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农村信用社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我们如何防范
1、道德风险(宴请、送礼、拿好处)最终被腐蚀,成交高风险业务。
2、信贷员不专业导致判断错误,如被客户欺骗,如客户夸大收益、隐藏负债、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等
3、抵押物评估过高,导致客户套现风险。
4、借名贷款导致的纠纷(甲贷款,实际是乙用)
5、跨区经营(如你在上海,你放给了江苏的某个人)
6、抵押物难以处置风险(商品房抵押没签第二住所证明,门面房抵押未签抵押权大于租赁权协议等)这些都是公司制度流程。
7、贷后管理(频繁、及时、准确)不要等客户出现人生意外还不知道。
『贰』 如何化解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和风险
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申请条件如下:
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在农村信用社开立活期存款账户,能提供农村信用社认可的有效保证、抵(质)押担保;
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叁』 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有什么风险
1、信用社信贷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或者说根本不懂法,在贷前调查时未对保证人是否有保证资格做严格的审查。狭隘地认为单位作保证人更好,有强大的资产做保证,从而出现《担保法》规定不具有保证资格的主体作保证人的现象。如社会团体、学校、医院等公益单位为个人债务担保,使得保证无效。这种现象在前几年的信用社不良贷款中普遍存在。
2、有些信贷人员对担保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责任心,假借贷款之机,吃喝卡要,明知是关系人保证贷款,也睁只眼闭只眼,只把它当成是一种贷款过程中必走的形式,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已。于是出现了丈夫贷款,妻子或其他亲属作为保证人的不正常现象。 3、未对保证人的资信状况及是否已对外进行担保和担保的贷款总额是否超过其担保能力进行严格的全面审查,也没有对担保人在担保期限内的资信状况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而影响担保能力,进行预测、评估,由于目前信用社的网络建设比较落后,贷款客户信息不能共享,常常出现张三自借的贷款在一个信用社已成为不良,居然能在另一个信用社为李四贷款提供保证,甚至有的在同一社为其他借款户担保,从而使担保流于形式,形成潜在的风险。
4、贷后检查不及时,有的贷款发放后,信贷员不闻不问,只要能按季结息就算完事大吉,没有根据贷款人的经营状况及时了解信贷资金安全性,一旦借款人或担保人的经营状况恶化,不能结息,甚至到期时不能按时还款时,又通过非正常的贷款展期来隐藏风险,有的信用社办理保证贷款的展期时,非常草率,保证人未签字,展期合同形同虚设,使得信用社在后期的法律诉讼中失败。
5、贷款到期后,在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下,信贷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未对保证人提出连带还款要求,使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在一定时间后得以免除,或者提出要求后在保证人拒绝还款的情况下,未及时寻求法律途径,导致贷款超过诉讼时效,失去对保证人的胜诉权。 解决的方法及其建议
1、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主要是加强员工的信贷业务培训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如《贷款通则》,<担保法>及联社有关的贷款操作规程等,逐步淘汰一批能力低、素质差,道德品质败坏的信贷人员。
2、信贷人员在贷前应严格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是否有代偿能力,并按照贷款五级分类要求,建立完善客户信贷档案,贷前调查要实行AB角,贷后应严密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是否有重大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如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应及时提醒保证人;当保证人的资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时,应要求借款人重新提供有效担保,否则,应提前收回贷款。 3、应适当增加担保方式,尽量要求客户提供有效抵押或质押,以利于 扩大优质客户资源的开发,但要注意一些法律上的相关问题,如登记制度,以及贷款抵质押率的控制,抵押登记的期限。
4、联社应聘请业务精,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做顾问,基层信用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碰到拿不准和有疑问的,可及时向专业法律顾问咨询
『肆』 农村信用社可以单方面把我们一家人设为贷款风险评估高危人群吗
可以,这个和银行的授信评级系统有关,每个银行都不一样,而且属于银行的机密信息
毕竟贷款这种事情总不能强迫银行贷给你吧,银行贷款首先考虑的是风险问题(政策性贷款除外)
『伍』 农村信用社贷款如何处理违规人员
管理好各级领导什么都解决了,信贷员调查审查都做啊,垒大户信贷员说话算吗?背黑锅的罢了!
『陆』 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有哪些特征
员工内部作案。
贷款发放无法收回。
临柜人员办理现金业务,记错帐或多付钱!
以上是实际风险
风险太多了,还有书面上写的风险,比如:业务风险,人员风险,制约风险,素质风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