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样分析庄家(主力)的持仓成本怎么样从筹码分布看出主力出货完毕
有个办法比较方便就是通过筹码峰密集判断。也就是我们股票右边小栏目里面的“焰”或者“筹”,各个软件叫法不同。
判断方法:
判断主力的成本首先要判断主力是否已经建仓,这个可以通过K线的一些K线形态中找出端倪,如果找不到,那么看个股的峰密集是否比较集中,然后跟踪这个股票,如果后期能够启动上涨脱离峰密集,并且峰密集的筹码能够比较稳定的锁定,那么基本上是主力的成本区域了,可以估算;
判断主力是否出货完毕,也就是看主力建仓后形成的峰密集在主力不断拉高的过程中,是否快速的消失,如果拉高到一定程度开始消失,表现为主力高位放量,并且放量滞涨等出货形势,就可以更加确定主力的出货行为。
② 如何计算主力持股成本及持股比例
根据平均价测算庄家成本。庄家若长期低位横盘筹集成本,形态类成交量均匀,没有异动的价格波动,可以排除其他非正常因素的干扰,这底部区间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平均值就是庄家筹码的大致价格,此外圆形底、潜伏底、双重底等也可用此方法。庄家如果要拉高吸筹的成本价格会更高一些。
根据统计换手率测算庄家成本。对于老股票出现明显放量的大底部区域,可视其为庄家建仓的成本线,将该区域每日的换手率累加,直到统计换手率达到100%为止,再以此时段的市场平均价,作为庄家建仓的成本区,有时候庄家的成本区于最低点的价差也会有相当大的差距,对新股,很多庄家选择在上市首日就大量介入,一般可在上市首日的均价,或上市第一周的均价,作为庄家的成本区。
根据最低价测算成本。在最低价之上的成交密集区的平均价就是庄家建仓的大致成本。通常其幅度大约为最低价的15%-30%。举个例子,最低价的15%为4.07元,30%为4.62元,庄家成本区就在4.07-4.62之间,平均价为4.34元。
其实计算庄家成本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再华尔通上多学习,上面有很多相关专业的知识,每日华尔量化报告,相对评价较高,资讯行情也是实时在线。希望能帮到你。
③ 股票如何计算主力的成本价,
股票计算出主力的成本价,也就是指主力的持仓成本,持仓成本是主力的最高机密,但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这一机密。
一、从操盘软件中直接获取。
一般来说,所有券商提供的实盘操作系统都可以查询。从F10资讯中,我们可从“股东研究”一栏了解机构的进出情况。
首先,从“股东户数”及“人均持筹”数据的变化可以从整体上判断机构动向以及个股筹码的变动趋势。一般地,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东人数越多,则表明筹码趋于分散,盘中缺乏主力关照。
其次,预测机构介入成本。由于公布报表的时间和股东人数的统计时间有一段时间差,所以我们要预测机构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目前的股价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还低,说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涨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说明主力短期并没有出局;如果涨幅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变化情况再作研判。比如说,新北洋(002376,股吧)(002376,,资讯,)季报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基金公司,占流通股35.73%。除一家基金公司持股数未变之外,新进三家,其余六家全部加仓,其中中银基金旗下的一只基金以所持257.9万股位列第一位。如图所示,第三季度期间,主力建仓的加权均价为39.38元,区间换手率为243%,而三季度报公布的时间是2010年10月22日,以22日的开盘价41.8元来计算,也仅仅上涨6.14%,涨幅不大,且期间成交量不温不火,说明机构短期并没有出局。若再结合二季度进驻的机构来估算成本,在目前的价位上,部分机构也可能被套。因此,根据推算结果,我们可以在当前价位或逢低大胆介入,因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在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股东人数的增加与减少并非决定股价涨跌的唯一因素。在用该指标选择个股时,应注意该指标的局限性。比如主力机构有可能期末采用突击重仓或分仓的方法来达到迷惑中小投资者的目的等。特别是那些典型的庄股,即使股东人数再减少我们也应该岿然不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结合起来判断。
二、根据均线来推断。
一般而言,中短线主力建仓时间大约需要4-12周,平均约8-10周。从周K线图上,我们可以估算8-10周均价线是主力的成本区域(虽有一定误差,但不会偏差10%,所以谨慎起见,我们取10周线作为主力建仓成本)。作为主力,其操盘的个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数为100%甚至更多。一般地,一只股票从一波行情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升幅若为150%,则主力的正常利润是100%-120%左右。这是因为,主力要想在市场中获利,也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主力在“坐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建仓成本。亦即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需要付出20%-40%的利润空间。主力的建仓成本算出来以后,再在这个价位上乘以150%,即为主力将来拉升的最低目标位。举例说明:精功科技(002006,股吧)(002006,行情,,),如图所示,从周K线图可以看出,自7月初开始底部明显放量,有主力资金介入迹象。两个月的时间换手率达300%之多,涨幅达41.71%,加权均价为13.42元(10周线的平均成本也在13.4元左右),可以说,两个月的震荡盘整,为主力的吸货建仓期。这期间,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消耗了20%-40%的利润。而行情启动之后,从启动价14.2元开始一路上扬,利润高达100%之多,而建仓期的最低价11.41元至最高价29.67元,振幅高达160%。
测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后,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细,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惧怕主力的“洗盘”、“挖坑”等操盘伎俩。只要目前价位没有大幅上涨,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股价迟早都会到达测算的价位,因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绝不会亏损离场。而主力资金量大,进出两难,有时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想出也出不去,这是主力永远的心病。
总之,投资者如果能计算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能测算出当前主力有无获利空间或获利大小,从而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若目前股价低于主力成本,投资者可大胆重仓介入;若目前股价只能让主力微薄获利,投资者可积极逢低参与;若股价已使主力获利丰厚,则投资者应及时出局,或以观望为主。但也要注意一点,虽然能测出主力的成本价,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还要多观察主力的资金动向才行。
④ 请问股票买卖中的主力持仓成本指标有什么参考意义,如何使用这个指标请能说具体点哈。
CYC判断主力持仓成本
CYC指标原理:
CYC指标分5日、13日、34日及∞(无穷)四条线,前三条线为市场交易中大盘或某只个股最近该日内买入股票者的平均建仓成本,∞线是大盘或某只个股所有持筹者的平均建仓成本。该线还分日线、周线及月线。
CYC形态特点:
一、短期成本均线在上,长期成本均线在下称多头排列,反之为空头排列;
二、成本均线的多头及空头排列都相当稳定,在行情真正反转之前,假交叉要比移动均线少得多。
CYC主要作用:
一、区别大盘的牛、熊市;
二、跟据主力在成本均线之上或成本均线之下吸货,判断后市行情发展的缓、急程度;
三、预测股价上涨或下跌过程中的压力或支撑位;
四、区别主力震仓、整理或出货;
五、上升过程中,指示升后下跌的止损位置。
CYC使用要领:
一、成本均线相当于市场上多空交战的分界线。成本均线以下是多方的阵地,股价在成本均线以下时,是空方侵入了多方阵地,使持股的多头处于亏损状态。股价在成本均线以上时,是多方侵入了空方的阵地,使持币的空头处于不利地位;
二、不同的成本均线可以看作是不同级别的多空交战的战线,无穷成本均线是市场整体上多空交战的战线,各短期成本均线是短期多空交战的局部战线。股价对成本均线乖离的程度,是侵入对方阵地的程度,乖离越大侵入越深;
三、庄家在成本均线之下吸货吸的是割肉盘,表明庄家在考虑建仓成本,吸货还不太迫切,上涨一般会慢一些;
四、如庄家在成本均线之上吸货,则表明庄家愿意发给原持股人一定利润,以便尽快拿到筹码,这样的股票未来上涨会比较快、比较猛;
五、对平台吸货的庄家其刚一拉抬股价5日成本均线与无穷成本均线就相差10—20%左右,如庄家高度持仓则差的还要大些(相差20%就可界定为庄家高度持仓);
六、股价上涨中成本均线发散上行是庄家巨量持仓,这种庄通常会以慢牛的行式将涨幅做的很大,出货时间也持续较长,做这种股可从容跟庄,做足波段待其实在不涨,庄家出货迹象明显时再离场;
七、密集上行为庄家轻仓短炒。但短炒庄有时也会将涨幅做得很大,往往一上一下做了很大幅度,到顶后立即反手向下掼压。由于拉升的急,出货也急,股价涨了很多,而它自己却只得一小部分;
八、股价上涨中成本均线密集上行且放量是庄家持仓量较少,庄家用对倒拉抬的手法激发跟风盘追涨,跟这种庄要格外小心,防其拉的快、砸的快;
九、股价上涨时四条成本均线几乎粘在一起,又未放量,无对倒拉抬的痕迹则为短庄,因建仓时间短,有时是边拉升边吸货,因此成本均线粘在一起,跟这种庄更要百倍警惕;
十、成本均线上升后走平是要下跌的先兆,如下弯则已确认跌势,成本均线成死叉是最后的卖出机会;
十一、中等力度的反弹及回调均难破34日成本均线,股价上涨过程中可用该线判断主力震仓、整理或出货,如是震仓或整理,则不会跌破34日成本均线,若是出货则一定会跌破该线;
十二、股价在34日成本均线上方横盘称强势横盘,有庄托盘,后市能创新高;
十三、股价在34日成本均线下方横盘称弱势横盘,无庄关照,后市则久盘必跌;
十四、在拉升过程中,如在股价上穿13日成本均线时买入,下破13日成本均线时卖出是较温和但绝对安全的获利方法,但此方法在盘整行情中不可使用;
十五、使用成本均线做卖出止损点,要在前三条线中,选本轮行情上升以来从未被破位的那条;
十六、大牛股跌破5日成本均线,其它股跌破13日成本均线是大盘中级顶部。
十七、∞成本均线是牛、熊市的分水岭,股价上升后跌破该线是最后逃命的机会;
十八、∞成本均线在牛市中很难被短线回调击穿而形成明显的支撑作用,在熊市中它又构成了一次又一次反弹的高点,直到它被带量突破才宣告熊市结束;
这东西一般情况下适用于游资,基金重仓的股,一般都是多个基金持有筹码,成本可能不一样,考虑的周期也不一样。特别是在熊市,游资也好,庄股也好,基金重仓股也好,也有被套出不了货的。这能所谓一个参考指标。还要结合其他指标灵活运用,单纯的一个指标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⑤ 怎么看股票的主力成本区
在K线图中,最长最密集的区间是成交堆积最多的价位区,就是主力成本区。
低位筹码主峰是长期形成的,是主力投资者的重要持仓成本区,主力持仓成本那么股价不仅可以获得支撑,还可以频繁获得支撑。
如果行情不佳,主力持仓成本使得股价从高位回调至筹码峰上限.我们可以看到股价出现反弹的情况很多。主力持仓成本价格多次反弹以后.低点不断抬高。
股价回升后首次见顶回落:股价脱离筹码主峰以后大幅上涨,主力持仓成本价格涨幅较大,主力持仓成本使得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快速增加。
(5)股票中如何判断主力持仓成本是多少扩展阅读:
投资者析应用上注意:
1、动态化的成交密集区只在短时期内对股指或股价起到一定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换手率的增大,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真正的作用可能只是心理上的。
2、在大盘或个股冲关或下跌遇阻之时,会有“成交密集区”的提法出来解释现象。但最终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不是什么“密集区”。
中小投资者应得到的重要启示是,在操作上,如你所持有的股票向上运行遇到前一个密集区时,不要被轻易“吓住”,尤其是股价正好在前一个密集区驻足不前时。
如果此时你的个股经过调整,有了充分的换手(一般要达100%以上),上攻时成交量又持续放大,那么这个阻力位过定了,而且突破时不会显得很沉重。
⑥ 如何用通达信看某只股票主力平均持仓成本
软件不具备这个功能,有经验的人能够通过成交量,数据等公开信息大致分析版出来,但也不能保权证准确,并且也只能是特定阶段的分析判断,实际上主力的持仓成本是不固定的,并且是不可预测的,庄家也只能控制一个区间。
股票软件看平均持仓成本线的步骤:
1,一般认为主力的平均成本线就是30日均线。
2,选中股票 然后按05。
3,有的软件不带,自己可以设置。
4,股票的持仓成本就是流通盘中不同的价位有多少股票数量。
投资者买入股票以后,就是持了某只股票的筹码,而筹码的转换变化实际上也是代表了投资者持有的成本在不断的变化。当股价上涨到某一价位时,如果是遇到了筹码集中的位置,则会产生较强的压力位或是支撑位,从而导致市场的趋势也会因受到压力或是支撑出现相反方向运行。
⑦ 如何判断散户持仓和主力持仓比例
手率非常小,3月23日那一天的换手率仅为1.74%,属于成交低靡范畴,而在上穿筹码密集区的过程中有约60%的筹码得到了解放。于是,解套不卖的筹码占了流通盘的60%。由此可以认定,这60%的筹码大部分为主力所有
,于是这只股票的大主力持仓量已经合格了。
该股后来的走势是该股创下了63.95元的最高价。
以上就是通过筹码密集区的无量上穿来判断主力的持仓量的方法:即一旦发现
筹码密集区以低靡成交量向上穿越,则被穿越的筹码大部分就是主力持仓量。
这种估计主力持仓的方法尽管简单,但对于低位觅主力跟庄的参考价值却是巨大的
那么被套了应该怎么补仓呢?
一般而言,在股市中解套的方法无非三种:一是割肉出局,换股操作;二是耐心等待,期待股价逐渐上涨;三是低位补仓,摊薄成本,滚动操作。
第
一种方法只限于浅套阶段,如果是深套的情况,割肉出局、换股操作不太现实,因为整体行情不佳,很难换到能够盈利的个股;如果换股失误,甚至有可能加深亏
损。因此割肉出局,换股操作并不是最好的解套方法。第二种方法则较为消极,因为等待解套有可能是数年都无法解套,这种做法既耽误时间又浪费投资机会。第三
种方法在低位补仓,等反弹到一定的高度后再卖出,甚至是可以进行T+0操作。如此补仓后的重复操作,能够最快地达到解套的目的。
如何进行补仓操作,笔者认为,低位补仓是最快的解套办法之一。
⑧ 股票中 如何判断主力的成本价位.谢谢指点
计算主力所持仓位的成本与其盈亏平衡点,通过价格判断主力多空双方的盈亏情况,分析主力近期仓位的变化情况。
最好用个好软件 全省事
动态筹码分布图
⑨ 如何计算主力持仓比例和持仓成本
庄家坐庄,正如做其他生意一样,也需要从“销售收入”中减去成本。销售收入减去成本为正值,庄家才能获取利润。投资者在买人股票前,不妨先帮庄家算算账,看看目前价位庄家有无获利的空间。若目前价位庄家获利微薄,甚至市价低于庄家坐庄成本,那么投资者买入该股的话,获利的前景就非常光明;若目前价位庄家已有丰厚的账面利润,这时庄家关心的就是如何将账面利润变成实际利润,也就是说,在目前的价位上,庄家不会再处心积虑地拉升股价,而是伺机出货脱逃。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如果还要指望股价再攻城夺寨,勇创新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当股价已经远离庄家建仓和控盘成本时,投资者不宜在目前价位买入该股,将获利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庄股身上。 散户要跟庄,或者是分析一只股票在目前的价位是否值得买入,就必须了解庄家的“底细”,也就是说要了解庄家的控盘程度即持仓量,以及庄家的建仓成本。一般来说,投资者可以通过K 线图以及成交量来分析、研判庄家的持仓量和建仓成本,其中,用换手率计算庄家的持仓量和建仓成本,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换手率的计算公式为: 换手率=成交量/流通盘×100 % 公式中的换手率,是从庄家开始建仓,到庄家开始拉升股价这段时间的股票换手率。怎样确认庄家已经开始建仓了呢?这里,周K 线图的参考价值最大。周K 线的均线系统由空头排列转为多头排列,证明有庄家介入,所以周K 线的MACD 指标金叉,可以视为庄家开始建仓的标志,这也是计算换手率的起点。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大多数庄家都是中线庄家,其控盘程度大约在35%~60 %之间,即庄家相对控盘,这种持仓量下的股票活跃程度较好。超过60 %的持仓量,即达到绝对控盘的程度,这种持仓量大多是长线庄家所为。在一只股票中,持有20 %筹码的投资者,属于绝对的长线投资者,长线投资者对于庄家来说,相当于为庄家锁仓。对于庄家来说,控盘程度当然是越高越好,因为个股拉升股价的升幅与持仓量大体成正比关系。 一般而言,股价在上涨时,庄家所占的成交量比率大约在30 %左右。而在股价下跌时,庄家所占的成交量比率大约是20 %左右。股价运行时,一般上涨时放量,下跌时缩量,初步假设放量/ 缩量=2 / 1 。另外再假设股价上涨时换手率为200 % ,则下跌时的换手率应是100 % ,这段时间的总换手率为300%。由此可以得出: 庄家在这段时间内的持仓量=200 %×30 %一100 %×20%=40 %即股票在这段时间的换手率达到300 %时,庄家的持仓量只达到40 % ,即每换手100 %时,庄家的持仓量为40%×300 %×100 % = 13 . 3%。 当然,这里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一般从MACD 指标金叉的那一周开始,到终止的那一周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来再除以流通盘,可以得出这段时间的个股换手率。然后再把个股换手率×l3 .3 % ,得出的数字即为庄家的控盘度。一个中线庄家,建仓期间的个股换手率应在300%~450 %之间。只有足够的换手,庄家才能吸足筹码。 至于庄家建仓的成本,可采用上面计算的那段时间内股票的最低价加上最高价,然后除以2 ,所得数值即为庄家的成本区。这种计算方法虽然简单,但却相当实用,计算误差不超过10%。 当然,计算庄家建仓成本,还有其他更精确的方法,由于这些方法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其误差率也在3 %以上,因此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计算出庄家的建仓成本和持仓量以后,庄家拉升出货的第一目标为:成本x ( 50 % + l ) ,假设庄家的每股成本为l0 元,则其拉升出货的最低目标价位即第一目标位为15 元。 了解了庄家的持仓量和建仓成本,在跟庄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何计算庄家的持仓量计算庄家的持仓量,可以帮助投资者很好地判断庄家目前的坐庄过程处于何种阶段。如果庄家处于建仓阶段,投资者就应该伺机跟进;如果庄家处于出货阶段,就应该赶快平仓出局。 计算庄家的持仓量,是股市跟庄制胜的一个关键内容,但要做到非常精确地判断庄家的持仓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投资者只能根据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时间,用基本合理的方法大致估算庄家的持仓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两种计算庄家持仓量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一)方法一首先确定某股某一段时期属于庄家的建仓期,然后将该股这段时期内的成交量相加,得出一个总数,再分别除以2 和3 ,得出两个数字,庄家建仓的持仓量就处于这两个数字之间。 例如,有一个流通盘为9000万股的中盘股,该股经历长期下跌后进人横盘整理阶段。最近一段时期,有迹象表明庄家正在积极吸筹。从K 线走势图上反复辨认,确定某一天为主力吸筹的起始日。从主力吸筹起始日至今,已经有60 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为9500 万股。将9500 万股分别除以2 和3 ,就得出两个数字,即4750 和3167 。据此,就可以估计庄家这段时期的吸筹量在3167 ~4750 万股之间。 这种方法计算庄家持仓量的根据是:股票的成交量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庄家低位收集筹码的量,及其为了降低建仓成本实施的高抛低吸的量;其二是短线操作者买进卖出的量;其三是一部分长线买家买人的量。因此,这段时期的成交量不能全部算在庄家的身上。根据多年操盘的经验,庄家每次吸筹的量,大致占该阶段总成交量的1 / 3 ~1 /2 ,很多还达不到这个数字。(二)方法二这种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但准确性更高一些。计算方法是: 假设个股流通盘为A , A×(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可以得出一个数值;将该数值分别除以2 和3 ,得出两个数值。最后确定庄家的持仓量就位于这两个数值之间。 例如,某股流通盘为3000万股,2007 年下半年该股连续60 个交易日的换手率为260 % ,同期大盘的换手率为140 % ,据此可以算出: 3000万股x ( 260%-140 % ) = 3600 万股 3600万股/2 =1800 万股 3600万股÷3 = 1200 万股因此,庄家实际的持股数可能在1200 ~1800 万股之间。也就是说,庄家的持仓量可能在流通盘的40%~60 %之间。 由于其上限已经超过流通盘的50 % ,下限也已达到流通盘的40%。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庄家坐庄的时间不会太短,至少是个中线庄,甚至是个长线庄。 使用以上方法计算庄家的持仓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这些计算方法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一个股票之所以成为冷门股,说明这个股票已经没有庄家,筹码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散户手里。因此,新的庄家一旦坐庄冷门股,利用以上方法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庄家手中的持仓量。②在计算庄家持仓量时,选取的建仓周期不能太短。
⑩ 在股市中如何判断庄家持股的成本(简单易懂)
关于这一点,建议楼主只可以大致估算,千万不可去细致考证。因为主力大多数时候,是不会让局外人能算得出持仓成本的。财经网站上有所谓标注的主力成本,都是骗小孩子的数据,如果认真,会吃亏的。稍详细点为楼主释疑罢。通常有两种状况。一是某只股票中的老主力,长线庄。这种主力的持仓成本是最最难以估算的。甚至连大概的估算都做不到。这是真话。举个例子,如果我告诉楼主,长庄在某些时候,手里的筹码成本居然是负数,楼主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对吗?但实情确实如此。你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假如你买入某股一万股,获利百分之三十后,卖出八千股,那么你再查一下,你手里留有的二千股,成本就是负数了。就是这个道理。老主力长年运作一只股票,反复几百次高抛低吸,底仓的成本低得惊人,甚至无法计算。这就是为什么熊市来了,股票暴跌,散户大户都承受不了,但主力却泰然自若的根本原因。在股票市场,主力与散户的博弈,说到底就是成本高低的博弈。另外一种是相对容易估算一点的,比如说面对突发性利好,或者过江龙游资对某股的突然强制介入。主力原本没有底仓筹码,或是底仓太少,只能用拉高建仓的手法,此时主力的成本就会很高,大致成本得从最低位起加百分之二十。但主力的水平不均,对这个数字也要辩证地看,不能按图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