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容县真武阁斗拱部分的昂为什么要伸出那么长
初祖庵大殿柱头铺作,北宋晚期建筑,最接近宋官式北方底本的建筑,按期规定,柱头铺作昂嘴平出长度不会超过23分,角昂、由昂平出不会超过32.5分,大概就是这种视觉效果。大周资圣寺,宋早期建筑,尚有唐风遗韵,批竹昂尖峭颀长,比初祖庵大殿长的多。所以昂的长度不是定式,地方风格影响下长短多不一样。当然这都是真昂,真昂的结构决定了其昂尖到昂尾都呈一定斜率,所以昂尖自然倾斜向下,而假昂/插昂就不是这样。假昂本身是一个平置构件,后尾处理一般与华栱无异,结构作用已失去,但为了保留昂本身极强的装饰作用,雕刻出了斜向下的昂嘴形象。当然斜向下的昂嘴不能过长,因为太长就找不到那么大的木头雕刻出来了,所以假昂的昂嘴长不到哪里去。真武阁的斗栱很独特,底层副阶是用的如意斗栱,即无数斜栱的交织,这个是中国最早的如意斗栱之一,在当时应该来说还是很时髦的,二层檐用的是三层插栱,全偷心,铺作巨大,出檐深远,至于第三层檐,则是四层插栱,为了以示区别,从二跳位开始装饰昂嘴,从外观上看就成了假昂。真武阁是非常注重上中下三层檐的斗栱变化的,再加上插栱本身稳固性不错,所以栱臂也可以做的很长,每攒斗栱就非常巨大,这种情况下,昂想不长都难。应该是这样的。
B. 我国广西的著名建筑“真武阁”,据说所有柱子都是悬空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所有柱子悬空,是二楼的部分柱子。
巧奇天工的“天南杰构”--容县真武阁
举世无双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真武阁
真武阁由34多根铁黎木隼卯构成,不用一根钉
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容城东面,被鉴为“天南杰构”,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件铁器,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依靠杠杆原理,像天秤一样维持整座建筑的平衡。真武阁结构之奇巧,举世无双。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仍安然无恙。真武阁被誉为“天南杰构”,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是唯一一痤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楼。
登真武阁,俯首可见绣江粼粼波光、轻舟悠然来往,远眺则都峤山巍峨雄姿宛在面前。1962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发表研究论文,将经略台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公之于世。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七夺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经略台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C. 广西容县真武阁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啊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三层,高13.2米,加上石台,总高近20米,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登阁远望,也可遥瞰东南远处的都峤山与绣江景色。真武阁二层以上比底层收小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很低,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更快,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使得它不象是一座三层建筑,倒更象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层重檐。但它又较一般重檐建筑更为从容和层次鲜明。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油饰,屋面为小青瓦镶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
屹立于容县城东绣江之滨的真武阁,相传建于唐代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史时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筑早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创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古经略台真武阁是文化公园中最珍贵的古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略台是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任容州都督府容管经略使时,为了操练兵士和观赏周围风光所建,台上原有建筑早废。到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为奉祀真武大帝以镇火灾,在经略台上建起了三层楼阁,即真武阁,至今已有400多年。阁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黄瓦宽檐,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整体,全阁未用一件铁器。更为奇特的是,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暴风的袭击,仍岿然不动,安然无恙。1962年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真武阁进行详细考察后说,在木结构建筑中,乃至现代任何金属建筑中,主要依靠这种杠杆作用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梁教授发表的有关真武阁的专题论文,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纷纷前来参观研究,无不为真武阁的奇妙结构和优美壮丽的造型而感叹。
D. 真武阁的结构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我国广西沙田柚,果味酸甜适口,堪称“中国一绝”。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沙田柚的故乡,即容县,生长着一种硬度不逊于钢铁的树木。这种树木便是有“铁木”之称的铁黎木。
说起铁黎木,便有必要说说坐落在容县城东人民公园内的真武阁。真武阁被人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因为此阁虽然重达数百吨,但不用一钉一铁,而是彻底的木结构。
真武阁建在北灵山上,背靠绣江,面对都峤山,掩映在一片古榕的怀抱中,环境十分优雅。这座阁共分3层,高达13余米,看上去很是巍峨。
据史书记载,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次地震,还经历过若干次风暴的袭击,但历经劫难的真武阁却仍然毫发无伤。1706年,一阵大风拔起了附近一根10米高的旗杆,周围的墙都塌了,唯独真武阁得以幸免。1857年,当地“地震有声,屋宇皆摇”,而真武阁依然无损。1894年,一场台风席卷而来,连根拔起了阁旁的一些大榕树,几棵树甚至被抛到了江心,邻近的一些民宅也墙倒屋塌,真武阁却仍是好端端的。
E. 真武阁的4根柱子悬空,经历百年屹立不倒,这是什么原因呢
前言
“容县有座真武阁,柱脚悬空永不落,相传圣手鲁班造,一夜工夫众人作。”
中国的建筑文化独具一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建筑学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古人的建筑智慧,我们还是有不足之处的。现代技术的进步依然不能复制古人的智慧。就拿圆明园来说,以我们当代的技术,是可以修复圆明园的,但是我们却不能“神还原”,因为有些技术我们是无法破解的。古人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是古人所利用的技术也是现代人无法复制的。
结语
中国古代的文化独具一格,在世界文化中享有盛名。我们的国家不愧是拥有千年文化的古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让中国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家,对于文化更是如此,我们不排外,也不保守。我们在发展本国文化的同时,也会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的文化。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希望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F. 经略台真武阁的介绍
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广西自治区容县城东的人民公园内。中国道教宫观建筑。略台真武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前临绣江,面对南山。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用于奉祀真武帝以镇火灾。其结构采用三层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通高13.2米,用近3000条铁梨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组成稳定的统一体。在楼层明间缝与角柱相交的位置,有四根金柱贯穿二、三层,上承屋面和三层楼面,二、三层屋檐挑的后尾插入柱身,但金柱柱脚是悬空的,下离二层楼板面5~25毫米,是这一建筑最大的结构特点。1982年定为第二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 作文容县真武阁怎么写
你好,真武阁属于景区的一个景点,所以写容县真武阁,可以写游记。
容县真武阁一日游。
2020年12月18日,今天天气比较冷。早晨7点在酒店吃过自助早餐,7点40分从玉林坐车到容县,9点20到达容县汽车站,不久就到了容县真武阁。
容县真武阁在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阁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真武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凿榫卯眼,斜穿直套,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阁,阁三层,三檐,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用3000条大小不一的格木构件,巧妙地串联吻合,曾经受多次地震和狂风的袭击依然安然无恙,被兴誉为“天南杰构”,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
真武阁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没有坚硬的石头,也没有牢固的钢筋水泥,而全是在砖墙内填上夯实的河砂,经略台、真武阁建在砂堆上,历千年而不倒;二是全楼阁不用一颗钉子,全部是木隼结构,以杠杆原理串联吻合,数百年里却稳如泰山;三是二楼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层楼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钧重量,柱脚却悬空不落地。
真武阁是一个伟大的古建筑,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真乃一大幸事。我要向建设设计真武阁的大师学习,以后学习设计建筑,为祖国建设更多更好的建筑。
H. 历经447年,真武阁四根立柱是如何做到屹立不倒的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这是元代诗人赵孟頫对于人工艺术之高,和工匠精神之奇伟的赞叹。这充分的表明了我国古人手艺之高超,真的可谓是巧夺天工。
的确,在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让人惊叹的技艺,例如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兵马俑,又例如非常著名的越王勾践宝剑。这些东西无不向我们昭示古代仁者锻造技术之高,这也让很多人承认,现代科技虽然发达,但古人的智慧也是独具匠心。
同时,关于真武阁密码的节奏,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其他的方式方法。虽然现代科技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但是我们也可以与之进行映照,对于未来的建筑艺术的发展也可以作出尝试性的突破。所以真武阁与当时的中国艺术,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让梁思成先生有了一次不一样的体验。
结语
其实除了真武阁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东西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在那个民国混乱年代里,所有的人都抗拒中国的封建制度,抗拒关于中国的一切,甚至连孔老夫子都被请出了庙堂。但是当我们疯狂之后,还是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封建制度坏了的确是有罪,但是我们中华文明5000年的根基却并没有罪。
所以,对于古人那些历史悠久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继承,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至于说那个时代的崇洋媚外,以至于否认现在的一切,还有现在过分的强调科技而否认古人,这样的行为其实都不太正确,我们应该予以警惕。未来的生活我们会更好,但是对于曾经的遗产,我们永远不应该放弃。
I. 容县真武阁简介
容县古称容州,历史非常悠久。唐初,这里就有街市庙宇,水陆交通,一片繁忙。当时容县有一所比较著名的寺庙叫开元寺,寺址在城东。
于1573年在唐代距今1200多年历史广西自治区容县城东的经略台上建筑而成的真武阁,被誉为“天南杰构”,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的江南四大名楼,是目前唯一存在的全木结构的明代建筑。真武阁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黄瓦宽檐,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整体,全阁未用一件铁器。更为奇特的是,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暴风的袭击,仍岿然不动,安然无恙。1962年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真武阁进行详细考察后说,在木结构建筑中,乃至现代任何金属建筑中,主要依靠这种杠杆作用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