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78年上海土地价格

78年上海土地价格

发布时间:2021-06-15 03:48:47

『壹』 一块全钢上海牌手表78年购125元,如新一样。有何价值/

贵只是单方面`具有收藏价值`80年代当时只要有一块上海牌手表,那就是有钱人,很有面子的`到如今
上海牌已经停产了` 这东西可以增值````

『贰』 上海市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房地资源系统立足市委、市政府“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基调,以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抓手,以夯实基础工作、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为重点,有力、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着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1)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为契机,加大行业管理的力度,房地产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态度坚决、执行有力。在土地管理方面,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为重点,加强农用地转用计划管理,实行“统”、“分”结合的办法,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深化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根据《全国纲要》(送审稿)分解给上海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了各区县主要规划指标的对接工作;全面开展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并加大了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执法监察力度,全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以贯彻落实国办发37号文件为重点,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和“鼓励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原则,实施市场供应和需求的双向调控,并着力建立健全诚信、规范、透明、法治的房地产市场体系。

(2)以土地清查和房屋调查为重点,加大基础工作的推进力度,为深化拓展精细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土地清查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权属数据、建设用地数据、违法用地数据等基础数据库。全市共完成外业调查面积6 936平方千米,覆盖全市陆域面积;内业判读地块188万个,对每一地块的土地用途进行了判别。在房屋调查方面,完成了全市近1万个街坊(村)全部房屋建筑的现场核对、外业修测、公房采集输入、大机数据清理及成果数据入库。

(3)地矿工作方面,加快立法进度,出台了《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强化、弱化、转化”的要求,推进了机构职能整合,完成了10个区县地矿管理职能的延伸工作;进一步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加快推进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6年度的变更调查汇总数据显示,本市统计地类总面积为823 901.21公顷,具体分类统计如下:农用地380 197.21公顷,其中耕地264 383.62公顷,园地11 647.07公顷,林地23 923.97公顷,其他农用地80 237.05公顷;建设用地237 103.67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16 301.0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9 032.4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 770.17公顷。未利用地206 600.73公顷(图1)。

图1 2006年全市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全市农用地总量为380 197.21公顷,其中耕地264 383.62公顷,比2005年减少 8 670.38 公顷,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2006年建设占用耕地3 222.02公顷;2006年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在推进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园地、设施农业用地为4 595.85公顷。

2.建设用地

至2006年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为237 103.67公顷,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主,面积为216 301.0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1.22%,交通运输用地19 032.4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 770.17公顷。

2006年全市批准建设用地11 144.97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6 550.06公顷,涉及耕地5 421.50公顷(包括部分2005年核发计划审批)。分批次建设用地8 646.24公顷,其中商服用地355.61公顷,工矿仓储用地4 568.07公顷,公用设施用地498.07公顷,公共建筑227.35公顷,住宅用地1 199.88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2 498.72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1 758.97公顷。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6年全市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工作,通过乡镇农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重点区域,制订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计划。一方面对零星宅基地、工业点、坑塘、废弃河流、农副业用地和零星未利用土地等进行复垦,另一方面推进结合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的土地整理。全年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总面积为8 120.28公顷,新增耕地2 934.37公顷。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不但为上海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占用耕地提供占补平衡指标,而且也进一步优化了郊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和建设了郊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郊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全市实施的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有两个,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到2006年年底两个项目基本竣工,准备接受竣工验收。另外,本市积极推进滩涂促淤圈围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拓展空间。

二、矿产资源

坚持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强化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和保护好矿产资源。与此同时,强化对全市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使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继续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和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2006年下达给本市的征收指标得到大幅度超额完成。继续加强对砖瓦粘土企业和矿泉水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力度。

(一)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地质勘查投入1 305.5万元,勘查资金主要来于财政资金731.5万元,地方补贴574万元,主要用于上海城市地质调查、地面沉降及地下水动态监测、地面沉降防治研究等方面。完成了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年度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地面沉降监测工作,为提高地面沉降防控能力提供基础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本市具有合法、有效的勘查许可证4个,勘查许可证项目进行了年检,所有项目均已通过。

至2006年底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有115个,主要是粘土矿和矿泉水采矿许可证,其中粘土矿许可证95个,水气矿产20个;变更2个,延续102个,其他11个,许可证总数比2005年减少1个。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6年上海市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粘土矿和矿泉水,其中粘土矿的矿山数为96个,矿泉水的矿山数为19个,全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8 486万元和15 010万元,上缴矿产资源补偿费为623万元。

三、国土资源市场

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全市土地市场按照“政府调控、市场供应、规范运作、依法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格执行经营性六类项目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除划拨目录外的土地供应采用有偿使用制度。

2.土地一级市场建设

全市积极贯彻执行国办发37号文件,加大土地一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大土地供应的调控力度,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规模、结构和节奏。2006年全市共出让土地 2 611 宗,面积7 680.13公顷,其中新增用地4 105.03公顷,出让成交价款为378.78亿元,土地出让纯收益113.63亿元。通过招标、拍卖、挂牌216宗,成交价款224.96亿元,纯收益67.48亿元,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主要是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面积为1 705.77公顷;协议出让2 395宗,成交价款153.81亿元,纯收益46.14亿元,主要是工矿仓储用地出让;划拨957宗,面积5 389.67公顷。

3.土地二级市场

全市土地二级市场反映的主要是房地产转让、出租、抵押情况,2006年全市二级市场呈现繁荣与活跃的态势,其中房地产转让402 674宗,转让金额为3 707亿元;房地产出租13 781宗,租金为7.16亿元;房地产抵押321 850宗,抵押价款为6 829.47亿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729件,其中2006年发生案件58件。2006年市区县房地局执法监察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共立案729件,审结840件(含2005年未结案件)。共拆除构建物115.27万平方米,收回土地74.08公顷,罚没款共计6 552.45万元。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严格依照《行政复议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使行政复议成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层级监督的重要手段。2006年申请行政复议343件,其中行政处罚24件,行政许可38件,其他281件;2006年行政受理301件,审结300件,维持139件,确认违法12件,撤销5件,撤回申请48件,2006年未审结43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全市共有行政单位20个,从业人员960人,行政编制人员951人,大专以上人员占全部编制人员的89%,年末平均人员962人。

2006年参加各种院校培训毕业或结业人数达372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92人次;行政学院学习61人次;参加其他培训219人次,其中国外10人次。学历教育49人,其中硕士生10人,本科生16人,大专生23人。2006年取得学位1人。通过各大专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七、问题与建议

上海市人口多、地域小、土地资源总量不足,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矛盾愈来愈突出。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集约利用并举,坚持统筹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并重,推进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快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单向型向集约循环型转变。

1.按照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的要求,着力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1)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以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为重点,抓紧细化对各区县考核的具体办法。推动金山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的实施。

(2)建立健全违法用地查处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发现机制、判别机制、会审机制、处置机制、通报制度上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将违法用地情况定期向各区县政府通报。

2.按照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管理。继续采用“统”、“分”结合的分配方式,优化供地结构,确保国家、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与筹办2010年世博会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用地。逐步建立“控增逼存”的管理办法,全年消化利用存量土地的数量力争达到2006年度存量土地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加快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加快实施《闲置出让土地处置试行规定》,全面建立闲置土地台账,把工作重心转向长效监管机制建设。

(3)推进“批项目、核土地”。加快完善“批项目、核土地”的工作机制,并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各类用地的用地指标(指南),健全用地指标(指南)管理办法。

(4)开展建设用地后评估。加快研究制定评估方案,对国家公告工业园区的绩效情况开展评估,完成2005年、2006年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逐步建立土地利用绩效评估的长效机制。

(5)加强土地市场体系建设。重点要推进三方面工作:①探索建立土地有形市场。要完善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制度、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引导土地交易双方依法交易、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效率。②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把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的关系,加快制订上海市工业用地招拍挂办法,年内全面推进实施。③推进土地储备。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加强经营性用地专项储备、统一供应、熟地出让的工作。研究制定工业园区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组织园区做好工业用地储备。

『叁』 上海市,78年 ,98年 ,06年 ,07年房价分别是多少钱一平米

分别是100,200,300,400

『肆』 1978年到1987年上海的社会有什么变化

1978年到1987年上海的社会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伍』 78年的上海牌香烟多少钱、

四毛多,不超过五毛。

『陆』 求 上海市 1978年至2009年各种经济数据

指标 单位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年末户籍人口 万人 1283.35 1321.63 1368.08 1378.86
人业人员 万人 787.72 745.24 885.51 909.08
生产总值 亿元 781.66 4771.17 10366.37 12188.85
第一产业 亿元 34.24 76.68 93.80 101.84
第二产业 亿元 505.60 2207.63 5028.37 5678.51
其中工业 亿元 469.83 1998.96 4670.11 5298.08
第三产业 亿元 241.82 2486.86 5244.20 6408.50
人均生产总值(按按常住人口) 万元 0.61 2.97 5.77 6.6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227.08 1869.67 3925.09 4458.61
全市财政收入 亿元 284.36 1752.70 4798.93 7310.26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70.03 497.96 1600.37 2102.63
地方财政支出 亿元 75.56 622.84 1813.80 2201.92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53.21 253.54 1135.73 1439.28
直接利用外资签订合同项目 项 203 1814 4061 4206
直接利用外资签订合同金额 亿美元 2.14 63.90 145.74 148.69
直接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金额 亿美元 1.77 31.60 71.07 79.20
国际旅游入境人数 万人次 89.30 181.40 605.67 665.59
农业总产值 亿元 68.16 216.50 237.01 255.98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642.75 7022.98 19631.23 23108.63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13959 20440 53748 56145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10.23 171.70 555.00 715.4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33.86 1865.28 3360.41 3847.79
金额机构存款余额 亿元 613.86 9349.83 26454.88 30315.53
金额机构贷款余额 亿元 857.76 7254.26 18603.92 21709.95
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252.16 2524.05 9480.28 9326.45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万人 12.13 22.68 46.63 48.49
研究生在读人数 人 9568 30614 86906 91763
科技成果 项 2092 1102 1953 2396
研究及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10.13 76.73 256.78 311.00
图书出版量 亿册 2.98 2.54 2.54 2.4
期刊出版量 亿册 1.73 1.85 1.83 1.83
2007年报纸出版 亿份 16.16 16.77 17.89 17.04
市区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6.6 11.8 16.0 16.5
职工工资总额 亿元 146.78 614.53 1475.93 1802.17
职工年平均工资 元 2917 15420 29569 34707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 亿元 47.22 449.90 1125.54 1466.33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02 4.60 11.50 12.01
医院 所 462 459 505 534
医院病床 万张 6.21 7.31 9.28 7.54
卫生机构执业医生 万人 5.82 4.99 4.55 4.88

『柒』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牌手表,现在值多少钱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牌手表现在值多少钱

上海手表厂,当初建厂时是承载着祖国的希望的,很多的能工巧匠投身其中,日以继夜的研发,后来,上海手表风靡全国,虽说,现在的上海手表已经逐渐退出市场,但是曾经的保有量很大,那时候基本上是人手一块,到现今,很多家庭里依然保存着,因此,在市场保有量很大的情况下,价值并不高,但是,这也有特殊的例子,上海牌手表是否值钱,还有看其编号,有的编号,因为各种原因,身价上亿,但是绝大部分的上海牌,现在价值并不高,但是,因为上海牌手表具有时代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产品不断消逝,日后升值是肯定的,所以,家中有上海牌手表的小伙伴,记得要保存好,随着时间的缓慢推移,其价值和意义都会越来越高。

那个时候的上海牌手表在市场上还是很普遍的,基本上是每人必备一块,因此,放到如今来也是不太有价值的,最多也就三四百块钱,可是,还是有收藏的潜力的,假如你家里有这么一块表,不要心急把它给售卖出去,最好是存着自己保留,很有可能再过数十年,它的价格就更高一些了,也就更有价值了,不过,也不是说当时的上海手表不是很贵,在那个时候,一块上海手表要花一百多块钱才可以买到,那时候可够好多个月的薪水了,可是还是有很多人会买的,这手表象征的意义也是很特别的,比方说个人身份社会地位这些的,当然还有那个时代独有的印记。

『捌』 上海市改革开放以来食品价格

看看下面的信息资料对你有没有帮助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2年,全年平均气温17.8℃,日照1686.5小时,降雨量1427.9毫米。全年6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土地面积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2年,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屿,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2年末,上海共有18个区、1个县,共132个镇,3个乡,99个街道办事处,3393个居民委员会和203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就业

人口

上海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仅为520万,至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34.23万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占全国总人口的1%。2002年,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14人。

人口自然变动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3年开始始终保持负增长。2002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4.7‰,死亡率为7.3‰,自然增长率为负2.6‰。

人口文化程度

上海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上海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1.4%,比1990年提高4.3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3.9%,提高2.8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38.2%,提高4个百分点。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全市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11.1%下降为2000年的5.4%。

人才居住证

上海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成功地推出了人才居住证制度。至2002年末,在上海发展创业的国内外人才中,已有8255人获得上海居住证。在国内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2.8%,硕士以上学历占8.6%。在国外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8.8%,硕士以上学历占55.7%。

就业

2002年末,上海共有从业人员792.04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73.68万人,占21.9%;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62.8万人,占33.2%;“三资”、私营等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355.56万人,占4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8%。

综合实力

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基础,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抗波动能力不断增强。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11.9%。

经济实力

社会生产力水平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按当年汇率折算的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3年首次突破2000美元,1997年跃上3000美元台阶,2000年再上4000美元新台阶,2002年已接近5000美元,达到4912美元,继续居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各省级地区之首。

财政收入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为上海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02年,上海完成财政收入220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增值税136.83亿元,增长22.2%;营业税251.85亿元,增长31.8%;个人所得税67.08亿元,增长41%;房产税19.68亿元,增长34.3%。

上海的一天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在一天内创造的经济活动成果,充分折射出上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活力。

上海在全国的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并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玖』 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公元1978年(Nineteen Seventy-eight),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戊午年(马年),无闰月,共355天。农历起止时间为1978年2月7日—1979年1月27日。
1978年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拨乱反正,并且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堪称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剧变发生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之年。
关于中国发展:
1.华国锋“洋跃进”和“两个凡是”。
2.冲破禁区,拨乱反正,中组部(胡耀邦)为冤案平反。
3.打破大锅饭制度。
4.刘心武《班主任》伤痕文学。
5.知青返乡,学校撤消红卫兵组织。
6.安徽凤阳点燃“星星之火”。
7.越南发生“排华”事件。
8.喇叭裤、披肩发、迪斯科风靡全国。
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应答时间:2021-01-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阅读全文

与78年上海土地价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理财经理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浏览:36
订单融资的起源 浏览:177
联想收购ibm的融资安排 浏览:155
黄金期货合约au1712 浏览:608
委托个人投资理财是否合法 浏览:562
国外汇款到国内中国银行代码 浏览:888
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讲话 浏览:173
中国顺客隆股东 浏览:186
sjs交易所 浏览:865
附近的海通证券交易所 浏览:934
资产负债率与融资约束的关系 浏览:595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权益失效 浏览:138
安卓版外汇天眼 浏览:407
买理财产品和基金哪一个好 浏览:260
理财公司客户答谢发言稿 浏览:237
日本4月份外汇储备 浏览:724
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材料 浏览:735
1979外汇卷的最新收藏价格 浏览:781
金融期货论文参考文献 浏览:987
浙商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