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世纪日本房价“崩溃”后,那些倾尽所有买房的人,后来咋样了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日的大风破坏之后,写下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然是自己的房子坏掉了,诗人却在诗中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管是古代的寒士,还是现代的打工者,人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房屋。所以自古以来,房价一直都备受关注,房价是跌是涨?涨价了怎么办?跌价了要不要买?这些常常都是人们焦虑的主要问题。
▲日本城市街头
《文中子·事君》中有言:“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房地产的泡沫以及日元升值极大的影响了日本的实体工业发展,从1993年开始日本的房产泡沫碎了一地,房价一降就是十几年。直到现在,日本依然有许多30年前的房子还没有卖出。泡沫经济的破碎让日本留下了将近6000亿美元的坏账,数家银行倒闭,失业率、自杀率、离婚率大幅度上涨。
小结
这一场泡沫经济让日本人深受其害,那些倾尽所有买了房子的人不得不继续偿还贷款,没有买房子的人到现在也不敢再买房子。再加上日本的租房制度非常完善,一般来说房租不会超过工资的20%,所以现在大部分日本人更喜欢租房而不是买房。
㈡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初“没买”房子的人,后来生活得如何
在中国人心中,有房子才算有了家,内心才会有归属感。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他们都在为了房子不断的奋斗,总是希望有个家庭之后稳定下来。或许是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下,顺带着连房价也在不断的上涨。关于房价的问题,其实全世界人民都很关心这件事。
相信那些没有买房的日本人,他们应该特别庆幸,毕竟不用还贷款,生活还是无比轻松的。倒是那些拼命囤房的人,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还不完的贷款让人心态崩溃。所以买房还是要慎重,切莫陷入囤房的怪圈!
来源:国际鲜闻
㈢ 日本房地产发展史及现状是什么
发展史
日本房地产发迹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从这个奥运会过后,日本的房地产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时代,而第一波大高峰是在1974年达到了顶峰。
在1973年发生了很多事情,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引发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1973年底到1975年,西方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普遍经济危机;三是1979年到1982年西方世界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
所以在1974年日本的房地产进入了短期的猛降时期,不过在1974年到1985年的10年间日本的房地产依然处于上涨阶段。
在之后的1985年到1990年的6年,日本房地产进入爆发式疯涨阶段,在1990年的最高峰,日本东京就能买下美国全国的土地。至1991年日本股市开始崩溃,之后逐步蔓延到日本房地产市场。
而1991年到2000年为日本房价持续下跌的10年,直到2000年彻底处理由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债务问题,才彻底稳定了日本房价。而这20年日本的房价基本可以说是相当的平稳,当然对应的GDP增速在1%左右,也是属于正常的价值回归。
现状:
现在日本人对于房子,处于“不肯要”的状态。要知道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于日本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个影响至今都是在。对于日本来说,人口增长还是下降对于房地产行业,影响并不大。
日本房地产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败,但归根结底都是依靠着国家的经济形势发展而发展的。日本房价在快速增长之后,等待它们的却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事实上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日本主动刺破的。但这是当时日本政府,迫不得已的选择。
很多人觉得日本房价下跌,是因为日本人口减少导致的,没人买房了所以房价就跌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日本房价下跌和日本人口减少,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在日本人口增长或者基本持平的年份,日本的房价也出现了下跌。
(3)日本房子价格时期扩展阅读:
在世界的125城市中,日本都是比较符合大众选择生活以及发展的地方,优势在各方面的展现都是非常的充足的,第一是伦敦,第二是纽约,第三是巴黎,最后就是东京了。
但是在2016年的时候,东京的排位已经上升到了第三位,足以可见大众对于该城市的喜爱程度,也可以很好的看出它在国家上面的口碑。当下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过低迷期之后已经渐渐恢复。
日本房地产发生泡沫之后,就一直在慢慢的恢复,目前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合理发展的标准轨迹。相对来说房地产市场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它的投资空间是比较充足的。东京的房产增值保值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进行房产投资的时候,选择在东京这个城市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㈣ 日本房子的升值空间大吗会贬值吗
在未来能够聚人的地区投资房产更稳妥。
在日本,东京首都圈就有这样的优势。向往迁移至东京的不仅仅是日本人,外国人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需求会不断增涨,不怕找不到租客。可以说,位于港区、千代田区、中央区等东京都心一等地的公寓,是谁都会向往的。
中国人去日本投资房产,大多是看重资产保值、抄底机遇及增值潜力。日本距离近、社会安全度高、市场规范有序、日元又是公认的避险币种。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房产投资的收入稳定且安全规范。
如果房产的选址没问题,“不劳而获”、“躺着收钱”并不是遥远的梦。
㈤ 日本90年代房价暴跌有哪些征兆
90年代日本房价暴跌主要征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下调、超低利率发放贷款、全民买房、摇号买房、地价飙升等等。
扩展知识:
房价暴跌后的危机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经济泡沫,非理性的楼市正在动摇日本的“基本农田制度”和“科技兴国”两项基本国策。于是,日本政府突然收缩货币政策。
一是短期内上调利率。央行在1989年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上调到 3.25%,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8月达到 6%。
二是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控制对房地产信贷总量。1991 年商行停止了对房地产的贷款,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的低位,也远远低于当年名义 GDP 增长率 6%的水平。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泡沫迅速破灭。
首先刺破的是股票市场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信贷规模下降,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
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雪上加霜的“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而在泡沫时期房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在泡沫破裂后的价格也跌得最惨,跌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自1990年泡沫破裂以来,日本全国的平均房价连续16年呈下跌趋势。
从1990年至2006年,全国平均房价下跌了49.5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6年的水平;企业大量破产,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数量超过3000家,日本就业压力空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几乎成为日本顽疾,于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
㈥ 91年日本房地产崩盘,平均房价降低了多少
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石狮子眼前的银座四丁日的地价是每3.3平方米12亿日元。乐京的另一个地标一乐京帝国场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上地的价格,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桕当干美四全国的十地价格。
有笑话说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然后而把美地出租给美人住。叶邦富说, 在当时的几本报纸上这样的言论经常可以看到,并月被大部分口本人接受开以为家。据出木土公布的统计数据,80年代中期,随着人呈资金江入房地产行业地价开始疯壮献升。
自1985年起东京、人版、名古原京都、栖沉和神广八人城市的土地价格以五位数上升,1987年住心用比价格竞I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8.8%。1990年六大城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1涨了约90%。从1986年开始出现了地价上涨启峰期1990年的地价大约是1983年的25倍。
81年开始,日本房价开始暴跌。当午降了70%,但跌的自一年涨了10%跌的结果就是失业连租房、吃饭都问题了。泡沫危机后,乐京房价一度低至几千人民币每平方,但是过了几年马上过万,升在3~5万区周旋了一段时间,随后普通区域5万左右,4心区域6~15万的多。
判断楼市崩盘的科学标准是以下几点:
1、本地客观供应量超过本地自住需求并有购买力的一倍及以上。因为异地消费占相当比例,但还不至于充斥整个本地市场。因此,只要客观供应量严格超过本地自住需求形成买方的可选择性,让人们能够在比较中买房,并且政策以打击捂盘迅速有效,则房价通过市场逼迫而下行才有可能。
2、现售房源中的中高档盘出现严重滞销并且属客观性滞销而不是捂盘或销售可提供开发回款要求,一个硬性标准就是让其持有成本超过现售可以获得的利润。
3、所有的投机投资性消费均通过一定的调控政策被抑制,并且土地供应按政府规划正常放量。
4、行政管制,对高房价课以重税,并且此增加税负无法转嫁。实际上除非政府控制房价,不然无法做到这一点。
如果从短期的观察,认为销售滞涨,无需求或需求不旺,就认定房价可能下滑,还为时过早。通过越调越高的阶段,部分开发商的腰已经壮了起来,不仅储备用地无忧,而且存量项目的回收已过保本期。这个时候,一项政策或几项政策让销售适当停滞,不代表楼价会下行,更不可能导致楼市的崩盘。
㈦ 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
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美元贬值(大量增发美元)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银行的积蓄进行投机。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
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7)日本房子价格时期扩展阅读
原因
1、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
㈧ 日本当年房价崩盘,那时没有办法买房子的人,现在生活怎么样
岛国日本的居民也是对房价十分的看重。还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曾经出现过一个经济危机,专业术语叫做泡沫经济。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日本房价飙升,有一些学者认为是经济的繁荣,但万万没想到,这竟然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没过多久这种现状就像是泡沫一样,彻底粉粹。此时,因为泡沫经济的原因,日本的房价也面临着崩盘的考验。然而那些已经买房的人,这无疑是很不好的消息。那么,我们来看看,没有买房子的人怎么样了呢?
▲东京住宅分析图
于是很多人都开始了租房子住。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因此对租房的居民有一定的帮助。来减轻他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负担。就算是有能力去购买房子,也有不少的居民选择租房子。这一件事以后,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人购买房子的欲望。这也使得很多人从中成长了,不会盲目的去购买房子了,他们现在大多数人都觉得房子是用来住的,只要自己舒服就好了。出于各种情况的考虑,租房要比买房要好。
总结
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我们也从中受益匪浅。不要盲目的去追求梦想,要在梦想面前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追求奢侈品,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最后却落得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下场。人财两空的结果大家都不想看到。犯错误是没有办法去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减少错误的产生,正视我们的错误,认真地去总结反思自己的错误,买房子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要量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