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指标敏感度的概述
例如在某晚的现货黄金在欧美盘叠加行情中,价格从晚上20:30的1240元开始上涨,直涨到21:15的1255美元。总共上涨了15美元。而经过优化的RSI指标在价格上涨到1244美元时开始上穿30的指标位置,指示出金价将会上涨。那么这种经过优化的RSI指标的敏感度就为:4/15=26.67%。
很显然技术指标敏感度越高,百分比数值就越小,技术指标的指导意义和盈利水平就越好!
2. 敏感度分析是什么意思呢
敏感性分析是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中常用的一种研究不确定性的方法。它在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投资项目的最终经济效果指标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基本概念
敏感性分析某个或某几个敏感性较强的因素对规划和决策过程中的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带来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的分析。敏感性较强是指因素变化甚至微小的变化也会导致工程项目方案经济效果的重大变化,以至影响方案的决策。因此,亦称灵敏度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一项重要程序,一般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并作为方案决策的依据之一;也可用于工程项目的补救性可行性研究。它表明工程项目可能容许的风险程度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对于一般工程项目,敏感性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变动;②原材料、能源的供应来源、运输方式和保管方法;③市场需求和销售方式;④建设施工速度和达产时间(达到生产能力的时间);⑤资金来源和贷款利率等。
计算公式
利润灵敏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任意第1个因素的利润灵敏度指标=
该因素的中间变量基数÷利润基数×100%
需要注意的是,单价的中间变量是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的中间变量是变动成本总额,销售量的中间变量是贡献边际,固定成本的中间变量就是固定成本本身。
主要规律
(1)
单价的灵敏度指标总是最高;
(2)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不可能最低;
(3)单价的灵敏度指标与单位变动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
(4)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与固定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1%;
(5)固定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小。
主要步骤
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
敏感性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技术方案及其反映的经济效益。因此,技术方案的某些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例如息税前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都可以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
计算该技术方案的目标值
一般将在正常状态下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值,作为目标值。
选取不确定因素
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并不需要对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考虑和计算,而应视方案的具体情况选取几个变化可能性较大,并对经效益目标值影响作用较大的因素。例如:产品售价变动、产量规模变动、投资额变化等;或是建设期缩短,达产期延长等,这些都会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大小产生影响。
计算不确定因素变动时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若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时,则要在固定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变动其中一个不确定因素;然后,再变动另一个因素(仍然保持其它因素不变),以此求出某个不确定因素本身对方案效益指标目标值的影响程度。
找出敏感因素
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以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的能力。
作用意义
1、确定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敏感因素。寻找出影响最大、最敏感的主要变量因素,进一步分析、预测或估算其影响程度,找出产生不确定性的根源,采取相应有效措施。
2、计算主要变量因素的变化引起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变动的范围,使决策者全面了解建设项目投资方案可能出现的经济效益变动情况,以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改善和提高项目的投资效果。
3、通过各种方案敏感度大小的对比,区别敏感度大或敏感度小的方案,选择敏感度小的,即风险小的项目作投资方案。
4、通过可能出现的最有利与最不利的经济效益变动范围的分析,为投资决策者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程度,并对原方案采取某些控制措施或寻找可替代方案,为最后确定可行的投资方案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3. 绩效评价中哪些属于敏感指标
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对企业战略变化及内外部变化非常敏感,并且系统本身能较快做出反应,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变化的要求。
财务指标应该能衡量企业经营变化的趋势,,属于典型的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