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杭州东方黄金时代

杭州东方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21-07-28 18:06:29

Ⅰ 东方化时代

略论古希腊文明中的东方因素
陈恒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光明来自东方”
这是句著名的古希腊谚语,形容古老的亚非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但在今天仍有许多人持充足的理由相信:西方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诸文明迥然不同,是由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甚至有人把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直接归结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固有本质”的衍化。其实在古代,这种观点就遭到人们的反对。20世纪20、30年代,这种认为“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就自成一个文明传统的观点开始从根本上遭到质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西方”文明实际上“起源”于非西方——更确切地说是古代“东方”诸文明。早在19世纪20年代西方就出版过Ramsay的Asianic Elements in Greek Civilization,(纽黑文1928年版)。这中间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伯纳尔的《黑色雅典娜》。
《黑色雅典娜》一书标志着对古今研究古希腊历史的学者的挑战。古希腊人认为他们文化中的许多重要因素都是从近东诸文明中借用来的,尤其是从埃及文明中借用来的。伯纳尔教授把这种理论称之为“古代模式”,自古代一直到启蒙时代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接受此种观点,但到19世纪30、40年代人们突然改变了这种看法,代之而起的是所谓“雅利安模式”,这种观点强调来自北方说印欧语言的入侵者对希腊文化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观点至今仍笼罩着西方学术界。《黑色雅典娜》一书的核心就是重倡那种为人所抛弃的“古代模式”,人们之所抛弃这种观点,这并不是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而是因为这种观点强调了“东方”尤其是“埃及”对古代希腊历史的影响,而这正是那些为19世纪欧洲文化抱有优越感的学者绝对不能忍受的,不管浪漫主义者也好,民族主义者也好,激进主义者也好,都是如此。接受伯纳尔观点的话,就会把希腊文明的起源理解为一种“修正的古代模式”,即强调在纪元前2千年代的希腊文化形成时期,近东文明尤其是埃及文明起决定性的影响,而“雅利安模式”只强调希腊语中的印欧特征。
对古希腊历史如此大规模地修正,可谓空前绝后,所以人们在伯纳尔著作中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也并不奇怪。
首先,他低估了前人,尤其是19世纪德国学者对“古代模式”所强调的希腊文化的根源进行的有效的解释,因此,伯纳尔对过去古典学者的指责并不都是可接受的。
事实上,那种为过去所夸大的纯印欧因素对希腊的影响也正急剧地消失。在过去的20年间,一些事情就像伯纳尔所修正的“古代模式”一样,已急剧地为那些对古代希腊文明之起源感兴趣的学者所接受。当有不同意见时,它主要涉及到伯纳尔的观点,如埃及的影响是什么时候以及怎样发生的,而不是影响事实的本身。
其次,伯纳尔对希腊和埃及两者关系的态度是一边倒的,他只强调希腊从埃及借用了许多东西,而忽略了希腊对埃及的影响,如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就深受希腊影响。
不过,伯纳尔已经指出他并不企图证明“希腊像埃及或利凡特一样”,只是说明希腊和埃及之间的关系就像“越南、韩国或日本一样类似中国”。因此,希腊人以及其精神继承者当今西方人不必为他们从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那里借用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事实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已经改进了它们,可以完全放弃那种沙文主义和自卫心理。同样重要的是受者文化的价值不仅是由所借用外来文化决定的,而且是由新文化的背景所决定的。
事实已经证明:东方的各种文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希伯来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等等——对古希腊文明都有较大的贡献,尤其是赫梯文明扮演了古代东方和古代欧洲的桥梁作用。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在今天所说的近东一带,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区,就已建立了高度发达且严密的政治和文字系统国家。这一近东文化圈与邻接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往来关系,不仅有政治、军事、商业、技术上的交流,而且更有语言、文学、艺术上的互渗。
深受东方影响的各个领域
商业的交往必定带来文化的传播。我们可以在希腊文化的各个领域发现东方因素。
现代欧美各国的文字,追溯其源流,多来自古希腊文,而古希腊文又来自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
文字的出现对希腊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文学领域。希腊神话表明它受了许多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如苏美尔神话、赫梯神话、迦南神话等。赫西俄德的《神谱》中有关鸿蒙初开的叙说及其他部分,与东方神话颇多共同之处。
在希腊“智慧”文学的领域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的两河流域《农人历书》版本中的劝导词和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奇异的相似。许多苏美尔的对话现在正被拼凑在一起进行翻译,这些或许可以证明一些作品如柏拉图《对话集》中存在一些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
关于希腊哲学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了东方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很大分歧的。19世纪的希腊崇拜者们认为希腊思想是独创的,要是有损于这一点,他们就不能承认;由此引起一种相反的倾向,认为希腊思想完全是外来的,根本否认他们的独创性。著名古希腊哲学史家格思里比较客观地认为,这些意见都是建立在偏见和猜想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真正知识的基础上的。他承认在具体的天文学、数学以及其他一些科学技术方面,东方人早已超过了希腊,是希腊人的老师。他也重述希罗多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认为东方人发展这些科学技术,只是为了实用和宗教的需要,只停留在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认识的阶段,还没有上升到对一般理论的认识。只有希腊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由于探究原因,产生了进一步的要求,才得到一般性的认识。正是在这一点上,希腊人超越了他们的先驱者。这具体地表现在希腊人所说的“寻求逻各斯”的思想中。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为多数学者所接受。而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显然是荒谬的。其实,早在希腊人之前许多世纪,埃及人就提出了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的许多想法。希腊人的贡献,勿宁说是使哲学发展比以前内容更为广泛,包罗万象。可见人们时常把希腊文化描述为不受其东方邻居影响的天才希腊人自身所产生的奇迹,这并不符合事实。伯克特的著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反驳了这种谬见,指出正是“在闪米特东方的影响下——如作家、工匠、商人、医治者等——希腊文化才开始其独特的辉煌时期,不久就在地中海世界获得了文化霸权”。
在艺术方面,被称为“原始科林斯风格”(约720BC~640BC)时期的陶器,就明显地存在东方痕迹。这些东方化的陶器普遍采用东方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撷取的图案、动物形象及神话人物。
古代两河和尼罗河流域,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力学、医学和建筑工程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代希腊的许多思想家,例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等人,都曾前往埃及、巴比伦甚至印度旅行和求学,接受东方的知识材料,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形成自己的哲学和科学观点。这些思想家自己就坦率地承认是东方的学生。
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衰落,早期希腊与近东的这种联系便结束了。这种局面直到公元前8世纪时才被突破,那时希腊人走出了他们的“黑暗时代”,并再次被东部邻居的杰出成就所震惊。这一时期,在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学派开始研读巴比伦天文学家的作品,从巴比伦人那里引进了日钟、日晷并把一日分成十二个部分,开始进行天文学研究,这在后来雅典的哲学学派达到了高峰。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进入黄金时代,它在科学、艺术、建筑、哲学和文学方面几乎都表现出了东方传统的影响。
东方化时代
迫本溯源,倒是亚、非地区的文化影响了希腊文化,尤其是从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650年的一个世纪里,希腊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鉴于上述史实,英国学者奥斯文·穆瑞在1980年首次提出了“东方化时代”的概念,不久就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概念首次从本质上肯定了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地中海世界,原先就存在过一种希腊因素和东方因素相汇合的文化。当然,这种汇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双方的关系是互动的,并不始终是一方对另一方一边倒的强势影响,谁对谁的影响大,是由不同时期各种具体而复杂的因素决定的。

Ⅱ 推理小说黄金时代三大家是谁

一、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1905~1971、1982)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B·李(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1928年二人开始合作创作推理小说。美国推理小说的同义词,一个推理王朝的建立者。当今美国推理界所有大师级的人物几乎全部出自他的门下。在他所有作品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九部“国名系列”和四部悲剧系列。国名系列是推理小说史上的一个丰碑(其巅峰之是四重解答的希腊棺材之谜)。而他以“巴纳比·罗斯”之名出版的悲剧系列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系列推理小说(其中Y的悲剧为世界十大推理小说之首,X的悲剧被克里斯蒂认为是超越希腊棺材之谜的杰作)。
他的推理小说注重逻辑崇尚公平性和解释的唯一性。他从不屑于误导读者,不向读者提供无用的信息。他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看到谜底后,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曾听一位喜爱奎因的读者说:"如果真的要区分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的话,那么我大可说句不严谨的话——古今中外只有艾勒里•奎因的小说才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推理小说! "由此可见其魅力。
埃勒里·奎因因为其推理小说的逻辑严谨、推理思路清晰巧妙,被誉为推理小说界的“逻辑之王”。
二、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1906-1977)
卡尔出生于一议员家庭,从高中起开始热衷于推理小说的创作。
卡尔被称为“密室之王”,且因其创作了无数经典无比的「密室杀人」(locked room mystery)类型的推理小说。
说到卡尔的推理小说生涯,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在其密室推理小说巨著《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1935 年出版,英国版书名为 The Hollow Man)第十七章,借菲尔博士之口发表的“密室讲义”,堪称“不可能犯罪”的经典理论,后人的“不可能犯罪”理论,譬如绫辻行人的“暴风雪山庄讲义”终究无法撼动卡尔的经典讲义的地位。
他的作品集欧美浪漫本格之大成。他专注于不可能犯罪,在他超过80本长短篇小说里,几乎将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不可能犯罪写了个遍,设计了超过50种密室,构思之巧就连阿婆都自叹弗如。更令读者敬畏的是在这些手法中卡尔大多都亲手加以实验,确保诡计可行性。
对于卡尔的评价:
"现今的侦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尔总能。"——阿加莎·克里斯蒂
若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尔就是天王。
——著名侦探小说家 评论家-安东尼·布彻
“论手法之精妙高微和气氛营造的技巧,他的确可以跻身英语系国家继爱伦坡后3、4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列。” ——侦探小说家评论家克里斯宾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
世界侦探小说女王。她的作品光英文版销售量在欧洲就逾10亿,数量仅次于圣经。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名作,其中无人生还(世界十大推理小说之二)开创了暴风雪山庄—孤岛模式,其四大名著(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蓝色列车之谜)屡屡被搬上荧幕,经其改编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更是获得了奥斯卡奖。其成名作罗杰疑案开创的叙述性诡计至今在推理小说大行其道,经典的17+3模式更是为后世所模仿。
献给喜爱推理的朋友们!!!

Ⅲ 碧桂园·黄金时代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楼盘名称:武汉碧桂园·黄金时代

别名:鄂州碧桂园·黄金时代

城市:武汉

楼盘位置:鄂城区滨湖南路与葛山大道交汇处(市委党校对面)

产权年限:70年

建筑类型:高层,

公交线路:市老年大学(公交站):7路;老年大学(公交站):12路;新庙中学(公交站):2路;山水绿城(公交站):12路;曼晶国际广场(公交站):12路;招呼站(公交站):12路;20路;招呼站(公交站):2路;东方世纪城(公交站):7路;20路;傅家畈(公交站):2路;熊家湾(公交站):2路;

其他交通方式:7路、12路、15路、26路可直达项目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116000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5%,共0栋楼,停车位1637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Ⅳ 几几年到几几年被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黄金时代

1990-2008
以上是中国

Ⅳ 为什么说安徒生把丹麦文学的黄金时代推向了高峰(四)

重读安徒生

安徒生的童话好像是世界儿童的普及读物一样,每一个孩子从小都沐浴在他童话的光辉里。然而,安徒生远不是一个纯粹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们对他的认识始终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在不恰当的意义上来理解安徒生。他是一个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巴尔扎克当年想用手中的笔征服欧洲,安徒生却想用手中的笔征服世界。正如太阳每一天从东方升起一样,安徒生征服世界的征途是从孩子这里开始的。他的外表是丑陋的,但心灵是高贵的。从《丑小鸭》开始,我们就知道了这个秘密。毫无疑问,一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美好需要从孩子这里做起,所以他选择了孩子。宽容、仁慈、同情、公平、公正、善良、正义、勇敢……每一种健康、健全的理念都蕴藏在他的作品之中。

任何一种艺术,只要它能给人一对向着太阳飞翔的翅膀,那么它就是美的、善的、真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因为它给了人们一种理想和信念。哪怕是一个可怜、贫困、就要走向死亡的小女孩,安徒生也不愿让她孤独绝望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几秒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是温暖、幸福、满怀希望地离开人世的。这种惊人的结局倒不是依赖才华完成的,而是安徒生伟大人格的自然流露。人性温暖的闪光,在他许多作品中都有完美的体现。

在世界儿童文学作家之中,安徒生是一个例外,他是唯一一个需要附加条件进行解读的作家。如果我们不读他的传记、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他作品中深刻的内涵,更不会知道他是一个用生命进行写作的作家。他的童话中,有他人生太多的泪水和欢乐,也有他人生真实的写照。他终身未娶,倒不是他羞怯的个性所致,而是他把爱情当成了童话,他又把童话当成了爱情。否则,安徒生的爱情童话《海的女儿》就不会那么美妙绝伦了。

安徒生一生都在漂泊。列夫·托尔斯泰花费了10年的时间解读安徒生的作品,他只读出了两个字:孤独。孤独是一种力量,正因为安徒生的作品中具有强大的孤独,才使他的童话变得深刻而又丰富。对于别的经典作家来说,可能仅仅指一个作家的写作状态,但对于安徒生,则是一种生存状态。其实,他的童话不是儿童的童话,而是成人的童话。我从小读他的第一篇童话既不是《丑小鸭》、《皇帝的新装》,也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是那篇我们很少提及或者说不愿意提起的《老单身汉的睡帽》。那是一篇使人潸然泪下的作品。能使人如此感伤的童话确实是罕见的。

安徒生的伟大,在于他把自己的生命和童话连接在了一起;安徒生的天才,在于他利用童话这种文体展现了人生的多重层面。他给童话提供了一种无限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诠释了童话的精神。我更愿意在哲学的意义上膜拜安徒生。

安徒生的童话总在暗示我们:他是一个诗人,一个旅行家,一个牧师,一个道德家,一个美学家,一个哲学家……一个绝好的朋友。无论在哪一个意义上,安徒生都是不可取代的,不可超越的。(小安)

1

Ⅵ 黄金时代的科幻大师都有谁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小说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小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今最有权威的科幻小说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小说》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是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小说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的阿西莫夫。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兽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小说《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的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一部惊险小说,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小说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6年获得雨果奖。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间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动一时的电影《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电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不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袭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电影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土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得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时,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长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的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项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说《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阳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蚀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小说》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推理小说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黑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的奥维尔等。

三、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是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小说。”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道:“科幻小说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正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式接受
这一形式。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小说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小说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翼兴起、东方宗教的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小说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小说晦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

Ⅶ 推理小说黄金时代三大奇书除了红屋之迷和东方快车还有什么

《特伦特的最后一案》作者: 爱德蒙·本特利

谁评的不清楚

Ⅷ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传奇影星都有些谁

好莱坞“黄金时代”是最为璀璨、也最具诱惑与神秘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美人迷死氧也有过赏析,如世界级性感偶像玛丽莲·梦露、优雅的代名词奥黛丽·赫本、被称作是“人类美学进化的巅峰”的葛丽泰·嘉宝等。

阅读全文

与杭州东方黄金时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福建恒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721
陆新贵股票 浏览:199
果壳金融信息服务怎么样 浏览:532
香港云海信电子集团 浏览:990
2019房地产经营杠杆 浏览:714
水壶行业融资商业计划书 浏览:423
apifx外汇平台 浏览:888
银行对理财产品赔付吗 浏览:344
股票资金杠杆厶杨方配资 浏览:215
中圉银行外汇排 浏览:254
电脑开机后有个小杠杆 浏览:867
2015年法国汇率是多少钱 浏览:850
金融控股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13
湖南省外汇管理 浏览:177
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的正确估计为 浏览:167
杠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浏览:709
黄金外汇长线投资杠杆 浏览:900
注销公司股东不出面怎么办 浏览:345
杠杆简单小实验杠杆 浏览:189
股权收益权信托城投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