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四川绿色金融服务中介数量

四川绿色金融服务中介数量

发布时间:2021-03-31 04:16:20

1. 绿色金融的现状

就现阶段发展而言,人们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仍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即“绿色信贷”。而从这个角度出发,“绿色金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早在1974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就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命名为“生态银行”,专门负责为一般银行不愿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而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了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就是国际银行业赫赫有名的“赤道原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现“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而那些采纳了“赤道原则”的银行又被称为“赤道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业中,现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2. 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怎么办理

可向华夏银行任何一家分支机构咨询办理绿色金融业务,提交的资料有:借款人及项目发起人等相关关系人的情况、贷款项目的情况、贷款担保情况、各类审批资料(可研、环评等)、需要提交的其他内容。

3. 如何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 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有大佬知道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的 有关绿色金融的产品及其数量吗

有大佬知道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有关绿色金融产品吗?你要向银行人咨询。

5. 绿色金融 p2p平台的相关市场调研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数据非常全面,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

第1章:P2P网贷行业发展概述
1.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1.1.1 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1.1.2 互联网金融主要发展模式概述
(1)众筹行业
(2)P2P网贷
1.1.3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1.2 P2P网贷发展必要性分析
1.2.1 基于国家层面的必要性分析
1.2.2 基于企业层面的必要性分析
1.2.3 基于个人层面的必要性分析
第2章:P2P网贷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P2P网贷行业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2.1.1 美国P2P网贷发展情况分析
(1)美国P2P网贷行业发展历程
(2)美国P2P网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美国P2P网贷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4)美国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美国P2P网贷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2)美国P2P网贷行业经济地位分析
2.1.2 欧洲P2P网贷发展环境分析
(1)欧洲P2P网贷行业发展历程
(2)欧洲P2P网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欧洲P2P网贷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4)欧洲P2P网贷平台区域发展情况
(5)欧洲各国P2P网贷行业发展情况
2.1.3 欧美P2P网贷行业发展经验
(1)欧美P2P网贷行业监管经验
(2)欧美P2P网贷行业发展新特点
2.2 P2P网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2.1 P2P网贷行业监管体系概述
2.2.2 P2P网贷行业主要政策分析
2.2.3 P2P网贷行业发展规划概述
(1)国务院小微金融扶持政策
(2)央行发布的相关政策分析
(3)银监会相关监管政策分析
2.2.4 政策环境对P2P网贷发展影响
2.3 P2P网贷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3.1 国际经济走势分析
(1)经济增长缓慢
(2)经济运行分化加剧
(3)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低迷
(4)世界贸易低速增长
(5)全球通胀冲高回落
(6)就业状况总体稳定
2.3.2 国内经济走势分析
(1)国内GDP增速情况
(2)居民收入与储蓄状况
(3)工业生产增速情况
(4)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3.3 经济环境对P2P网贷发展影响
2.4 P2P网贷行业征信环境分析
2.4.1 我国当前征信体系分析
2.4.2 互联网征信发展现状分析
2.4.3 第三方个人征信放开情况
2.4.4 征信环境对P2P网贷发展影响
2.5 P2P网贷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5.1 云计算服务应用状况分析
2.5.2 大数据服务应用状况分析
2.5.3 搜索引擎应用状况分析
(1)搜索引擎市场规模分析
(2)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分析
(3)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分析
2.5.4 技术环境对P2P网贷发展影响
第3章: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P2P市场结构及行业周期
3.1.2 P2P网贷平台数量及分布
(1)网贷平台数量
(2)运营平台区域分布
3.1.3 P2P不同背景网贷平台分析
(1)银行系P2P网贷平台
(2)民营系P2P网贷平台
(3)国资系P2P网贷平台
(4)上市公司系P2P网贷平台
(5)风投系P2P网贷平台
3.1.4 P2P网贷平台发展模式
(1)混合模式(O2O模式)
(2)纯线上模式
(3)线下特定行业模式
3.1.5 P2P网贷平台借贷情况
(1)P2P网贷平台成交情况
(2)P2P网贷平台贷款余额
(3)P2P网贷平台收益情况
(4)P2P网贷平台借款期限
3.1.6 P2P网贷问题平台情况
(1)P2P网贷问题平台总量
(2)问题平台区域分布
(3)问题平台事件类型
3.1.7 P2P网贷平台发展趋势
3.2 P2P投资方基本情况分析
3.2.1 P2P投资方数量分析
3.2.2 P2P投资方出借规模
3.2.3 P2P投资方基本特征
(1)投资方地域分析
(2)投资方性别分析
(3)投资方年龄分析
(4)投资方职业分析
(5)投资方收入分析
3.2.4 P2P投资方投资偏好
(1)投资方利率偏好
(2)投资方期限偏好
(3)投资方平台属性偏好
3.3 P2P融资方基本情况分析
3.3.1 P2P融资方数量分析
3.3.2 P2P融资方借款规模
3.3.3 P2P融资方借款用途
3.3.4 P2P融资方借款属性
(1)融资方地域分析
(2)融资方性别分析
(3)融资方年龄与婚姻状况分析
(4)融资方学历分布
3.3.5 P2P融资方逾期原因分析
第4章:P2P网贷行业全价值链分析
4.1 P2P贷款平台及支付公司分析
4.1.1 P2P网贷平台价值分析
(1)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
(2)P2P网贷平台地位分析
(3)P2P网贷平台领先企业
4.1.2 第三方支付机构价值分析
(1)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现状
(2)第三方支付机构地位分析
(3)第三方支付机构领先企业
4.1.3 贷款平台及支付公司价值前景
4.2 P2P平台流量合作方发展分析
4.2.1 门户网站价值分析
(1)门户网站发展现状
(2)门户网站地位分析
(3)门户网站领先企业
4.2.2 搜索引擎价值分析
4.2.3 平台流量合作方价值前景
4.3 P2P平台融资合作方发展分析
4.3.1 小额贷款公司价值分析
(1)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2)小额贷款公司地位分析
(3)小额贷款行业领先企业
4.3.2 担保公司价值分析
(1)担保公司发展现状
(2)担保公司地位分析
(3)担保行业领先企业
4.3.3 信托机构价值分析
(1)信托机构发展现状
(2)信托机构地位分析
(3)信托行业领先企业
4.3.4 平台融资合作方价值前景
4.4 P2P基础设施合作方发展分析
4.4.1 系统开发公司价值分析
(1)系统开发公司发展现状
(2)系统开发公司地位分析
(3)系统开发公司领先企业
4.4.2 第三方征信平台价值分析
(1)第三方征信平台发展现状
(2)第三方征信平台地位分析
4.4.3 基础设施合作方价值前景
4.5 P2P平台关联行业发展分析
4.5.1 P2P网贷行业评级服务
4.5.2 P2P网贷行业法律服务
4.5.3 P2P网贷行业审计服务
4.5.4 P2P网贷行业理财服务
第5章:P2P网贷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1 P2P网贷行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5.1.1 P2P网贷区域竞争力分析
(1)P2P网贷区域发展指数
(2)P2P网贷发展区域分类
(3)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分析
5.1.2 P2P网贷区域竞争力概述
5.2 P2P网贷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5.2.1 P2P网贷企业风险因素揭示
(1)技术风险
(2)经营风险
(3)监管风险
(4)道德风险
5.2.2 P2P网贷企业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技术风险管理
(2)建设信用体系
(3)切割运营关联
(4)完善监管法规
5.3 P2P网贷企业技术安全分析
5.3.1 P2P平台网络物理安全
5.3.2 P2P平台网络结构安全
5.3.3 P2P平台操作系统安全
5.3.4 P2P平台运营模式安全
5.4 P2P网贷企业成本控制分析
5.4.1 P2P网贷企业交易成本分析
(1)信息效率成本
(2)信息风险成本
(3)网络技术成本
5.4.2 网贷企业降低成本条件分析
(1)内在条件分析:个体信用
(2)外在条件分析: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保障技术安全
5.4.3 网贷企业降低成本渠道分析
第6章:P2P网贷行业垂直细分化分析
6.1 农业+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1.1 农业市场现状概述
6.1.2 农业+P2P运营模式
6.1.3 农业+P2P市场规模
6.1.4 农业+P2P运行模式
6.1.5 农业+P2P风险管理
6.1.6 农业+P2P领先企业
6.1.7 农业+P2P发展前景
6.2 房地产+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2.1 房地产市场现状概述
6.2.2 房地产+P2P运营模式
6.2.3 房地产+P2P市场规模
6.2.4 房地产+P2P风险管理
6.2.5 房地产+P2P领先企业
6.2.6 房地产+P2P发展前景
6.3 节能环保+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3.1 节能环保市场现状概述
6.3.2 节能环保+P2P运营模式
6.3.3 节能环保+P2P市场规模
6.3.4 节能环保+P2P风险管理
6.3.5 节能环保+P2P领先企业
6.3.6 节能环保+P2P发展前景
6.4 汽车金融+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4.1 汽车金融市场现状概述
6.4.2 汽车金融+P2P运营模式
6.4.3 汽车金融+P2P市场规模
6.4.4 汽车金融+P2P风险管理
6.4.5 汽车金融+P2P领先企业
6.4.6 汽车金融+P2P发展前景
6.5 其他行业+P2P发展现状分析
6.5.1 园区型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5.2 珠宝+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5.3 教育+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5.4 P2P垂直细分化发展前景分析
第7章:P2P网贷行业创新模式分析
7.1 P2B创新模式分析
7.1.1 P2B网贷运营模式概述
(1)P2B发展背景
(2)P2B运营模式
7.1.2 P2B网贷主要特征分析
(1)复合型借贷中介
(2)与信托高度相似
(3)单向融资规模较大
(4)普惠金融特点显著
7.1.3 P2B网贷主要模式分析
(1)按服务方式分类
(2)按平台保障分类
7.1.4 P2B网贷优劣势分析
(1)P2B网贷风险因素分析
(2)P2B网贷主要优势分析
7.2 P2C创新模式分析
7.2.1 P2C网贷运营模式概述
7.2.2 P2C网贷主要特征分析
7.2.3 P2C网贷主要产品分析
(1)P2C平台担保产品
1)担保产品介绍
2)产品优势分析
3)产品交易模式
(2)P2C平台融租产品
1)融租产品介绍
2)产品优势分析
3)产品交易模式
(3)P2C平台保理产品
1)保理产品介绍
2)产品优势分析
3)产品交易模式
(4)P2C平台收藏产品
1)收藏产品介绍
2)产品优势分析
3)产品交易模式
7.2.4 P2C网贷优劣势分析
(1)P2C网贷风险因素分析
(2)P2C网贷主要优势分析
7.3 P2G创新模式分析
7.3.1 P2G网贷运营模式概述
(1)P2G网贷模式发展背景
(2)P2G网贷业务流程分析
(3)P2G网贷平台收益情况
7.3.2 P2G网贷主要特征分析
7.3.3 P2G网贷主要模式分析
7.3.4 P2G网贷优劣势分析
(1)P2G网贷风险因素分析
(2)P2G网贷主要优势分析
7.4 P2P网贷创新模式对比分析
7.4.1 创新模式优势对比分析
7.4.2 创新模式风险对比分析
7.4.3 创新模式发展前景分析
第8章:P2P网贷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8.1 国际P2P领先企业分析
8.1.1 Zopa
(1)企业成立背景概述
(2)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3)企业运营规模分析
(4)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6)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8.1.2 Prosper
(1)平台发展规模分析
(2)平台客户群体分析
(3)平台运作模式分析
(4)平台盈利水平分析
(5)平台操作特点分析
(6)平台风险防范机制
(7)平台借贷案例分析
(8)平台最新发展状态分析
8.1.3 Lending Club
(1)平台发展规模分析
(2)平台客户群体分析
(3)平台运作模式分析
(4)平台盈利水平分析
(5)平台操作特点分析
(6)平台风险防范机制
(7)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1.4 Auxmoney
(1)企业成立背景概述
(2)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3)企业运营规模分析
(4)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8.1.5 Societyone
(1)企业成立背景概述
(2)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3)企业运营规模分析
8.1.6 Lendico
(1)企业成立背景概述
(2)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3)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4)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5)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分析
8.1.7 Bondora
(1)企业成立背景概述
(2)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3)企业运营规模分析
(4)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5)企业发展新动态分析
(6)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8.2 国内P2P领先企业分析
8.2.1 陆金所
(1)平台发展简况分析
(2)平台用户规模分析
(3)平台业务范围分析
(4)平台主营业务分析
(5)平台产品结构分析
(6)平台服务费用分析
(7)平台坏账情况分析
(8)平台风险防范机制
(9)平台运营主体分析
(10)平台竞争优劣势分析
(11)平台最新发展动向
(12)平台竞争能力分析
8.2.2 人人贷
(1)平台发展简况分析
(2)平台用户规模分析
(3)平台业务范围分析
(4)平台主营业务分析
(5)平台产品结构分析
(6)平台服务费用分析
(7)平台坏账情况分析
(8)平台风险防范机制
(9)平台运营主体分析
(10)平台竞争优劣势分析
(11)平台竞争能力分析
8.2.3 投哪网
(1)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2)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3)企业运营规模分析
1)平台利率及成交量分析
2)平台资金流入及待还金额
3)平台投资及借款情况分析
(4)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6)平台竞争能力分析
8.2.4 宜人贷
(1)平台发展简况分析
(2)平台用户规模分析
(3)平台业务范围分析
(4)平台主营业务分析
1)平台利率及成交量分析
2)平台资金流入及待还金额
3)平台投资及借款情况分析
(5)平台产品结构分析
(6)平台服务费用分析
(7)平台坏账情况分析
(8)平台风险防范机制
(9)平台运营主体分析
(10)平台竞争优劣势分析
(11)平台竞争能力分析
8.2.5 拍拍贷
(1)平台发展简况分析
(2)平台用户规模分析
(3)平台业务范围分析
(4)平台主营业务分析
(5)平台产品结构分析
(6)平台服务费用分析
(7)平台坏账情况分析
(8)平台风险防范机制
(9)平台运营主体分析
(10)平台竞争优劣势分析
(11)平台竞争能力分析

6. 搞绿色金融参与者都能获得哪些好处和作用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从金融经济学角度看,互联网金融主要关注的是金融资源配置、支付清算、风险管理和信息发掘等金融体系基础性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其核心优势主要在于庞大的用户群、大数据、尊重客户体验和技术,变革的是金融的服务方式。
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有诸多形态,如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行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金融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即:让资金从盈余者手里到需求者手里,然后在约定的条件下收回资金、获得收益,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将风险降到最低。因此,互联网金融首先是金融,是互联网在金融全产业链的渗透和创新运用

7. 绿色金融包括哪些行业

这个貌似可以起,直接的比较好的货币基金,这个

8. 绿色金融是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治回答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及规划建议中,对发展绿色金融进行了阐述;在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不仅如此,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在政策环境、规模体量和市场建设等方面也成绩斐然。一是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建立。1995年,央行颁布《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绿色金融正式在中国诞生。随后央行、环保部、银监局、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绿色金融相关制度文件,绿色金融制度进一步完善。2016年,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批准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标志着绿色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金融机构积极实践绿色金融。各银行机构纷纷开展绿色金融业务,2008年10月,兴业银行成为中国首个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2012年浦发银行推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各保险公司则设立了环境责任险。三是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在政策支持下,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有序推进。截至2016年年末,交易商协会支持绿色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已超1500亿元。2016年,中国发行绿色债券23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绿债发行量40%左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2013 年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两省五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四是绿色金融示范区启动试点。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绿色金融虽然发展成就显著,但由于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是相关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首先是立法层次较低。在国家层面没有正式法律出台,仅是一些部门规章,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效力;现有的制度体系操作性不强,未将绿色项目的正外部性和污染项目的负外部性体现在市场价格上,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金融优惠等政策未有效跟进,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盈利性不强。其次是基础性工作不牢固。绿色金融的概念不明确,各方对绿色金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一致,口径的不一致导致了数据缺乏可比性。绿色金融各项标准不完善,各方主体的责任与权利不够具体明确。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再次是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不足。各相关机构“绿化”程度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多数银行金融机构没有深入参与到绿色金融业务中。绿色金融总体体量较小,名义上许多银行机构公布的绿色贷款占比远超90%,但实际真正用于绿色发展的资金占比较低。绿色金融产品种类有限,以绿色信贷为主,其他直接融资业务发展相对滞后,覆盖范围有限。最后是中介机构、人才等配套支持不足。国内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级、第三方认证、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环境风险评估等专业性服务机构涉足绿色金融业务较少。
探本溯源,绿色金融是在相关政策指引下,通过贷款、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多社会资金支持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应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的支持,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六大体系的建设: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重点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制度、绿色金融监管制度等绿色金融制度。二是加强引导,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推进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引导有关各方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激发市场潜力和活力。特别是要强化市场手段,实施差别信贷政策,通过享受一定的政策利差补贴使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有利可图。三是强化考核硬约束,完善监管体系。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对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主体分别开展绿色绩效考评。金融监管当局应联合有关部门,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四是完善市场机制,构建全面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绿色金融参与的市场主体,重点是调动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创建专门的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对现有政策性银行信贷进一步“绿化”;加快绿色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服务。五是创新业务模式,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创新,把绿色环保理念引入信贷政策,切实增加盈利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发展绿色债券,推广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业务;开展绿色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善配套的中介服务市场;加快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六是建立健全环境成本信息系统,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企业数据库,建立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将大气污染排放、水污染、垃圾等造成的环境成本尽可能量化,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产业开展绿色评级试点,开展排污费收取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和价格补贴、资源税收取及企业环评等;引导投资人基于绿色要求进行投资决策。

阅读全文

与四川绿色金融服务中介数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融资 浏览:721
ppp模式融资担保 浏览:157
沈阳有外汇业务的工商银行 浏览:269
申购理财产品的原始凭证 浏览:530
美丽华集团市值 浏览:524
贵金属公司待遇 浏览:9
国际结算在国际融资中的作用 浏览:49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不得超过 浏览:464
博信股份2019年一季度 浏览:982
华泰证券债券回购 浏览:788
上升下跌速率外汇指标 浏览:442
杠杆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吗 浏览:504
手机工行怎么换外汇 浏览:408
中原证券风险权限 浏览:719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胡继之 浏览:447
恒天财富信托延期兑付 浏览:822
人鬼交易所2云资源 浏览:903
邮储银行可以境外汇款吗 浏览:682
温岭易转金融服务包装有限公司 浏览:782
2016年日本汇率走势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