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流动性风险治理架构,将同业业务、投资业务、托管业务、理财业务等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限额和管理方案;提高对重点分支机构、币种和业务领域的关注强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的依赖度。
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中心和当地人民银行报告
应该是D吧
㈢ 关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下手
下列哪种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不报告(d)。
a.证券经营机构指令银行划出版与证券交易、清算权无关的资金,与其实际经营情况不符
b.证券经营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拆借外汇资金
c.保险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对同一家投保人发生赔付或者办理退保
d.自然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过程中不同外币币种间的转换
㈣ 请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银行业应如何对待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并伴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迅猛发展而推陈出新、不断壮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率、汇率、股票等风险要素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为参与者提供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工具。同时,金融衍生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必然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相适应,与市场参与者的知识技能水平相适应。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工商机构、个人等。工商机构作为实体经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具有使用衍生产品管理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实际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广大工商机构客户的重要服务者,也肩负着为机构客户提供合适的衍生产品、帮助机构客户管理风险的责任。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一大教训就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必须紧紧依托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深深扎根于实体经济土壤、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并具有持久生命力。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衍生产品,最终会给社会经济整体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损害。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的特征
机构客户具有使用衍生产品的内在需求
机构客户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业务已开展十余年。在利率、汇率等市场指标大幅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机构客户合理运用衍生产品对冲风险,是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机构客户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国际市场上的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等市场风险要素日益成为重要关注点。因此,机构客户具有使用衍生产品管理相关风险的真实需求。
机构客户有效使用衍生产品防范风险要求机构客户清楚了解其使用的衍生产品的风险,而且作为机构客户交易对手的银行需要对机构客户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向机构客户充分揭示衍生产品的风险。从十余年的业务发展经验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在从事这项业务的过程中,基本能够遵循"买者自负,买者有责"的原则,多年来,机构客户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产品类型不平衡,挂钩国际市场指标产品的比重过高,人民币产品缺乏
使用场外衍生产品对国际市场的汇率、利率风险进行管理的做法已开展多年。业务开办前期,机构客户主要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客户,因此使用的衍生产品也主要是挂钩国际市场指标的衍生产品。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机构客户在人民币市场风险领域的风险管理需求不断加大,而境内人民币衍生产品缺乏,因此,便出现了引入挂钩境外指标的衍生产品以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的需求。这种做法引入了新的境外风险,进一步加大了挂钩国际市场指标产品的比重,也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内机构客户交易出现盯市浮亏的主要成因。
挂钩国际市场指标产品的境外交易对手集中度较高
在境内银行与机构客户的衍生产品交易中,挂钩国际市场指标产品交易的境外交易对手主要是境外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均是国际衍生产品市场上的大型做市商,其充分利用了定价权及交易方面的各项优势,在与境内银行的"背对背"平盘交易中占据了主动。
综合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机构客户合理运用衍生产品管理风险具有其内在的真实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更多地从机构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推荐产品,帮助机构客户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效规避风险。从长远来看,应结合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发展和健全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
㈤ 实贷实付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哪些现实意义其核心要义是什么
引入实贷实付的贷款资金支付方式,有利于将信贷资金引入实体经济,使银行加强贷款使用的精细化管理,有效管控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准确理解实贷实付的核心要义
实贷实付作为信贷新规的核心要求,有其严密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要求,其内涵和外延远远超出受托支付的范畴。
1.满足有效信贷需求是实贷实付的根本目的。
2.按进度发放贷款是实贷实付的基本要求。
3.受托支付是实贷实付的重要手段。
4.协议承诺是实贷实付的外部执行依据。
如果想要更多我这还有。
㈥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以下哪个系统对境内个人身份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 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有效防范民间借贷、违规担保和非法集资引起的风险向银行体系转移。 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活动,不得直接或变相参与民间借贷、违规担保和非法集资活动。不得以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向存款经办人和关系人支付费用或佣金等方式违规吸储,不得以各种形式参与非法集资活动,不得介绍机构和个人参与高利贷或向机构和个人发放高利贷,不得借银行名义或利用银行员工身份私自代客投资理财,不得利用银行员工或银行客户的个人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不得借用银行客户的个人账户为银行员工过渡资金,不得自办或参与经营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不得向他人提供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个人担保,不得向民间借贷资金提供担保,不得允许本行员工以各种方式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办公或营业场所开展民间借贷、违规担保和非法集资活动。 具体要做到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梳理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前、中、后台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特别关注“八小时”意外的行为,建立落实管理责任制,集中力量对内部员工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行为进行风险排查。 另外,对现场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及通过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举报核实的违规问题要依法从严处罚,对于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违规参与非法融资活动的,一律取消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㈦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哪些措施
这道题没有背景。什么情况下该采取什么措施?
现在的银行主流的方向是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借助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运作模式进行优化、质量和挑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