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场疫情给汽车营销创新,上了怎样的一课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5.2万台,同比19年2月下降了78.5%。疫情对于车市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少经销商基本是整月闭店,即便开业,也是门可罗雀的状态。
浪费和冷场,其实是营销推广与消费者喜好之间,相互试探和筛选的过程,车企假如能够拿出一个开放、坦诚的心态来探索,或将得到更多更真实的口碑反馈,对产品提升及策划也是有帮助的——总之要打破“我觉得”的思维惯性,多去了解消费者怎么想。
最后,我认为,疫情倒逼车企进行的种种营销创新,其实是5G时代的“预演“。近两个月来的种种传播现象,在不久的未来都将变成常态,全民代言人的时代正加速到来。车企越早探索互动,就能越快明晰产品/品牌的定位,从而打造自己的流量池,也将越有存量先机,从而抓住新时代的传播增量。
关注车业杂谈车家号,互动将有机会赢取精美小礼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疫情期间你做了哪些创新性的活动
通过电脑对网络上的那些热门的舞蹈自学。锻炼身体。通过视频app学习了几个美食的制作。
『叁』 疫情期间 吉利针对终端又 有什么举措来 保障用户
在此期间,潜在用户还是购车用户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出行方式,以及购车方向,网络上购车选车成为关键,“在家修炼”用户们,分秒钟都会把自己打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短视频还是直播每天成为家常便饭,谁更有“曝光量”更有“强势力”成为每一个修炼在家的关注方向,用车购车的人群更是刷爆各大网站直播以及短视频平台,近日吉利斥资3.7亿元研发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新闻更是让众汽车消费者的目光聚集,“吉利”“李书福基金”成为热词!
吉利针对终端又有什么举措来保障用户哪?
关键词1:“车载N95”——多年潜心研究“生态净化仓”关键是的车载“N95”上市更是牵动每一个吉利追随者!
真实吉利向上的精神让每一个吉利的用户还是潜在客户更是对吉利品牌充满信心和冲动,尤其潜心研究吉利“生态净化仓”多年的市场锤炼更是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主战场。吉利汽车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时刻以用户为心中,积极为用户制定应对疫情的购车、用车方案,为经销商的稳健成长提供支持,使用户和经销商对吉利汽车更有信心,贡献更强大的合力制胜“战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疫情期间融资租赁业务会受影响吗
这个特殊阶段,融资租赁相关的业务都受到很大的冲击。
『伍』 车企应对疫情市场策略 看各大车企新营销模式下的创新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本就处于下行压力下的汽车市场继续承受市场考验,面对疫情的逐渐发展,很多车企不得不采用新的销售模式进行探索,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加速新营销模式变革一种新趋势,随着中国互联网化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市场或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最终能够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买车的愿望。
长城汽车在疫情期间调整销售模式,重点针对线上销售业务进行远程培训,进一步强化经销商线上营销能力,鼓励使用网上4S店VR看车、微信直播看车、视频直播看车、保持24小时400热线等方式开展营销,满足消费者疫情时期看车、购车需求。
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线上看车购车无忧”的服务,通过线上预约、上门试驾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车体验,称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电商、直播等线上销售模式。此外,国内车企在进行线上营销布局上早有涉及,其中新势力造车品牌Store威马用户中心承接用户整车的全流程交付功能,并提供试驾、出行、销售维修等服务,算是较早建立全流程购车的线上购车模式。
针对当前疫情,诸多车企纷纷调整各自的营销举措,其中调整销售目标、为经销商补贴都是为了能够在市场压力下共克时艰的一种责任,相信在诸多车企不断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也将在疫情后迎来新的“春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疫情之下,那些创新汽车营销模式,真的有效果吗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也打乱了汽车行业的节奏,让本就深处“寒冬”中的汽车行业愈发艰难,中国汽车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表示,线上直播市场环境改变后的一次重要尝试,虽然采取了线上形式,但是并不会摒弃线下模式,只是会做出一些调整,更多的向线上转移。当然,除了直播,未来爱驰汽车还会推出其他形式的线上活动,付强认为逐步转向线上是趋势。
写在最后,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停工停产,整个汽车产业链无法正常运转,产业链的各环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是因为如此,各车企推出了各种营销手段,比如线上卖车、无接触服务等。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模式依然无法改善终端销量大幅度下滑的现状。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一切被打乱的节奏都回归正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