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币汇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单概括地讲,中国经济实力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人民币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
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外汇交易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变动决定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二、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当然,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汇率是贬或升,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因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这就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财政收支一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国际收支有很大影响。财政赤字扩大,将增加总需求,常常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及通货膨胀加剧,结果本币购买力下降,外汇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汇率上涨。当然,如果财政赤字扩大时,在货币政策方面辅之以严格控制货币量、提高利率的举措,反而会吸引外资流入,使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跌。
六、利率。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的短期影响很大。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引起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于两国远期、即期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有利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国际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对汇率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决定汇率升降趋势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汇率的变动起暂时的影响。
七、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变动。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都尽力协调各国间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力图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来达到支持本国货币稳定的目的,中央银行影响外汇市场的主要手段是: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汇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对资本流动实行外汇管制。
② 简述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与运行的机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则是一个兼而有之的包容性概念,它首先是一个大的制度方向的选择,即政府和市场谁在汇率形成中起基础性作用;其次是汇率制度模式的战略选择,即选择哪一种汇率制度模式;第三是具体制度安排及其联动问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机制,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就选择了不同的具体制度安排及其联动机制。
所谓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某一个国家根据贸易与投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篮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该国货币就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并在范围内浮动。
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往中比较重要的货币按照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组合,形象地表示成篮子。在我国,本币盯住这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制的浮动。
2005年8月10日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日在上海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并首次透露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周小川指出,篮子货币的国家和地区覆盖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相当大的部分,因此,针对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将比针对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反映人民币的价值变化和中国面临的总体贸易条件,对实现商品和服务贸易基本平衡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资料:新华网
③ 人民币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同一个意思吗
两者是不同的意思,要理解它们的不同,首先要从两者的定义方面去理解。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是指以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去决定人民币汇率,而有管理是指我国相关职能部门会以我国经济利益为基础去进行干预汇率,以求能有利于我国的经济。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简称汇率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从以上两者的定义来看,前者是指我国实施的汇率政策,而后者是决定这项政策如何实施的机制,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后者决定前者。所以两者是不同的,不是一个意思。
④ 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则是一个兼而有之的包容性概念,它首先是一个大的制度方向的选择,即政府和市场谁在汇率形成中起基础性作用;其次是汇率制度模式的战略选择,即选择哪一种汇率制度模式;第三是具体制度安排及其联动问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机制,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就选择了不同的具体制度安排及其联动机制。
⑤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间有哪些阶段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阶段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