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杠杆距离越远越省力
你说的就是杠杆原理的微观理解 对吧
我们先必须认定,杠杆保持平衡,或者要保持平衡,这是思维前提
之所以有杠杆原理 是因为在上面说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任何质点都能保持平衡
就是说力在每个质点上都是达到矢量和为零的状态,既然平衡了,不论什么物质,都可以看成一种物质
就是这种物质具备每个质点的都能抵抗内应力(应力是工程力学的概念,大致理解是一种压力和抗力)
这样的话,力才能传递,不仅传递,而写本质点的应力也会传递,所以相当于叠加起来
叠加方向就是力将要传递的方向,因为只有这个方向才会产生变形的趋势
由于离质点远,那么每个应力叠加在下一个质点,所以整体上,距离越远,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工程力学上叫做力矩)
那么杠杆原理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只把一个杠杆做若干个质点代表
假如有杠杆AOB O是支点 AO是1个单位(假如都是m) BO是两个单位长度 B的力是Fb
B和O点必然有个C点CO=AO
那么C点必然得到B处力的作用,产生变形应力,这个应力是Fb乘以一个单位 及mFb
那个这个应力传递到C处,而把C到B段的长度的材料看成一体,必然也满足上下力平衡原理,必然有C处一侧有向上的支撑力,所以C的另外一侧有向下的对AC段的作用力,这是在内部的
因此力的传递存在两个方面
1:力平衡传递,即 上面说的C的一侧有作用力实际存在
2:力矩(应力)传递 变形的平衡原则
所以到了CO这个段,O处必然得到了C的应力 和C的作用力附加在O的应力
一共将产生两倍的应力
这个两倍应力 必然等于A侧施加给予的,所以A的作用力应当是两倍才能保持平衡
这就是我对杠杆平衡原理的一种微观传递理解,很有自信,尽管读书时候就这么想过,也没给谁说起
后来学了工程力学后,才知道应该这么理解,(工程力学也没说原理,但是应力这个概念是理解了)
我很喜欢你这样对公认的知识还要加以认真理解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更多,理解更透彻
有一点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万有引力 被牛顿发现,但知识发现(这个规律和经验计算公式)
后来有科学家理解成是宇宙被大的物体占据空间,产生扭曲,而无形的扭曲线又作用在另外物体上,使得物体趋向挤压到原物体的方向,因而才有万有引力的理论存在
2. 力学的杠杆没太学明白!!!!!!!!!
要使杠杆平衡就要使各个的垂直杠杆作用力(如果不垂直,就要把力分解为垂直杆和平行杆两个力,计算时只取垂直杆的力)乘以作用点到支点的直线距离之和为零(如果取向上的为正,则取向下的为负)
F为力,S为直线距离,则F1*S1+F2*S2+F3*S3+……Fn*Sn=0
如果简单点分析,只有两个力则F1*S1+F2*S2=0
或者取两个力的绝对值表示为|F1*S1|=|F2*S2|
由此可知要使平衡条件成立|F1*S1|必须等于|F2*S2|,所以只要S1小的F1就大,如果动力正好是F1那么这个就是费力杠杆,反之就是省力杠杆。
注意:S指的是作用点到支点的直线距离,与杆的形状没有关系
3. 杠杆的力臂是指从杠杆的支点到什么的距离
是指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说,力在杠杆上有一个作用点,还有方向,沿着力的方向作延长线,再作支点到这条线的垂直距离,这就是力臂,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就是动力臂,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就是阻力臂。 呵呵~~~不知道说的明不明白啊,懂了吗?可能有图会更好点
4. 一些力学与杠杆的问题
你应该是初三的吧,我也是初三的。
1因为杠杆只要是静止或匀速转动的转动的状态下就是静止的。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体现,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势能也同时增大,所以间距变大
3重力就是物体对杠杆的力,也就是F1,f2,而动力臂或阻力臂的长度就是L1,l2
4应该是力的总和对绳子的力吧,我没做过类似的题目
5更难挥发
希望你的物理能越学越好,一起努力吧
5. 力学的杠杆没太学明白! 不会画示意图,不会区分省力费力,好像都没学明白!
要使杠杆平衡就要使各个的垂直杠杆作用力(如果不垂直,就要把力分解为垂直杆和平行杆两个力,计算时只取垂直杆的力)乘以作用点到支点的直线距离之和为零(如果取向上的为正,则取向下的为负)
F为力,S为直线距离,则F1*S1+F2*S2+F3*S3+……Fn*Sn=0
如果简单点分析,只有两个力则F1*S1+F2*S2=0
或者取两个力的绝对值表示为|F1*S1|=|F2*S2|
由此可知要使平衡条件成立|F1*S1|必须等于|F2*S2|,所以只要S1小的F1就大,如果动力正好是F1那么这个就是费力杠杆,反之就是省力杠杆.
注意:S指的是作用点到支点的直线距离,与杆的形状没有关系
6. 杠杆原理及公式
杠杆的平衡来条件:动力×动源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变形式:F1:F2=L1:L2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杠杆平衡的条件(文字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变为F1/F2=L1/L2杠杆的平衡不仅与动力和阻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及力的作用方向有关。
假如动力臂为阻力臂的n倍,则动力大小为阻力的1/n"大头沉"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用它来称量。在力学里,典型的杠杆(lever)是置放
7. 杠杆尺平衡时,力的大小和到力的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平衡 说明支撑点必须是杠杆的重心处 所以支点两端的重力与其到支点的距离乘积相等
8. 1.杠杆受到哪些平衡力为什么总是倾斜静止 2。什么是力所移动的距离
1 杠杆平衡时,所有的力的合力矩为0 具体受那些力 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跷跷板,杠杆受到的力就是两边人的重力 支点的支持力。它们的力矩就不用我说了吧。为什么总是倾斜静止,这也不是“总是”。我们知道,力矩是FL 这是一个矢量积。实际上用标量表示为FL*sin@ @为力和力臂的夹角。当F1L1sin@1=F2L2sin@2时 力矩平衡,也就静止。以跷跷板为例@1=@2=90°时,跷跷板不倾斜,而这时候若要平衡,需要F1L1=F2L2,若不相等,则跷跷板会倾斜,st F1L1sin@1=F2L2sin@2
2 力所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例如水平地面上有一个物体,两个人水平方向相反的拉这个物体,物体朝第一人移动1m 那么第一个人的力F1移动的距离是1m 第二个人F2移动的距离为-1m,若物体移动的方向不是水平的 则为物体移动距离在力作用方向上的投影。
3 支点放在物体重心上,这样的话,支点对物体就没有力矩的作用,使物体不会发生转动。
4 阻力 动力 顾名思义,就是阻止物体运动的力和使物体运动的力,简单来说:若物体向左运动,那么一切在向右的方向上有投影的力都是阻力,在向左的方向上有投影的力都是动力。
5 杠杆很简单,沿着杠杆的方向画一条线作为x轴,通过支点,垂直于杠杆方向为y轴,画出所有力的作用点 方向 大小(即画面力的长度)。然后读出各个力的x,y值 相乘 然后全部相加 若平衡 他们的和为0 若不为零,则不平衡。
9. 求杠杆长度的科学题
38万km*60000万亿亿kg*9.8N/kg除以60kg*9.8N/kg+38万km=答案
太多了
就是杠杆的力学平衡,地球重*月地距离=人重*(杠杆长-月地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