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汇率与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率、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的关系!
汇率上升,在直接标价法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我国也是,就是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表示法,也是在没有特别说明下的标价方法),就是本币贬值.
1.汇率与国际收支:汇率上升,即本币贬值,同样的外币能够兑换到更多的人民币,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有利于本国出口,使国际收支向顺差的方向发展.
2.汇率与通货膨胀: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有利本国商品竞争力,国外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
3.汇率与利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商品竞争力上升,需求增加,引起投资增加,利率上升
4.汇率与经济增长,根据上面推断,当然有利一国经济增长,增长率上升
5.汇率与财政赤字:汇率与财政赤字理论上关系不大
6.汇率上升,有利于出口,有利于国际储备的增长.
⑵ GDP增长与汇率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 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 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下降,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 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 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2、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3、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增长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增长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 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
⑶ 为什么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实行通货膨胀政策能刺激有效需求
一. 通货膨胀的对策及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二.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三.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四、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五、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六、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七、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降低劳动工资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资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⑷ 经济增长率对汇率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影响需要从多方面来观察。一国经济的正常增长,往往意味着生产率大幅提高使得生产成本相应降低,从而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于是有利于增加出口并抑制进口。一国实体经济的正常增长反映其经济实力的提升,这会增强人们在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信心,使得人们更愿意持有该国货币或将一部分其他国家货币转化为该国货币,促使该国货币升值。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美国,因此日元和马克不断升值。同样,2002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原因,也可以归结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成为德国法定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有时也可能贬值,其原因在于此时国内需求水平大幅提高导致进口支出快速增长,如果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速度,该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盈余可能急剧减少甚至出现逆差,从而引起人们对该国货币信心的下降。在一国经济出现衰退时,生产率的下降往往使得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从而削弱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利于其出口增长,经常项目收入减少甚至出现逆差,引起该国货币贬值。此时外国资本的抽逃,可能进一步加剧本币贬值。
⑸ 汇率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
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⑹ 外汇汇率上升是指什么,是人民币升值还是外汇升值,到底是哪个啊
外汇汇率上升代表前一种货币升值,后一种货币贬值,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主专要取决于汇率上升说的是属外汇还是人民币,如果说是外汇,那人民币自然就是贬值,如果说的人民币,那人民币相对外汇就是升值。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1.76美元。
(6)汇率与潜在增长率扩展阅读: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种特殊商品的汇率则成为买卖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国与国之间由于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而发生的外汇收付活动。形成了外汇供求数额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影响汇率上下浮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英国的伦敦外汇市场上,当美元外汇求过于供时,则以英镑所表示的美元汇率就会上升,即美元上浮。当美元供过于求时,则以英镑所表示的美元汇率就会下跌。即美元汇率下浮。
⑺ 经济增长率第一汇率的影响有哪些例子
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 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如果考虑到货币保值的作用,汇兑心理学有另一种解释。即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外汇供需双方对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对比就是汇率。而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2.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 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3.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异。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了汇率的变动。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5.人们的心理预期。这一因素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