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一拖股份与国企改革

一拖股份与国企改革

发布时间:2021-08-31 03:10:47

❶ 今年国企改革是一个高频词,那么国企将如何改革

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政府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政府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

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企经济利益的构成要加以界定。在国企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中,有些是凭借资源的“垄断”地位获取的,这些经济利益应该完全归于社会所有。首先,关于国企中工作人员经济利益的问题。国企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企中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直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谋求经济利益,他们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报酬的形式体现出来。国企中的工作人员报酬的数量是历史的、社会的企业效益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改革旧体制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讲,最终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旧体制下,我们的劳动、工资制度带有“终身制”和“供给制”的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中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则必须通过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荒谬的:从保值的问题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替代原有的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单纯以“保值”作为国企的一项经营业绩考核标准是行不通的;从增值问题来看,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盲目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福音,而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那种不看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不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取向,不看多种经济形式所蕴涵的能力,仅仅受利益的驱动而发展国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企的发展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国企本身。我们可以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国企,但不能给予国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势必淡化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国企与国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上进行博奕的现象。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后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员工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一些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体制上,前些年的下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进人才也因为待遇政策等问题而存在障碍。在文化上,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继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建立创新机制,更没有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在培训工作方面,投入较少,培训的实效性不强,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2.一些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经济效益,造成新的浪费和污染。还有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国有老企业由于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给保护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种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有老企业形成多个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的攀比使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从企业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在执行有关政策和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当中不够周密严谨,从个人角度来看,职工如何自强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获得一席之地,适应竞争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年龄老化,他们的思想、技能、文化水平都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与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有较大距离。另外贫富差距社会失衡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扩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压力较大,还不能保障充分就业。一些员工的心态不平衡就演变成了情绪的波动,直到聚集上访,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❷ 国企改革有哪些举措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从上世纪起国家就对国企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到了现在国企仍然处于改革之中,那国企改革有什么措施呢?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呢?

国企作为中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是有很大作用的,比如说它有利于完善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度,从而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让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❸ 国资国企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国资国企改革概念股票有:

成飞集成(002190)中航飞机(000768)中航动力(600893)成发科技(600391)中航动控(000738)洪都航空(600316)。

中航电子(600372)中航机电(002013)中航光电(002179)中航黑豹(600760)中直股份(600038 )中纺投资( 600061 )。

贵航股份(600523)中航重机(600765)*ST三鑫(002163)深天马A(000050)飞亚达A(000026)中航地产(000043)。

(3)一拖股份与国企改革扩展阅读:

分析预计: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创造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与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低成本高质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冲撞欧美本土产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冲突将日趋升级激化。

面对美国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以及即将开始的下届总统大选,布什政府表示,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财长斯诺、商务部长埃文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贸易代表佐立克等主要经济官员也纷纷指责中国的货币与贸易政策。

美国正逐渐失去对中国的耐心。一些亚洲专家认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正在大洗牌。

以往的全球化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迁离欧美;而今,随着通讯手段的大幅提高以及中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也同样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❹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1、永新股份:受五道口基金、嘉华基金举牌,股价持续上涨。公司控股股东为黄山市供销合作联社,前期国家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公司有望直接受益供销合作社改革政策;

公司主业塑料软包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新项目落地及原料成本下行,公司基本面有望触底回升;同时也是优秀的潜在转型标的。

2、通产丽星:市值仅50亿左右,公司控股股东是深圳市通产集团,通产集团是深圳市国资委旗下深圳投控全资子公司。

深圳投控拥有全资或控股企业67家,旗下产业中,证券、担保、建筑设计、产品包装、会展等行业竞争力排在全国前列。深圳投控已完成22家一级企业及177家二级企业改制工作,未来存在资产注入可能性。

3、晨鸣纸业:大股东是寿光国资委,后续在管理层及员工激励方面可能会有进展。公司搭建了涵盖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新三板基金等在内的金融业务,其中融资租赁注册资金90亿,利润贡献弹性很大。从中期角度,造纸行业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公司主业基本面中长期拐点明确。

4、珠江钢琴:控股股东是广州市国资委,合计持有公司股份82.68%,公司有望成为文化类资产整合平台。同时在广州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公司也可能通过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其他民营资本等方式降低国有持股比例。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钢琴生产企业,市占率35%,目前在寻求向数码乐器、音乐教育、文化娱乐及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转型。

5、中钨高新:湖南有色私有化之后回归A股,是在新管理层上任后,五矿集团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我们预计这与五矿履行中钨高新的注矿承诺密切相关。

湖南有色旗下120万吨钨矿山资产有望注入中钨高新,从而打造钨矿采选、APT冶炼以及硬质合金的钨全产业链龙头,离最终履行原先五矿注矿承诺(2015年12月26日)已经渐行渐近,确定性在增加。

❺ 04年的国企改革是怎么改的啊是股权分配改革吗为什么说是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而不是瓜分我们人民

我们的国企改革是在没有充足理论、足够经验下进行的,更是在一些前卫经济学家鼓吹下进行的,因而带有一窝蜂的特征,最明显的“症状”是:当高层想了解改制进行得如何时,一些地方的国企已被卖得差不多了。法晚:怎么理解一窝蜂现象?邵:一些地方政府将改制作为终极目标,为改制而改制,甚至置国家文件于不顾暗箱操作。最终结果是什么?一位亿万富翁说过一段话:“今天,最有效、最快的发财致富方式,就是将国有资产变成我口袋里的钱,国家的钱实在太多了,没有谁数得清,也没有谁能看守得天衣无缝,实际上,许多看守国有资产的人并不反对把国家的钱放进我的腰包里。”因此,中国富豪的冲刺速度世界第一,最新的年度全球财富报告称,中国已有24万人成为千万富翁,掌控近万亿美元财富。什么原因?哪怕是次要的,也与一窝蜂式的国企改制有关。国企改制腐败监督重点

❻ 国企改革中两权分离的争议有哪些

我国国企改革中的“两权分离”理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两权分离”理论,作为国企改革的理论基础,历史上对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可以说它是我们今天认识国企改革本质的重要认识铺垫。历史的讲,如果没有“两权分离”理论,那么我们国企改革实践或许还徘徊在“扩权”状态。诚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两权分离”理论也逐渐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可是,我们也必须懂得国企改革就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实践和认识循环反复的肯定与否定过程。当然,在这个肯定与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及时形成正确科学的国企改革理论,对准确科学和行之有效地指导国企改革实践,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两权分离”理论形成的科学性问题作以必要的理论探讨。

一、 国企改革中“两权分离”理论的产生依据分析

所谓“两权分离”理论,即企业资产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相分离的理论。这个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作为我国国企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主要是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论述得出的“资本可以分离为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而形成的。然而长期的国企改革实践证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事实上我们如此简单、教条的把马克思论述“资本家”的资本管理方式时所讲的一句话模仿、套用到国企改革实践中,客观上是不能准确科学的反映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家与企业和企业与职工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所谓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相分离的理论依据问题。

关于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分离问题。吴振坤主编的《市场经济词典》143页中是如下注释的:“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资本可以分离为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过这种分离,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实行这种分离”。这就是说这种分离是中性的。适用私有制企业的资本分离,公有制企业的资产也可以适用。私有制企业这种分离是资本家与经管人员;公有制企业就是国家与企业。很明显这样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是实用主义的,因为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企业。我们抛开本质属性不加区别的把国家简单的与私有制企业的资本家类比,从而就得出结论说。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实行这种分离。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械、教条。因为,在全民所有制条件下。国家所有制只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在计划经济时形成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唯一具体实现形式。而计划经济体制,实践已经证明是不符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现实的体制,因而计划经济时实行的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一种生产关系),也必然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实践证明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全民所有制资产性质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能相当于私有制企业的资本家,如果国家相当于资本家,那么职工岂不就相当于资本家企业的雇佣工了吗?那么职工还是企业主人吗?那么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还有什么区别?那么公有制企业职工还有什么积极性可言?没有积极性那么公有制还有什么优越性。所以如此机械、教条的类比是肤浅的、是错误的。事实恰恰相反,其实公有制企业就是要形成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相结合。只有结合的越好,公有制企业职工才越有积极性,才越能体现公有制企业的优越性。现在职工没有积极性,恰恰是结合得很不好。公有制的优越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人资”的科学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显示出来的。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如果说我们的公有制企业有问题,就是我们企业中这个“人资”结合,结合的很不好,不够准确科学。使广大职工(干部和工人)极大的缺少了积极性,从而导致公有制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所以,国企改革不是把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所有权分开,而是如何把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统一,具体落实在全民所有制资产主体上的问题。可是,该注解里却教条的把分离说成是“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一种客观要求(产权关系独立化)”。

接着,注解又说“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即经济上的所有权。企业只有具有经济上的所有权,才能以自己的财产自负盈亏,承担风险。从而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所以,必须把全民资产在经济上的所有权分离出来交给企业行使,这种分离就是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相分离”。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产权并不仅仅具有经济上的所有权,没有法律上的所有权就无所谓独立产权的。因为产权的本质是所有权。只有具有所有权,产权的其它权能才有实际意义。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经济上的所有权,是不能以自己的财产自负盈亏,承担风险的。因而这是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事实上这样把全民所有制资产在经济上的所有权分离出来交给企业行使的国企改革做法,实践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严重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腐败的现实。所以说这种分离不仅理论上不符合全民所有制性质,实践上更是不符合全民所有制企业经济发展要求。

注解最后说“这种分离,由于法律上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所以全民所有制的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同时又实现了产权关系独立化。使企业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其实,资本家实行这种分离保证的是资本利润的最大化。而我们实行这种分离实践上不仅国家的根本利益没有得到保证,就连全民所有制资产最基本的保值增值都十分困难;而且有些企业通过这种分离也改变了全民所有制性质。事实上真正独立的产权,实质是经济上和法律上统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不需要这种分离的。而是如何落实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主体问题。或者说是如何改革计划经济时形成的国家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问题,是使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不会产生主体虚置问题。是使全民所有制企业如何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二、国企资产主体虚置的原因

我们的国企改革了20多年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企业主体虚置问题,而造成国企主体虚置的真正原因,是计划经济时形成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实行国家所有制的思想认识。这是我们对全民所有制企业认识的误区。是我们认识国企改革问题的症结。

所谓国企资产主体虚置问题,实质是由于我国理论界对国企资产认识滞后造成的,其实如果我们的认识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看国企资产的主体,那么国企资产主体事实上并不是虚置的。我们对国企资产的认识,事实上目前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形成的抽象理论概念之中,致使我们长期没有认识清楚国企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经济法律关系问题。导致我们搞了十几年的政企分离,到现在还是分不开。由于我们长期按照计划经济时形成的理论认识,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企改革实践,这就必然出现很多使我们困惑迷茫的实践和认识误区,自然使我们很难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面临的诸多难题。长期以来,事实上我国经济理论界不但没有有效地认识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理论,一些教条的理论还把公有制推向“死胡同”。正是由于我们教条、抽象的理解了全民所有制资产主体,才致使我们找不到全民所有制资产的真正主体。例如,时下在构建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突出表现出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和党组织的职能地位处于虚置状态的问题,就集中反映出我们对全民所有制资产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僵化问题,造成我国理论界到目前为止对职工代表大会和党组织在国企股份制改革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尚无明确统一的理论认识,致使职工代表大会和党组织在股份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难具体落实。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国企改革中的“两权分离”理论,由于我们主观认识的原因,具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其理论依据是很不科学充分的。因而实践上常常难以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企改革问题。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是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可按照“两权分离”理论,国家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者,又是市场主体。这样就使国家具有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我们的国企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本质是要把政府这种“双重身份”明确的分开,即“政企分离”。这种明确的以法律形式体现的“政企分离”我们才叫它“产权明晰”。可是我们的“两权分离”理论,仅从形式上“解决”了“产权明晰”问题,实质上政企并没有分离,企业产权也未明晰。因为国家所有制实质并没有变。所以企业还是国家所有,政府决策。由于该理论依据不能准确科学的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国家和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经济法律关系问题,从而不能行之有效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了国企改革效果普遍较差的结果。事实上我们按照“两权分离”理论进行的国企改革,实际上是把国企作为各级政府的附属物进行的改革,它客观的使国企广大职工不能成为国企改革的主体,而是处于被改革的地位。它在理论上是客观的把国企职工当作被国家雇佣的对象进行改革,其结果必然出现所谓“公仆让主人下岗”的这种违背公有制企业基本原则的“正常现象”。由于真正的企业主体得不到落实,国企改革必然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主动、自觉参与,所以在这样理论指导下的国企改革实践,必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按照“两权分离”理论,进行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国企股份制改革实践问题作以具体讨论

❼ 为什么股份制改造是国企改革过程中质的飞跃

举个例子吧.
这个国企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所有的财产是国家的人民的,老百姓啊就琢谋啊?结果就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反正大家都坐在那张开嘴等国家发给你钱.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穷是穷了点,但大家心理都踏实.
股份制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卖给了有钱人.那些有钱人就是这个公司的主人,那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我自己的东西肯定要管好用好.这时候总经理就要创造剩余价值,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这时候老百姓啊心理就反而不踏实了,因为量变不可能几年几十年就能引起这个质变。这需要时间。

你认为 中国石油 中国工商银行 与30年前真的是质变了,恐怕是量变吧。

❽ 国企改革的龙头股有哪些

最新最全国企改革龙头股(名单)
投资机会:根据央企各集团的情况以及改革动向,建议关注央企整合的投资主线,根据集团整合预期的强弱,首推的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其次推荐中铁系、钢铁系。
航运系:中海集运(601866)、中国远洋(601919)
汽车系:一汽轿车(000800)、东风汽车(600006)、东风科技(600081)
船舶系:中国重工、中国船舶(600150)、中船防务(600685)
中铁系: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
钢铁系:宝钢股份(600019)、武钢股份(600005)
受政策的影响,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这三大区域的国有上市公司都有较高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可对以下个股重点关注:
北京:珠江控股(000505)、北辰实业(601588)、京投银泰(600683)、空港股份(600463)、北京城建(600266)、北京城乡(600861)、北巴传媒(600386)等;
上海:隧道股份(600820)、上海建工(600170)、嘉宝集团(600622)、华域汽车(600741)、申通地铁(600834)、上港集团(600018)等;
广东:韶能股份(000601)、白云山(600332)、海格通信(002465)、珠江实业(600684)、深物业A(000011)、风华高科(000636)、特力A、华发股份(600325)、广州浪奇(000523)、深圳燃气(601139)、盐田港、广汽集团(601238)等;
福建:紫金矿业(601899)、青山纸业(600103)、*ST南纸(600163)、福能股份(600483)、星网锐捷(002396)、福建高速(600033)、福日电子(600203)、厦门钨业(600549)、金龙汽车(600686)、福建水泥(600802)、中国武夷(000797)等。

❾ 第一批六家试点的央企改革、央企重组、国企改革与制造2025、一带一路有哪些股票

中粮系,国投系。

阅读全文

与一拖股份与国企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杠杆租金回报率 浏览:439
农产品期货在哪里交易 浏览:31
融资贷款居间合同 浏览:365
房山有网络黄金代理商吗 浏览:995
疫情下的医疗股票 浏览:636
可以用黄金换铂金吗 浏览:448
伞形信托市场 浏览:993
2005年全国金融机构家数 浏览:66
外汇新闻网英国 浏览:378
中金黄金价格走势图东方 浏览:371
类金融上市公司 浏览:501
赫美集团会倒闭吗 浏览:905
淘宝优惠券最高佣金 浏览:344
晋能集团与格盟合并 浏览:713
股票商誉网站 浏览:657
私人金矿的黄金卖给谁 浏览:794
湖北省国企上市公司 浏览:62
办金融行业公司起名 浏览:283
四川非银金融机构名单 浏览:202
上海银行理财产品下载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