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和君系放弃首个上市平台是真的吗
出乎市场意外,在入主两年多之后,资本大鳄和君系又将撤出汇冠股份。
10月25日晚,汇冠股份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和君 商学的通知,和君商学与卓丰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和君商学将所持汇冠股份 37430646 股股 份以10亿元转让给卓丰投资,并约定在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后将剩 余所持汇冠股份 15521214 股股份的投票权不可撤销地全部委托给卓丰投资行 使。
同时,汇冠股份接到股东深圳市福万方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 圳福万方”)的通知,深圳福万方与卓丰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深圳福 万方将所持汇冠股份 14915019 股股份以 约3亿元转让给卓丰投资,本 次股份转让事项已经深圳福万方、卓丰投资有权机关审议批准。
上述两项股份转让事项完成后,卓丰投资将持有汇冠股份 52345665 股股份,占 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20.98%,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卓丰投资实际控制人林荣滨 先生与程璇女士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一位和君集团下属企业CEO王玮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和君以往投资的公司一般以中小市值为主,实施小比例控股,很少有到控股的级别。除非是经营特别差、需要彻底改造,和君这时候才会去控股。”
除了汇冠股份外,和君系目前还是另一家上市公司——乾照光电的大股东。
据乾照光电2016年底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王维勇12月26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份4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4%。本次股份减持后,王维勇从第一大股东变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和君系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具体而言,本次股份减持后,王维勇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07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8%,公司原第二大股东深圳和君正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州和正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1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61%。
㈡ 智能科技概念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一、智能机器人
1、工业自动化:智云股份()、科大智能(300222)、蓝英装备(300293)、汇川技术(300124)、宝德股份(300023)、海得控制(002184)、天奇股份(002009)
2、焊接(输送)设备:佳士科技(300193)、瑞凌股份(300154)、南京熊猫(600775)、锐奇股份(300126)、、泰尔重工(002347)
3、工业机器人:、亚威股份(002559)、华中数控(300161)、三丰智能(300276)、巨轮股份(002031)、软控股份(002073)、新时达(002527)、、机器人(300024)、gqy视讯(300076)、金自天正(600560)、博实股份(002698)、工大高新(600701)、钱江摩托(000913)、秦川发展(000837)、英威腾(002334)、上海机电(600835)、山河智能(002097)、金鹰股份(600232)
4、机器人控制器:慈星股份(300307)、科远股份(002380)
5、家用机器人:紫光股份(000938)
万讯自控(300112):自动化机械概念,智能阀门定位器、CCS压力开关、气动加载电动执行器、散裂中子源
法因数控(002270):09年研制开发的国内首台双机器人切割工作站在陕汽顺利通过验收并投产运行
海伦哲(300201):消防机器人,公司现有多款机器人产品,主要用于消防领域,如灭火机器人,破拆机器人等
日发精机(002520):RFSCD系类直角坐标机器人,数控机床、机械产品
雷柏科技(002577):机器人集成业务或成主业之一
二、智能穿戴
1、谷歌眼镜:环旭电子(601231)、水晶光电(002273)、康耐特(300061)、长江通信(600345)、共达电声(002655)
2、体感技术:联创光电(600363)、数码视讯(300079)、高德红外(002414)、汉王科技(002362)、川大智胜(002253)、科大讯飞(002230)、汉威电子(300007)、苏州固锝(002079)、中颖电子(300327)
3、柔性电路:超华科技(002288)、中京电子(002579)、丹邦科技(002618)、得润电子(002055)、深圳惠程(002168)、生益科技(600183)、金利科技(002464)、兴森科技(002436)
4、智能耳机:漫步者(002351)、奋达科技(002681)、歌尔声学(002241)
5、可穿戴芯片:北京君正(300223)
6、ihealth:九安医疗
其他可穿戴设备:上海新阳(300236)、福日电子(600203)、长电科技(600584)、达华智能(002512)、荣科科技(300290)
(2)亚威股份2017一季报扩展阅读
人工智能近一年来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迅猛,企业的技术、产品、商业化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技术层面,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不断迭代。在经过快速发展期后,人工智能产业利润也开始逐步释放。在商业化层面,今年将是计算机视觉变现突破的一年,优质的计算机视觉公司有望实现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未来,在人工智能各细分领域中,均可能将出现“赢者通吃”、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广阔的AI市场中,具备“一技之长”的公司均有望获得自己的市场。
有行业人士指出,人工智能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四要素”阶段,即“数据+算法+运算能力+场景”,单纯算法优秀的公司在一级市场融资的吸引力明显下降,缺少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前景堪忧。从“四要素”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时代可能胜出的正是拥有丰富应用场景的传统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