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的去杠杆化主要指的是什么
“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回过各种方式(或工答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像楼市的首付、股市的配资等等,都是以小博大,去的这个杠杆就是将小到大这个部分给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B. 98年以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演变史
从1979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的特征,资金需求一直有较大缺口,因此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更多着眼于影响总供给,并且以“松”为主的扩张性政策搭配出现更多。
从1993年到1996年。该阶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开始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也在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有效供给不足的背景下,经济过热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积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财政货币政策一直采取“双紧”配合,政策协调目标就是通过紧缩性政策,来控制赤字、减少发债、压缩政府开支、控制货币总投放量等。
从1997年到2002年。1997年开始,由于增长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逐渐从资源约束过渡到需求约束,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调控的新问题。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使中国经济的周期性低谷来临,物价走低、投资低迷、失业增加等通货紧缩迹象开始令人担忧。面对这种情况,1997年以后,财政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快速转为“双松”配合。其中以扩张性为实质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增发长期国债,筹集资金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此期间“稳健”货币政策的实质则是通过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并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此间,两大政策协调的一个重点,是集中在为建设项目和企业共同提供流动性和信用支持方面,试图通过刺激微观主体的活力,来带动有效需求的提高。这一阶段,政府首次面临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周期低谷,并且处于有效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给不足的两难境地,因此给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不仅提供了创新的背景,也带来了众多新的难题。
C. 中国自建国之后的财政政策的演变过程或历史,只要大的宏观的时间阶段就好了
财政政策:分紧缩型货币政策和宽松型货币政策。不知道你问是你不是这个,如果不是的话,经济形式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D.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
在经济周期波动中,以经济变量的年度增长率作为考察指标比较合适。在研究中国的周期波动中,我们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作为相应的考察指标。由此也可以观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
由于1953——1977年我国还没有GDP的统计资料,只有国民收入的资料。但两者相差很小,不影响我们的分析。
我国的经济学界把1953年到2004年这51年经济波动分为十个经济周期。波长最长的是第九个周期,从1990年到1999年,长达9年的增长率衰减,应该是国内外环境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结果。
观察经济走势图,改革前周期平均长度是5年,改革后周期平均长度是5.75年。1978年前,我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各种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以后,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正在逐步减小。
在90年代前,由于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所以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以行政性干预手段为主
从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开始逐渐利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
1993-1997年 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旨在抑制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
1998-2004年 实行经济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扩大内需;
2005-2007年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008年开始 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但是随着美国次债发酵,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个政策有所调整。
E. 中国去杠杆有五大主要举措有哪些
去杠杆的5项主要措施是:以处理僵尸企业为抓手解决国企杠杆率过高问题、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杠杆率、切实解决不良资产、加强对大资管行业的监管以及关注货币供给。
F.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演变历程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的发展与繁荣
(1)商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兴起。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以来的艰难发展
(1)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发展
(1)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2)发展的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理解升华 交子的出现有何意义?便利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北宋时四川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商业的压制与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1)棉花、茶叶、甘蔗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发展历程
(1)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G. 求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
不过那个问题是问财政政策
资料里财政、货币政策都有
货币政策无非就是紧缩、扩张,相应的实施工具无非就是公开市场出售和购买,或者是近期连续提高准备金率来回笼货币(紧缩)。
详细内容请看:
摘要:
第一阶段是从1978~1983年,为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准备阶段,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经济增长率由11.7%落到1981年的5.2%,而后于1983年回升到11.1%。在这一阶段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双松”配合转向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86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一轮循环,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GDP的增长率由1984年的15.3%降到1986年的8.5%,物价则在经济增长达到顶峰的第二年达到8.8%的最高点,但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时降到6%的最低点。这一阶段政策配合的特点是从“双松”配合转向“双紧”配合。
第三阶段是从1986年至1991年,这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二轮循环,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都要大于经济上涨和下跌的幅度,GDP增长率于1986年下半年时开始上升,1987年和1988年连续位于11%以上的高位,1989年陡然下降到4.2%,直到1991年才开始出现转机;与此同时,物价总水平也于1987年开始上涨,1988年和1989年连续两年保持在18%左右的高位,1990年又下滑到2.1%。
第四阶段是从1992年到现在,这一阶段财政政策又开始了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三轮循环。这一阶段后期政策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明显有别于前面两次政策效果,这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所导致的。
希望采纳
H.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鉴于新中国属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为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选择加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2、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始践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8)中国去杠杆政策的发展史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
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
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I. 求: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 急急急
解放后发行国际国债,后来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如下: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
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
从1998年10月起,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
2003年12月27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些调整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央行又适时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2011年央行公告称,将在10月14日发行70亿3月期央票,并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额度200亿。
2011年8月初,货币政策定向宽松。
J. 为什么中国经济要去杠杆化
就是市场通过银行抄资金减少使袭用金融杠杆的意思,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政策。
之前银行鼓励企业喜欢用杠杆投资方式,你投资1万,利用金融杠杆,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借你9万,变成你投资了10万,如果企业发展顺利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出现亏损,银行方面就损失惨重了,所以现在在鼓励去杠杆化,就是把之前这种投资结掉,以后减少杠杆化投资,来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减少金融方面的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