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具体体现,在交换过程中,价值是以设生产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说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那么无差别的劳动是流通的基础,同时货币价值也是决定价格的因素。有了劳动才有了价值,有了被需要,有了交换的意义。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就是说 价值是应该大于生产价格的。
Ⅱ 价值如何决定价格,价值为什么是决定价格,而不是影响价格呢
从经济学角度讲,价值决定价格,这是无可争辩的定律!对价格影响的是市场因素供求关系。
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影响的是外因。
Ⅲ 为什么市场决定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市场直接反应出产品或品牌的价值,市场需求决定价格。同样,产品或品牌价值决定价格。所以说市场决定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Ⅳ 为什么价格影响供求,供求决定价格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 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都要相等,即各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格却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 ③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 ④由于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以下情况: 第一: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它的价值相一致。 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内容,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仅不违背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外在表现,价格和价值相符的本质,在实际交换中只能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种形式才能实现。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商品的价格因供求关系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引起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反之退出这个部门,价值规律就是这样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的,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的。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当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在和别人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又由于同种商品出售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他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反之就少,或亏本。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由于生产条件好和努力程度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利就多,发展就快,反之,则会在竞争中失败。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Ⅳ 为什么说价值决定价格,市场决定价格本质是一样的
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和价值存在不一致,价格可能会偏离价值,但从长期看是趋向一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对于商品供给、需求的自动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市场的调节机制外,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机制也会对于价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西方经济学较普遍的观点是,价格作为边际产品价值的概念,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反映产品的价值。这些对于价格和价值关系的不同观点,反映出了不同经济学说理论根源的区别,因此都有一定的道理。
要讨论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需要首先明确这两个名称的内涵,这是分析的基础。对于价值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新华词典》价值的定义有两条:“一、(某事某物的)效用或意义。二、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等等。”仇德辉在《价值的物理学定义》一文中提出,价值就是实在有序化能量与虚拟有序化能量的总和(即广义有序化能量),这样,从物理学角度所定义的价值概念与从社会学角度所定义的价值概念完全一致,从而为价值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架起了桥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价值定义为:“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本文试图用辩证法从经济学角度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采用这一定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下将价格定义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西方经济学派认为价格就是市场交易中大家认同的产品或服务的货币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双方通过达成交易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通过价格的确定过程保证交易的完成,因此价格是有限产品与服务的配给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讨论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分配有限产品和服务的手段这一概念,更具有实际意义。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价值是一个存量或者总量的概念,由于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因此价值具有稳定性。某种产品只要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其价值也就相应的确定了。价格则是一个边际概念,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商品价格,只能是商品的边际价值而不是总价值。
因此价值高的商品,可能由于供给量大,价格不高(例如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属于生产密集型,凝结较多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较高,但是由于供给量大,并且具有明显的农业生产周期特点,在收获季节的短时间内供应量迅速增加,其价格一般较低);相反商品价值低的商品,可能由于供给量小,需求量大,价格可能较高(例如有人通过偶然的机会获得某种天然宝石,可能并没有付出多少劳动量,价值较低,但是由于其供给量很小并且有消费者偏好此类宝石,价格可能很高)。同理反之,价格高的商品,可能由于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多而价值较低;价格低的商品,可能由于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多而价值较高。极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有价格的商品可能由于没有凝结必要的人类劳动而没有价值;有价值的物品可能由于没有市场需求而没有价格。
Ⅵ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商品价格和价值总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呢价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有哪些
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
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此时处于卖方市场;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此时属于买方市场。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