当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物、保险费等。
7."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应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负担的税金,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营业税金。
8."主营业务利润"指以上"1项-2项-3项-4项-5项-6项-7项"的合计数。
9."其他业务利润"指企业除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和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及应负担的费用、税金后的净收入(如为净支出应以"-"号表示)。
10."营业利润"指"8项+9项"之和。
11."投资收益"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得取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得的投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以及认购的股票应得的股利等。
12."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业务经营以外的收入和支出。
13."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所以,利润总额指"10项+11项+12项的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合计数。
14."年初未分配利润"应与上年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本年实际数一致。
15."上年利润调整"指企业年度结帐时发现前年度的会计处理上有误需调整的损益。如:本年一结帐,审核发现上年度销售费用少汇或多记××元,因 此,要进行上年利润的调整。如减少利润用负号表示。 (注:按新制度此项已取消,为方便起见,暂保留)。
16."公积金转入数"指企业按规定公积金弥补亏损以及用公积金分配的股利数。
17."可分配利润"指企业可用于最后分配的利润。
18."应交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税率正常情况下为33%。
19."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指企业按规定比例从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积金。
20."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指企业最后用于股东分配的利润。
21."已分配优先股股利"项目,反映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股利。
2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金。
23."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利。
24."未分配利润"指本年企业未分转入下年待处理的利润。
二、分析要点
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数据,并结合年度报告中的其它有关资料,特别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资料,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分析:
(一)从总体上观察企业全年所取的利润大小及其组成是否合理。通过将企业的全年利润与以前利润比较,能够评价企业利润变动情况的好坏。通过计算利润总额中各组成部分的比重,能够说明企业利润是否正常合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应是其利润总额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比重应是最高的,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相对来讲比重不应很高。如果出现不符常规的情况,那就需要多加分析研究。
(二)通过对企业毛利率的计算,能够从一个方面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小。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毛利÷主营业务收入 如果企业毛利率比以前提高,可能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企业存货周转率未减慢的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应该有所增加。反之,当企业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则应对企业的业务拓展能力和生产管理效率多加考虑。
(三)可通过有关比率指标的计算,来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报酬。
常用的指标有:
1.每股收益。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赚得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额 上列公式中,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主要为普通股以及每股面值为1元的情况,可直接以税后利润除以平均股本总额来计算,此时,这一指标即为"股本净利率"。 每股获利额常被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评估股票投资的风险。如果企业的每股获利额较高,则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从而投资于该企业股票风险相对也就小一些。 应该指出,这一指标往往只用于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而很少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因为不同企业由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不同会使这一指标产生较大的差异。 2.价格一盈利比率,即所谓的市盈率,这是一个被用来评价投资报酬与风险的指标,作为对每股获利额指标不足的一种弥补。
其公式如下: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获利额 假定某企业普通股每股市价为10元,每股获利额为0.40元,则其 市盈率=10÷0.40=25 它表示该种股票的市价是每元税后利润的25倍,其倒数(即1/25=4%)则表示投资于该种股票的投资报酬率。 将市盈率和每股获利额结合运用,可对股票未来的市价作出一定的估计。比如,企业每年利润增长30%,如果这个估计是比较正确的话,则次年的每股获利额可达0.52元(即0.04×130%),此时,即使市盈率不上升,未来的股价将为13元(即0.52×25倍),从而投资者就可据此对这种股票的买卖作出决策。
3.股利发放率。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的股利政策。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获利额 这一指标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是作为短期投资还是中长期投资而定。一般地,若作为短期投资,则应选择股利发放率比较高的股票;若作为中长期投资,则应选择股利发放率不是很高的股票,因为这预示着该企业正在把资金再行投入企业,从而将使其未来的利润增长具有较大的动力,并将使未来的股票价格上涨。
4.股利实得率。
这是一个反映股票投资者的现金收益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股利实得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这一指标往往为那些对股利比较感兴趣的投资者所注意,对这些人而言,股利实得率较高的股票自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最后,要注意将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有关数据与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有关数据相对照,看看它们是否符合应有的连带关系。如,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最后的未分配利润额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额相一致;年度内各项利润分配数是否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各项利润分配数相一致;本年提取的公积金数额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公积金增加数额相一致,如此等等。若发现这些数据之间无法核对,就说明报表中的许多资料都有错误甚至是失实了,这时就需要慎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