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是一名在金融行业做了很多年的HR,在期间做了不少校企合作
你要说单一的某个学校某个公司或许还有数据,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公立学校,缺数据,无法给出客观解答。从专注金融招聘的投智中国网在今年举办的校企合作洽谈会来看,校企合作的前景非常乐观,这是因为校企合作有很多的形式,这对于科研、技术攻关和学生实习就业,都还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❷ 校企合作模式有哪几种
1、专业共建
共建专业是指由学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委培协议,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一个对应技能的专业,学校负责公共课的知道,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技能的传输,课堂的建设和就业的推荐。专业共建解决方案知名品牌有很多,比如中兴教育等等。
2、定向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入校时就与公司签订合同明确毕业后的工作单位,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都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学生在毕业时完全达到企业要求,能够立即参与到实际工作当中,而不需要再次进行岗位培训,极大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3、工学结合
这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时,在空余时间或实践阶段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解了岗位要求,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企业也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4、项目共同研发
这种培养模式就是企业以外包的形式向高校提供一些研发项目,由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完成项目研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提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金融公司校企合作方案扩展阅读:
1、合作企业的规模
正规的校企合作学校,学生完成学业后,学校是直接安排就业的。而有些学校名义上是把学生交给了规模宏大的企业,实际上那些企业都是一些“小作坊”。而这种“小作坊”基本都是个坑,还会把学生推到第三方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帮学生找工作。
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看看企业是否靠谱,拒绝“小作坊”。
2、学费情况
一般来说,校企合作学校的学费会高一些,但也不是高得离谱,具体还是要分专业。像计算机类、民航、高铁类的专业,学费会贵一些。有些学校的专业不仅是订单班,学费还非常低,这种情况,大家就要慎重了。
3、学习态度
这一点重中之重。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顺利签订就业协议后,就对学习“不闻不问”,觉得反正也签订就业协议了,混到毕业就可以理所当然的上班了,这种学生不在少数。企业也拥有一定的考核目标,会对学生的能力、成绩有一个综合判断,只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才能顺利就业。因此,签订了协议后,不代表就可以坐等上班了。
❸ 校企合作方案
大学校企合作什么意思?就业怎么样具体如下: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其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
❹ 校企合作模式有哪些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冠名班、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参与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
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走健康发展之路。
6.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7.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8.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9.举办校企联谊会及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❺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哪些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
一、校企合作的七种模式
1、“企业引入”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2、“设备共享”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3、“技术推广”模式。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4、“岗位承包”模式。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5、“校企共训”模式。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6、“培训移植”模式。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7、“实训承包”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
二、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点
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通过合作和“订单”培养,优先获得适用的高职毕业生;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和场地,进行员工培训,降低内训成本;借助学校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在学校里推广企业的产品(新设备),培养潜在的客户等。 高职院校要善于分析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开拓渠道,充分挖掘学校在场地、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以赢得企业对于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实现利益“双赢”的合作才是长久的、稳定的。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着力点
一是寻求更为全面的校企合作。二是寻求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三是寻求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