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中山台海金融有限公司

中山台海金融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5-21 19:50:50

㈠ 台湾金融业发展概况

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台湾金融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台湾金融业封闭期。这一阶段政策目标重心是金融稳定,金融效率被放在次要位置上。因此,政府对金融业采取高度管制的措施,金融机构以公营为主。与此同时,政府也小幅度开放民营金融业。六七十年代,华侨投资的几个银行和一些民营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票券公司相继成立。尽管如此,台湾金融服务的供给仍明显不足,既无法满足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日益富裕的消费者对金融保险的需求。20世纪九十年代是台湾地区金融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称为台湾金融业的开放期。在这一时期,台湾的GDP增长率、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处于高位。由于经济的自由化、对美贸易失衡的压力和政治上的解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台湾一系列的金融保险业得到开放,比如1986年成立的美商保险公司台湾分公司和1988年开放的证券公司。但是1992年商业银行开放才是台湾金融业开放期真正起点。从1992年到1999年,除商业银行外,投资信托公司、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票券金融、期货公司和工业银行等领域相继开放。金融业的开放,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品质,加速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的加入。
2000年以后,台湾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整并期。为了解决开放期所导致的过度竞争、利润下滑等问题,也为了迎接金融竞争全球化和混业经营趋势等外在挑战,台湾进行了第一次金融改革,通过了一系列金融法案。最重要的法案是2001年6月通过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它标志着台湾金融政策的重心由“自由化”转向“整并”。金融改革和金融法案催生了十四家金控公司,带动起台湾金融业的并购风潮。当时,全球金融业的规模化扩张和混业化扩张,创造了许多金融业的巨人。

㈡ 借了台海金融贷款2万逾期两年了无能力还 他们到法院起诉了 会坐牢吗

已经起诉了吗

㈢ 听说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从台湾挖回来一个团队的金融人才

网络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网络 帮助

网络 > 浏览词条
词条已锁定 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相关词条• 重庆
• 西藏
• 陕西
• 山西
• 内蒙古
• 南海
• 缅甸
• 老挝
• 江苏
• 湖南
• 河南
• 河北
• 广西
• 古巴
• 哥伦比亚
• 甘肃
• 福建
• 大连
• 澳洲
• 澳大利亚
• 特别行政区
• 香港
• 湛江
• 绍兴
• 云南
• 龙隆
• 崔苔菁
• 谷名伦
• 琉球
• 日本
• 中国
• 黑龙江
更多>>
台湾
开放分类: 中国、台海、岛屿

一、 地理与居民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全省共划7市16县。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除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外,其它自然资源有限,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也较少,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

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截止1998年8月,台湾省人口为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增长率约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68.83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于1979年将高雄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二、 历史概况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贡献者(共4名):
莲子糖、蝶舞聆听、台湾来的、爱新觉罗·毓鸣

返回页首

&;2008 Bai

㈣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的授课教师

中心成立以来先后聘请台湾大学、台湾中研院、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多所台湾院所的数位知名教授授课并指导研究生,以及美国普林斯顿、荷兰丁伯根、澳洲莫纳什等大学的多位世界著名经济学教授来中心讲学并指导研究生。过去十多年来,金禾中心主要依靠台湾及海外经济学教授群的支持从事教学的工作。为了教学及研究的需要,在未来五年中,中心计划每年聘请2~3人充实队伍。近两年已引进海外博士1名(荷兰库特勒之博士),美国著名大学毕业(约翰霍普金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2名。展望未来,我们不忘“为经济学培养通才,为社会学培养专才”的初衷,努力在培养高级经济学人才及科学研究新方法方面开创新局面。中心成立以来的授课教师名单(按汉语拼音排序)如下: 序号姓名简介1Siang N.G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William.H.Branson美国MIT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3鲍维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经济学博士4蔡攀龙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5蔡文祯美国Michigan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经济所研究员6曾卫红日本筑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7陈恭平美国Rochester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人社中心主任、特聘研究员8陈江美国Wisconsin Madison大学管理与统计学博士,美国雪城大学教授9陈坤铭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国际贸易学系教授10陈孝琪美国North Carolina大学经济学博士,台北大学经济系教授11陈彦煌美国Texas A&M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文化大学国际贸易副教授12陈溢茂美国Ohio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财务金融系前主任,教授13陈志平西安交通大学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院教授、副院长14池祥萱台湾中央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东华大学管理学院15单 骥美国Cornell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16方振瑞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经济学博士,台北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7冯宗宪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教授18郭平欣美国UCSD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东华大学经济系教授、经济系前主任19郭誉森西安交通大学金禾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洪福声美国Virginia Polytechnic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21洪雪卿台北大学经济企管博士、淡江大学会计系副教授22胡春田美国Princeton大学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台湾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员23黄朝熙美国Washingto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24黄登兴美国Rochester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经济所研究员25黄有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澳大利亚Sydney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26江永裕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文化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27李阿乙美国Rutgers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辅仁大学经济系教授、社会科学院前院长28李庆男美国Michigan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山大学经济所副教授29李昭考比利时鲁汶大学、亚洲大学经济副教授30林常青美国密西根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经济所助研究员31林惠玲美国Brow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社科院院长32林建甫美国UCSD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高等研究院副院长33林金龙美国UCSD大学经济学博士,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34林祖嘉美国UCLA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系教授35刘楚俊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36刘瑞华美国Washingto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37卢信昌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副教授38马泰成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文化大学经济系教授39毛庆生美国Rochester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副教授40毛维凌美国Texas at Austi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41祁玉兰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42瞿宛文美国Stanford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43寿纪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前主任44唐代彪美国Columbia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国发所副教授45滕晓云美国UCLA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央大学经济系副教授46王凤生美国Pure大学经济学博士,高雄大学应用经济学系教授47王国梁美国Temple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48王泓仁美国Michiga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经济所研究员,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前主任49王连常福美国Iowa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台北大学经济系教授,前社科院院长50魏国栋美国Rhode Island大学经济学博士,台北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51翁铭章美国Texas A&M大学经济学博士,高雄大学应用经济系副教授52吴文杰美国Michiga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财政系副教授53萧代基美国Michiga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54熊秉元美国Brow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55徐伟初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文化大学教授,香港珠海学院商学院院长56许祐宗美国圣刘易斯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57许振明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前金融研训院院长58薛 琦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博士,台湾金融研训院前院长,中央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台湾大学经济系前主任,台湾证交所前董事长59杨春雷德国Dortmund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员60俞炜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金禾中心副教授61詹维玲美国Pure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经济所副研究员62张国平美国Pennsylvania大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计量金融系教授63张五常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世界知名经济学家64张一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金禾中心讲师65赵媛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候选人,西安交通大学金禾中心讲师66赵志钜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澳洲迪肯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67钟经樊美国Wisconsin-Madison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计量金融系主任、教授68周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校区经济学博士,台湾世新大学经济主任、教授69周翔翼西安交通大学金禾中心经济学博士,西安交大学金禾中心讲师70周雨田美国UCSD大学经济学博士,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71朱家祥美国UCSD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北京大学CCER教授72庄委桐英国Cambridge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中研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73庄希丰美国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74庄奕琦美国Chicago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社科院院长

阅读全文

与中山台海金融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富成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348
43号文后土地储备融资 浏览:529
融资担保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业吗 浏览:852
山东中泰证券集团 浏览:179
天狮集团自费去法国 浏览:738
海通证券吴中路 浏览:85
期货数学模型算法 浏览:999
股东会公司权力机构 浏览:227
完成c轮融资5家p2p 浏览:879
外管局为什么限制外汇保证金业务 浏览:872
定期投资理财可以赚到钱吗 浏览:584
湖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浏览:392
支付宝里的理财银行倒闭了赔吗 浏览:757
目前哪个银行理财 浏览:556
做外盘期货的人多吗 浏览:228
双黄公司股票 浏览:663
境外炒外汇出金 浏览:143
理财产品都含基金吗 浏览:750
控股信托的银行 浏览:124
北京大通电子交易所 浏览: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