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杠杆原理物理题
如果O点在杠杆最左端,应该是250吧?
相当于有两个阻力矩已经在杠杆上了,一个是1m乘以1000N,一个是总重100N乘以2.5m
然后动力F乘以5m要等于它们的和
结果应该是250N
❷ 杠杆物理题,超急!!!!!!!!!
13.(1)重力当然不变,依然是50牛
因为他有向上的10N的拉力(这里我就不计算了),所以对地面的压力就用重力-向上的拉力=压力,即50-10=40N
说白了这题就是说一个中50N的物体收到一个向上的一个10N的拉力,然后问对地面压力多少
(2)让杠杆平衡的是物体对绳子的拉力
14.
当你剪指甲的时候,AB和BC段都是绕点c旋转的,所以动力方向向下,阻力方向向上(因为你是向下压,所以有向上的阻力)
❸ 关于杠杆的物理题目
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
如以左边为F1,那么右边为F2,反之分析结果相同.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题中F1,F2大小不变,均匀铁条在A端的重心位置不变,L1大小不变,OB弯折,L2变小
F1L1的乘积大于F2L2
所以答案选 B.逆时针转动
❹ 有关杠杆的物理题
是短的那端重;看它们重心,长的重心离支点教远,根据杠杆原理,长的段轻了
❺ 关于杠杆的物理题。
我想有2种情况(纯属个人想象)
1、一开始燃烧,有一边先滴下一滴蜡(变成较轻的一端),蜡烛向另一边倾过去,倾过去后,高的一段火焰没有烧到蜡,而低的一端的火焰烧到蜡,低的一端(重的一端)蜡滴得较快,逐渐变成轻的一段向上翘起,如此循环
(注:缝衣针阻力太小,倾倒应该会接近竖直,也会有一点摇晃)
2、一开始燃烧,有一边先滴下一滴蜡(变成较轻的一端),蜡烛向另一边倾过去,倾过去后,高的一段火焰没有烧到蜡,而低的一端的火焰烧到蜡,不过低的一端的蜡水把火焰弄灭了,就一直保持一端向上啦
(注:缝衣针阻力太小,倾倒应该会接近竖直,也会有一点摇晃)
❻ 杠杆的物理题
根据杠杆原理,设重心离A端L1,B端L2.由于略抬起树干,所以总长为L=L1+L2。
所以mg*L1=FB*L,mg*L2=FA*L,两式相加,得到mg=FA+FB=3220
所以树干AB的重力大约为3220
❼ 初二物理杠杆题
滑轮
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墨经》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载。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滑轮组在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的特点
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
❽ 初二物理题目(杠杆)
设:L=L1+L2=1.5,N1=200,N2=250
N1*L1=N2*L2
200*(L-L2)=250*L2
解得:L2=2/3米
❾ 物理杠杆综合题。
平衡状态下,A对地面的压强转换为支撑力:
F1=PS=300*0.1*0.1=3N;F2=PS=100*0.1*0.1=1N。
设B重m
N,A重M
N。
N——牛顿
那么由,F左L左=F右L右,
得第一次平衡方程:(M-3)*4=m*2
第二次平衡方程::(M-1)*4=m*3
两式相减得:m=8N
❿ 初二物理题(杠杆)
这不是08年北京中考压轴题么?
网上有答案。
P1×S=300N,P2×S=200N,第一种情况下对A受力分析可得:FA1=1200N-300N=900N,此力即为对D的向下的拉力。对D进行受力分析,并设动滑轮重为G,作用在E端的力为X,则有:2X=G+900,由杠杆平衡条件又得:X×EO=T1×OH,即X:T1=OH:EO=5:2,对小成受力分析有:T1+F1=600。第二种情况下对A受力分析可得:FA2=1200N-200N=1000N,此力即为对D的向下的拉力。对D进行受力分析,则有:2Y=G+1000,由杠杆平衡条件又得:Y:T2=5:2,对小成受力分析有:T2+F2=600。由题目条件F1:F2=20:19。由上述条件可计算如下:X/T1=Y/T2=5:2,由等比定理得(Y-X):(T2-T1)=5:2,由F1=600-T1,
F2=600-T2,且F1:F2=20:19,可得20T2-19T1=600。再由2X=G+900,2Y=G+1000,可得Y-X=50,代入
(Y-X)/(T2-T1)=5:2,得T2-T1=20,再结合20T2-19T1=600,得T1=200N,T2=220N,F1=400N,F2=380N,
X=500N,Y=550N,G=100N至此答案全部解出。FA2=1000N,T2=220N,G=1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