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很多家融资租赁公司打交道,大概了解了一下里面的情况,就我知道的简单说一下:
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快:几乎每几天就有一家新融资租赁公司注册成立,整体规模成爆发式增长,可以说整体行业非常火爆。就像楼主说的,已注册的已经有660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已经有22家(邦银金融租赁前几天刚刚把材料报到银监会了,再有几个月就开业了。)各家公司在不停的增资,信达金融租赁几乎每年增一次。所有融资租赁公司都在争抢这个庞大的市场,客户经理的任务是冲规模。
2、人均创利高:融资租赁公司几乎成为人均创利最高的行业,金融租赁公司普遍人均创造六七百万的利润。
3、监管缺失:内资由工商总局批,外资由商务部批,金融租赁由银监会批。监管部门过多反而对整体融资行业缺乏有效监管。这两天税务总局也出来捣乱,想从这个高利润的行业里分一点税出来,回租业务的本金部分也要收增值税,目前整个行业都在讨论营改增对回租业务的影响。多头监管导致租赁行业发展混乱。
4、行业有些混乱: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有钱的都想来分一杯羹,懂不懂的都来凑热闹。搞拆迁的、私企大老板、挖煤的,都来搞融资租赁公司,他们把这个行业看成了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好机会。
未来预测:
1、外资融资租赁公司门槛会提高:很多外资融资租赁公司钻政策空子在境外股东都是壳公司,违反了商务部引进外资的初衷,未来这种现象会受到约束。
2、行业火爆程度会减弱,行业会洗牌。国家放纵融资租赁行业快速发展其实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很多公司打着租赁的幌子去做通道、政府融资平台甚至房地产,违反上面的意思。未来会从监管上限制那些并未支持实体经济的业务,一部分投机的租赁公司会因此受影响。
3、做的专的发展好,做得杂的不好过:我个人仍然认为虽然是融资租赁,但项目的风险基本等同于承租人自身信用授信,对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如果选择专一做一个方向,对行业更了解,风控水平也会更高,会更具竞争力。
②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
金融业在我国的发展
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金融业的就业现状
随着金融业行业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最为热门的行业。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
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从整体上看,虽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大数据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四、我国金融业的薪资情况
金融平均月薪超2万,领跑全行业。在2019年上半年全国各大行业平均月薪排名中,金融行业从业者薪资最高,为20172元,是唯一月薪过2万的行业。
五、我国金融业的就业方向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六、我国金融业的就业领域
1、商业银行 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证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
3、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
4、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保险公司
6、中央(人行)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监管管理机构。
7、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9、公务员序列。政府行政机构 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七、金融业的资格证书和考试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两科: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两个科目
2、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也是入门所需证书。高中学历以上报考即可,共考两科,基础和法规。金融期货即将推出,俱期货人才应该会变的抢手。
3、保险中介人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分为(1)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2)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4、个人金融理财人员,也被称为金融理财师、金融策划师、金融顾问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状况,为客户提供购买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建议。
③ 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如何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 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因素。 但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 外资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 而且大多是长期投资,外商不会轻易放弃。因此推断, 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类似东亚其它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但是, 真正的危险是在三五年之后, 当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的压力, 对他们的经济及金融体制进行全面开放,彻底改革, 建立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先进体系以后, 将会对中国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在二战之后, 美国接管日本及德国,输入美国的经济体制, 使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 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渐渐抛在后面。 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各国在金融风暴后进入调整期的有利时机, 尽快改革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善银行服务, 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外资扎根中国, 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实际高质量的调整增长。因为要真正避免危机, 就必须保证基本经济因素的健康。 中国要维持一种实际高质量的高速增长, 就必须打破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即:发展经济—银行增加贷款— 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 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部分; 另一个则为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部分。 后者在近五六年内得益于先进制度与优惠的政策,发展相当迅速。 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后,在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企业。 三资企业与一些股份制企业成为中国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源泉。 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随着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成,中国投资环境的“硬件” 部分逐渐完善起来,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劳动力最便宜、土地(用于发展制造业基地) 最多、市场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现在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没效,不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国有没有市场,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实物成本不一样。实物成本,如劳动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资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交易成本” 却是一个人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时,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虑, 但最终成功与否,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体现在政府、会计、法律、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方面, 整个都跟不上。政府部门有重重人为的障碍要打通, 银行和律师根本不能适应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交易成本”。 外国投资者很想来中国投资,但他们都感到来中国投资不容易, 故尔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于金融服务中。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金融业的问题。因此, 建议中国在现阶段采取一种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开放政策, 包括向外国银行开放贷款业务,允许三资企业运用美元进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有决心开放金融业,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开放风险。
④ 金融服务外包的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发展趋势
金融机构将业务外包已有多年历史。例如自年以来,证券行业的金融机构为节约成本,将一些准事务性业务(如打印及存储记录等)外包。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的推动下,外包交易的规模已相当可观并涉及整个IT行业。
随后,外包出现在人力资源等更多的战略领域。同期出现了一种名为“业务处理外包(BPO)”的新形式,是一种点到点(end-to-end)的商业链外包。在BPO中,金融机构与服务商的关系也由传统的服务提供转变为战略合作。
外包的另一个趋势是 “离岸化”,即将业务外包到境外。许多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本机构整体的效率。金融机构除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外,也会把一些业务交由海外附属机构来完成。
表1列出了在印度从事外包业务的若干金融机构及其人员规模。
表1 在印度从事外包业务的若干金融机构(2003) 公司 人员规模(人) 公司 人员规模(人) 荷兰银行(ABN Amro) 超过300 美国运通(Amex) 超过1000 金盛保险(Axa) 380 花旗集团(Citigroup) 3000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500 通用公司(GE) 11000 汇丰集团(HSBC) 2000 J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480 梅隆金融(Mellon Financial) 240 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 350 渣打(Standard Chartered) 3000 资料来源:德勤会计事务所在美联储理事会会议上做的《银行的离岸及跨境外包》报告(2004年3月20日)。 《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有证据表明,中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也被视为开展外包的理想地区。
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2004年的报告,离岸业务将在本世纪初的十年内持续增长。报告估计,在2003年全部金融服务公司中约76%拥有离岸机构,而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29%。报告预测2005年的离岸业务市场产值将达到2100亿美元, 2010年达到4000亿美元,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20%。
报告指出,大公司具有离岸业务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公司;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的离岸业务机构。
离岸业务的增长产生了对“国家风险”进行监控的需要,即金融机构将业务外包给另一国家(地区)的服务商后,需要监视该国(地区)政府的政策、政治、社会、经济及法制状况;同时也应制定适当的应急计划与退出策略。另外,一家机构业应考虑商业持续性问题,即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将外包业务迅速转回国内。
中国第一例金融服务外包项目
2005年中国IT业分销大亨——神州数码公司开始筹划战略转型。由时任金融公司总裁董奇琪着手负责、
总监周毅具体实施。引进国外成熟的金融服务外包理念,结合中国大陆金融发展现状,做出一整套本地化金融服务外包模块。
2006年9月,神州数码与宁夏农村信用社(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签署合同,开创中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第一例项目。
项目简述:项目合作时间为五年六个月,在此期间,神州数码负责宁夏农村信用社银行卡系统建设、呼叫中心、银行卡制卡、银行卡业务培训、银行卡制度建设、银行卡交易处理、银行卡差错帐处理、200台ATM布放、200台POS铺设等有关银行卡业务,期间由银行卡产生的业务收入归神州数码所有,合同到期后银行卡系统、ATM、POS均属于宁夏农村信用社。
人员构成:银行卡部成员由宁夏农信社与神州数码共同组成。
2006年银行卡部成立时任人员:
银行卡部总经理: 吴文娟
银行卡部市场部经理: 孙正国
银行卡部综合部经理: 原 田
银行卡部业务部经理: 李 乐
项目其他创始人:
神州数码银行卡项目总监: 周 毅
神州数码西安运控中心总监: 王江宏
神州数码西安运控中心: 李 阳、张豫秦
神州数码西安对账中心: 李雪梅、周雯
神州数码西安呼叫中心: 滕品娥、姚海鸥、王媛媛、贺晓颖、张雅茜
神州数码西安研发中心卡项目: 高 镭 、刘 顼、姚冬冬、朱建中
宁夏农村信用社研发部: 郭万刚、杨海云、孟继国、张汉、保瑞峰、张立波、孙小武、胥虎军、徐海涛、王旭东
经过一年复杂的审批手续,艰苦的联合系统开发及本地化处理,合作双方于2007年9月17日成功发卡(宁夏农村信用社黄河借记卡),用事实印证了金融服务外包在我国的可行性。开创了中国金融服务外包整体外包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更加开放的金融服务外包整体外包时代。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整体外包项目有:(截止2010年5月)
宁夏农村信用社(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 服务商:神州数码
宁夏银行服务商:中国银联
山西晋中商业银行 服务商:神州数码 趋势1 金融服务外包将持续迅猛增长
趋势2 大企业热衷自建海外外包中心
趋势3 商业操作与IT混合外包
趋势4 近岸-两岸—多岸
趋势5 细分市场趋向窄范围高深度
趋势6 离岸外包市场有待整合
趋势7 外包特殊功能的金融服务
⑤ 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做什么
金融市场部主抄要承担商业银行本外币金融市场相关的交易、投资、风险管理和研究等各项职能,旨在构建统一的、覆盖本外币两个资金市场的交易平台,全面提升农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和综合化、全球化服务水平。
金融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横跨境内外多个市场、连接本外币多个币种、包含债券外汇等多种工具,承担着资产管理、资金营运以及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5)中国金融服务市场扩展阅读:
金融市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作如下分类:
(1)按地理范围可分为:
①国际金融市场,由经营国际间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其经营内容包括资金借贷、外汇买卖、证券买卖、资金交易等。
②国内金融市场,由国内金融机构组成,办理各种货币、证券及作用业务活动。它又分为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或者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
(2)按经营场所可分为:
①有形金融市场,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 的金融市场;
②无形金融市场,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达在交易。
⑥ 我是做金融服务的,最近在做市场分析,能推荐一个国内比较靠谱的金融类数据分析公司吗
当然可以的,慧科讯业他们和国内金融公司的合作挺多的,各类金融风控数据都能监控,同时还能把控金融舆情动态,建设银行,广发银行信用卡,浦发银行都是他们合作客户。
⑦ 跪求:::中国金融产品的现状~~!!!!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可转让定期存单
可转让支付帐户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
期货交易
电子银行
互助基金
消费贷款证券化
利率调换交换
SWIFT交易系统
期权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4. 发展战略比较
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
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
(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
项目
比率
日本
(10家合计)(%)
美国
(%)
欧洲
(%)
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
NA
NA
NA
贷存款
97.93
87.93
127.57
盈利能力
资产利润
-1.12
1.66
0.63
资本利润
NA
19.53
NA
利润增长
NA
NA
-25.54
人均利润
NA
55578US$
NA
利息回收
NA
NA
99.58
应付利息充足
NA
NA
35.6
资产质量
逾期贷款
1.0664
1.26
NA
呆滞贷款
3.13655
0.33
NA
呆帐贷款
1.04385
0.64
NA
风险资产抵补
95.9202
167.76
NA
加权风险资产抵补
73.3144
NA
NA
发展能力
资本金充足率
11.6
8.72
NA
存款增长
-5.29
7.06
-3.94
贷款增长
-2.61
8.27
15.97
(二)保险业
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
表6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费收入比较表
国家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
世界排名
美国
795188
34.22
1
日本
494885
21.29
2
英国
204893
8.82
3
德国
138829
5.97
4
法国
123113
5.3
5
意大利
66649
2.87
6
韩国
47929
2.06
7
加拿大
41882
1.8
8
澳大利亚
38712
1.67
9
荷兰
37985
1.63
10
中国
16830
0.72
16
巴西
11203
0.48
21
印度
8391
0.36
23
资料来源:Sigma No.9,2000。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比较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保费密度是指人均保费额的高低,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大小。如果一国的人均保费越高,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该国的保险业相对越发达。1999年,从保险密度看,我国只有13.3美元/人,列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也只有1.63,其中产险深度为0.61,寿险深度为1.02,整体上居世界第58名,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巴西(第51名)和印度(第52名)。从表2.2-2和2.2-3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表7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密度比较表
国家
瑞士
日本
英国
美国
爱尔兰
荷兰
芬兰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密度
4642.7
3908.9
3244.3
2921.1
2454.7
2404.7
2212.6
国家
法国
丹麦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印度
排名
8
9
10
50
73
79
保险密度
2080.9
2037.4
2017.3
68.6
13.3
8.5
表8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比较表
国家
南非
英国
瑞士
韩国
日本
爱尔兰
澳大利亚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深度(%)
16.54
13.35
12.84
12.84
11.17
9.83
9.82
国家
荷兰
芬兰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排名
8
9
10
50
52
58
保险深度(%)
9.65
8.88
8.55
2.01
1.93
1.63
3.资产规模比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别是我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但从资产总额看,这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两家公司的总资产才为世界第25大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6.6%。从资产利润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0.4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78%,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了4%的收益率。这些都表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见表9)。
表9 1998年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实力比较
排名
公司(国家)
资产
增长率(%)
所有者
权益
净利润
资产利润率
1
AXA(法)
449566
5
16634
52683
11.72
2
Allianz Group(德)
401406
45
26041
46805
11.66
3
Nippon Life(日)
374801
1
8501
51128
13.64
4
Zenkyoren&prefectrual Ins.Federation(日)
297477
3
3990
46154
15.52
5
Dai-ichi Mutual Life(日)
261164
4
5198
35030
13.41
6
AIG(美)
133673
17
30123
24879
10.65
7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美)
215346
6
14367
11503
5.34
8
Sumitomo Life(日)
212200
2
4411
29320
13.82
9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瑞士)
205963
11
11994
25221
12.24
10
Prudential Group (英)
196536
10
5443
18782
9.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806
334.9
103.3
1.78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675
622.7
54.7
0.47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17481
957.6
957.6
0.90
资料来源:(1)2000年1月《保险资讯》173期,本表排名以资产为基础,并根据Dow Jones and Isis决定。
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汇率按1998年12月31日汇率换算。增长率按本国货币计算。
(2)《中国保险年鉴》1999年。
4.市场集中率比较
目前,我国只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80年代就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弹丸之地也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保险市场集中率高,垄断经营严重(见表10)。
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较小。如美国1998年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0.16%,日本前五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也不过是60.4%,这是因为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少,保险公司设立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保险公司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使整个市场的集中率较小。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
⑧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金融领域的科技应用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金融电子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第三阶段金融科技强调利用前沿技术变革业务流程,推动业务创新,突出在大规模场景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运行。
⑨ 从事金融服务行业在哪个城市发展比较好
至于金融行业.服务于股票,我也有过参考、研究过,我觉得还是在北京好点!
为什么?."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很多外国朋友都集中的地方,也繁华,金融行业也很有发展空间.当然有利也有弊的,不好的呢就是:"北京毕竟是首都,金融这行业肯定也多,竞争也激烈.所以这就得靠个人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