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消费公司现状

金融消费公司现状

发布时间:2021-05-11 06:05:57

A. 金融零售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看法在支付业务实际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监管部门的意见建

前瞻产业研究院有《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应该说艾瑞,易观偏向应用分析,前瞻偏向行业分析。第1章: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环境分析1.1第三方支付产业政策环境分析1.1.1第三方支付产业主要监管政策1.1.2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1.1.3第三方支付应用市场监管环境1.2第三方支付行业经济环境1.2.1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1.2.2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运行分析(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国家宏观经济环境预测1.2.3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3第三方支付行业金融环境1.3.1金融环境运行情况分析1.3.2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1.3.3支付体系运行分析1.4第三方支付行业社会环境1.4.1社会公众接受程度1.4.2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4.3居民支付习惯分析(1)线下用户支付习惯(2)线上用户支付习惯1.4.4互联网用户发展分析(1)互联网用户规模(2)网民网络应用行为(3)手机上网行为分析(4)互联网用户属性分析1.5第三方支付产业技术环境1.5.1第三方支付系统发展水平1.5.2第三方支付产业安全水平1.5.3手机支付技术环境改善状况(1)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迅速(2)NFC技术逐渐成熟第2章: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1第三方支付产业牌照发放分析2.1.1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情况2.1.2支付牌照发放前后状况(1)牌照发放前行业存在的问题(2)牌照发放后对行业影响分析2.1.3支付牌照的申请条件2.2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规模分析2.2.1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2.2.2第三方支付细分市场份额2.2.3第三方线上支付注册账户2.3第三方支付境外业务规模分析2.3.1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发展现状2.3.2第三方支付跨境交易主要模式(1)境内买家向境外购付汇模式(2)境内卖家从境外收结汇模式2.3.3跨境电商外汇支付牌照企业数2.3.4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服务领域2.3.5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交易规模2.4第三方支付产业区域竞争格局2.4.1按经济区域划分情况2.4.2按省份划分情况2.4.3按业务覆盖范围情况划分2.4.4行业内企业市场竞争格局2.5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预测2.5.1第三方支付线上注册账户预测2.5.2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预测2.5.3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规模预测第3章:中国第三方支付细分业务发展潜力分析3.1互联网支付行业吸引力3.1.1互联网支付行业规模分析(1)互联网支付行业用户规模(2)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规模(3)互联网支付行业市场规模预测3.1.2互联网支付行业SWOT分析(1)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优势(2)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势(3)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机会(4)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胁3.1.3互联网支付行业模式分析(1)网关型支付模式(2)信用但保型支付模式(3)支付模式对比3.1.4互联网支付行业收益来源分析3.1.5互联网支付行业应用场景分析3.1.6互联网支付行业竞争格局分析3.2移动支付行业吸引力3.2.1移动支付行业规模分析(1)移动支付行业用户规模(2)移动支付行业交易规模(3)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预测3.2.2移动支付行业SWOT分析(1)移动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优势(2)移动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势(3)移动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机会(4)移动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胁3.2.3移动支付行业盈利模式分析(1)独享交易佣金模式及应用(2)交易佣金分成模式及应用(3)金融机构主导模式及应用(4)第三方主导模式及应用(5)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盈利模式3.2.4移动支付技术现状与趋势分析(1)移动支付技术发展现状(2)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趋势3.2.5移动支付行业应用场景分析3.2.6移动支付行业竞争格局分析3.2.7移动支付行业整体发展趋势3.3固话支付行业吸引力3.3.1固话支付行业规模分析(1)固定电话支付终端布放规模(2)固定电话支付行业交易规模(3)固定电话支付行业市场规模预测3.3.2固话支付行业SWOT分析(1)固话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优势(2)固话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势(3)固话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机会(4)固话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胁3.3.3固话支付行业业务模式分析3.3.4固话支付行业应用场景分析3.3.5固话支付行业收益来源分析3.3.6固话支付行业竞争格局分析3.4数字电视支付行业吸引力3.4.1电视购物规模分析(1)电视购物渠道交易规模分析(2)电视购物渠道市场规模预测3.4.2数字电视支付行业SWOT分析(1)数字电视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优势(2)数字电视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势(3)数字电视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机会(4)数字电视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胁3.4.3数字电视支付行业盈利模式分析3.4.4数字电视支付行业应用场景分析3.4.5数字电视支付行业相关业务分析(1)业务流程(2)总体发展战略3.4.6数字电视支付系统分析(1)系统的组成(2)第三方对接能力(3)系统特点分析3.4.7数字电视支付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4章:中国第三方支付其他业务发展潜力分析4.1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发展潜力4.1.1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环境(1)监管环境(2)技术环境4.1.2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市场现状4.1.3预付卡销售规模与特征4.1.4预付卡消费规模与特征4.1.5企业预付卡业务申请规模4.1.6专用预付卡市场发展现状(1)上市公司预付卡发行情况(2)领先连锁企业预付卡支付情况(3)专用预付卡支付特点分析4.1.7通用预付卡市场发展现状(1)通用预付卡发行主体分析(2)通用预付卡市场规模分析4.1.8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系统风险(1)技术风险分析(2)操作风险分析(3)资金风险分析(4)政策风险分析4.1.9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发展前景(1)销售渠道多元化(2)预付卡多种形式介质互通使用更加频繁(3)预付卡与零售企业电商业务结合更加紧密4.2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潜力4.2.1银行卡收单市场现状分析(1)网络收单市场分析(2)POS收单市场分析(3)ATM收单市场分析4.2.2商业银行收单业务布局分析(1)国内受理市场布局(2)境外受理市场布局(3)互联网支付市场布局4.2.3银行卡收单业务竞争重心分析4.2.4银行卡收单业务经营效益分析(1)利润分配(2)市场主体效益差距大(3)中小企业效益提升潜力大4.2.5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风险分析4.2.6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前景4.3货币汇兑业务发展潜力4.3.1货币汇兑业务发展现状4.3.2货币汇兑业务存在的风险4.3.3货币汇兑业务与银行的关系4.3.4货币汇兑业务竞争状况分析第5章: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应用领域前景分析5.1第三方支付产业应用领域结构5.1.1各应用领域交易现状5.1.2主要应用细分领域费率水平5.2网上零售支付领域5.2.1网上零售交易规模5.2.2网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5.2.3网购用户支付方式偏好5.2.4网购商户接入方式偏好5.2.5网络购物行业竞争分析5.2.6网络购物支付前景分析5.3航空客票支付领域5.3.1航空客票网上交易规模5.3.2航空客票网上支付现状(1)航空客票销售方式(2)航空客票营销手段(3)航空公司网站吸引客户5.3.3在线旅行预订分析5.3.4航空客票支付企业竞争分析5.3.5航空客票支付前景分析5.4网络游戏支付领域5.4.1网络游戏网上交易规模5.4.2网络游戏网上支付现状5.4.3网络游戏支付企业竞争分析5.4.4网络游戏支付前景分析(1)支付方面(2)网络游戏本身5.5电信缴费支付领域5.5.1电信缴费网上交易规模5.5.2电信缴费网上支付现状5.5.3电信缴费支付企业竞争分析5.5.4电信缴费网络支付前景分析5.6公共事业缴费领域5.6.1公共事业缴费网上交易规模5.6.2公共事业缴费网上支付现状(1)缴费电子化(2)迅速铺设渠道5.6.3公共事业缴费支付企业竞争分析5.6.4公共事业缴费网络支付前景分析5.7网络保险支付领域5.7.1网络保险网上交易规模5.7.2网络保险网上支付现状(1)用户拓展(2)渠道多样化5.7.3网络保险支付企业竞争分析5.7.4网络保险支付前景分析5.8其他应用支付领域5.8.1B2B支付领域分析5.8.2信用卡还款领域分析5.8.3教育市场领域分析5.8.4基金市场领域分析第6章: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企业经营分析6.1第三方支付企业总体经营格局分析6.2第三方支付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6.2.1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SWOT分析(6)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2银联商务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6)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3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SWOT分析6.2.4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SWOT分析(6)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5易宝支付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SWOT分析(6)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6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SWOT分析(6)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7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6.2.8开联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9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综合信息情况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6)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7)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10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11深圳市快付通金融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6.2.12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6.2.13易生支付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用户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6)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14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5)企业支付业务最新动向分析6.2.15联通支付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结构与范围(3)企业支付业务发展分析(4)企业支付业务优劣势分析(5)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第7章: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7.1第三方支付产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分析7.1.1行业发展趋势分析7.1.2产品发展趋势分析7.2第三方支付产业细分市场发展前景预测7.2.1互联网支付行业发展前景7.2.2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前景7.2.3固定电话支付发展前景7.2.4电视支付行业发展前景7.2.5预付卡行业发展前景7.2.6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前景7.2.7货币汇兑业务发展前景7.3第三方支付机构竞争与发展策略建议7.3.1第三方支付业务风险控制策略7.3.2第三方支付资金安全发展策略7.3.3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前景分析(1)第一梯队企业(2)第二梯队企业(3)小型支付企业7.3.4第三方支付企业运营策略建议(1)企业竞争策略(2)行业拓展策略(3)产品创新战略(4)竞争结果分析

B. 中国金融业现状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 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因素。 但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 外资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 而且大多是长期投资,外商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推断, 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类似东亚其它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但是, 真正的危险是在三五年之后, 当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的压力, 对他们的经济及金融体制进行全面开放,彻底改革, 建立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先进体系以后, 将会对中国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在二战之后, 美国接管日本及德国,输入美国的经济体制, 使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 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渐渐抛在后面。 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各国在金融风暴后进入调整期的有利时机, 尽快改革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善银行服务, 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外资扎根中国, 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实际高质量的调整增长。因为要真正避免危机, 就必须保证基本经济因素的健康。
中国要维持一种实际高质量的高速增长, 就必须打破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即:发展经济—银行增加贷款— 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 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部分; 另一个则为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部分。 后者在近五六年内得益于先进制度与优惠的政策,发展相当迅速。 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后,在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企业。 三资企业与一些股份制企业成为中国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源泉。 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随着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成,中国投资环境的“硬件” 部分逐渐完善起来,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劳动力最便宜、土地(用于发展制造业基地) 最多、市场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现在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没效,不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国有没有市场,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实物成本不一样。实物成本,如劳动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资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交易成本” 却是一个人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时,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虑, 但最终成功与否,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体现在政府、会计、法律、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方面, 整个都跟不上。政府部门有重重人为的障碍要打通, 银行和律师根本不能适应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交易成本”。 外国投资者很想来中国投资,但他们都感到来中国投资不容易, 故尔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于金融服务中。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金融业的问题。因此, 建议中国在现阶段采取一种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开放政策, 包括向外国银行开放贷款业务,允许三资企业运用美元进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有决心开放金融业,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开放风险。

C. 消费金融公司有哪些 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情况

凭借持牌系、发力早、场景丰富等特点,捷信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龙头公司。2016年上半年,捷信新增贷款190亿元,活跃用户730万,成为消费金融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吸引着诸多目光。

D.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现状及痛点是什么谢谢

  1. 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企业融资痛点.

  2. ”互联网+“不是一个新词,不管你加不加,互联网都在那里,传统企业唯有拥抱,才能亲身体验它带给企业的巨变。

  3. 互联网+”的概念,马化腾的理解是“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4. 对传统企业来说,应该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是连接,将企业与用户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企业和用户不再需要跨越维度的沟通。

  5. 互联网也给了企业与消费者更加高效更加低成本的连接机会,它规避了传统商业社会以空间为纽带对于资源的损耗和低效利用。

E. 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是什么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已超9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国内有630家银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

F.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G. 请问金融消费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金融产品的推广与服务,金融预消费者咨询服务之地,公司性质国有不大可能,三资,集体,私营有可能

发展有别与中介与直营,介于二者之间。
未来趋势,可有待关望

阅读全文

与金融消费公司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抖音京东佣金如何设 浏览:556
宏电科技股票 浏览:759
永东股份针状焦产能 浏览:765
交易所2代行情数据 浏览:973
if1512指期货走势预测指导1125 浏览:53
信托网郫县 浏览:913
沈阳基金理财去哪 浏览:569
晨鸣融资租赁2017 浏览:471
丰台区小企业融资 浏览:834
湘财证券怎么买 浏览:324
商业银行外部融资 浏览:738
投融资备案查询 浏览:932
期货登录网址 浏览:991
2020年银行理财产品排行哪个好 浏览:59
e租宝登理财产品名称 浏览:506
江阴贵金属交易所 浏览:657
淘客佣金在哪儿 浏览:532
抵押贷款利率银行利率 浏览:722
工商银行卡开了贵金属账户 浏览:771
高杠杆炒股到领航ok放心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