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兰州银行是科级单位吗
如果是兰州市这种省会城市的银行,如果是总行的话,肯定不可能是科技单位
B. 求兰州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
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
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
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Ô绯上质担簧偃思一褂涤辛怂郊页怠?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
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
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补拍婚纱照。
客人来了不做饭。以前家庭主妇最头疼的是家里来客,要买洗烧,忙活大半天还怕招待不周。现在招待客人往往是上饭店,差的也上“大排档”。在家也可以,只需一个电话,热菜便会送上门。
除夕围炉上酒店。千百年来除夕之夜都是回家吃团圆饭,如今除夕之夜各大酒家爆满,还要提前订桌呢。
退休大妈会“操盘”。退休老人炒股票的不在少数,有的还成了高手老手,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当然实践中也是“被套”的占多。
男女征婚“网”上见。传统的“媒婆”已失业,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报刊上征婚启事铺天盖地,近来干脆在电视上、互联网上“推销”自己。 婚前先把“合同”签。现在的年轻人又浪漫又实在,既有鲜花、美酒、烛光晚餐,又有AA制甚至“财产公证”等等,以防日后不测。
买车买房敢贷款。超前消费就是超前享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贷款买房买车行情看涨。
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休闲花钱买流汗。各种健身器材进入家庭,花钱买流汗方兴未艾,双休日各运动场馆挤满了人,不少人还买了“月票”。
高雅音乐露天演。被称为“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开始走进普通市民中,近年厦门等城市每周都举办高雅音乐露天演奏会。
走出国门看新鲜。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很多人还开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洋荤。
老头老太舞翩跹。当年最反对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老人,现在舞跳得最欢,天一亮就花枝招展到公园扭起来了。
男人也进美容院。连男人都讲究起化妆美容来了,女人就不必说了
C. 兰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打好基础,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省上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按照“打好六大战役、实现六个突破”的工作部署,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和“兰北新区”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扩大开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长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以上。
以上预期目标,把握了国内外宏观经济趋向和中央、省上的政策要求,充分考虑了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可行性,体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当前,我市发展的内外环境仍然比较复杂,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经济发展的不可预见因素还较多,但我们也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条件。
一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支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建设,有利于我们争取项目、扩大投资。
二是国务院已经批复甘肃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还将出台支持甘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兰州将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形成新一轮开发建设的良好环境。
三是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国际组织的主导下,新亚欧大陆桥建设持续推进,从连云港经兰州到中亚、东欧的交通大通道进一步畅通,将为兰州的开放开发创造新的平台。
四是省上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全面规划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为兰州长远发展提供了机遇,增添了新的活力。
五是省上确定兰州先行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这是我市破解城乡二元矛盾,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新机遇。 六是兰州作为全国九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随着青藏铁路和连接周边城市高速公路建成运营,兰州铁路枢纽、兰渝铁路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项目加快实施,城市交通运输和通达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为兰州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和条件,围绕“打好六大战役、实现六个突破”的部署,咬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动落实省上区域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条件,在全省、全国大格局中谋划兰州的发展,努力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
一是加快“兰白都市经济圈”规划建设。
二是积极构建“兰北新区”。
三是修编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四是推进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
五是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发展。
(二)着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思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集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是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是努力打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五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三)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大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力度,全方位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争取和落实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
二是集中实施100项重大项目。
三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四)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加快新一轮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是突出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
二是全力推进秦王川综合开发。
三是优先支持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
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力度。
(五)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围绕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品位、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实施路桥为重点的城市建设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强化城乡规划管理。
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三是全方位推进城市环境建设。
四是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五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六是加快信息化建设。
(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生机活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三是加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四是推进社会事业领域各项改革。
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促进省会城市和谐稳定。增加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努力扩大城乡就业。
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是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是坚持为民兴办20件实事。
D. 兰州市人民银行副行长是什么级别,权力大吗
是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大概副厅级吧。权力大不大看你怎么用了,要说大,他是中央银行派出机构;要说不大,那也是人民公仆呀
E. 兰州的发展前景如何
说起兰州,兰州人和来过并熟悉兰州的人恐怕都会报出一大串重量级的“头衔”。这令兰州人感到自豪。但就是这个有着重量级“头衔”的城市,却引不起国人的关注,甚至还有不少人甚至连兰州在哪里、是不是省会、是哪里的省会都不知道。这足以令兰州人深感悲哀了。 论交通,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兰渝(重庆)铁路,成(成都)兰铁路的修建,相对应的还有高速公路,使西北西南两大区域中心交往更直接、更密切!完善铁路枢纽配套工程,启动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与兰州枢纽编组站同步建设,深化兰州枢纽客站布局,筹建兰州新客站,兰州西站将建成亚洲最大的客运站。 兰铁局已开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兰客运专线、兰成铁路、包兰复线等西北铁路主干线,加快兰渝铁路、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兰新铁路兰州至张掖段客运专线。建设进度,随着宝兰客运专线、兰州至合作铁路、兰州至惠农增建二线、天平铁路北延线这些大项目实施,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铁路交通圈逐步形成。 北京--巴黎的超高速铁路建设将会是激动人心的!长距离、大运量是其优势,将会带动沿线枢纽城市的规模发展,极可能为上海--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直至欧洲中心巴黎,亚欧经济交往的历史将会重新书写,沿海城市格局将被打破,海洋运输与陆上运输的经济性将会重新排列!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运行只是个序幕,大戏还在后头。 以兰州为坐标中心,按照国家今年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兰渝铁路、兰成铁路、兰新二线、天平铁路、兰合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兰惠增建二线等铁路建设完成后,将形成以兰州为坐标、高效畅通、四通八达的以客货通道为主骨架的铁路网。 最好介绍下美丽的兰州:历史名城、丝绸之路重镇、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兰州“座中四连”,“地处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具有承东启西、连南结北的特殊经济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着重要作用……
F. 我需要2012年11月27日甘肃省政府通过的<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原文,工作中需要,谢谢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西部〔2012〕2786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2年8月31日
附件
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精神,为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意见。
一、 设立兰州新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规划布局。
由于“两山夹一河”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兰州市主城区发展空间矛盾突出,空气污染十分严重。2010年市区人口密度接近1.6万人/平方公里,城市容量已经饱和。同时,兰州市南北两山地势陡峭、土质松软,地质环境极为脆弱,治理地质灾害亟需分流部分城市人口。设立兰州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是完善兰州城市功能和规划布局的迫切需要。
(二)有利于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
兰州市是西北地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依托兰州新区建设,引导老城区企业“出城入园”,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增强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受发展空间不足等因素制约,兰州市经济总量占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下降。设立兰州新区,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有利于切实增强兰(州)白(银)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作用,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向西开放。
甘肃自古以来是我国中原地区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是沟通内地、联通西部边疆和中亚地区的战略通道。设立兰州新区,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兰州—西宁地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中亚西亚及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
二、建设兰州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兰州新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产业特色和节能环保,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对内对外开放,培育内陆开放型经济;突出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兰州新区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新区、生态示范新区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区。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政府在空间开发布局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要素资源向新区集聚。
——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充分考虑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需要,科学确定新区规模,优化空间布局,把握建设节奏,强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提升。
——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高起点、高标准、集群式发展现代产业,形成新老城区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统筹城区和乡村发展,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大胆改革创新,加强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为跨越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战略定位。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新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区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实现新区建设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协同推进,把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依托兰州加工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和人才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发挥大项目龙头带动作用,集聚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
——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发挥兰州市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与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积极拓展经贸、文化交流,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建设成为面向中亚、西亚的区域性国际交流战略平台。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承接重点,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资源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
(四)发展目标。
到2015 年,新区城市框架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及市政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吸纳能力,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
到2020 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产业新区。
三、兰州新区的发展布局
(一)新区范围。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北部,处于兰州市和白银市结合部的秦王川盆地,涉及永登县中川、秦川、上川、树屏和皋兰县西岔、水阜6个乡镇,距兰州市主城区38.5公里,距白银市区79公里。该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综合交通优势突出,未来发展所需的后备土地资源和生态建设用地较为充足,以引大入秦工程为主的供水体系可基本满足发展需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渐成规模,新区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合理确定兰州新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新区控制范围和近期建设面积要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做好衔接。
(二)发展布局。
根据自然地理特点、产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定位,兰州新区在空间上分为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生态林业建设示范区和核心发展区。
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生态保护与林业建设示范区,主要利用荒山丘陵、依托现有湿地和引大入秦工程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构筑新区北部生态屏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核心发展区,主要集聚产业和人口,重点布局发展石化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集行政、商住、教育、文化和其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四、兰州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兰州新区资源和生产要素禀赋、区位条件以及新区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发展中所承担的功能,新区重点发展方向是: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甘肃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分工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形成新区和老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积极实施新区绿化工程,合理布局绿色生态空间,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合理开发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放标准,加强危险废弃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同步建设治污减排设施,优先启动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
(三)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强化基础、提升功能,促进公共服务水平与产业规模、就业规模、人口规模相协调,为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适度带动老城区人口转移,妥善安置舟曲地震灾区异地搬迁居民。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通过新区建设,促进辖区现有农民逐步融入城市,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大与中亚西亚及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的经贸合作交流,努力在扩大开放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支持兰州新区内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五、关于兰州新区的扶持政策
(一)支持体制机制创新。
允许和支持兰州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推动兰州新区建设提供体制动力和保障。
(二)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
兰州新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兰州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区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在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鼓励新区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允许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力度。
对兰州新区调蓄水库、供水、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对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要求。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修复。将兰州新区北部防护林网和南部林业带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支持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四)优先布局重大项目。
国家在重大项目布局上给予兰州新区重点支持,对兰州老城区搬迁改造进入新区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政策扶持,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社会资本在兰州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优先核准,支持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相关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兰州新区。
(五)加大金融支持。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兰州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在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和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鼓励兰州新区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健全各类投融资主体。
六、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兰州新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职能服务,加大对兰州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技术、资金和人才向新区集聚。兰州市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有关规划的衔接,统筹推进新区建设。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支持、项目布局、资金安排、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兰州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兰州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附图:兰州新区区域位置示意图(略)
G. 中国的省会城市有哪些
中国有23个省(包括台湾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1、23个省份:
甘肃省-- 兰州 ;青海省--西宁 ;陕西省 --西安 ;河南省-- 郑州
山东省--济南 ;山西省--太原 ;安徽省--合肥 ;湖南省--长沙
湖北省--武汉 ;江苏省--南京 ;四川省--成都; 贵州省--贵阳
云南省--昆明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吉林省 --长春; 辽宁省 --沈阳
河北省 --石家庄 ;浙江省--杭州;江西省--南昌 ;广东省--广州
福建省--福州 ;台湾省--台北 ;海南省 --海口
2、直辖市:
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上海市--上海,重庆市--重庆
3、五个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西藏自治区--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4、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7)兰州金融机构省会城市行改革扩展阅读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16个区,共147个街道、38个乡和144个镇。
2017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增速略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约12.899万元人民币,折合2.02万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10.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
H. 兰州地区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银行,保险公司,债券公司
I. 兰州不是副省级城市吗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省会城市都是副省级城市
兰州不是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城市是我国的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省部级,副职为正厅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其中包括:10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和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副省级城市与一般城市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城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副省级城市政府已经拥有了省级政府的权限。副省级城市与其他地级市或地级行政区一起纳入各省的直接管辖之下,其行政管辖权和人事权没有被单列。
省会是一个省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各个省会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省会城市都是副省级城市。
J. 兰州在中国的省会城市中是怎么样一个地位
西北第二,全国倒数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