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费金融公司国内发展的比较好的有哪些
中邮,中银,捷信,有用,苏宁,佰仟等很多的,你在网络上面搜索消费金融排名全部都会出来的。
⑵ 消费金融市场未来谁是主角
南都金融研究所与万穗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7新青年消费金融白皮书》显示,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长为消费主力。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质的生活品质,是愿意花钱,也是更懂得花钱的一代。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80、90后人群合计4.1亿人,共占比30%。随着90-99年出生人已步入18-27岁,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引领消费的新人群。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7%。
⑶ 消费金融风险与机会并存,未来的出路在哪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崛起,消费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一些分期付款的消费金融大热。而消费金融良好的宏观政策和环境也为消费金融奠定的基础。
一个现象是,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20%、最终消费率约为50%,而美国的消费信贷占比则超过了60%、最终消费率约为80%。从中美两国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消费金额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可以容纳更多参与者,一起做大市场。
数据显示消费金融行业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有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则突破千亿元,增速超过500%。中泰证券预计,到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十万亿元。
传统银行也在近年加大了对消费贷款重视度,各类名目的信用消费贷产品大大增加。银行的信用贷款最高额度通常可达50万-80万不等,但只有30万以下金额可以直接打到贷款人账户由其自行支配,30万以上金额按照银监会要求必须采用受托支付,直接付给交易对象。
⑷ 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会是什么样的格局
目前市场上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消费金融互联网化,主要是银行系;第二类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消费金融合法牌照;第三类是依托于电商平台、P2P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系消费金融和P2P小额消费金融),其并未获得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但是从事着相关同质业务。
⑸ 消费金融公司有前景吗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原因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参与主体从原有的P2P为主导的消费金融市场,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为基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和类型较2013年有明显突破;
其次,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用户消费需求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渠道进一步拓宽;最后,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开始进入真正的爆发期,2014年则延续了2013年的强势表现,在理财、投资以及信贷领域均有突破。
实际上,自2014年开始,电商生态的消费贷款在互联网整体消费贷款的比例开始迅速攀升,艾瑞咨询预计,在2016年该项业务将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中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互联网释放消费金融需求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用户行为习惯造成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技术解决了消费金融领域风控的效率瓶颈。同时,随着
2015年央行向8家私营机构发放个人征信业务试点许可,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分析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浏览、购物、社交等多维度数据,可以更好地覆盖以往央行征信体系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以上,在个人征信业务许可的当年更实现了546%的增长。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使得消费金融摆脱了固定场所的限制,移动端成为消费金融的重要阵地,2017年移动消费金融用户渗透率达到了15.9%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⑹ 在消费金融公司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不敢跟别人说你的工作单位
⑺ 银行工作6年,打算去消费金融或者小贷公司,这个行业目前发展如何
入行接近五年,个贷中心做了三年多,收入也不错有20多一点点。最近也打算去小贷专或者消费属贷款公司应聘团队经理或者区域经理。带几个人跑市场做KPI很锻炼人,勇敢决定。银行不再是铁饭碗,各种指标压力大,而且事情不专一,个人认为未来几年银行会遭遇断崖式下滑,早点出来闯荡比较好~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我觉得如果银行没发展,去小贷不失为好去处,小贷给的空间比较大 来自职Q用户:庄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